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師出有名

同樣的出征場面和儀式,趙孝騫已經經歷很多次了。

每一次出征,他和麾下的將士們都會給大宋帶來好消息,也正是因爲這些好消息,趙孝騫慢慢扭轉了大宋的國運,讓這個歷史上以積弱而被後人詬病的朝代,漸漸變成了不一樣的模樣。

大宋已經不再積弱了。

它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和不屈的意志。

或許連趙孝騫自己都沒察覺到,如今的大宋,正不知不覺朝着強漢盛唐的方向邁進。

那曾經對大宋來說遙不可及的目標,如今已看到了前方閃亮的終點。

它不是那麼難以企及,只要咬咬牙,只要多走一段,只要不偏離方向,那麼在華夏的歷史上,除了強漢盛唐外,或許還會多一個“強宋”。

趙孝騫做了什麼?

他不過是輕輕扳了一下方向盤,讓大宋的車輪走回了正軌。

北郊校場上旌旗飄展,獵獵舞動。

隆隆的鼓聲彷彿撞擊在人們的心頭,心跳隨着鼓聲的節奏而顫動,冗長的號角透着一股悲壯卻奮進的意味。

站在高臺上的趙煦,也忍不住爲眼前的壯闊景象而心潮澎湃,臉孔禁不住漲紅了。

“朕多想御駕親征,也像子安一般號令千軍萬馬,百萬軍中直取敵酋首級……”趙煦喃喃道。

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也有一個將軍夢。

夢中的自己手握帥印,運籌帷幄,麾下的千軍萬馬只爲自己的一道軍令而奮勇殺敵,血染沙場。

皇帝也有這樣的夢,他更希望這座江山社稷是自己親手打下來的。

趙孝騫聽到了他的喃喃自語,微笑道:“官家若欲親征,臣願爲官家的副帥,爲官家衝鋒陷陣。”

趙煦苦笑一嘆,道:“朕已不再是孩子,不能胡鬧了,就算朕真想御駕親征,朝中那些文臣武將能答應嗎?那時不知有多少人會罵朕昏君,指責朕好大喜功,置天下於不顧。”

擡眼望向校場上的五萬大宋禁軍,密密麻麻且整齊的陣列裡,透着一股沉默肅殺的氣息,趙煦忍不住心旌激盪。

“子安,此次出征,朕親自來爲你壯行,你當知此戰意義重大。”趙煦語氣漸重。

趙孝騫點頭:“官家放心,臣定爲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更進一步殲殺遼軍,此戰之後,官家將成爲大宋史上最偉大的帝王,足以名垂青史,功績耀於祖宗廟堂。”

趙煦笑了:“有子安在,朕很放心,你肯定不會讓朕失望的,朕在汴京等你的捷報。”

皇帝送行,儀式和場面更不一般。

同行的不僅有朝中的文武百官,也有來自玉清宮的道士。

趙煦檢閱過五萬禁軍後,道士在禁軍陣前佈下法壇,開始占卜吉凶。

一陣神神叨叨兩眼翻白的作法後,不知道士弄了個什麼戲法,從天而降一張黃色的符籙。

道士接下符籙,不由大喜,雙手捧給趙煦:“稟奏官家,上天所示,此戰出征大吉,大獲全勝!”

趙煦一臉喜色地掃了一眼符籙,遞給趙孝騫。

趙孝騫微微一笑,明知是心理鼓勵之類的把戲,但也還是很配合地揚起符籙,喝道:“將上天所示遞下去,傳閱全軍將士!”

一名禁軍將領雙手高高舉起符籙,朝臺下禁軍陣列中狂奔,一邊跑一邊大呼:“此戰大吉!此戰大吉!”

果然,全軍將士興高采烈,轟然歡呼起來。

這種出征前占卜問吉凶的儀式,一千年以後怕是連小孩子都不信,可在這個年代,卻是提振軍心士氣的絕佳方式。

君不見義和團衝向英法聯軍時,口裡喊的不是什麼壯烈正義的口號,而是“刀槍不入”。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一道所謂的上天神諭,便已勝過主帥將領千萬句戰前動員,五萬禁軍的軍心士氣瞬間被提振起來,將士們嗷嗷叫着,像即將放出籠子撕咬獵物的餓狼。

高臺上,趙煦和趙孝騫對視一笑,微笑點頭。

“軍心可用。”趙煦欣慰地道。

趙孝騫喝道:“傳令全軍,開拔!”

嗷嗷叫的將士們列隊出營時,趙孝騫轉身朝趙煦躬身長揖:“官家,臣奉旨出征了。”

此情此景,趙煦禁不住激動起來,雙手托住了他的胳膊,道:“子安保重,一切拜託了!”

趙孝騫停頓片刻,突然道:“臣的父王在汴京,舉止或有些荒誕,臣的母親在芳林園,還請官家多加體諒照拂,免臣後顧之憂。”

趙煦笑了:“你的父王,也是朕的皇叔,他在汴京朕自然要照顧的。你的母親朕也會經常遣宮人照拂賞賜,子安勿慮。”

趙孝騫抿了抿脣。

臨出征前,他突然說出這句話,自然是有深意的。

他在含蓄地告訴趙煦,我的爹在你的手上,所以不要擔心我有反意,縱是手握重兵,我依然忠於皇帝,忠於朝廷。

“千秋功業,在此一戰,朕等着子安的捷報。”…………

從出征的儀式就能看出,這一次朝廷認真了。

以往幾次出征,嚴格說來是與遼國的小規模戰爭,儘管趙孝騫殲滅了遼國十五萬兵馬,可神奇的是,大宋和遼國直到今日依然維持着邦交。

兩國使臣互有往來,國書互有傳遞,甚至國書的內容依然還強調兩國所謂的“兄弟邦交”。

對的,兄弟散買賣不散交情,遼國兵馬被趙孝騫幹掉了十五萬,兩國依然沒有撕破臉。

直到今日。

隨着趙孝騫率領五萬禁軍出發,今日大宋皇帝和政事堂也將正式向天下頒下征討檄文。

征討的對象是遼國,征討的目標是燕雲十六州。

檄文的內容自然是正義的,師出有名的。

自從漢賊石敬瑭獻燕雲予遼國,百年來中原蒙羞,宋室無顏,遼國鳩佔鵲巢,百年來殺戮燕雲漢人無數,大宋上承天命,下撫黎民,怎忍燕雲子民陷水火而不見?

今日河間郡王趙孝騫奉旨親領精銳王師,揮師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北遼若知順應天命,當速歸還燕雲,勿使死傷,逆上天之德……

檄文是翰林院所作,一篇征討遼國,收復燕雲的文章作得花團錦簇,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檄文裡不僅師出有名,而且理由正義,通篇讀下來後,給人一種大宋不收復燕雲簡直對不起祖宗社稷,對不起天下黎民,更是悖逆天命的感覺。

這一仗,不打不行了。

行軍路上,趙孝騫忍受着枯燥的旅途,但還是連着發了好幾道軍令。

給拒馬河大營的,給真定城的,也有給潛伏在遼國上京的甄慶,蕭兀納,蕭奉先等人的。

大戰還未開啓,秘密戰線已經活躍起來。

戰爭不僅是沙場搏命,也有戰場之外的博弈與鬥智。

戰場不僅在燕雲十六州,同時也在遼國上京的朝堂和街巷。

五萬禁軍行軍三日,仍然沒走出京畿,趙孝騫騎在馬上,腦子裡自動生成燕雲十六州的城池地圖,一路都在盤算如何打響第一仗。

如今新年正月已過,正是開春之時,天氣已沒那麼寒冷,騎在馬上迎着春風,多少還是帶了幾分寒意。

第四天紮營時,趙孝騫看着陳守等人紮下帥帳,心思突然一動,叫住了正在忙活的賈實。

賈實是個高手,不僅是他,還有十人也都是高手。

這批人是當初趙顥擔心兒子戰場上遇險,特意撥給他的。

當時趙孝騫還很天真,真以爲賈實這些高手是趙顥從民間重金招募而來的江湖人士,現在趙孝騫終於察覺,這批人哪裡是什麼江湖人士,分明是趙顥的死士。

也不知活爹那股見不得人的勢力究竟多龐大,裡面有多少高手和人才,總之能確定的是,賈實這批高手絕對不簡單。

這樣的人才,放在身邊未免太浪費了,人才當然要放在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趙孝騫是一軍主帥,無論戰事多麼慘烈殘酷,敵人總不可能衝到他的帥帳裡活捉他吧,真到了那一步,主帥的生與死已經不重要了。

“賈實,你過來。”趙孝騫朝賈實招手。

賈實放下手中的活計,顛顛地跑過來,臉上一如既往帶着憨厚的笑,不知道的還以爲是路上遇到的老農。

誰敢信眼前這個看似憨厚朴實的傢伙,曾經一手托起了三百斤的糧車,把向來心高氣傲的陳守鎮得像雷峰塔下的白長蟲,從此陳守在他面前乖巧得像惡毒人家買進門的小妾似的。

此時的賈實站在趙孝騫面前,他半躬着身子,笑得憨憨的。

“世子有何吩咐?”

趙孝騫微笑看着他:“行軍第四天了,約莫還要行軍大半個月才能到拒馬河大營,不過你和你那批高手兄弟明日要離開隊伍了……”

賈實愕然:“爲何?”

趙孝騫嘆了口氣:“你們吃太多了,我怕是養不起,差點都打算讓你們這羣肌肉男去接客傍富婆了……”

賈實瞠目結舌:“世子,恕小人直言,這理由……有點不誠懇吧?”

“啊,你聽出來了?好吧,我說實話,有個忙需要你們這羣高手幫一下。”

“世子儘管吩咐。”

“明日你們脫離隊伍先行,喬裝趕赴遼國上京。”

賈實頓時露出爲難之色:“世子,王爺殿下的意思,是讓我們兄弟日夜貼身保護世子,其他的事情不必理會,我們不能離開世子身邊。”

趙孝騫笑道:“父王那裡我會解釋,你們聽我的命令便是。”

第343章 千金之子第509章 善後收尾第21章 君臣又見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61章 驚天大案第573章 滿城賀勝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308章 滿朝譁然第518章 宰相拜訪第814章 勢單力薄第501章 徹查九縣第82章 憤而揚鞭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411章 秉公斷案第28章 杖脊薄懲第238章 旨召歸京第790章 打破平衡第485章 歸家團聚第225章 朝會之爭第656章 王妃上門第705章 裝演試探第814章 勢單力薄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452章 平章重事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269章 登門貴客第55章 轄下所屬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91章 舍路走水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309章 金殿之爭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707章 遼帝駕崩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83章 親仇必報第391章 大治之始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764章 禍從天降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10章 君臣初見第222章 攻佔敵都第211章 屠戮洗劫第744章 時不我待第722章 歡喜冤家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169章 小乙之禍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377章 緊急軍情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182章 帝王意志第112章 自當雅量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801章 青萍之交第230章 城門立威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141章 一妻一妾第635章 佳人易安第213章 重要棋子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23章 少年模樣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642章 備戰試探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79章 野心萌芽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281章 抽絲剝繭第395章 載舟之水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197章 楚王罵街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813章 重提舊案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114章 開啓時代第86章 收拾善後第214章 捷報入京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803章 新黨大佬第221章 火燒興慶第392章 盡允所請第566章 消極對峙第423章 退無可退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341章 各謀報仇
第343章 千金之子第509章 善後收尾第21章 君臣又見第796章 對調回京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772章 深剖局勢第61章 驚天大案第573章 滿城賀勝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308章 滿朝譁然第518章 宰相拜訪第814章 勢單力薄第501章 徹查九縣第82章 憤而揚鞭第328章 貧窮世子第411章 秉公斷案第28章 杖脊薄懲第238章 旨召歸京第790章 打破平衡第485章 歸家團聚第225章 朝會之爭第656章 王妃上門第705章 裝演試探第814章 勢單力薄第651章 兵臨城下第452章 平章重事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269章 登門貴客第55章 轄下所屬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91章 舍路走水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309章 金殿之爭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707章 遼帝駕崩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83章 親仇必報第391章 大治之始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764章 禍從天降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10章 君臣初見第222章 攻佔敵都第211章 屠戮洗劫第744章 時不我待第722章 歡喜冤家第639章 出征北上第386章 荒村惡客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169章 小乙之禍第670章 人前人後第377章 緊急軍情第128章 攻守易形第113章 遼使來歷第182章 帝王意志第112章 自當雅量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801章 青萍之交第230章 城門立威第298章 蘇軾之罪第141章 一妻一妾第635章 佳人易安第213章 重要棋子第564章 捷報抵營第263章 所謂文官第23章 少年模樣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642章 備戰試探第126章 西郊會獵第79章 野心萌芽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281章 抽絲剝繭第395章 載舟之水第95章 主困臣救(求首訂!!)第197章 楚王罵街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813章 重提舊案第683章 親赴析津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784章 竊璽調兵第114章 開啓時代第86章 收拾善後第214章 捷報入京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803章 新黨大佬第221章 火燒興慶第392章 盡允所請第566章 消極對峙第423章 退無可退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335章 真內侍傳秘第248章 封賞聖旨第355章 離京籌備第341章 各謀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