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兇險奏對

嚴格意義上說,章惇不算好人,從古至今,好人是當不了宰相的。

章惇拜相後,對舊黨官員的打壓手段無比狠厲,短短几年裡,朝堂從元祐年間的舊黨當道,變成了如今紹聖年間的新黨當道,可見章惇清洗掉了多少舊黨官員。

這種效率,這種手段,心慈手軟的人是做不到的。

章惇卻做得毫無壓力,他與舊黨彷彿有不共戴天之仇,只恨不得把所有的舊黨官員趕盡殺絕。

凡事都有因果報應,朝堂上的事也是如此。

那些舊黨們在元祐年間打壓排擠貶謫章惇,終究給他們自己種下了惡果。

章惇拜相後的報復,是前所未有的強烈,他甚至提出掘開已故舊黨領袖司馬光的墳墓,把他的屍體拖出來暴曬鞭屍。

幸好趙煦不是昏君,覺得章惇此舉實在太喪心病狂,給他否了。

掘墳鞭屍的事兒雖然沒幹成,但朝臣卻都聽說了,舊黨官員們義憤填膺,悲慟嚎啕,然而新黨當道,舊黨人人自危,終究拿章惇無可奈何。

由此可見,章惇當宰相後,得罪的人簡直如恆河之沙,不可量計。

最近幾日汴京流傳的謠言,章惇根本找不到嫌疑人,因爲他的仇人實在太多了,任何舊黨官員都有可能借此事陷害他,把他扳倒。

這個虧吃得有點憋屈,章惇坐在政事堂內,面前擺着堆積如山的奏疏,可他的心思已不在奏疏上,而是苦苦思索,到底是誰如此害他。

宰相莫名摻和皇位繼承人的事,而且還是在當今天子仍活着的情況下,這簡直是自尋死路,嫌命長了。

章惇越想越不安,當汴京市井民間謠言滿天飛之時,距離宮裡聽到消息就不遠了。

官家必然已經知道了謠言的內容,如果自己還保持所謂“清者自清”的態度,覺得謠言止於智者,自己什麼都不必做,未免太天真了。

章惇覺得自己必須自救,否則他很可能死在官家前面。

早已無心處置朝政的章惇當即便起身,扔下了奏疏和筆,整了整衣冠朝福寧殿走去。

福寧殿內,趙煦一臉平靜,看着跪在面前悲憤自辯的章惇,趙煦的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眼神卻不停在章惇身上掃視。

趙煦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時日無多之下,外面的人議論皇位繼承人,其實他早就知道,而且知道的絕對比章惇多。

這般時候,趙煦對這件事已經心態平和地接受了,只要你們議論的時候聲音小一點,朕就當沒聽見。

必須這是大事,不能因爲話題犯忌,就逼着朝臣們避而不談,這不現實。

可章惇與太后因爲皇位繼承人的產生矛盾,傳言還說章惇當着太后的面掀了桌子,事情鬧得滿城風雨,這就讓趙煦無法接受了。

你們這是不拿病危的皇帝當幹部啊。

現在章惇跪在面前,悲憤自辯他從未乾過,趙煦的態度卻不置可否。

他已是成熟的帝王,任何事情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會被別人的三言兩語左右。

章惇乾沒幹過,皇城司一查便知,所以現在趙煦並不會做出任何處置。

半躺在牀榻上,趙煦露出一絲笑容,令鄭春和將章惇攙扶起來,並給他賜座。

章惇在趙煦面前難得地表現出一臉惶恐,見趙煦態度依舊和煦,似乎並沒有怪罪他的意思,章惇這才稍稍放了心。

趙煦躺在牀榻上,眼神呆滯地盯着福寧殿描金的房樑,良久,趙煦悠悠地道:“朕時日無多,你們議論皇位繼承人也是情理之中。”

“大宋社稷總不能因爲朕的駕崩而停轉,對吧?”

章惇渾身一激靈,後背頓時滲了一層冷汗,惶恐地道:“臣請官家萬莫出此不吉之言,官家自有天佑,定能長命百歲。”

“這般時候,子厚先生說這些未免太虛僞了,你我何必自欺欺人?難道說幾句吉利話,朕就能病癒長壽?呵!”趙煦自嘲地一笑。

章惇垂頭不做聲了。

沉默半晌,趙煦突然道:“坊間謠言說,子厚先生堅決反對端王繼朕之位,是真的嗎?”

章惇臉色瞬間蒼白,他現在越來越發現,這位年輕的帝王已深諳馭臣之道,而且變得心思深沉,喜怒不可揣度。

於是章惇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斟酌半晌才緩緩道:“謠言是假的,臣從未當衆反對端王即位,臣這把年紀,早已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豈會如此不知死活當衆議論皇儲人選?”

趙煦輕笑一聲,道:“如此說來,子厚先生其實是不反對端王即位的?”

章惇再次語滯。

猶豫半晌,章惇還是決定說實話。

“臣未曾公開表態反對端王,但臣內心裡,確實不贊同端王即位的。”

趙煦哦了一聲,淡淡地道:“如此說來,坊間的傳言未必是空穴來風……”

章惇大驚,趕緊起身面朝趙煦撲通跪下,急聲道:“臣絕未當衆妄議過皇儲人選,請官家明鑑!”趙煦依舊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他的臉上帶着笑,可看在章惇的眼裡,卻是無比恐怖兇險,偌大的福寧殿內,章惇只覺得一股冷風拂面而過,刺進了他的骨髓裡。

什麼時候開始,這位年輕的帝王竟變得如此深沉陰鷙,令人生畏。

不得不說,這個樣子的官家,纔是合格的大宋皇帝,纔有統御百官萬民的能力。

可惜,終究時日無多了。

殿內難以言明的壓抑氣氛,令人喘不過氣來。

良久,趙煦又笑了笑,突然道:“子厚先生爲何反對端王即位?你與端王曾結過仇怨?”

章惇急忙搖頭:“臣與端王來往甚少,素來不過是表面應酬,但臣多少聽說過端王的一些傳聞,臣以爲,皇儲人選當立賢,而不應立長,大宋得來如今的局面不易,臣只是擔心大宋社稷退回到當年……”

趙煦嗯了一聲,道:“所以子厚先生認爲端王不夠出衆,或者說,他本性昏聵平庸,不可爲君?”

章惇頭皮發麻,今日趙煦所問者,個個都是送命題。

自從拜相以來,章惇風光無限,直到今日他纔有一種伴君如伴虎的兇險感覺,彷彿一句話說得不對,自己便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章惇說話愈發小心,思考了很久才謹慎地道:“臣無意參與皇儲之論,所思者,皆是爲大宋社稷的一片公心,毫無私念。”

“端王品行如何,臣不便妄議,但臣敢在官家面前坦言,端王終究年少,相比官家的睿智與胸懷,端王相差甚遠……”

“大宋未來不久將會對遼國發起北伐之戰,如若大宋的新君遠不如今日的官家,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和任命,臣恐北伐功虧一簣,社稷再度蒙塵,退回到當年屈辱的時期。”

一番話既拍了趙煦的馬屁,又委婉地提醒趙煦,端王確實不夠格。

趙煦又笑了笑,章惇這番馬屁拍過後,趙煦的臉上仍然看不出喜怒,章惇心裡悄悄打鼓,也不知馬屁拍對了沒有。

半晌後,趙煦又問道:“那麼子厚先生覺得,朕的幾個兄弟裡,何人可繼朕之位?”

章惇神情陡然一緊,這特麼又是一道送命題。

心念電轉間,章惇立馬得出了正確答案。

他可以反對端王即位,是因爲他確實覺得端王不夠格,但這個問題他是絕對不能明確回答的,不然就大禍臨頭了。

你一邊反對端王,一邊提名別的人選,事實擺在眼前,你特麼是不是早已站到別人那個陣營裡去了?

別的朝臣站隊猶可恕,但你是當朝宰相,是帝王之下的第一人,手握偌大的權柄,你這樣的人膽敢輕易站隊,今日就必須弄死你。

想清楚了此刻的兇險,章惇額頭不由又滲出了冷汗,臉色愈見蒼白了幾分。

今日的他,簡直是在鬼門關前反覆橫跳,一個不慎便身死道消。

於是章惇斬釘截鐵地道:“臣只是覺得端王不合適,至於別的親王殿下,臣從未仔細觀察考慮過,畢竟這是天家內事,臣是外人,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摻和,臣請官家明鑑。”

趙煦聞言露出了不知是嘲諷還是放心的微笑,他的眼瞼耷拉下來,似乎精力已不濟了。

“此事,朕已知道了,子厚先生回政事堂忙去吧,朕的身體有恙,最近的朝政就煩勞子厚先生多辛苦辛苦了。”

章惇不敢多言,行禮之後緩緩退出福寧殿。

走出殿外,冷風一吹,章惇不由打了個冷戰,這才發現自己的後背一片冰涼,剛纔在殿內嚇出了一身冷汗,風一吹又幹了。

趙煦的態度很模糊,沒說追究他還是放過他,這就更令章惇糾結了,直到回到政事堂,章惇的心情仍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福寧殿內,趙煦闔目養神許久,突然睜開了眼,道:“鄭春和。”

鄭春和急忙上前躬立。

趙煦淡淡地道:“去跟子安說,查一查章惇議論皇儲人選的事,坊間的傳言究竟是真是假,讓子安帶着皇城司查清楚,另外,朝中還有何人蔘與,何人議論,何人站到哪個兄弟的一邊,都查清楚。”

趙煦頓了頓,臉上露出複雜之色,接着道:“還有,太后對皇儲人選的態度,也查清楚。”

鄭春和恭敬領旨退下。

趙煦躺在牀榻上,長嘆了口氣。

每臨大事,他第一個想到的仍然是趙孝騫。

這是他對趙孝騫多年來的信任,任何事情交給他,他一定能辦得妥妥當當。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趙孝騫已無兵權,並且沒有資格參與皇儲之爭,又是宗親的身份,辦事能力極強,種種這些加起來,纔是趙煦決定信任趙孝騫的原因。

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503章 解救農戶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404章 三女相見第93章 拯救官家第498章 忠誠價格第811章 王府喋血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501章 徹查九縣第8章 力挽狂瀾第352章 要啥給啥第418章 敵駐我擾第374章 人禍如虎第593章 恭喜官人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19章 加恩封官第489章 設縣遷民第40章 勢如水火第323章 帝王野望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674章 解讖生疑第795章 送葬帝陵第111章 現場錄史第410章 愚昧非議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276章 出京誘敵第43章 公仇私怨第538章 大逆不道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706章 人生如戲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549章 出征在即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728章 翁婿交心第381章 投敵自保第756章 美食難負第64章 又見狄女第78章 新式戰法第287章 求偶者衆第231章 針鋒相對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426章 戰局劇變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256章 生財新道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122章 親家相遇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42章 殺馬砸車第55章 轄下所屬第267章 由守轉攻第643章 破碎月光第121章 迷失自我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136章 殺豬收網第3章 子夜變故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87章 堂下何人第307章 雛鷹既壯第553章 南營會師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707章 遼帝駕崩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88章 意外之死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745章 孤家寡人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539章 國有正嗣第18章 來錢門路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812章 登基大典第106章 一舉多得第725章 回營擁戴第82章 憤而揚鞭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383章 天羅地網
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512章 萬人夾道第585章 再度分田第110章 遼使入朝第503章 解救農戶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404章 三女相見第93章 拯救官家第498章 忠誠價格第811章 王府喋血第527章 落難郡王第501章 徹查九縣第8章 力挽狂瀾第352章 要啥給啥第418章 敵駐我擾第374章 人禍如虎第593章 恭喜官人第206章 令許擄掠第19章 加恩封官第489章 設縣遷民第40章 勢如水火第323章 帝王野望第202章 西北砥柱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559章 錯誤策略第674章 解讖生疑第795章 送葬帝陵第111章 現場錄史第410章 愚昧非議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276章 出京誘敵第43章 公仇私怨第538章 大逆不道第533章 此消彼長第706章 人生如戲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549章 出征在即第474章 西夏來使第166章 延續香火第728章 翁婿交心第381章 投敵自保第756章 美食難負第64章 又見狄女第78章 新式戰法第287章 求偶者衆第231章 針鋒相對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426章 戰局劇變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807章 臣禮失矩第358章 高手絕技第256章 生財新道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122章 親家相遇第666章 殺官奪馬第42章 殺馬砸車第55章 轄下所屬第267章 由守轉攻第643章 破碎月光第121章 迷失自我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522章 事發之前第136章 殺豬收網第3章 子夜變故第483章 撤軍休整第290章 昔日故交第87章 堂下何人第307章 雛鷹既壯第553章 南營會師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707章 遼帝駕崩第496章 上京來人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88章 意外之死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745章 孤家寡人第455章 太孫脫困第359章 整合收權第480章 援軍姍姍第193章 邊境敵襲第428章 意外決戰第539章 國有正嗣第18章 來錢門路第408章 攻守易勢第812章 登基大典第106章 一舉多得第725章 回營擁戴第82章 憤而揚鞭第534章 欲收失地第174章 駕校考證第278章 獵人獵物第383章 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