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全城動盪

第525章 全城動盪

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亂了趙孝騫的計劃。

原本這個消息並不出乎意料,趙孝騫也算定了,殺韓維的事今日必會傳到汴京。

只是它來得實在太巧了,正好卡在劉賢真即將認罪的當口。

如果趕在劉賢真認罪之後,殺韓維的消息才緊跟其後,那麼結果就不一樣了。

兩件事其實是因果關係。

因爲劉賢真等汴京權貴們指使韓維等犯官圈佔土地,殘害農戶,趙孝騫纔會下令處斬韓維。

現在劉賢真沒認罪,趙孝騫殺韓維反倒是坐實了,這讓朝堂上包括趙煦和章惇在內的許多人突然陷入了被動。

瞞不住的事情,狡辯沒有意義。

趙孝騫痛快承認了自己殺韓維,滿殿文武又是一片譁然。

今日的朝會,實在是太刺激了。

牽扯到案子裡的朝臣只覺得峰迴路轉,反轉不停。

與案子無關的朝臣只覺得今日的大瓜保鮮且包甜,褲褲一頓狂炫。

坐在殿首的趙煦臉色難看,聽趙孝騫親口承認殺了韓維後,趙煦更是咬緊了牙,神情複雜地盯着他。

站在朝班內的章惇,曾布,許將,安燾等人,則果斷地闔眼養神,事不關己保持旁觀。

官家召見他們時確實做好了鋪墊,而章惇他們也決定送官家一份人情,朝會上幫趙孝騫敲個邊鼓,推波助瀾一番,把劉賢真等人摁了。

可是現在的事態明顯已脫離了掌控。

劉賢真他們還沒認罪,趙孝騫卻先爆雷了,章惇能怎麼辦?

他若還站出來幫趙孝騫圓場,這位宰相自己都得搭進去。

金殿上,劉賢真突然仰天大笑幾聲,雙目赤紅,眼神透着一股深深的劫後餘生的慶幸,指着趙孝騫大聲道:“趙孝騫,你擅殺官員,炮製僞證,構陷朝官……”

“殿上諸公皆在,請看當朝這位活生生的奸佞之臣!臣請官家明鑑,趙孝騫當論死罪,以正天下視聽!”

旁邊原本癱軟,嚇得面無人色的陳渙,喬榮之二人的身體也彷彿被突然注入了一股能量,整個人都支棱起來了,起身立馬附和劉賢真。

趙煦嘆了口氣,目光復雜地看着趙孝騫,道:“殺韓維等四十二名官員,你認了?”

趙孝騫坦然點頭:“臣認了,是我下令當衆斬首的。”

“爲何不押解汴京,經三法司論罪?”趙煦問道。

“因爲韓維等四十二人在真定府激起了民憤,如若不當衆斬首,臣恐治下百姓被煽動,引發民亂,那時就不是殺幾個官員能平息的了,所以臣決定用韓維等犯官的命,消弭一場大禍。”

趙煦嘆了口氣,目光移向章惇,苦澀地道:“子厚先生怎麼說?”

章惇面無表情地道:“臣以爲,河間郡王是否論罪,當交由三法司先審再判,當下應罷官免職,拿問下獄。”

這話很公正,不愧是宰相,挑不出任何毛病,殿內許多朝臣暗暗點頭,然而羣臣的臉色卻大多有些黯淡。

趙孝騫如今已是大宋的英雄。

英雄回京,卻涉罪下了大獄,從情感上來說,委實讓人一時接受不了。

趙煦沉默半晌,也淡淡地道:“那就……先罷免趙孝騫籤書樞密院事,河北西路經略安撫使,真定知府等官職,拿入大理寺監牢,由御史臺,刑部和大理寺諸部堂官會審,嚴查韓維等四十二名官員被斬之案。”

直到此刻,趙孝騫仍然神情淡定,雙手過頂自己摘下了長翅官帽,道:“臣願聽發落。”

殿內一片沉寂之時,劉賢真卻笑了:“天不藏奸,忠就是忠,奸就是奸,趙孝騫,你擅殺朝官,構陷同僚,這是報應!”

趙孝騫靜靜地注視着他,突然也笑了:“劉賢真,我的罪自有三法司定論,但你,不會以爲什麼事都沒有吧?”

“供狀證據皆在,難不成你覺得自己沒事?朝廷就真的不聞不問了?”

劉賢真笑聲頓時一滯。

這時他纔想起來,趙孝騫入獄是因爲擅殺韓維等官員,可並不代表他劉賢真就是無辜的。

此時此刻,供狀和證據可都還在官家手裡呢,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

所以,剛纔自己笑得太大聲了?

見劉賢真陳渙喬榮之三人臉色又僵硬起來,趙孝騫不由笑了。

自以爲逃出了五指山,可是,佛還在。

這時章惇又面無表情地道:“官家,臣以爲,此案牽扯甚深,趙孝騫殺朝官是事實,但劉賢真等三十餘官員也不一定是無辜,此案所涉之人,當一併入獄,交由三法司嚴審。”

趙煦點頭,朝劉賢真一揮袍袖:“一併拿下,會審後三法司將結果奏報於朕。”

殿外很快有禁軍班直入內,按照供狀上的名錄,將劉賢真陳渙喬榮之等三十餘官員全數拿下,押出殿外。

唯獨對站在大殿中央的趙孝騫,禁軍班直卻沒對他動手。

趙孝騫灑脫地笑了笑,再次看了一眼表情複雜的趙煦,然後轉身昂然走出了殿外。

大殿外,已有禁軍班直在等候,跟着趙孝騫的腳步朝宮門外走去。

大慶殿內,趙煦突然感覺心中一陣煩悶,這時也沒了心情再議別的朝政,於是一揮袍袖,冷冷道:“今日散朝,諸事再議。”

羣臣躬身行禮,趙煦意興闌珊地起身,臨走前,趙煦轉身,深深看了章惇一眼。

章惇表情不變,保持垂頭躬身的姿勢,卻突然將頭壓得更低了一些。

見章惇這個動作,趙煦的表情稍見緩和,轉身出了大慶殿。

…………

劉賢真等人和趙孝騫同時被拿問下獄,這個結果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這場朝爭,原來沒有勝利者。

至少表面看來是如此。

當剝去官衣,摘去官帽,一身素白的趙孝騫走出宮門時,整個汴京城沸騰了。

原本等候在宮門外,準備接趙孝騫散朝後回王府的陳守等禁軍勃然大怒,上前就待攔阻押解趙孝騫的禁軍班直,被趙孝騫眼疾手快嚴厲呵斥住,陳守等禁軍咬碎了牙,只能緩緩後退。

消息也隨之飛快奔向楚王府。

皇城司勾當公事魏節此時也在宮門外,他還在等着趙孝騫散朝後,向他稟報公事。

沒想到趙孝騫竟是除去官衣官帽,被禁軍班直押出宮的,魏節也懵了,但他沒像陳守那般衝動,站在遠處看了一會兒,然後馬上掉頭回皇城司。

半個時辰後,汴京皇城司也全員發動起來,無數眼線暗探被召入官署,又很快被散了出去。

然後,劉賢真陳渙等官員的府邸外,莫名多了許多陌生的面孔,一雙雙陰鷙的眼睛盯着府邸大門,鎖定每一個出入的人。

不僅如此,趙孝騫下獄的消息也驚動了宗正寺。

趙孝騫除了諸多官爵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大宋宗親,而且是大宋立國以來最出色的一位宗親。

當今官家因爲趙孝騫的出色,而破了祖宗成法,委用宗親以實權官職,大宋開了趙孝騫這個先例後,所有的宗親羨慕嫉妒之餘,也紛紛動了心思。

可以說,無論宗親們看趙孝騫的眼神是嫉是羨,趙孝騫的存在終歸是所有宗親的一盞燈塔,他的命運與宗親們休慼相關,無法坐視。

當趙孝騫下獄的消息傳出去後,老宗正趙宗晟坐不住了,七八十歲的年紀,愣是親自出了府,在家人的攙扶下顫巍巍來到宮門外,求見官家趙煦。

隨着趙孝騫的下獄,汴京各路人馬暗潮洶涌,異動頻頻。

然而最激動的卻莫過於汴京的市井百姓。

百姓的心思最純粹,他們根本不關心事情的真相,他們的眼裡只有黑白善惡,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一定是壞人。

趙孝騫這樣一位大宋英雄竟被拿問下獄,這無疑是好人蒙冤,烏雲蔽日,朝堂上不僅出了奸臣,就連當朝官家是英明還是昏庸,恐怕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將英雄拿問下獄的人,能是好人嗎?

這就是百姓們非常樸素的價值觀。

人家在前線爲大宋浴血奮戰,數敗遼軍,因爲有了趙孝騫和麾下的精銳之師,我大宋方得今日的揚眉吐氣。

結果人家剛回汴京,你們竟把這位英雄抓起來了?

趙郡王究竟犯了什麼事,百姓並不在乎,他們只知道朝中定是出了奸臣。爲什麼要抓趙郡王?這還用問嗎?肯定是奸臣嫉妒趙郡王的功勞,他們眼紅了,要除掉功臣。

於是,趙孝騫入大理寺監牢才一個時辰,無數百姓紛紛向楚王府聚集,不僅如此,就連國子監的學子們也有了動作,無數學子從國子監出發,一路招搖過市來到楚王府。

滿腔正義的學子膽子可比百姓大多了,他們揚起拳頭,面朝大門緊閉的楚王府,大聲呼喊口號,聲援河間郡王,定要聯名上疏,爲趙郡王鳴冤昭雪。

整座汴京城,爲趙孝騫一人而陷入了動盪。

隨着趙孝騫入獄,御史臺,刑部和大理寺三法司也奉旨迅速組成了會審堂,皆由三法司首官擔任。

趙煦向三法司會審堂下了旨,旨意上說得很明確,勿枉勿縱,以禮相詢。

趙煦的意思非常明確,審問趙孝騫可以,但不準用刑,問話要有禮貌,有素質。

與此同時,同樣是三法司的差役,卻如狼似虎地闖進劉賢真,陳渙等三十餘官員的府邸,開始對他們的府邸大搜查。

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622章 必有痕跡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102章 聖駕歸京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323章 帝王野望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342章 深夜刺殺第488章 施恩謝恩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45章 打就打了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42章 殺馬砸車第490章 東窗事發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646章 檄文傳京第75章 官家親臨第238章 旨召歸京第611章 秘召回京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27章 新賬舊賬第665章 奔襲涿州第204章 舐犢情深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510章 疾馳赴京第629章 活爹截胡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168章 似少年遊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188章 大婚之期(下)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55章 轄下所屬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100章 秋後算賬第689章 生死一線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458章 所見略同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707章 遼帝駕崩第459章 不期而遇第164章 君臣生隙第681章 國之將亡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407章 澶淵已破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284章 忘年新交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93章 拯救官家第745章 孤家寡人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127章 時代變了第338章 疑竇頓生第41章 忍無可忍第225章 朝會之爭第545章 故人突至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36章 生母之愛第258章 諫止封賞第44章 官家召見第230章 城門立威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322章 熱血天子第713章 岳父登門第397章 主動出擊第336章 宗親宮宴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700章 夫妻團聚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232章 聯手除患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778章 日薄西山第200章 出征西北第111章 現場錄史第431章 南升北降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7章 家財散盡第402章 叔侄仇怨第9章 深宮天聽第367章 死城活人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613章 結盟女真第420章 興師問罪第84章 闖宮拿人第40章 勢如水火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章 所謂罪名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506章 屠刀震惡第749章 爲母則剛
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622章 必有痕跡第372章 天降橫財第102章 聖駕歸京第228章 會師章楶第323章 帝王野望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342章 深夜刺殺第488章 施恩謝恩第321章 不宜興兵第45章 打就打了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42章 殺馬砸車第490章 東窗事發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646章 檄文傳京第75章 官家親臨第238章 旨召歸京第611章 秘召回京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27章 新賬舊賬第665章 奔襲涿州第204章 舐犢情深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510章 疾馳赴京第629章 活爹截胡第685章 捨生取義第168章 似少年遊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188章 大婚之期(下)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55章 轄下所屬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100章 秋後算賬第689章 生死一線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171章 朋友之義第458章 所見略同第356章 啓程赴任第707章 遼帝駕崩第459章 不期而遇第164章 君臣生隙第681章 國之將亡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131章 隱秘戰線第407章 澶淵已破第326章 報國之志第284章 忘年新交第694章 越境追殺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93章 拯救官家第745章 孤家寡人第708章 新帝新臣第127章 時代變了第338章 疑竇頓生第41章 忍無可忍第225章 朝會之爭第545章 故人突至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36章 生母之愛第258章 諫止封賞第44章 官家召見第230章 城門立威第357章 士氣如虹第322章 熱血天子第713章 岳父登門第397章 主動出擊第336章 宗親宮宴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700章 夫妻團聚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232章 聯手除患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778章 日薄西山第200章 出征西北第111章 現場錄史第431章 南升北降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7章 家財散盡第402章 叔侄仇怨第9章 深宮天聽第367章 死城活人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613章 結盟女真第420章 興師問罪第84章 闖宮拿人第40章 勢如水火第500章 變故突生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章 所謂罪名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216章 遼使調停第506章 屠刀震惡第749章 爲母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