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鬧劇

巴黎,法國人正在爲拿破崙三世舉行葬禮。外面密密麻麻人羣,就足以證明拿破崙三世的受歡迎程度。

這一天法國工人集體放假了,資本家們想不放假都不行,拿破崙三世“社會主義皇帝”的稱號,可不是開玩笑的,在工人中的影響力超過了任何人。

民衆自發的組織哀悼活動,和原時空的淒涼相比,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諷刺。

參加葬禮的人雖多,有份量的賓客卻很少。波拿巴家族人緣不好的後遺症,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歐洲各國王室似乎都很忙,除了依附法國人吃飯的,其餘的大貴族都只是派代表出席,有的甚至連代表都懶得派。

以哈布斯堡家族爲例,弗朗茨就打發了一個旁系伯爵過去應付了事。即便是兩國是盟友,依然不能改變兩國皇室互相看不順眼。

這裡面的恩怨,就是一筆糊塗賬,一時半會兒捋不清。不光是哈布斯堡家族,大部分歐洲貴族都對波拿巴家族不友好。

貴族也是記仇的,拿破崙當年橫掃歐洲大陸,不知道砸了多少人的飯碗,這筆賬怎麼可能算了呢?

如果波拿巴家族也沒落了,估計大家心裡還要好受一些。現在的結果恰恰相反,波拿巴家族依舊輝煌,看到這個爆發戶,大家嫉妒都來不及,怎麼可能去給他們捧場。

原時空拿破崙四世在南非鍍金意外死亡,可是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猜測是英國皇室策劃謀殺的。

理由是:拿破崙四世與祖魯武士遭遇時,陸軍少尉凱里和他的部下距離歐仁僅有50碼遠,卻一槍未發撤回營地。

這種明顯不正常的行爲,背後肯定有文章,究竟是誰策劃的,那就很難說了。

波拿巴家族的仇人太多,有能力策劃這種低檔次意外事故的人,至少也是三位數。

沒有辦法,最後一個嫡系繼承人死亡,波拿巴家族不僅喪失了復辟的希望,同時也喪失了追查真兇的能力。

葬禮上,氣氛有些詭異。如果有人注意的話,就會發現不少人都是一臉幸災樂禍的表情,要不是場合不對,恐怕都要笑出來了。

沒錯,有的人就是爲了看笑話來的。拿破崙三世剛走即將繼位的歐仁皇儲年齡太小,法國政府勢必會發生劇烈爭鬥。

比如說:前撒丁王國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就是跑來看熱鬧的。拿破崙三世把他趕下臺,他早就恨之入骨了,現在過來就是砸場子的。

毫不掩飾的把笑容掛在臉上,完全不理會歐仁那殺人的目光。歐洲可沒有弒君的習慣,即便他是前國王,那也是君。

作爲記得利益集團中的一員,歐仁再怎麼憤怒,也不可能弒君。現在還是葬禮現場,那就更不能動手了。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做法非常不智。這麼刺激了人家,明面上不能動手,暗地裡還不能夠進行報復麼?

然而,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有不得不做的理由。現在他領導的撒丁復國組織,已經和意大利革命黨聯合了起來。

現在意大利獨立運動陷入低潮,作爲公推出來的領袖,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必須要搞點兒事情振奮人心。

拿破崙三世的葬禮就被他利用了起來,能夠混進來的,自然是有人配合了,想看波拿巴家族出醜的人多得去了。

反正參加完葬禮,他就和賓客們一起離開。如果法國人要攔截那更好,還可以炒作一下輿論,想看法國人笑話的國家,可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

拿破崙三世葬禮上鬧劇,弗朗茨不關心,這都是小問題。也就是拿小四年幼,受不得刺激,要是換了一個老油條絕對不會理會。

都滅了人家的國,奪走了人家的王位,還不允許人家鬧點兒小脾氣麼?

不就是在旁邊笑了笑嘛,又沒有跑出來搗亂,擾亂葬禮秩序,就把這些傢伙當空氣好了。

要算賬來日方長,何必急於一時。作爲法國皇帝,要打擊幾個跳樑小醜,還不是太容易?

只要斷了他們的經濟來源,保管這些傢伙很快就會哭出來。弒君的事情不能幹,那就讓他們下半輩子天天都要爲柴米油鹽操心。

流亡的君主日子可不好過,還有一大幫子人跟着吃飯,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

這方面弗朗茨可是見識到過的,馬西米連諾搞得那麼失敗,陸陸續續跑過來投奔的都有好幾百人。

要不是弗朗茨這兄長時常掏錢接濟,蘇菲皇太后也在暗地裡補貼,不要說保住皇帝排場,能夠讓這麼多人吃上飯,那都不容易。

這些人嘴上嚷嚷着,要反攻墨西哥,真要他們去實施,屁用都沒有。可是沒辦法,還必須要養着。

不要看這些人能力不行,有這些人在,和沒有這些人在,那完全是兩個概念。沒有這些人幫忙搖旗吶喊、洗白,名聲怎麼辦?

弗朗茨肯掏錢養着一幫理想主義嘴炮黨,就是讓這些人四處宣揚馬西米連諾的改革措施,不管實不實用,符不符合墨西哥國情,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

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想不到深層次的問題,很容易就被帶偏了。

當然,這些人在奧地利活動也是受到限制的,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去,寫的文章那都是選擇性的發表。

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被弗朗茨打發去了法國深造,美其名曰學習波拿巴王朝的復辟經驗。

目前來看效果不錯,馬西米連諾的墨西哥復國組織已經建立,還吸引了很多墨西哥留學生參與。

都是比爛的年代,看着國內軍閥打得那個嗨,這些人終於發現還是皇帝比較好。

再受到輿論的影響,很多人仔細想想,發現馬西米連諾一世居然什麼壞事也沒幹。

就像報紙上說的那樣,墨西哥地方軍閥勢力太過強大,讓皇帝的命令無法落實下去。

因爲反對皇帝的改革,保守派和軍閥一起造反了,革命黨都是被忽悠的傻子。

在這背後,弗朗茨每年都要贊助馬西米連諾二十萬神盾,可以說輿論就是被錢給拉回來的。

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的壓力就要大多了,一個光說不練,一個在採取實際行動復國,在開銷上就不是一個檔次。

暗地裡贊助的金主雖然不少,可金額卻不大,養着一大幫子手下的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缺錢。錢不夠那就必須要製造話題,調動大家的愛國熱情,或者施展大忽悠術忽悠金主加大投入。

只要斷掉了資金來源,這些復國組織的聲勢馬上就會下降很多個檔次,畢竟人也是要吃飯的。

……

情報頭子泰倫:“陛下,普魯士人行動了。最近幾天,波蘭的報紙都在罵政府,把波蘭亂像歸結爲沒有國王,政府高層爭權奪利。

東布羅夫斯基政府的根基不穩,靠的就是民意支持才勉強贏得了大選,普魯士人挾裹了民意,他們現在寄希望於國際干涉。

不過拿破崙三世剛死,大家在關注法國未來的政治走向,一時半會兒顧不上波蘭。

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最多一個月內波蘭議會就會重新進行國王選舉,這一次競爭對手要少得多,威廉一世當選幾乎是註定的。”

競爭對手減少了,這並不是普魯士人搞得鬼,完全是很多人被波蘭的亂像嚇着了,不想去趟這灘渾水。

不要看大波波獨立沒有多久,搞出來的事情可真不少。在國際上以大國自居,彷彿他們已經是列強中的一員。

自封歐洲第六強國,僅次於英法奧普俄五國,完全沒有考慮過西班牙、德意志聯邦和北歐聯邦的感受,論綜合國力這三家可不比波蘭差。

甚至荷蘭、葡萄牙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國,綜合國力都未必比不上波蘭。不要看他們地狹民寡,可人家有殖民地,經濟實力超過了波蘭。

這也就算了,就當是宣傳需要,適當的誇大自身實力也可以接受。前不久的外交烏龍,奧地利差點兒對波蘭動武,就讓很多人看明白了。

波蘭王國看起來不錯,在歐洲大陸也是一箇中等國家,理論上只要發展的好,還有可能加入列強俱樂部。

可地理位置實在是太糟糕,夾在普奧俄三國之間。突如其來的奧波衝突,讓很多人回憶起了三國瓜分波蘭的舊事。

地理位置糟糕+愛作死,分明就是一個巨坑。沒有人想要成爲亡國之君,權衡利弊過後,很多人都選擇了放棄。

弗朗茨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繼續盯着,不要妄動。英國那邊的暗子可以發動了,等威廉一世選舉爲波蘭國王,就立即發動。

注意隱藏,不要把我們暴露了出來。最好是讓德意志聯邦帝國主動一點兒,他們跳出來和法國人爭奪萊茵蘭地區。

我們和英國人收到了法國人要購買萊茵蘭的消息,爲了不讓法國人繼續擴張,支持德意志聯邦獲得萊茵蘭地區,就合理的多了。”

奧地利在德意志聯邦影響力很大,很多大貴族、政府高官都和維也納政府暗地裡有過接觸,想要推動他們跳出來不難,問題是想要保密就難了。

誰也不能保證,這些人不會泄密。分開下注,一貫都是這些人的存身之道,在和奧地利保持聯繫的同時,也沒有少和別的勢力打交道。

前腳答應了保密,後腳就把秘密賣了出去,這種事情在歐洲大陸發生的不要太多。

尤其是這種影響國家決策的事,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做到的,需要發動的人太多,要是有人泄密,連誰是叛徒都很難查出來。

情報頭子泰倫若有所思的回答道:“是,陛下。我們會先揭露普法暗中交易,然後再讓英國人推德意志聯邦出來爭奪。”

柏林政府開出的是空頭支票,這並不重要,只要大家認爲是真的就行了。

面對國際壓力,普魯士人要是敢硬頂,弗朗茨就敢聯合歐洲各國出兵干涉。從一開始,他就做好了武力逼迫柏林政府放棄萊茵蘭地區的準備。

19世紀,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首先就要擁有足夠的煤、鐵,沒有這些東西重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原時空德國能夠發展起來,最主要的就是他們擁有萊茵蘭地區的煤鐵資源,纔有後面魯爾工業區的輝煌。

短時間內,這部分資源缺失,效果或許還不明顯,隨着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後遺症就會爆發了。

即便是吞併了波蘭王國,同樣彌補不了這部分資源損失。歐洲的煤礦資源,主要分佈在英格蘭、中歐萊茵蘭地區、烏克蘭、西里西亞、以及巴爾幹半島。

很遺憾,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還遠着呢,普魯士王國夠不着。西里西亞地區又落入了奧地利手中,丟了萊茵蘭地區過後,普魯士王國早晚會因爲煤的問題拖延工業發展。

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四十八章、嘴炮的戰鬥力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四十一章、閱兵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五十二章、善後(求票票)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四十五章、落井下石第一百零六章、普魯士的野心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二十四章、陽謀第十五章、逼宮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九十一章、成熟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一章、登基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七十六章、苦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一百一十三章、考驗和信譽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四章、蝴蝶效應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九十一章、成熟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三十八章、英布戰爭爆發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七十一章、法國人的進擊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七章、巴黎公社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兩百四十章、山寨時代終結第兩百三十七章、成功沒有僥倖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六十五章、亞歷山德羅維奇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隊友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
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四十八章、嘴炮的戰鬥力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四十一章、閱兵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五十二章、善後(求票票)第五十八章、倒計時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四十五章、落井下石第一百零六章、普魯士的野心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兩百三十六章、俄國人的反擊第九十七章、三缺一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二十四章、陽謀第十五章、逼宮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九十一章、成熟第二十章、密謀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四十四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一章、登基第五十五章、羅馬起義爆發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七十六章、苦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一百一十三章、考驗和信譽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九十章、趁火打劫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五十六章、窮人戰爭第四章、蝴蝶效應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九十一章、成熟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三十八章、英布戰爭爆發第三十四章、政治孤立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六十七章、理想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七十一章、法國人的進擊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七章、巴黎公社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兩百四十章、山寨時代終結第兩百三十七章、成功沒有僥倖第一百二十七章、追趕第一百一十四章、難產的國王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六十五章、亞歷山德羅維奇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一百零三章、作死遇到坑隊友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二十九章、維也納暗流(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