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淨化官場對伍

路線之爭,在任何一個有理想的國家都存在。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不存在所謂的對錯,只看是否合適。

眼下巴爾幹派和南德意志派的主張,都有足夠充分的理由。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巴爾幹地區的土地更加肥沃、資源更加豐富,可以加快奧地利的經濟發展速度;而南德意志地區有奧地利最需要的人口。

兩邊都很重要,不過考慮到民族融合問題,弗朗茨還是傾向於優先南德意志地區。

一旦兼併了南德意志,奧地利帝國就穩了。政府可以通過移民的方式,讓各民族雜居,加快民族融合的步伐。

在弗朗茨看來,加快民族融合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姻,一對夫妻誕生相當於兩個家庭的認同,還可以影響一堆親戚朋友的立場。

聯姻數量多了,下一代都是混血民族了,這些人對民族融合的產物,認同度自然也是最高的。

梅特涅緩緩的說道:“先向西還是先向南,這個問題必須要謹慎。

國際形勢千變萬化,現在我們就算是做出了決定,到時候仍然可能遇到不可抗力被迫放棄。

俄國人可能對奧斯曼帝國動手,那也只是可能,最後會發生什麼一切都是未知數。

俄土戰爭打了這麼多次,奧斯曼帝國依然屹立不倒,誰能夠保證俄國人能夠一口吞下他們?恐怕大家也不認爲俄國人能夠做到吧?

既然如此,那就要看英法的反應了。如果他們爲了奧斯曼人和俄國人開戰,那麼無論是選擇向西還是向南,我們都有操作的可能性。

如果英法不參戰,我們想要兼併南德意志地區,恐怕就是一個夢,甚至想要在巴爾幹半島獲得太大的利益,都會遭到他們的干涉。”

歷史上的克里米亞戰爭充滿了巧合性,拿破崙三世剛剛復辟,需要一場對外的軍事勝利鞏固自己的地位;英國人希望打擊俄國人,確保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

恰好這個時候,俄國人圖謀黑海海峽的掌控權,同時損害了英法的經濟利益。倫敦政府和巴黎政府一商議,就決定幹他丫的。

然後自殺式的克里米亞戰爭就爆發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場比爛的戰鬥。無論是英法一方,還是俄羅斯,被後勤坑死的人都比在戰場上死的多。

不論歷史學家們如何掩蓋,都不能改變士兵上了戰場,最大的敵人不是敵軍,而是疾病和後勤的事實。

一場自殺式的戰爭,打到了最後自然是兩敗俱傷了,克里米亞戰場上毛熊輸了,不過在高加索戰場上他們又找回來了場子,揍的奧斯曼人哭爹喊娘。

戰爭最後的結果是沒有賠款、沒有割地,損失最大的反而是勝利者奧斯曼帝國,暴露了自身虛弱的本質,成爲了接下來列強們瓜分的肥羊。

英法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將俄國人關外了黑海中,拆分了“北方三宮廷聯盟”,終結了俄羅斯的歐洲霸權地位。

弗朗茨很認可恩格斯的評價,這是一場“大型誤會喜劇”。

在他的蝴蝶效應下,歷史會不會發生改變呢?又會走向何方呢?

如果俄國人選擇改變戰場呢?比如說把主攻方向放在高加索,又或者是提前出兵偷襲博斯普魯斯海峽,甚至是從巴爾幹半島一路橫推過去。

這麼多如果,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有俄奧同盟在奧地利是不會倒戈的,俄國人的戰略選擇空間更大了。

這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是俄國人提前行動,路易-拿破崙-波拿巴還沒有完成復辟大業,法國政府繼續忙着內鬥,估計光約翰牛自己是不可能上陣的。

沒有了英法奧斯曼羣毆俄羅斯,奧地利除了跟着在巴爾幹半島擴張外,根本就沒有向西的機會。

“梅特涅先生說的不錯,戰略抉擇的問題還太早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準備擴張,而是梳理政府的內部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政府的執行能力不足。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存在着執行力不足的現象,這是當前政府中最大的毒瘤。

如果官員不能將政府的命令切實貫徹下去,那麼留着他們有什麼用?

奧地利政府不是他們養老的地方,能力不足、不安心做事、企圖混日子的官員,趁早讓他們回家種土豆去!”

路線之爭,短時間出不了結果,弗朗茨果斷的選擇了轉移話題。內政問題,他早就想要處理了,可是一直都沒有機會。

1848年,政府忙着打仗,顧不上這些問題,只是大略的梳理了一遍,幹掉幾個腦子不清醒的官僚立威。

1849年,政府忙的不可開交。弗朗茨剛繼位不久,要保證國內的穩定。又啓動了義務教育,創造性的採用了公務員考試製度,確定了奧地利的支柱產業。

現在政府終於閒下來了,弗朗茨自然不會讓內閣沒事幹了。別的事情沒有了,那麼就淨化官場隊伍好了。

反貪是好武器,只不過弗朗茨這個皇帝不能夠喊,現在奧地利政府中的貪官遍地,容易人人自危。

事實上,自從弗朗茨繼位過後,奧地利的官僚集團就乾淨了不少,面對一個強勢的皇帝,很多人都自覺的收斂了一下自己的行爲。

政府上層變得清廉了,中下層肯定要受到影響。能夠進入政壇的就沒有幾個傻子,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

斐迪南一世時期,皇帝無法處理政務,權利落到了執政委員會手中。

一幫權臣相互鬥爭,爭先拉攏底下人還來不及,怎麼可能爲了貪污這點兒小事情,就大動干戈呢?

不能夠一棍子打死,那麼抓執行能力總可以吧?弗朗茨又不準備大開殺戒,只是把無能的官員趕回家。

要是運氣不好被查到了貪污,那麼沒辦法,奧地利是一個法制國家,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和貪污相比,無能更可怕。既貪污又無能,那就十惡不赦了。

不需要多,只要把百分之一的無能之輩趕回家,再從中挑選出幾個倒黴蛋出來殺雞儆猴,奧地利的吏治問題就遏制住了。

把貪官都殺光的中二想法,弗朗茨是不會有了。如果是在新興國家還差不多,奧地利這種老牌帝國,利益集團早就勾結了起來。

作爲皇帝,每一次打擊一小撮沒有吃相、肆意妄爲之輩,那沒有問題,只要藉口合適,大家會很積極的配合。

如果想要把利益集團一網打盡,被逼急了,換皇帝的事情他們也不是幹不出來。

官僚的節操不能夠期待,只要他們不觸犯底線,弗朗茨的容忍度還是很高的。

清官要用,貪官也要用,甚至昏官都可以留下幾個,只要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就能夠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是,陛下!”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他已經準備推動考功制了,這是奧地利政府爲了避免底下官員消極怠工,專門設計的政績考覈制度。

這個標準並不是很高,只要能夠完成自己職責範圍之內的工作,按照政府的規章制度辦事,就算是合格了。

如果在這基礎上,還做出了成績,那麼恭喜你準備升官了。

反之,既沒有按照政府的規章制度辦事,又沒有拿的出手的政績,就是要清洗的無能之輩了。

發展經濟是政績,推廣民族融合是政績,普及義務教育是政績,把政府的政令切切實實執行了下去,那也是政績。

涉及到的範圍很廣,只要在某一個方面做出了成績,那都是政績。

奧地利政府要打擊的是那種不聽話,又無能的官員。

中央政府讓你推廣奧地利語,你跑去推廣地方方言,你不完蛋誰完蛋?

作爲政府打擊的對象,查一下你的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要是查出來了問題,正好拿來當典型殺雞儆猴。

有多少官員因此而丟掉帽子,又有多少官員因此獲得升遷,弗朗茨並不是很關心,他只要最終的結果。

第一百零一章、擴大的戰爭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三十九章、漁翁現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八十七章、分裂第四十三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兩百零九章、腦洞大開的沙皇政府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二十三章、大棋盤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七十章、想要止損的法國人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二十章、科學研究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三十八章、攝政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一百二十二章、最後的準備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二章、競爭無處不在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一百二十一章、坑貨隊友上線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九十八章、搞事情啦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八十章、學會做漁翁(南街的盟主加更4)第一百章、倒黴蛋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四十一章、閱兵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兩百七十一章、軍官不夠用了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七十一章、普魯士的反擊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二十九章、重新定義‘意大利地區’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八十三章、巴拿馬運河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
第一百零一章、擴大的戰爭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三十九章、漁翁現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八十七章、分裂第四十三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兩百零九章、腦洞大開的沙皇政府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兩百五十五章、燙第二十三章、大棋盤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七十章、想要止損的法國人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二十章、科學研究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三十八章、攝政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一百二十二章、最後的準備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八十二章、一場比錯的戰爭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二章、競爭無處不在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一百二十一章、坑貨隊友上線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國官僚的戰鬥力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九十八章、搞事情啦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八十章、學會做漁翁(南街的盟主加更4)第一百章、倒黴蛋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四十一章、閱兵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兩百七十一章、軍官不夠用了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七十一章、普魯士的反擊第兩百四十九章、轉變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二十九章、重新定義‘意大利地區’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八十三章、巴拿馬運河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