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

普俄戰場上的風雲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歐洲金融市場,一時間風聲鶴唳,凡事普波聯邦發行的戰爭債券,全部市值大跌。

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毛奇在後面的戰爭中不能力挽狂瀾,普波聯邦戰敗過後,必然會出現債務違約。

金融寒冬要來了。

遠在倫敦的本傑明首相,都感到了寒意。

債多了,有時候真的不壓身。到了現在最怕普波聯邦完蛋的,除了他們自己,就是英國人了。

手中掌握的資料越多,本傑明首相越清楚問題的嚴重性。

普波聯邦戰敗,不僅僅只是放出去的貸款變成壞賬、替他們發行的債券變成廢紙,更關鍵的是柏林政府欠下的貨款。

前面的損失,無非是金融機構和投機客,這些人本身就身家豐厚,抗風險能力較強。

後面的貨款就不一樣了,大企業或許可以抗過去,中小企業資金鍊薄弱,根本就經不起折騰。

如果再加上銀行的趁火打劫,普波聯邦完蛋之日,就是不列顛工業危機的開端。

實際情況可能還會更加惡劣,畢竟資本主義世界已經產能過剩了。戰後市場競爭會變得越發激烈,企業破產潮是必然的。

對家大業大的不列顛來說,這些中小企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例並不是太高,可正是這些企業提供了最多的就業崗位。

破產潮和失業潮一對好兄弟,從來都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已經在不列顛開始醞釀了。

有時候知道的太多,也是一種負擔。

本傑明問道:“愛德華爵士,法國人怎麼說?”

想要逆轉這次戰爭,已經不是英國人一家就能夠做到的了,法國人的立場至關重要。

外交大臣愛德華搖了搖頭:“巴黎政府拒絕了我們的提議,他們認爲普俄矛盾已經無法解開,就算是強行叫停了這次戰爭,還會有下一次戰爭。

法國人在這次戰爭中是兩邊下注,普波聯邦戰敗他們的損失並不大,甚至他們有可能在暗地裡和俄國人達成了協議。”

本傑明首相無奈的點了點頭,他知道英法之間的恩怨情仇,那是剪不斷理還亂。法國人巴不得英國人倒黴,怎麼可能出手拉他們一把呢?

就拿這次普俄戰爭來說,最初英法一起支持柏林政府,只不過英國人拿到了普波聯邦的黃金儲備,幾乎獨吞了金融上的利益。

事實證明,獨食不是那麼好吃的。吃得越多,付出的代價就越大。英國人承接了柏林政府大部分的貸款、債券。

法國人選擇放手,原因就是多方面的了。除了利益太少外,還有就是法屬非洲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巴黎政府人爲限制資本外流。

儘管還是沒有擋住資本家們的貪婪,但流出資本總額還是大幅度縮水。

沒有政府引導,這些資本不光流入了普波聯邦,同樣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流入了俄羅斯帝國。

相當於是兩邊下注,無論那一邊勝利,都少不了法國人那份。牽扯到的利益少了,巴黎政府自然不積極了。

拿破崙四世和父親不一樣,恰好出生在法蘭西復興階段,與生俱來就有一股傲氣,根本就不可能屈居人下。

從法國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來,巴黎政府的對外政策越來越強硬,最近兩三年英法關係、法奧關係一直都在惡化。

英國陸軍實力有限,想要干預這場戰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在法國人不肯當打手,倫敦政府已經從實質上喪失了直接干預這場戰爭的能力。

沉思了一會兒後,本傑明首相狠狠的說道:“那就退而求其次。不管用什麼辦法,務必要想辦法保住普魯士王國。我們需要債主存在,給國內一個交代。”

戰敗後的普魯士王國,自然不具備還債能力。不過只要債主在,就有還錢的可能。

戰後柏林政府的財力有限,或許在很多年內,他們每年的還款金額都不夠利息。

不過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強。倫敦政府需要一個希望,讓民衆對市場擁有信心。

財政大臣加菲爾德:“首相,你太悲觀了。或許事情沒有你想得那麼糟糕,普波聯邦還在堅持戰鬥。

如果毛奇創造奇蹟,搶在俄國人前面贏得華沙會戰,他們還有體面結束戰爭的可能。”

外交大臣愛德華否定道:“加菲爾德爵士,這是不可能的。種種跡象表明,奧地利人想要普波聯邦輸掉這場戰爭,爲德意志地區統一打下基礎。

毛奇就算是創造了奇蹟,仍然改變不了普波聯邦失敗的命運。有維也納的支持,沙皇政府的軍隊會源源不斷的涌上去,最後堆死他們。”

“數量優勢”,或許這是對歐洲各國觸動最深的地方。俄國人用事實證明了:“只要我軍數量足夠多,敵人就無能爲力”。

……

在英國人想辦法彌補損失的時候,普俄戰爭又進入了新的階段。俄第四軍已經被普軍收拾的徹底沒了脾氣,只能依託簡易工事苟延殘喘。

讓人意外的是普軍並沒有一鼓作氣徹底圍殲俄第四軍,反而在打殘俄第四軍過後,留下兩個步兵師和一羣民兵冒充主力圍困俄國人,主力卻迅速北移。

爲了避開俄軍飛艇偵查,普軍這次破天荒的選擇了白天睡覺、夜晚行軍,迅速增援華沙戰場。

1880年11月10日,普軍主力抵達華沙,連同華沙守軍一起向俄軍發起反擊,猝不及防之下俄第五軍損失慘重。

這只是一個開始,俄第五軍損失慘重後被迫帶着殘部後撤,互爲犄角的俄第七軍也暴露在了普軍的兵鋒之下。

事實證明,在喪失了兵力優勢後,俄軍還真不是普軍的對手。

俄第七軍沒有能夠創造奇蹟,戰友提醒他們的時間太晚了,沒有能夠及時撤離,在普軍的打擊下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華沙會戰以普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毛奇的臉色沒有絲毫喜色,因爲屬於他們的時間已經喪失了。

沒辦法,俄軍也不是紙糊的,擊敗俄第五軍依靠偷襲,他們只花了兩天時間,擊敗俄第七軍他們足足花費五天時間。

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這個時候俄國人的第三軍、第六軍,距離他們已經只剩下兩百多公里。

理論上來說,半路上攔截一下,遲滯敵人的行軍速度,拖上十天半個月還是有可能的。

這麼長的時間,他們還可以馳援南線,比如說:先幹掉敵人圍攻波茲南的第八軍,停留在中部的俄第九軍。

實際上,這根本就不可能。普軍士兵也是人,想要保持部隊的戰鬥力,戰鬥過後也需要時間修整。

就算是隻休息兩天,毛奇的時間也不夠用了。

別看從華沙到波茲南只有278公里,火車可以朝發夕至,可要運送數十萬大軍過去,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軍隊過去了,也不等於戰爭馬上就能夠開打。還要看敵人願不願意和他們決戰,俄國人完全可以拖時間。

比如說:尋找有利地形固守。反正不殲滅他們,普軍的後方就不安穩,時間拖得越長,對俄國人就越有利。

不等他們幹掉俄第八軍,俄國人的援兵又抵達華沙了。主力不在,華沙肯定守不住。

華沙地區淪陷,也意味着波蘭地區淪陷。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幹掉了俄第八軍,毛奇也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去,進行普魯士王國保衛戰。

放棄了波蘭地區,這場戰爭普波聯邦就已經輸了。喪失了大半的領土和人口,僅剩下的普魯士王國戰爭潛力更小,根本就沒有和俄國人拼下去的資本。

沒有時間解決南線的威脅,那就只能寄希望於國內的守軍能夠給力一點兒,堅持到他們幹掉俄國人的援兵,再回援國內。

前提條件是這是俄國人最後一批援軍,要不然華沙攻防戰還要繼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戰爭繼續的可能性更大。

望着地圖,毛奇第一次不知所措。

“元帥,這是我們統計出來的戰報,請過目。”一名青年軍官低聲道

毛奇擡起了頭,擺了擺手示意青年軍官放下戰報出去。沉默了片刻功夫後,冷靜下來的毛奇緩緩的打開戰報。

紙上冰冷的數字,彷彿瞬間令室內的溫度又下降了幾分。

戰爭是要死人的,最近一個月普軍可是戰果輝煌,先後打殘了俄第四軍、第五軍,還重創了俄第七軍。

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兩百二十三章、戰爭結束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三百零五章、擠兌法郎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七十章、反作用第十二章、爲了貴族的榮耀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四章、裁軍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三十五章、慶典第八章、禍不單行第八十章、送上門的藉口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五十七章、約翰牛的計劃(新的一週求票票)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四十九章、戰略欺騙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一百九十七章、偷襲呂宋島第三章、輸出英鎊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十章、扯後腿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六十三章、干涉南北戰爭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四十章、逼宮第六十五章、一體化進程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一百七十章、老將的對決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兩百二十三章、戰爭結束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十六章、忍痛割肉第三百零五章、擠兌法郎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七十章、反作用第十二章、爲了貴族的榮耀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四章、裁軍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三十五章、慶典第八章、禍不單行第八十章、送上門的藉口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五十七章、約翰牛的計劃(新的一週求票票)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一百二十二章、砸鍋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四十九章、戰略欺騙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一百四十八章、牆頭草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一百九十七章、偷襲呂宋島第三章、輸出英鎊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十章、扯後腿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六十三章、干涉南北戰爭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九十九章、我們要中立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十七章、《勞工保護法》第四十章、逼宮第六十五章、一體化進程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二十五章、鐵甲艦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一百六十四章、應對第一百三十四章、損失慘重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一百一十章、算計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