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

普丹戰爭的突然爆發,瞬間讓歐洲局勢變得嚴峻了起來。

丹麥政府要求各國根據普丹停戰條約,和維也納體系各國達成的協議干預這次戰爭,並且制裁破壞規則的普魯士王國。

理論上,丹麥政府的要求被支持,普魯士王國遭到歐洲各國的聯合打壓,甚至還要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或者是割地懲罰。

毫無疑問,英法俄奧四國之間的複雜關係,丹麥人的要求難以受到滿足。

……

經歷了一次近東戰爭的教訓後,英國政府內部的孤立主義盛行,他們主張儘可能避免被牽扯到歐洲紛爭中。

唐寧街首相官邸,正在商議在歐洲局勢風雲變化中,倫敦政府該如何自處。

外交大臣雷斯林分析道:“普魯士人突然挑起這場普丹戰爭,主要還是俄法奧三國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

同時和三個大國接壤,本土又被分隔兩地,柏林政府一直都有濃烈的憂患意識,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三國給瓜分了。

早在1853年巴黎會議,關於分割德意志地區的時候,我們就曾提議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聯邦帝國換地,結果因爲雙方分歧太大沒有能夠成功。

普魯士王國喪失了一次合併本土的機會,不得不維持龐大的軍備,保證自身領土的安全。

現在法國人窺視他們的萊茵蘭地區,奧地利人想要拿回西里西亞和普屬薩克森地區,俄國人對普屬波蘭野心勃勃。

三國沒有動手,主要還是因爲互相牽制,利益無法達成一致。

奧法之間圍繞萊茵蘭地區的歸屬一直無法達成妥協,俄奧之間關於西里西亞地區的歸屬同樣有爭議。

利用各國的矛盾,加上本身實力不弱,普魯士王國暫時得以保存,可是危機仍然沒有解除。

實際上早在1853年的時候,國內就有人提出過扶持普魯士,將德意志聯邦和普魯士王國合併,讓歐洲大陸四足鼎力。

這項計劃還沒有開始就夭折了,扶持普魯士王國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能夠起到的作用卻非常有限。

甚至這個國家一建立,就會遭到滅頂之災。維也納政府爲了保證在德意志地區的領導者地位,他們很有可能和法俄兩國妥協,換取不完整的德意志地區統一。

既:法國人獲得萊茵河以西的德意志領土,奧地利放棄意大利地區;俄國人獲得東普魯士、西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波森、西里西亞等地區和奧屬波蘭的部分地區;奧地利統一剩下的德意志地區。

爲了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我們選擇德意志地區一分爲三計劃,又推動了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建立,締造了歐洲大陸十餘年的和平穩定局面。

法國人吞併撒丁王國後,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維也納體系要完蛋了,普魯士王國的危機意識最深。

他們選擇在俄國人最虛弱的時候進行軍事冒險,也是迫不得已。歐洲大陸只要發生動盪,他們就會被牽扯進去。

現在柏林政府是想利用歐洲各國,也包括我們在內,都不想看到俄國人完成改革的時機,充當大家打擊俄國人的利器。”

“扶持普魯士王國是不可能的,現在是工業時代了,我們上哪兒去給他們找市場?

不過支持他們打擊俄國人,看上去還是有幾分可行性。如果能夠借這個機會,聯合歐洲各國一起動手打斷俄國人的改革之路,甚至是分裂俄羅斯就最好不過了。”財政大臣阿加瓦爾說道

這是現實問題,翻開歷史書就知道,英國人扶持過不少國家。可實際上這種支持都非常有限,從來都是慷他人之慨。

現在歐洲大陸上可沒有這個冤大頭,普魯士周邊的鄰居就沒有一個好惹,不等他們成長起來就瓜分掉了。

說白了,現在蛋糕已經瓜分一空,新國家崛起就只能從老牌帝國手中搶食,俄法奧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英國扶持力度越大,普魯士就死得越快。

海軍大臣愛德華反對道:“沒有那麼容易,俄國人如果這麼容易崩潰,他們也不配成爲我們最大的敵人。

無論是波蘭獨立運動組織,還是普魯士王國,他們都只能給俄國人添點兒麻煩,要擊潰這個大帝國除非是法奧兩國親自上陣。我不認爲現在可以說服法奧兩國聯手打壓俄國人。

奧地利人一直維繫着俄奧同盟,就是擔心成爲成爲俄國入侵的對象,甚至不惜將俄國人放入巴爾幹半島。

他們和俄國人接壤的地區太多,除非可以讓奧地利人相信可以把俄國人打殘,不然維也納政府是不可能冒險的。

我建議有限度投入,給俄國人添亂就行了。一次性解決俄國問題非常的不現實,我們沒有必要冒險。”

外交大臣雷斯林說道:“我也支持有限度投入,可以給普魯士王國和波蘭獨立組織提供貸款和武器彈藥,沒有必要親自上場。

俄國政府看起來出現了問題,可是沙皇政府的軍隊並沒有亂。波蘭地區被殲滅的軍隊,都是剛剛徵調的波蘭本地人,根本不能代表沙皇軍隊的真正實力。

這次能夠消耗俄國人的一部分實力,打斷或者是拖延他們的改革進程,就算是成功了。”

……

巴黎,法國政府幾乎做出了和英國人內似的決定,給錢、給武器、還給志願者,唯獨不會親自出兵。

甚至拿破崙三世還做好了趁火打劫的準備,只不過打劫的對象不是俄國人,而是還勉強算盟友的普魯士。

成功的吞併了撒丁王國,已經誘發了法國人的野心。資本家們無法忍受煤炭供應量不足,必須要高價進口的窘迫局面,不斷的鼓動政府對萊茵蘭地區動手。

資本的力量是強大的,在金錢攻勢下法國政府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沒有采取行動,那是拿破崙三世腦子在線,知道各國的底線。

不要以爲各國的聯合防禦條約就是一個笑話,他們真的要是越過了線,搞不好又是一次反法聯盟。

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高達百分之八十,拿破崙三世自然不可能冒險了。就算是要動手,那也必須要拉人下水,一起分擔國際壓力。

現在支持普魯士王國,無非是爲了給柏林政府打氣。無論輸贏,法國人都可以從中獲利。

萬一普魯士人僥倖把俄國人從歐陸霸主的位置上拉下來,他們更是賺大發了。

至於普魯士王國會不會做大,完全不在拿破崙三世的考慮範圍之內。就算是想要擴張,也得有地方纔行。

要是普魯士人敢吞併俄國人的土地,估計歐洲各國都會支持他們的正義行動,簡直就是大快人心。

前提條件是能夠在沙皇政府的報復中活下來,不然所有的利益都只是暫時存在,註定還是要失去。

……

毫無疑問,英法的決定直接宣佈了第二次維也納體系的崩潰,作爲主導者的兩個大國都帶頭破壞規則,又怎麼可能維持下去呢?

在英法兩國表明立場過後,弗朗茨自然不會選擇出力不討好的堅持下去,反正這套體系的歷史作用已經發揮了出來。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奧地利的實力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以經得起歐洲混亂的衝擊了。

唯一堅持這套體系的大國就只剩下俄羅斯帝國了,他們要繼續維護這套體系,那也是現在維也納體系中的條款對他們有利。

比如說:在普丹戰爭的問題上,沙皇政府就可以用第二次維也納體系達成的協議當法理依據,打擊普魯士王國。

有了法理依據在手,直接後果就是歐洲民間輿論大都在支持丹麥王國,這次戰爭被民衆認定爲:普魯士在入侵丹麥。

迫於輿論壓力,英法對普魯士的支持都被侷限在了暗中,明面上出了德意志聯邦和奧地利外,各國都在譴責普魯士政府。

沒譴責普魯士政府並不等於就在支持他們,經歷過上一次普丹戰爭後,德意志地區民衆對普魯士政府沒有信心。

慕尼黑日報抨擊普魯士政府就是一個搶劫犯,指責普魯士政府爲了擺脫財政困境,就出動軍隊去丹麥搶劫,根本就不是爲了維護德意志主權。

這是上一次普丹戰爭中留下來的資料,有圖有真相,可以證明普魯士軍隊組織了搶劫活動。

都不需要解釋,這個年代歐洲各國的軍隊都是這個樣。只要沒有在本土搶劫的軍隊,都可以算是軍紀嚴明。

維也納日報直接評論說:普魯士政府沒錢了,又準備利用普丹戰爭來騙捐款。

被騙的民衆最有發言權,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即便是過去了十幾年,普魯士政府也時常被大家拉出來鞭屍。

順應民意,維也納外交部第一時間發佈了中立宣言。支持那是不存在的,那怕是口頭上支持也沒有。

普魯士政府連維護德意志主權的口號都不敢喊,德意志民族主義者也非常的不滿意。

原本有意支持普魯士王國收復兩公國的人,這個時候也打了退堂鼓。很多人擔心普魯士的做法是爲了徹底和德意志做切割,學習瑞士、荷蘭一樣自成體系。

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驚險歸途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維也納體系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十章、意外事件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二十八章、變通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九十三章、司法公正不容褻瀆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九十三章、算計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十五章、嚇倒了第八十九章、希望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五十八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六十章、新三足鼎立戰略第一百五十章、搶糧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四十章、世紀詐騙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十九章、風波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兩百五十九章、沙皇的抉擇第十二章、列強的節操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三十九章、漁翁現
第六十五章、得與失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驚險歸途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維也納體系第一章、美國內戰爆發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兩百一十章、炮灰總動員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十章、意外事件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五十章、不能墮落的階層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二十三章、中亞亂局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二十七章、標準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六十六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四十五章、黑死病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二十八章、變通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四十三章、最後的反擊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九十三章、司法公正不容褻瀆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九十三章、算計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十五章、嚇倒了第八十九章、希望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五十八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六十章、新三足鼎立戰略第一百五十章、搶糧第一百六十五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十六章、醞釀中的大革命(求票)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四十章、世紀詐騙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十九章、風波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一百零八章、兩盟對抗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兩百五十九章、沙皇的抉擇第十二章、列強的節操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十五章、聯邦政府的反擊第三十九章、漁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