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

布拉格一座古樸的城堡內,一名年過五旬的長者嚴肅的問:“霍爾斯特,你真的準備好了麼?

一旦接受政府調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你都要過苦日子了,到時候想要反悔可就晚了。”

霍爾斯特認真的回答道:“父親,維克斯家族已經沒落了,上一次的權利鬥爭中,我們在政府中的關係網損失慘重。

想要進入政府中謀職位,就只能通過公務員考試。這一條路上的競爭對手太多了,況且我們家族一直都是在軍隊中發展,在這方面沒有優勢,我沒有把握混出頭。

歐洲大陸的局勢正在趨於穩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奧地利都不會有戰爭,這又斷了戰場上一搏的機會。

現在是一個機會,憑藉在戰場上積累下來軍功,現在我留在國內最多也就成爲一名榮耀騎士。

家族補點兒錢,纔可以向政府換取一座莊園,但是現在去巴爾幹半島卻可以跨越成爲世襲騎士,直接擁有面積翻倍的莊園。

正常情況下,我在國內奮鬥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夠成功。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冒險一搏呢?”

爲了加強對巴爾幹半島的控制,維也納政府在國內進行了動員。正如費利克斯首相所料的,想要更進一步的低層貴族,抵禦不了這種誘惑。

對比開闢海外殖民地,巴爾幹半島好歹也在家門口,就算是現在窮了一點兒,未來的發展還是可以期待的。

作爲保守主義的大本營之一,奧地利還保持着古老的傳統,長子繼承家業,次子出去闖蕩。

大貴族還有能力給直系後輩提供足夠的爵位,旁支子弟或者是小貴族,就只能靠自己奮鬥了。

爲了限制國內的貴族數量,保證貴族的質量,維也納政府還在考慮出臺一部《貴族法》。

一旦這部法律落地,貴族繼承必須要經過貴族議會考覈,紈絝子弟想要繼承爵位就難了。

除了繼承爵位的長子外,就算是大貴族子弟獲得的非軍功爵位,也將喪失世襲的能力。

因爲影響太大,目前還在貴族議會中討論中。畢竟這部法律對沒落貴族太不友好了,他們想要通過考覈的難度太大。

弗朗茨準備在開闢殖民地的時候,再把這部法律落地,讓這些沒落貴族們去殖民地上搏富貴。

國內的盤子就這麼大,顯然是不夠大家分的,即便是增加了巴爾幹半島的領土,這個蛋糕還是不夠大。

英法殖民地崩盤,很大程度上都是源於利益分配不均,資本家們把好處拿的太多了,卻需要別人替他們賣命,這怎麼可能呢?

自古以來,分封制都是擴張的利器。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郡縣,時常有丟失的;但是分封出去的土地,卻很少再分裂的。就算是獨立了,也離不開本土文化的影響。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方面因素,更大的原因還是階級固化。要麼做大蛋糕給大家留下上升渠道,要麼就只能革命,這個選擇題很好做。

老者沉思了一會兒後說道:“好吧,我尊重你的選擇孩子。現在家族不能給你提供太大的助力,不過可以從莊園內招募一批人離開,正好可以緩解人口壓力。

這些人世代依附着家族生活,忠心度不是問題,擁有他們的幫助,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打開局面。”

這個年代貴族的影響力大,不僅僅只是因爲地位,更多的還是手下有一批附庸。

儘管農奴制被廢除了,可是這種影響力還沒有散去。

現在奧地利政府鼓勵這些貴族前往巴爾幹半島發展,可不僅僅只是讓貴族本人過去。如果是單打獨鬥一個人,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誰統治誰都說不定。

況且,現在大家的前期的產業都是土地,總不能由貴族親自下地耕種吧?

由這些人組織移民,可比奧地利政府去組織要容易的多了。

人口稠密的德意志地區,在農業國時代,已經達到了人口容量的極限,現在分流一部分人離開正好緩解內部矛盾。

反正這年頭工業化對勞動力需求量並不是很大,奧地利還是歐洲第二人口大國,加上巴爾幹地區領土上的人口話,都已經逼近了五千萬大關。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推動民族融合,在語言文字統一的大背景下,下一代又出現了大量的混血兒,誰還能用民族主義搞事情?

可以說現在的新神聖羅馬帝國,只要弗朗茨不浪,未來的前途可期。

開發巴爾幹半島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前往美國的移民減少了。

畢竟這個年代遠渡重洋也是有風險的,相比未知的美利堅,家門口的巴爾幹半島風險就低的多了,又有多瑙河相連交通方便,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回來。

尤其是有家小的,移民巴爾幹半島還可以拖家帶口,要是去了美國,那就是生離死別。

從大革命過後,德意志地區就爆發了移民高潮,平均每年都有六七萬人離開,奧地利地區每年也要差不多兩三萬人離開。

這些移民造成了美國的人口暴漲,1850年美國接收移民31萬,1851年美國接收移民37.9萬,而美國1850年的全國人口僅有2319.2萬,1860年就增長到了3144.3萬,簡直就是在開掛。

這個年代的移民都是青壯,老弱病殘可承受不了海上顛簸,通通都是優質勞動力。

每次想到這裡,弗朗茨都只能感嘆南美各國不爭氣,明明自身條件不差,居然不知道和美國人搶移民。

不要說他們一起行動,只要有幾個國家重視吸引移民,分流了美國的人口,美國人就不可能發展的那麼快。

這種情況,弗朗茨也是無能爲力,歐洲各國都還沒有意識到美國的威脅,根本就沒有采取措施限制他們的實力增長。

當然了,他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至少隔三差五的在報紙上黑一黑美國爆發戶,這也歐洲民衆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很受大家歡迎。

不管怎麼說,前往美國的移民能減少幾萬,算幾萬,日積月累之下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也算是削弱競爭對手的實力了。

要知道就靠這些移民,德意志人後來居上成爲了美國的第一大民族,可以說美國的崛起德國人是居功甚偉的。

維也納

弗朗茨正在仔細閱讀內閣遞交了《開發巴爾幹半島計劃書》。

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領土面積大、人口多寡、資源豐富,這些只是必備條件之一,更多還是在於領土的開發程度。

俄羅斯帝國是夠大了,比兩個歐洲都要大,單純從土地面積、資源、人口上來看,他們的實力應該如同強秦一般橫掃六合,侵吞天下。

現實情況卻是,擁有這麼多優勢的俄羅斯帝國,不要說侵吞歐洲了,任何兩個大國聯手,都能夠讓他們吃不了兜着走。

最大的問題就是本土開發程度太低了,如果俄羅斯帝國現在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那麼毫無疑問侵吞歐洲大陸不是夢。

新神聖羅馬帝國還沒有俄國人那麼豪氣,就靠粗放式的管理體系,也能夠躍居成爲頂尖列強的一員。

在弗朗茨看來,如果拿到手的領土不能進行有效開發,那麼這些無法轉化爲國力的領土,就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歐洲大陸上已經很難繼續擴張下去了,精耕細作發展現有的土地,纔是王道。

在此之前,維也納政府已經制定了很多發展計劃,除了擁有高度自治權的幾個邦國外,剩下的地區都進入了政府規劃大綱中,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組織實施了。

現在的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只是一個初步構想,距離真正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弗朗茨想了想說:“首相,按照這一份發展綱要,未來多瑙河流域兩公國,就是帝國的第二糧倉。

但是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一旦俄奧關係惡化,這些地區的產品出口,就只能沿多瑙河往德意志地區銷售,或者是陸路運輸出海。

還有配套的這些產業,看上去更像是俄國人的專門定製業務,我很懷疑俄國人有這麼強的購買力麼?

現在他們還是農奴帝國,縱是未來進行了社會改革,我認爲他們普通民衆的購買力,最多達到奧地利民衆的一半。

如果針對俄國市場的產業,最好是走兩種路線,要麼高端賣給他們的貴族;要麼走低端路線,賣給平民,這些商品的價格必須要足夠的便宜。”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多瑙河流域兩公國經濟必然會受到奧地利和俄羅斯的雙重影響,對內是奧地利本土市場,對外就是俄國市場。

經濟發展也必須要以這兩個市場爲核心,至於更遠一點兒,纔會考慮其他歐洲國家。

費利克斯首相解釋道:“陛下,未來的俄奧關係,誰也不能夠說清楚。不過就算是關係惡化了,他們封鎖我們的可能性也很低。

就算是沙皇政府想這麼幹,他們國內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答應,以沙皇政府的執行力,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這一點看現在的情況就知道了,因爲戰爭的關係,俄國人斷絕了同英法的貿易往來,可實際上也就烏克蘭、俄羅斯中部地區真的斷絕了。

斷絕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爲沙皇政府的封鎖令,而是因爲戰爭阻隔了黑海運輸通道,這些地區被我們的商品搶走了市場。

從波羅地海進入俄國英法商品,從來都沒有斷絕過,沒有進入中南部的主要原因是運輸成本太高,喪失了競爭力。

至於產業的問題,這些只是初步設想,最終的選擇權在資本家手中,他們對市場的靈敏度絕對在我們之上。

政府只是制定相應的政策,不會直接投資這些輕工業,相信資本家們會做的更好。”

弗朗茨點了點頭,沙皇政府的執行能力他從不抱有幻想,被封鎖的可能性確實很低。

歷史上俄奧關係破裂後,俄國人都沒有封鎖多瑙河,顯然這種可能挑起戰爭的做法,沙皇政府也不會真的那麼莽撞。

產業上的問題,就更不用說了,既然內閣政府不準備親自投資,那麼就讓資本家們自己上吧,盈虧後果自負,這不需要他這個皇帝操心了。

從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未來俄奧兩國在經濟上恐怕還會成爲競爭對手,俄國人的支柱產業就是糧食出口,這同樣也是奧地利的支柱產業。

只不過奧地利出口的精加工後的農產品,而俄國直接出口了原生態的農產品,但是雙方的競爭同樣是存在的。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解決,利益上的競爭,影響到兩國關係幾乎是必然的。

從這方面來說,弗朗茨還不得不慶幸,沙皇政府是獨裁政府,短期內這種矛盾不會爆發。

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三章、鴻門宴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七十九章、春秋大夢第九章、列強本色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三十一章、甲午第九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第一百一十三章、打亂普魯士的部署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三十五章、慶典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七章、遠洋艦隊第八十三章、戰地求生手冊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一章、登基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二十一章、國際政治外交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五十一章、不可或缺的錯誤(打賞加更)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三章、新的麻煩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十七章、理念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九十八章、英國人的陰謀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十二章、列強的節操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
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三章、鴻門宴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七十九章、春秋大夢第九章、列強本色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三百零七章、補刀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三十一章、甲午第九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第一百一十三章、打亂普魯士的部署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三十五章、慶典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四十七章、新記錄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七章、遠洋艦隊第八十三章、戰地求生手冊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一章、登基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二十一章、國際政治外交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五十一章、不可或缺的錯誤(打賞加更)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三章、新的麻煩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八十六章、計劃暴露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十七章、理念之爭第一百二十八章、勾心鬥角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九十八章、英國人的陰謀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六章、教育改革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十二章、列強的節操第二十六章、戰略誤導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五十三章、法國入場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一百零四章、栽贓陷害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