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

君士坦丁堡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臉色陰沉的可怕,這次巴爾幹大會戰對英法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小插曲,但是對蘇丹政府來說就致命了。

爲了這場戰爭,奧斯曼帝國已經竭盡了全力。不用懷疑,他們就只有這麼點兒實力。

前前後後動員了百萬大軍,戰鬥力怎麼樣姑且不論,反正奧斯曼帝國的所有家底兒都搭進去了。

結果戰場上的情況,卻令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非常的失望。本來聯軍一方應該是略佔優勢的,可惜這點兒優勢,在英法指揮權之爭過後,就消失的蕩然無存了。

消除英法矛盾?不要做夢了,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都關係到了生死存亡,英法都可以互相扯後腿,現在還指望他們精誠合作?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沉聲說道:“外交部聯繫倫敦政府和巴黎政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繼續在戰場上保存實力,這場戰爭我們就要輸了。”

“是,陛下。”外交大臣幅阿德回答道

不要看現在戰爭打的激烈,實際上英法的傷亡都不大,戰場上面主要戰死的都是奧斯曼軍隊。

英國人既然用槍頂在奧斯曼人的脖子上,逼他們在戰場上消耗俄國人的實力,法國人自然也不介意學樣。

斯利文地區,俄國人一開始逮着法國人猛揍,爲了保存實力,法國人自然就拿奧斯曼軍隊當炮灰了。

反正現在是奧斯曼人求着英法幫忙,就算是他們做的再過分,蘇丹政府也只有忍着。

戰鬥進行到了現在,英法減員不到百分之十五,這還包括非戰鬥減員,而奧斯曼軍隊減員都超過百分之二十五了。

正常情況下,這麼大的傷亡,奧斯曼軍隊早就該崩潰了,不過有督戰隊就不一樣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英法把槍架在他們脖子上,逼着他們上戰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起碼給俄國人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戰爭大臣穆德拉忐忑的提議道:“陛下,讓英法增兵吧,按照目前情況他們是不可能好好配合了。想要贏得這場戰爭,唯一的辦法就是靠絕對的實力輾壓。

戰鬥進行到了現在,我們已經處於了下風,就算是英軍和法軍肯拼命,也只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嘆了一口氣,苦笑着說:“沒有那麼簡單,這次會戰對英法並沒有那麼重要,就算是輸了也無傷大雅。

或許在英法看來,將戰場放在沿海地區,或者是打一場君士坦丁堡保衛戰,戰爭成本還會更低。

甚至因爲戰線的拉長,俄國人的後勤壓力大增,能夠投入到前線的軍隊數量必然會減少,聯軍的勝算還會增加。”

英法可以這麼幹,奧斯曼帝國卻不能這麼幹。真要是把俄國人放到沿海地區決戰,奧斯曼帝國的精華地區就淪爲了戰場。

最後就算是贏得了戰爭,他們在巴爾幹半島上的統治基礎也完蛋了。不要說收復失地了,能夠保住現在的實際控制範圍,都非常的不容易。

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英法只是爲了打擊俄國人才和他們聯手的,奧斯曼帝國的死活根本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爲了這場戰爭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半點兒收益沒有,搞不好還要搭上大半個巴爾幹半島,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要是沒有怨氣就怪了。

偏偏奧斯曼帝國和俄國人的矛盾太深,就算是蘇丹政府想要認慫,俄國人還是要來打他們,只能跟在英法後面賣命。

……

倫敦

巴爾幹半島戰局僵持了起來,英國政府頭疼了起來。不要以爲他們財大氣粗,就可以不放在心上了。

從利益上出發,儘快結束這場戰爭,讓大英帝國把精力投入到殖民擴張中,纔是最佳的選擇。

磨磨蹭蹭了大半年,英國承諾的軍隊終於到位了,最後一批援軍已經從英倫三島出發前往巴爾幹半島。

這支援軍是前線的蒙特斯中將強烈要求的,他已經不相信奧斯曼人能夠剿滅游擊隊了,又不確定法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夠擊敗俄國人。

大英帝國的面子不能丟,陸軍的面子同樣不能丟。爲了面子,爲了陸軍在國內的地位,還有未來的軍費,英國陸軍部的官僚們難得高效率了一回。

理論上來說,這三萬英軍抵達前線,有大很可能打破戰場上的僵局,不過英國政府依然沒有信心。

自從反法戰爭過後,俄羅斯帝國就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第一陸軍大國。

倫敦政府對自家的陸軍沒有信心,他們不認爲這點兒軍隊就能夠破局,甚至倫敦政府都沒有要求過陸軍主動發起進攻。

在英國內閣看來,英國本來就不是陸軍強國,在巴爾幹戰場上只要不丟人就行了,擊敗俄國人的重任,還是讓法國人和奧斯曼人去完成好了。

約翰-羅素首相問道:“巴爾幹半島的戰局已經陷入了僵局,除非聯軍再次增兵,否則短時間內是無法取得勝利的,你們有什麼看法?”

外交大臣帕麥斯頓提議道:“首相閣下,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俄國人爲了這場戰爭已經處心積慮的準備了兩年多,聯軍是倉促應戰。

還有就是奧地利政府的立場,出乎了我們的意料。維也納政府居然放棄了對俄國人的限制,還給他們提供了後勤補給。

我們已經派人和維也納政府接觸過了,他們的態度非常堅決。還沒有聽我們的條件,就直接表明了中立態度。

我們讓他們拒絕給俄國人提供戰略物資,他們以自由貿易的藉口拒絕了我們。”

“自由貿易”這是英國人提出來的,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報復在了自己身上。偏偏他們還不能反對,這是大英帝國的國策。

這個年頭,還沒有中立國不得出口戰略物資的限制,至少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奧地利現在是正大光明的在和俄國人做生意。

帕麥斯頓一度想去奧地利市場上掃貨,斷掉俄國人的貨源。想想過後他就放棄了,國內的資本家們不好惹。

如果倫敦政府購買奧地利人的商品,而不採購他們的商品,這些人鬧起來了也是要命的。

作爲政治上的盟友,海軍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解圍道:“帕麥斯頓先生說的沒錯,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我們對俄奧關係做出了誤判。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檢討錯誤也於事無補,現在最重要的是擊敗俄國人,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俄國人也不是沒有弱點,從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看,目前巴爾幹半島上的俄軍作戰物資,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奧地利人提供的,剩下的纔是俄國人事先儲備的物資。

而高加索地區的戰略物資,基本上都是俄國人自己提供的。

這些戰略物資,大都囤積在烏克蘭沿岸一帶。如果我們可以突襲這些地區,對俄國人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當然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俄國人提前兩年準備的成果都在這裡。本來準備利用黑海艦隊運送作爲前線軍隊的後勤補給。

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快,英法海軍殺了進來,海上交通斷絕,他們只能靠牛車、馬車慢慢往前線運輸。

要是英國人突襲了這些物資,光經濟上的損失,就能讓沙皇政府哭泣。

以俄國官僚的貪婪性,那怕是英國人僅僅轟上幾炮,他們就敢把這些物資戰損個七七八八。

帕麥斯頓提議道:“我們不光可以搗毀這些物資,實際上還可以在烏克蘭沿岸開闢第二戰場。

俄國人把主力部隊投入到了巴爾幹半島上,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端掉黑海艦隊的老窩。

沒有這些礙眼的蒼蠅,我們的人隨時都可以在黑海沿岸登陸,俄國人就要頭疼了。

別的地方他們可以不要,克里米亞半島卻是萬萬不敢丟的。

俄國人的軍事力量也不是無限的,我們開闢新的戰線後,他們首尾不能相顧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倫敦政府對俄奧關係判斷失誤,這是外交部做出了錯誤判斷造成的,帕麥斯頓必須要想辦法彌補。

開闢新戰線,就是他的智囊團想出來的策略。只要擊敗了俄國人,前面的所有失誤,都不值得一提了。

反正擁有海軍優勢,黑海沿岸他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俄國人要同時兼顧三個戰場,顯然是力有不及。高加索地區不提,放棄巴爾幹半島是不可能的,俄國人已經付出了太多,距離君士坦丁堡就剩下臨門一腳了。

偏偏克里米亞半島也丟不得,要是丟了這裡,英法海軍天天堵在了他們家門口,俄國人想在黑海發展海軍都不可能。

沒有海軍,繼續攻略君士坦丁堡就剩下政治意義和宗教意義,就算是攻克了,也很難守住。

內政大臣亨利·約翰·坦普爾質疑道:“帕麥斯頓先生,開闢第二戰線理論上來說非常不錯,可是不要忘了,我們也是勞師遠征,俄國人的消耗大,我們的消耗更大。

就像現在的巴爾幹半島大戰,聯軍的軍費開支就是俄國人的一倍,俄國人直接從奧地利採購物資,我們的物資運輸成本也比他們高四分之一。

奧斯曼人的財力已經枯竭了,撒丁王國的軍隊所有開銷都是我們負擔的,法國政府的財力也不容樂觀。

要是再開闢克里米亞半島這條新戰線,軍費開支大部分都會落到我們頭上,財政上可沒有這筆預算,怎麼說服國會呢?”

沒有人喜歡吃虧,現在要開闢新戰線,英國人就必須要充當這個金主。這意味着又是數百萬英鎊,乃至上千萬英鎊的開銷。

帕麥斯頓不慌不忙的解釋道:“亨利先生,你多慮了。如果戰爭在克里米亞半島上面爆發,實際上我們還更加佔便宜。

只要我們事先搗毀俄國人囤積在黑海沿岸的物資,俄國人想要進行補給,就只能從後方運輸。

這個成本可要比從奧地利採購高的多,以沙皇政府的反應能力,突然遭遇這種情況,他們短期內根本就調整不過來。

這種時候,越是慌亂,越容易犯錯,俄國人做出了錯誤決策,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就算是他們不犯錯,三線作戰也超越了他們的國力承受極限。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缺兵、缺錢、缺物資的敵人,贏得這場戰爭問題不大。

至於增加的軍費開銷,和打垮俄國人相比,付出一點兒代價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麼一場大敗下來,被沙皇政府強行壓制的社會矛盾就會爆發,內憂外患之下,俄羅斯帝國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

到時候,完全可以按照我們的意志宰割俄羅斯帝國,徹底消除這個威脅。”

這個年代俄國人是英國人的首要敵人,如果只是擊敗俄國人,不足以令英國國會同意大出血。

如果要有徹底打垮俄國人的可能,那就不一樣了,沒有那個議員能拒絕這個誘惑。

見無人繼續反對,約翰-羅素開口說:“如果大家沒有別的意見,那麼現在就開始表決,同意帕麥斯頓先生提議的請舉手。”

說完,約翰-羅素自己先舉起了手來,他也不能抵禦擊垮俄國人的誘惑,只要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就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之一。

掃視了一眼後,約翰-羅素繼續說道:“通過,下個星期我會以內閣的名義向國會提交議案。

帕麥斯頓先生,外交部立即和法國人進行溝通,爭取儘快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最好趕在國會表決之前,免得到時候又出現了幺蛾子。”

戰略再好,也必須要有人去實施。英國陸軍數量就那麼一點兒,全部送上去都不夠俄國人打,那麼就只能讓法國人抗雷了。

拿破崙三世既然想利用這次戰爭撈取政治聲望,想要不付出代價怎麼可能呢?

約翰牛可不是冤大頭,法國人要是不出力,他們是不可能爆發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八十章、送上門的藉口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八十章、風雲變幻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六章、神盾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九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三十二章、失控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十章、鑄幣稅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兩百零九章、陽謀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五十九章、條件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第一百四十九章、熱愛大自然的奧斯曼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二十章、更改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戰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五十一章、人事調整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一百零三章、干涉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一百四十八章、自找麻煩第兩百零六章、維多利亞詛咒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隊友第一百四十二章、神羅版海獅計劃
第一百二十一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八十章、送上門的藉口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四十九章、戰略豪賭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八十章、風雲變幻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六章、神盾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九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三十二章、失控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七十六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第兩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九十七章、沒有底線的時代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十章、鑄幣稅第八十六章、醜聞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兩百零九章、陽謀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五十九章、條件第兩百二十七章、戰爭爆發第九十六章、戰爭藉口第一百四十九章、熱愛大自然的奧斯曼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一百二十章、更改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戰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五十一章、人事調整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一百零三章、干涉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一百四十八章、自找麻煩第兩百零六章、維多利亞詛咒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隊友第一百四十二章、神羅版海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