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遼帝駕崩

第707章 遼帝駕崩

人生如此,不必太當真。

所以有句老話說得好,“難得糊塗”。

這四個字,沒有一定的年齡和閱歷,大約是不會明白其中精髓的。

“糊塗”可以省掉人生裡的許多麻煩,也能解決人生裡的很多問題。

不知道,或是裝作不知道,這件事對我就沒影響。

趙孝騫只希望趙煦的人生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有些事情裝裝糊塗就過去了,非要死揪着不放,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多一個非常難纏的敵人。

沒錯,“敵人”指的就是趙孝騫。

直到現在,對趙煦的謀算和手段,趙孝騫都一直保持防守狀態。

不是不能,而是給自己的良心,以及曾經的感情一個沒有遺憾的交代。

儘管形勢已不容樂觀,但他的心裡仍然緊守着一道底線。

趙煦活着,趙孝騫絕對不反。

趙煦若死,這大宋天下他便再無任何顧慮,下一任的大宋皇帝是誰,趙孝騫並不關心,更不存在所謂的忠誠。

跟剛纔哀慟悲痛的氣氛不一樣,此刻的北廂房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剛剛奄奄一息的趙孝騫原地滿血復活,跟妻妾們有說有笑,怎麼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幸福畫面。

與衆女說笑時,旁邊的陳守忍不住問道:“世子,這三十餘名將領是禍害,若真讓他們進入軍中,分化瓦解世子在軍中的威望,終究不是好事,世子難道不阻止一下嗎?”

趙孝騫笑容漸斂,淡淡地道:“不用擔心,他們進了軍中翻不了天,我對自己的部將有信心。”

“再說,他們是官家委任的,我也不能公開違抗官家的旨意,且讓他們爲所欲爲吧,很快他們就知道,本不應屬於他們的權力,遲早會受到反噬。”

“而且……”趙孝騫的語氣突然低沉下來,目光深邃地望向屋外:“而且,汴京快發生變故了,大變之下,燕雲駐軍也將受影響,兵權最終落在誰手裡,還說不準呢。”

狄瑩衆女一驚:“汴京會發生變故?”

趙孝騫板着臉道:“軍國大事,老孃們兒亂插什麼嘴,趕緊忘掉。”

…………

遼國上京,深夜。

本應是夜深人靜之時,遼宮卻一片慌亂。

從入夜時分開始,便有許多太醫匆匆被召進宮,一個多時辰後,又有許多遼臣匆匆趕進宮內。

宮中的禁軍戒備前所未有地森嚴,久不調動的皮室軍將士此時也是披戴甲冑,全副武裝,緊守宮闈各處,嚴厲盤查進出人等。

遼帝寢宮內,耶律延禧和數十名遼臣跪在牀榻前,人人皆是一臉悲慼哀傷的表情,耶律延禧更是跪地大哭不止。

牀榻上躺着耶律洪基,這位在位四十餘年的遼國皇帝,今夜他的生命終將走到盡頭。

此時的耶律洪基意識已模糊,眼神渙散地盯着頭頂的房樑,渾濁的眼中光彩漸漸暗淡,胸膛也只是微微起伏,顯然人已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耶律延禧跪在牀榻前,哭得最傷心,至少外人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跡。

跟趙孝騫裝病不同,耶律洪基是真快死了。

真實歷史上的耶律洪基原本還有幾年陽壽的,然而趙孝騫的出現,終究改變了歷史了軌跡。

也許是遼國無法挽扶的傾頹之勢,也許是這兩年遼國軍事上的處處失利,最後甚至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個重要的戰略之地,也許是面對遼國種種爛到根子上的弊病無能爲力……

總之,耶律洪基已心灰意冷,而心中積壓的鬱抑憂心之情太久太重,耶律洪基終究提前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聽着周圍的嚎啕哭聲,耶律洪基突然皺了皺眉,他只覺得刺耳,然而奇怪的是,不知爲何,此刻的他意識突然清醒了,身體也彷彿恢復了力氣,他甚至有點飢餓的感覺,想進膳食。

睜開眼睛,耶律洪基神奇地坐了起來,皺眉指着殿內哭喪的遼臣,不耐煩地令宮人將他們趕出去,只留下耶律延禧一人。

耶律延禧見他突然變得生龍活虎,表情頓時閃過幾分複雜驚愕之色,說不清是高興還是失望,但演技卻還是在線的。

三兩步撲到耶律洪基牀榻前,耶律延禧激動地道:“陛下病癒了?”

耶律洪基也不知自己的身體是怎麼回事,反正現在只覺得精神煥發,且渾身有勁。

本應高興的一件事,然而想到漢人傳說中的“迴光返照”,耶律洪基頓時心中一沉,神色不甘卻又無奈地嘆了口氣,表情漸漸悲慟起來。

“好孫兒,莫說了,朕有事囑咐你。”耶律洪基道。 耶律延禧垂頭:“孫兒恭聆聖訓。”

耶律洪基閉了閉眼,隨即睜開,目光已變得清澈無波。

“朕大限將至,宮中現在便可舉喪了,喪事不宜鋪張,勿勞民傷財,徒耗民脂……”

耶律延禧泣道:“陛下不可自晦,您明明已大好了。”

“閉嘴,聽朕說!”耶律洪基怒道:“朕死後,你馬上登基即位,穩定朝局,儘量用溫和的手段削去那些老舊之臣的權力,多提拔一些年輕有爲的臣子上來輔佐。”

“大遼已非昔日強盛,國中積弊甚深,難以根除,朕很慚愧,留給你這樣一座千瘡百孔的江山……朕死後,你當勵精圖治,多任用一些漢臣,輔佐你效法宋國,變法圖強,推行新政。”

“對外從此保持守勢,不可輕易對宋國啓釁,韜光養晦以謀自強,想想這百年來,宋國是如何對咱們大遼忍氣吞聲的,你也宋國那般忍氣吞聲,孫兒莫覺得委屈,凡事以謀國爲先,懂得隱忍方可至強至遠。”

耶律洪基說得有些口乾,可他卻仍爭分奪秒,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

耶律延禧只是垂頭低泣,也不知他此刻到底有沒有認真在聽,或者說,他想的完全是另一件事,這老傢伙怎麼還不死,耽誤朕登基的吉時……

耶律洪基說了許多話,氣息又漸漸開始不穩了,臉色也泛起不正常的潮紅。

“宋國的趙孝騫,對我大遼是心腹大患,你登基以後,無論用任何方法,都要除掉他,趙孝騫若死,大遼可徐徐圖強,宋國也不足爲慮,他們的火器秘方是絕密,但總有一天我們大遼會知道這個秘密。”

“說到底,我大遼怕的其實不是宋國的火器,而是人,被宋國奉爲英雄的人,幸好……宋國重文輕武的毛病一直沒改掉,趙孝騫縱與皇帝是宗親兄弟,可他手握兵權過重,宋國皇帝也容不下他。”

“過不了多久,朕猜測趙孝騫就要被解除兵權了,回到汴京後,他的下場不一定好,對咱們大遼來說,這是大好事,宋國除掉趙孝騫,便是自剪羽翼,自斷臂膀,到了那時,咱們大遼的機會便來了。”

“孫兒,大遼的機會不多了,能抓住一次,都能爲大遼續命,切記啊!尤其是趙孝騫,大遼落到如今這境地,皆拜他所賜,此人必須除掉!”

說起趙孝騫,耶律洪基頓時激動起來,喘息也愈發痛苦急促,臉孔漲得通紅。

耶律延禧急了:“陛下,陛下……”

耶律洪基張大了嘴,拼命呼吸空氣,眼神裡透出濃濃的不甘。

他還不想死,他還有許多話沒交代,他的心中更充滿了恐懼害怕。

當政四十餘年,原本強盛的遼國在他的治下卻步步走進傾頹,經常被遼國欺負的宋國如今也硬朗起來了,反過來對遼國動輒啓釁欺凌,大遼的國力也一日不如一日……

這些都是他在位時發生的,把好好的大遼治理成這樣,耶律洪基根本不敢去見大遼的列祖列宗,他對死後的世界充滿了恐懼。

“陛下,陛下!”耳邊傳來耶律延禧焦急的歡呼。

耶律洪基發出毫無意義的嗬嗬聲,眼球迅速充血漲紅,渾身的力氣卻飛速地從身體裡流逝,意識終於再次陷入模糊。

“孫,孫兒啊,對不住你,朕,朕……做了很多錯事,留給你這樣一座……”

用盡全身的力氣,然而最後一句話終究還是沒說完,說到最後一個字便戛然而止,耶律洪基緩緩閉上了眼睛。

耶律延禧撲在他的牀榻前嚎啕大哭,身後的殿門打開,太醫們匆匆跑進來,二話不說給耶律洪基把脈,片刻後,太醫搖搖頭,一臉悲痛地跪在耶律延禧面前,哽咽道:“太孫殿下,陛下龍馭歸天了!”

太醫宣佈完死訊後,殿外傳來震天動地的哭嚎聲,遼臣們在殿外跪滿了一地,無論真心還是假意,個個都哭得捶胸頓足,悲慟不已。

功過是非,留給後人爭議,一代遼國皇帝終究溘然長逝。

此起彼伏的哭聲裡,蕭兀納卻從殿外一路跪行入殿,伏在痛哭的耶律延禧面前,一邊哭一邊大聲道:“太孫殿下請節哀。”

“國不可一日無主,大行皇帝的喪儀也需要新主操持,臣斗膽上諫,請太孫殿下馬上登基,即大遼皇帝位。”

話音落,身後的羣臣頓時也醒過味兒來了,紛紛暗罵自己沒抓住這個從龍擁立大功的機會,於是顧不得表演悲傷,一個個爭先恐後地上諫,異口同聲請耶律延禧即皇帝位。

耶律延禧仍然痛哭不止,他此刻背對着羣臣,除了已經變成屍體的耶律洪基,沒人看見他的嘴角閃過一抹興奮的笑意。

“說什麼即位!陛下屍骨未寒,孤怎能如此不孝,現在當務之急,應先辦陛下的喪儀,即位之事再也休提,否則孤必重重治罪!”耶律延禧轉身勃然變色道。

殿外羣臣頓時不敢吱聲,然而蕭兀納不知爲何,今夜特別頭鐵,聞言毫無懼色地道:“殿下就算治臣的罪,臣也必須冒死請命,請殿下馬上即皇帝位!”

羣臣一愣,忍不住狠狠掐了自己的大腿一下。

特麼的,又錯過絕佳的擁立之功的機會,剛剛怎麼就被嚇住了呢!

(本章完)

第301章 邊境軍情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3章 子夜變故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803章 新黨大佬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640章 師出有名第214章 捷報入京第571章 捷報突至第28章 杖脊薄懲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149章 交談試探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115章 試槍進諫第153章 兵役之議第786章 夜半變故第782章 君臣訣別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713章 岳父登門第251章 都知劉單第370章 微服私訪第384章 百密一疏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391章 大治之始第92章 奪船救人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43章 遼使離京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669章 童謠誅心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86章 收拾善後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40章 勢如水火第187章 大婚之期(上)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539章 國有正嗣第87章 堂下何人第243章 慶功宮宴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494章 君臣相左第96章 危急救駕(求首訂!!)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404章 三女相見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17章 家財散盡第790章 打破平衡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656章 王妃上門第531章 人即是法第71章 再見花魁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447章 談判交鋒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266章 封賞定論第495章 邊帥定邊第199章 職在監軍第47章 政治紅利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810章 鴻門夜宴第647章 議和之爭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719章 公主賀禮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10章 君臣初見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262章 迅猛反擊第39章 名將之後第611章 秘召回京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24章 來者不善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540章 不爭即死第763章 禍水東引第389章 落魄世子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526章 各方涌動
第301章 邊境軍情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3章 子夜變故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803章 新黨大佬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640章 師出有名第214章 捷報入京第571章 捷報突至第28章 杖脊薄懲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149章 交談試探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115章 試槍進諫第153章 兵役之議第786章 夜半變故第782章 君臣訣別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261章 查辦御史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713章 岳父登門第251章 都知劉單第370章 微服私訪第384章 百密一疏第657章 鎩羽而歸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637章 世子醉酒第422章 毀諾出兵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391章 大治之始第92章 奪船救人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815章 大勢已去第143章 遼使離京第314章 棋子殺機第189章 迎親回府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103章 逍遙無道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669章 童謠誅心第401章 宮闈暗鬥第457章 詭異對峙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86章 收拾善後第138章 拿捏遼使第40章 勢如水火第187章 大婚之期(上)第530章 借調問案第539章 國有正嗣第87章 堂下何人第243章 慶功宮宴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494章 君臣相左第96章 危急救駕(求首訂!!)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404章 三女相見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17章 家財散盡第790章 打破平衡第283章 美食之爭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656章 王妃上門第531章 人即是法第71章 再見花魁第739章 父子團聚第447章 談判交鋒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266章 封賞定論第495章 邊帥定邊第199章 職在監軍第47章 政治紅利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810章 鴻門夜宴第647章 議和之爭第596章 傲慢皇族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719章 公主賀禮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10章 君臣初見第563章 敗退追擊第645章 慈不掌兵第262章 迅猛反擊第39章 名將之後第611章 秘召回京第726章 萬人夾道第619章 提審訊問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24章 來者不善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540章 不爭即死第763章 禍水東引第389章 落魄世子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208章 意料之外第526章 各方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