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婦道 (2)

最美好的復仇,是爲其量身定做的。有朋友對付出軌後翻臉不認人的老公的手法是,鑑於他最得意的是自己處於當地工商局中最有油水的職位,朋友想辦法跟老公的女上司成爲閨蜜,女上司同情她的遭遇,把賤男直接發配到三線城市最苦逼的崗位,賤男直接崩潰。而另一個朋友,老公是大孝子,從不忤逆父母。朋友跟公婆相處一向特別好,朋友蒐集了老公和自己的助理亂搞、逼髮妻打掉腹中的胎兒、小三還講二位老人的壞話等各種證據,放到公婆面前——她不準備再和這個賤男將就,但她至少要讓公婆對小三形成惡劣印象,讓其沒那麼容易登堂入室。

其實,要不要復仇,視賤男的極品指數而定。再或者,視原配的心情而定。老孃捨得花時間花智力陪你玩,那是看得起你。復仇可是需要強大技術的,至今沒人出一本攻略式的《拿什麼整死你,我的賤人》,真是令人遺憾。缺乏權威指導,心機不足的人妻們也只好自學成才了。沒事的時候,看看《犯罪心理》等美劇,研究下東野圭吾,關注下復仇案例,省得有一天情勢逼迫你變壞,你都缺乏知識儲備,對於良家婦女來說,賤到用時方很少啊!

**的最高境界,是裝純

我這個猥瑣人士,買了一本佛學著作,《人間是劇場》,作者的名字就是口吃者的噩夢——宗薩將揚琴哲仁波切,不丹的佛陀。他基本上就是佛教界易中天,把枯燥的佛理用通俗的語言講出來,擁戴者無數——我爲什麼要買呢?咳咳,因爲據說這本書和該佛陀另一本著作《正見》一樣,是小三之人生必讀書目。對小三這個物種在想什麼,我懷有一些好奇,畢竟,小三愛看《如何勾引男人》等拙劣兩性書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小三,需要更高端的知識儲備,以將自己奪人所愛的行爲合法化、詩化甚至禪意化。

“其實人生每一刻都是一種修行。”“我還在原地等你,你卻已經忘記曾來過這裡。”“想你的時候有些幸福,幸福得有些難過。”這是我在朋友聚會上認識的妞,28歲,長髮、白裙、白鞋,活像安妮寶貝的書裡穿越出來的,她的QQ空間上全是善男信女式句子。吃飯期間一聽別人講流氓笑話,她立即皺眉、臉紅,做嬌羞狀——好純真啊。事後得知,這妞瞞着老公,同時有三四個情人,時不時跟小自己近10歲的大學生搞點一夜情。據說此妞還有一絕活,擅長在牀上扮演兔女郎——還有什麼比愛吃胡蘿蔔的小白兔更的呢。

不得不說,時代變了。以前蕩婦有蕩婦的規矩,有蕩婦的樣子,有蕩婦的職業道德。烈焰紅脣、性感惹火,一眼便知。這類女人,**在明處,女人很容易對她們產生警覺,以她們爲敵,男人又只會把她們當充氣娃娃使用,玩玩,但不走心——因爲亞洲男人更容易迷戀的,不是性感辣妹,而是瓊瑤小說中的女主角,小綿羊型,清純無辜,我見猶憐,滿足男人“自以爲強大威猛、足以保護異性”的意淫。

比之妖豔豪放女,清純派小三才是婚戀市場上的生化武器,殺傷力最猛。這類小三彷彿受過統一培訓,清一色扮相清純、嬌羞柔弱,喜歡讀詩、讀心靈雞湯甚至讀點佛學著作——從中找出有利於自己的句子或理論,形成嚴格的邏輯體系,能夠把每一次外遇闡釋爲命定之因緣;將每一次搶別人的男人都昇華爲純愛;把每一次亂搞提煉成禪修。在她們眼裡,自己纔是反抗世俗規則、忠於自我、爲愛情飛蛾撲火的鬥士,她們勇敢——敢於突破自己已婚或者對方已婚的世俗界限;她們癡情——哪怕對方有老婆不能給自己全部的愛也毫不在意;她們慈悲——拯救那些沒有遇到真愛的男人於水深火熱之中。搞得男人一看她們就無法自拔,看看人家,談詩、談星空、談真愛、談命運,多麼超凡脫俗,多麼冰清玉潔,多麼詩意盎然,簡直就是聖潔的花朵,而家裡的黃臉婆,成天柴米油鹽家長裡短,簡直就是庸俗的狗屎。

“那種社會認可的道德規範就是一種強權,我只是忠於自己的感情,愛誰,就坦然地表達,自然地交往,再純粹不過了。其實我很善良,我又沒讓那些男人離婚,我只是跟他們談情說愛而已,用什麼婚姻的責任來套我的愛情,太庸俗了。”擅長扮演兔女郎的妞義正言辭。不想立牌坊的婊子,不是好婊子。該不該給她發一座獎盃,以表彰她挑戰世俗、超越傳統,呢。

那些在微博上的女流氓,木子美、暖小團、夜錦衣行的燕公子、琦殿之類,多半都是紙老虎,哪怕木子美可以寫出全國各地男人的牀評——她們一旦擺出豪放的姿態,男人們就會自動把她們劃分到“不會認真對待區”了,體驗體驗、佔佔便宜,倒也無妨。豪放女沒有手段、沒有僞裝、沒有心機,跟裝純女搶男人,十有是要輸的。

那種18歲以上還沒聽過世界上有按摩棒、不知道黃瓜有歧義、一聽就羞憤的清純女,一種是從小被洗腦爲“性即是骯髒和罪惡”的呆子,另一類就是絕對的影后——重點是,她們的演,不是刻意而是天然,在男人面前裝害羞,已經成爲一種本能——其實有一點男人想不明白,在這個被流氓資訊包圍的時代,一個女人,談不談性,其實知識量差異不大。只不過豪放女敢談願意談,而裝純女不願意談,因爲不談更具神秘性,性誘惑反而更大——比起若隱若現,一絲不掛什麼的太低端了。

以朋克妞艾薇兒的名義流傳的一段牛逼的話:“我紋身、抽菸、喝酒、說髒話,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真正的婊子喜歡裝無辜、裝清純、喜歡害羞、喜歡穿粉色衣服。男人膚淺,都只看表面。所以,他們只能錯過好姑娘,然後被婊子騙得痛不欲生。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誰他媽是真正的婊子。”

剩女等於成功地迴避了爛男人

剩女這詞諷刺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無數優秀、美貌、可愛的女人單身着,意味着沒有同等質量的男人與之匹配,這難道怪女人?所謂剩女,不是被剩下的女人,而是主動把男人剩下的女人——不願意將就不願意委曲求全不願意下嫁猥瑣男,明明是一種美德,怎麼成了錯誤成了缺陷?難道女人就是火腿,沒人吃就是殘羹冷炙不值一提?

剩女不是失敗者,至少,她們成功地迴避了爛男人。別對着剩女擺出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蠢表情,好像人家沒有男人就等於沒有全世界,必定天天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情緒失控內分泌失調一樣。

結婚=幸福,單身=不幸,這就是當下中國人的流行公式——在老古董們眼裡,陰陽必須配對纔是正常的,合羣纔是快樂的,除此之外,都是變態。對婚後可能的苦情和單身可能的快樂,視而不見。

作爲一個已婚且走了狗屎運目前爲止幸福美滿的傢伙,我鼓吹什麼單身快樂貌似站着說話不腰疼,但老實說,我觀察過周圍,多少已婚婦女,時刻跟賤男鬥智鬥勇,怕老公變心、出軌、養小三,花大把時間和精力,把自己培養成女福爾摩斯,破譯QQ密碼,研發iPhone捉姦,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多少剩女把寶貴的時間精力省下來看電視逛街上淘寶取悅自己,灑脫又自在——老古董們會說,哦,這絕對是強顏歡笑,晚上回家必定得孤枕難眠以淚洗面,靠,人家忙着刷微博逛豆瓣看八卦根本沒空配合你的意淫演苦情戲好嗎?老古董們又說了,即使真的快樂,那也是暫時的,撐不過30歲,30歲以後就得痛不欲生。真想讓這些老古董們摸着自己蒼老的良心問問:你是結婚了但你真的很爽嗎很愉悅嗎很歡欣鼓舞嗎?人家“剩女”很多時候不想結婚,就是不想變成你們這樣蠅營狗苟忍辱負重。

是的,剩女偶爾也會抱怨一下沒有男人是有些不方便比如半夜到機場沒人來接,但是已婚女人也會抱怨老公賤、公婆壞和孩子煩呢。

享受單身不是什麼假象——真相是現在的人越來越自我,越來越崇尚自由,越來越獨立,想怎樣就怎樣,愛誰誰,對部分人而言,想結婚纔是假象,父母催的輿論逼的,爲了結婚而結婚的人還少嗎?很多時候單身唯一的不快樂,不是因爲缺了男人,而是因爲父母和周遭其他人總要以“關心”爲名義,強加些悲慘給她們。

不是說單身就好,結婚就壞。而是說幸福與否,跟單身和結婚無關。

婚姻是選擇,而不是必然——早就過了必須依靠男人才能好好活着的農業時代了好嗎?相比男人,鈔票纔是女人最好的依靠:花5塊找物業換燈管,花50塊找人搬箱子,花100塊修電腦殺病毒……用錢能解決的事,非要靠勉強結個婚去完成?

閨蜜D同學就是真心享受單身狀態的“奇葩”。她是典型的宅女,看遍地球上所有電視劇,人生最大樂趣就是躺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上網玩。除此之外,應酬、逛街、拍拖什麼的都是浪費人生。

第16章 書評 (5)第13章 書評 (2)第1章 愛情 (1)第10章 劇評 (4)第20章 影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9章 劇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12章 書評 (1)第26章 歷史 (3)第1章 愛情 (1)第7章 劇評 (1)第29章 婦道 (2)第16章 書評 (5)第15章 書評 (4)第11章 劇評 (5)第5章 親子 (2)第17章 書評 (6)第27章 歷史 (4)第6章 親子 (3)第16章 書評 (5)第26章 歷史 (3)第31章 怪癖 (1)第20章 影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25章 歷史 (2)第13章 書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22章 影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1章 劇評 (5)第26章 歷史 (3)第6章 親子 (3)第4章 親子 (1)第20章 影評 (1)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26章 歷史 (3)第12章 書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19章 書評 (8)第30章 婦道 (3)第7章 劇評 (1)第16章 書評 (5)第25章 歷史 (2)第4章 親子 (1)第5章 親子 (2)第22章 影評 (3)第21章 影評 (2)第23章 影評 (4)第9章 劇評 (3)第9章 劇評 (3)第11章 劇評 (5)第20章 影評 (1)第27章 歷史 (4)第9章 劇評 (3)第5章 親子 (2)第30章 婦道 (3)第10章 劇評 (4)第30章 婦道 (3)第30章 婦道 (3)第17章 書評 (6)第26章 歷史 (3)第16章 書評 (5)第22章 影評 (3)第25章 歷史 (2)第5章 親子 (2)第6章 親子 (3)第1章 愛情 (1)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9章 劇評 (3)第12章 書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16章 書評 (5)第25章 歷史 (2)第31章 怪癖 (1)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20章 影評 (1)第27章 歷史 (4)第8章 劇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31章 怪癖 (1)第21章 影評 (2)第11章 劇評 (5)第8章 劇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19章 書評 (8)第30章 婦道 (3)第12章 書評 (1)第9章 劇評 (3)第6章 親子 (3)第13章 書評 (2)第28章 婦道 (1)
第16章 書評 (5)第13章 書評 (2)第1章 愛情 (1)第10章 劇評 (4)第20章 影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9章 劇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12章 書評 (1)第26章 歷史 (3)第1章 愛情 (1)第7章 劇評 (1)第29章 婦道 (2)第16章 書評 (5)第15章 書評 (4)第11章 劇評 (5)第5章 親子 (2)第17章 書評 (6)第27章 歷史 (4)第6章 親子 (3)第16章 書評 (5)第26章 歷史 (3)第31章 怪癖 (1)第20章 影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25章 歷史 (2)第13章 書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22章 影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1章 劇評 (5)第26章 歷史 (3)第6章 親子 (3)第4章 親子 (1)第20章 影評 (1)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26章 歷史 (3)第12章 書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19章 書評 (8)第30章 婦道 (3)第7章 劇評 (1)第16章 書評 (5)第25章 歷史 (2)第4章 親子 (1)第5章 親子 (2)第22章 影評 (3)第21章 影評 (2)第23章 影評 (4)第9章 劇評 (3)第9章 劇評 (3)第11章 劇評 (5)第20章 影評 (1)第27章 歷史 (4)第9章 劇評 (3)第5章 親子 (2)第30章 婦道 (3)第10章 劇評 (4)第30章 婦道 (3)第30章 婦道 (3)第17章 書評 (6)第26章 歷史 (3)第16章 書評 (5)第22章 影評 (3)第25章 歷史 (2)第5章 親子 (2)第6章 親子 (3)第1章 愛情 (1)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9章 劇評 (3)第12章 書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16章 書評 (5)第25章 歷史 (2)第31章 怪癖 (1)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20章 影評 (1)第27章 歷史 (4)第8章 劇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31章 怪癖 (1)第21章 影評 (2)第11章 劇評 (5)第8章 劇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19章 書評 (8)第30章 婦道 (3)第12章 書評 (1)第9章 劇評 (3)第6章 親子 (3)第13章 書評 (2)第28章 婦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