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勤王迎駕

第820章 勤王迎駕

當曾布從登基大典上悄悄遁走時,趙孝騫便預感到,這個人可能是個變數。

此刻預感不幸成真,曾布果然是變數。

欲成大事,不見得方方面面都能考慮到,對於曾布這個人,趙孝騫承認自己事前確實有些忽視了。

早在趙煦在世時,關於新君的人選,曾布便已經有了明顯的傾向。

曾布的思想是比較保守固執的,他只認死理。

“死理”就是祖制,祖宗成法。

早從百年前太祖駕崩,其弟太宗趙光義即位,大宋便開啓了“兄終弟及”的先例,並且歷代君臣把它當成了祖制。

那麼換到今日,趙煦駕崩,且又無後,在曾布看來,皇位必須只能由兄弟最年長者趙佶繼承,沒有商量,因爲這是祖制規定的。

因爲這件事,曾布與章惇發生過不止一次爭吵,二人一個是政事堂大佬,一個是樞密院大佬,軍政雙方大佬鬧得很不愉快,幾乎已成政敵。

這樣一個固執的人,哪怕跟他苦口婆心講道理,也不可能講得通。

所以今日登基大典上,趙佶被太后和朝臣聯手推翻,對曾布來說,滿朝文武皆是亂臣賊子,殺光了也不可惜。

一個保守,固執,只認死理,又忠於大宋皇室的人,在這種情勢下,做出任何事情都不奇怪。

曾布與趙佶的感情不見得多深,可能只是泛泛,但曾布對大宋祖制的感情很深。

這便是今夜此刻,他不惜冒着叛逆的名聲,也要奪取殿前司兵權的原因。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曾布要用武力維護皇族正統,維護大宋祖制的威嚴。

至於今日登基大典上,趙佶被實錘的毒害小皇子的鐵證,曾布當時沒在現場,而且他一個字都不信。

這當然是亂臣賊子們對趙佶的構陷,爲的是推翻他,不然呢?

現在曾布已經豁出去了。

趙佶倒了,曾布絕不允許,他維護的不是趙佶,而是祖制,是規矩。

大宋的皇位,除了趙佶,誰也不行,誰上都是篡位。

殿前司官署院子內,隨着曾布的一聲令下,百名禁軍衝向正堂的韓頌。

韓頌大驚失色,他沒想到曾布竟然選擇以如此極端的方式奪取兵權。

這貨明明是個文人啊,爲何脾氣比武將還暴躁?

看着衝來的百名禁軍,韓頌扭頭就往後院跑,一邊跑一邊淒厲大呼。

“來人啊!快救命!曾布瘋了,他要謀反!”

殿前司官署雖是軍隊機關,可官署內大部分其實都是文官,畢竟以文制武是大宋百年來的光榮傳統,官署內真正的武將並不多,或者說,粗鄙的武將其實是沒資格待在殿前司官署裡的。

韓頌逃命大呼,官署內不少官員紛紛探頭好奇張望,見果真有人追殺韓頌,官員們大驚,急忙鎖回了頭,有聰明伶俐者悄悄從後門溜出去搬救兵。

韓頌大呼救命,跑到後院時,終於有人出來救命了。

四名黑衣人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拔刀指着越來越近的百名禁軍。

黑衣人自然是趙顥的手下,他們本來是貼身監視韓頌的,畢竟這貨剛投誠,趙顥和趙孝騫父子都無法對他產生信任,值此關鍵時期,必須派人貼身監視,一旦發現韓頌有可疑的舉動,黑衣人可就地斬殺。

沒想到監視韓頌的人,最後卻不得不站出來救他的命。

面對百名禁軍的追殺,四名黑衣人毫無懼色,將韓頌一腳踹到後面,四人揮刀而上。

殿前司官署後院一時間刀光劍影,慘叫悶哼,打鬥非常激烈。

黑衣人是趙顥精挑細選出來的,論個人武藝,如果江湖上有高手排行榜的話,這四人最少能名列前二十。

可惜,個人武藝再高,在成建制的軍隊合擊戰陣面前,終究還是太渺小了。

百名禁軍非常熟稔地擺出了合擊進攻陣型,互相配合,攻防各異,四名黑衣人在百人的進攻下,漸漸顯得不支。

沒過多久,四名黑衣人毫無懸念地被百名禁軍當場斬殺,從拔刀,到戰死,四人一個字都沒說,就連臨死也沒發出半點聲音,草率地結束了一生。

韓頌絕望了,剛纔黑衣人救他時,他就想過逃出官署,可他的後路已被禁軍封死。

曾布今晚是鐵了心要奪取殿前司兵權,然後勤王救駕,而且曾布認定了韓頌已背叛了趙佶,加入了敵人的陣營,這人今晚必須死。

四名黑衣人戰死後,一直站在遠處觀戰的曾布擡手指向韓頌,沉聲喝道:“殺了他!” 百名禁軍已然開了殺戒,這時候也就不在乎退路了,跟着曾使相一條道走到黑便是,於是衆人欺身而上,亂刀劈向韓頌。

韓頌絕望擡臂擋刀,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幾個呼吸間,韓頌被亂刀砍死,倒在血泊裡。

曾布面無表情地看着後院慘烈的一幕,對地上的屍首毫無憐憫,他突然轉身,看着遠處躲在各個角落一臉驚恐看熱鬧的官員,大聲道:“逆賊謀篡,官家蒙塵,曾某世受皇恩,安敢不思報國忠君!”

“即刻始,汴京殿前司兵權交由曾某代掌,本官既是樞密使,也是殿前司都指揮使,有調動汴京禁軍兵馬之權,舉凡汴京文武官員,三軍將士,皆受本官節制,違本官令者,立斬!”

頓了頓,曾布鏗鏘有力地道:“至於曾某今夜所爲是忠是奸,史書與後人自有評斷,曾某心中無愧,對得起大宋歷代帝王!”

凌厲如電的眼神掃視遠處各個角落圍觀的官員,曾布加重了語氣喝道:“爾等食大宋天子俸祿,今天子蒙難,可有入我麾下,拯天子於水火之板蕩忠臣乎?”

殿前司的官員們猶豫許久,迎着曾布充滿殺氣的眼神,終於,官員們從各個角落站到院子中間,一齊朝曾布躬身行禮。

“願聽曾使相差遣!”

曾布凌厲的眼神稍緩,盯着衆人一字一字緩緩道:“現在,取殿前司都指揮使官印來,本官要調動兵馬,殺賊報國!”

…………

歷史的車輪有多重?

凡人終將被碾壓。

天道俯視世間,天邊的雲彩化作一抹意味深長的嘲笑,嘲笑世人的不自量力。

趙煦逝去後的這個春天,汴京城外的農戶們忙着犁田春播,沒人知道大宋的國都內,正發生着一場驚天鉅變,日月將要換新天。

普通百姓的生活,並未被打擾,他們不過是聽到了一些關於天家和朝堂的八卦,於是當做茶餘飯後興奮的談資,口沫橫濺自詡知情人,眉飛色舞地講述汴京皇宮內外發生的每一個細節,如身臨其境。

第二天一早,汴京城包括水門在內的十七個城門內外,無數百姓商人和滿載貨物的船舶,全都聚集在城門下,等待着城門開啓。

可是奇怪的是,今日早已過了開城門的時辰,十七個城門竟然遲遲未開,有性急的百姓喝罵了幾聲,城樓上的禁軍也是置若罔聞,仍舊筆直地站着,沒有絲毫打開城門的意思。

很詭異的現象,哲宗先帝大行喪儀那些日子,城門都是照常開啓,沒有影響百姓的生活,可今日卻不知爲何,無論百姓如何喝罵,禁軍就是不開。

卯時已過,辰時已過,到了巳時,城門下聚集的百姓商人越來越不耐煩了,成百上千人指着城門開始罵街。

然而守城門的禁軍仍然一動不動,仿若泥塑石雕。

不久後,城門下的百姓突然安靜下來。

他們聽到城內傳來整齊的腳步聲,一陣又一陣,如同千軍萬馬列陣而過,那一聲聲的甲葉撞擊,急促的節奏讓四周的空氣變得死一般寂靜。

百姓們的臉色終於變了,大家面面相覷,互相交換着眼神,眼神裡述說着同一件事。

城內出大事了!

顯然城內殿前司已經在調動兵馬,不知何故。

聰明的人立馬想到昨日登基大典的鬧劇,屁股還沒坐穩皇位的趙佶被當殿廢黜,太后和朝臣聯手推翻了一個還沒完成即位儀式的皇帝。

今日城內突然調動殿前司兵馬,顯然與昨日的登基大典有關。

無論這些兵馬針對誰,百姓和商人們是絕對不敢摻和的,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城內的殺氣,不要懷疑,這些禁軍是真的敢殺人。

驚恐的百姓和商人立馬後退,離城門越來越遠。

天大的事都不忙着進城了,哪怕是城裡府上老婆偷人,今日也讓她爽了再說,沒人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幾乎同一時間,汴京所有城門下聚集的人羣全部散開,退遠。人們開始往郊外奔逃,開始散播驚恐的消息,想方設法給城裡的親人妻兒帶去避難的口信。

世道,無法避免地亂了。

所謂的“兵災”,就是這樣直接且粗暴,戰爭的機器一旦開啓,必將所觸所見的一切碾成齏粉,平民百姓除了逃命,別無選擇。

樞密使曾布接管了汴京城內所有的禁軍,並且還將調兵文書送去了城外上三軍大營,要求一日之內汴京上三軍計十餘萬將士完成集結,對城外的燕雲大軍形成合圍之勢。

而此時的曾布,正率領殿前司數千兵馬,將端王府團團圍住。

王府正門外,穿着紫袍官服的曾布面沉如水,他的身後,禁軍將士打出一面碩大的旗幡,旗幡上手書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勤王迎駕”。

(本章完)

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297章 人生如夢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465章 陌上花開第586章 微服私訪第148章 兄友弟恭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38章 又見佳人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820章 勤王迎駕第621章 前倨後恭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722章 歡喜冤家第6章 越收越緊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367章 死城活人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26章 世子有請第547章 重要情報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181章 入鄉隨俗第182章 帝王意志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818章 重逢舊部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799章 端王確立第607章 六女齊聚第91章 舍路走水第268章 大獲全勝第602章 密旨誅除第219章 絕境傳訊第673章 童謠之威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50章 官封實權第544章 君臣信任第42章 殺馬砸車第785章 宮闈喪儀第210章 首戰雪恥(下)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419章 遼使突至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65章 利器面世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361章 決意啓戰第577章 遼夏欲盟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439章 籌碼利益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568章 火燒遼營第350章 經略安撫第764章 禍從天降第153章 兵役之議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817章 成王敗寇第234章 鴆殺太后第51章 權柄如刀第757章 芳心暗許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98章 小乙歸心第55章 轄下所屬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44章 君臣信任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820章 勤王迎駕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420章 興師問罪第49章 又見佳人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678章 舉國同慶第1章 開新號了第142章 談判事成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390章 上疏免賦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520章 今非昔比第8章 力挽狂瀾
第680章 兄弟生疑第297章 人生如夢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750章 風向不對第465章 陌上花開第586章 微服私訪第148章 兄友弟恭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38章 又見佳人第446章 遼使入見第152章 天作之合第820章 勤王迎駕第621章 前倨後恭第741章 別來無恙第432章 俘虜來歷第722章 歡喜冤家第6章 越收越緊第150章 新來花魁第367章 死城活人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26章 世子有請第547章 重要情報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752章 站隊太后第181章 入鄉隨俗第182章 帝王意志第273章 婦女之友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818章 重逢舊部第436章 捷報入京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516章 鋪墊偏袒第777章 權衡拉扯第799章 端王確立第607章 六女齊聚第91章 舍路走水第268章 大獲全勝第602章 密旨誅除第219章 絕境傳訊第673章 童謠之威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50章 官封實權第544章 君臣信任第42章 殺馬砸車第785章 宮闈喪儀第210章 首戰雪恥(下)第470章 全城搜捕第380章 除奸肅敵第294章 漸浮水面第419章 遼使突至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65章 利器面世第176章 所謂正邪第361章 決意啓戰第577章 遼夏欲盟第809章 利害吉凶第116章 武將賜勳第583章 聰明女人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439章 籌碼利益第144章 贖身脫籍第568章 火燒遼營第350章 經略安撫第764章 禍從天降第153章 兵役之議第250章 唯一線索第817章 成王敗寇第234章 鴆殺太后第51章 權柄如刀第757章 芳心暗許第265章 金殿之爭第736章 夫妻離別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702章 心術不正第523章 何人掀桌第341章 各謀報仇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98章 小乙歸心第55章 轄下所屬第81章 生母馮氏第544章 君臣信任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820章 勤王迎駕第779章 昏迷病危第420章 興師問罪第49章 又見佳人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678章 舉國同慶第1章 開新號了第142章 談判事成第554章 融入破冰第478章 壓境駐軍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390章 上疏免賦第514章 試探心思第761章 物是人非第520章 今非昔比第8章 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