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書評 (6)

測量一下與聰明文字的差距到底有多少

一個哈佛大學博士後、劍橋大學講師,劉瑜現在就是國內知識界一姐啊。當她擁有大坨大坨的智商和學識,還捨得玩點小趣味寫點小文章,對於笨蛋橫行的圖書市場來說,這行爲簡直堪稱一種慈善了。她說有兩個自己,“一個自我憂國憂民、結構工整、情緒穩健,而另一個自我雞毛蒜皮、七零八落、喪心病狂。後一個自己不堪忍受前一個自己的霸權主義,只好離家出走。”“前一個自我”的證據是她美國當代政治時評《民主的細節》,而後一個自我離家出走的結果就是這本隨筆集。有幾個人的博客結集之後,能衍生出各種版本的“精彩語錄摘錄”呢?劉瑜的文章存在意義就在於,測量一下與聰明文字的差距到底有多少,以便展開精確的自卑。她隨性寫來的句子都漂亮又有趣:“看來,有錢人也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那麼愚不可及。”“她小小年紀,怎可以放任自己的清醒。”

溫柔又誠懇,但不妨礙裡面有狗血八卦

《我讀》是把《開卷八分鐘》變成文字版,依然是那個樑文道,溫柔又誠懇,但不妨礙裡面有狗血八卦,樑文道介紹喬治·史坦納的《大師與門徒》,說教育的本性是愛慾。學生必須要打開自己,讓老師全面進入。比如道德大師蘇格拉底,必須經常剋制自己睡學生的。哪怕他的學生因爲崇拜他,不嫌他是糟老頭,自願上他的牀。呃,忘了說,該學生是男的。對了,《我讀2》、《我讀3》、《我讀4》也都出了,讀這一套書常常讓我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書裡提到有個人類學家專門研究衛生和社會風俗,不衛生不只是個自然科學範疇的東西,更是一個文化習慣。一個東西乾淨或不乾淨決定於它的空間和位置。事實上所有的禁忌都能夠折射出一個社會或一種文化的宇宙觀,可以從中看出它怎麼去分類萬事萬物。

閨蜜看了一直納悶跟做菜沒半毛錢關係啊

閨蜜週二看了一眼書名,“超料理殺人事件”,一直納悶跟做菜沒半毛錢關係啊?滿頁全是量子、粒子、細胞分裂,但想到日本娃一貫愛把爆點藏在最後的悶騷怪癖,就默默忍了。看完最後一行,還是沒出現一道菜。再翻到開頭,原來是《超理科殺人事件》。

щшш ●тtkan ●CΟ

給《聖經》、《神曲》寫退稿信

作爲被樑文道稱爲全球最淵博三大高人之一,他捨得把浩瀚的才華用來耍刻薄。他寫正太迷戀老奶奶,稱對方爲“乃莉塔”,深情迷戀她性感的皺紋和老年斑,太重口味了。他給《聖經》《神曲》《堂吉訶德》寫退稿信,嫌他們無病呻吟、色情、猥瑣,以此諷刺圖書市場,太沁人心脾了。

其實,奈保爾真的很悶騷

看這本書的書評時被“深刻、孤獨、深省”等大詞嚇壞了,以爲《米格爾街》是大悶書,我錯了。奈保爾真的很悶騷。什麼叫高級的人文關懷?這本書就是。不煽情、不調侃、不做作,冷靜地講笑話,剋制地敘述悲劇。他可以從人物的任何一個小動作中揭示深刻的人性,那麼輕盈、那麼自然、那麼詩意。如果不顧後果,可以殺一個作家把他的書據爲己有,我也許會選擇奈保爾。

爲了他的語錄必須忍受局部無聊

伍迪·艾倫這老頭可愛到爆,他的經典語錄我百看不厭:“我很久沒有親近過女人,上次親近一個女人的時候是參觀自由女神像”;“當我被綁架後,我父母立即採取行動——他們把我的房間租了出去”;“我和我的老婆唯一一次同時獲得是在法官簽署離婚文件時”。其實整本書也有挺悶的部分,但爲了這些伍迪·艾倫式句子,怎麼都得忍啊。

聲稱自己天真單純的人最老奸巨猾

當今世界上公然追逐權力會招致危險,你一定得當衆表現出光明正大、體面優雅,還要機敏而巧妙。那些聲稱自己天真單純的人最老奸巨猾!讓別人做事,你拿走結果。不要與不快樂和不幸運的人爲伍。學會完美地溜鬚拍馬——《權力的48條法則》作者鼓勵大家變得腹黑,據說他自己則是個不諳世事的學院派懶鬼。

每一頁都爆笑,全程無尿點

這本書值得背誦。以帥克爲首,所有人物都是。每一頁都爆笑,全程無尿點。作者是我最愛的高智商神經病,賣藥、販狗、重婚、坐牢、當戰俘、、被關進瘋人院……最牛叉的是他在《動物世界》雜誌當編輯,捏造了一批根本不存在的動物,大概遇到了捷克版吧,被解僱了。

這本書最好的是它的書名

故事本身是有爆點的,一個嫖客和三個女人:小學時的初戀、一個戲子、一個婊子,死的死,傷的傷,這麼大悲大喜的設置,連《知音》都不會嫌棄。

這本書最好的是它的書名,它是標準的韓寒式姿態,我不要顛覆你、推翻你、蔑視你、超越你,我跟你‘談談’。韓寒不玩苦大仇深怨天尤人,他擅長化繁就簡舉重若輕。都說韓寒反傳統,但這本小說暴露了韓寒本質上是傳統的,他反的是對傳統的惡意修改。他的妓女情結、俠客情結、人文關懷、草根立場、文藝審美,完全跟古典文人價值觀一脈相承。

相比之下,更愛《長安亂》那種嬉戲氣質和野人狀態。

這完全就是一本公開教人撒謊的書

不管對方有多麼肥腫,做菜多麼難吃,皺紋有多麼昌盛,你都要昧着良心假裝沒看見!至於如何討好一個人,蔡康永說,那就必須動用推理能力了,你要用福爾摩斯式的NB思維,觀察他和他周圍的每一個線索,推測他更希望得到哪方面的讚美。

對人性,蔡康永和東野圭吾一樣理解精準。只不過蔡康永教大家利用這人性取巧賣乖,東野圭吾教大家利用這人性殺人越貨。

愛他的文字中最粗鄙最邪惡的部分

村上龍就是個王八蛋。作家中三觀不正的典範。我愛的就是他的文字中最粗鄙最邪惡最可恥的部分:“美人三天就膩味,這是使醜女免於自殺的謊話。醜女就連遭人膩味都談不上。”“醜女不在我的討論範圍。說什麼磨練了內在,臉蛋都會變漂亮,這是彌天大謊。”“去逛百貨商場或遊樂場所,那些醜得叫人差點失聲驚呼的女人,個個心安理得地結了婚。”“美醜、出生、成長、命運,這些都是才能的一部分。”“男人無論多麼偉大,都有可能嫖最下等的妓女(忍不住評論一下,男人真的很有平等精神,嫖娼不問出處啊)”。

隨便一篇都比《康熙來了》好笑

艾柯的書也有大把悶的,這一本絕對是他最有趣最通俗最毒舌最惡搞的,隨便一篇都比《康熙來了》、《生活大爆炸》、郭德綱相聲好笑100倍。如果你看了覺得不好笑,那麼我建議你去看醫生,你需要做手術,調整一下腦神經中的笑點分佈。

徐志摩最大功勞不是詩而是取地名

黃永玉這可愛的“老頭兒”以60多歲芳齡,去意大利沿路寫生時的隨筆,當時每週一篇,刊發在香港《壹週刊》。老頭兒每次看到報紙,便很是得意,直說:“寫得他媽的太好了。”雖是遊記,又彷彿是零碎的意大利藝術史,間或有國內現代名人的典故。而讓我歡喜的照例是那些淺薄的地方。比如,他評價徐志摩,說後者最極限的功勞便是爲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取了美妙的名字,比如翡冷翠,比如康橋。比如,他因爲喜歡拉斐爾及其老師佩魯基諾,給家裡的狗取名叫佩魯基諾。這狗特別喜歡看他畫的畫,每次闖入他的畫室,盯着畫架上的畫,左看看,又看看,很失望地搖搖尾巴走了,眼光太高了……比如,他說自己看鹹溼書總是第一遍專挑重點章節看,至於那些書背後的意義啊,價值啊,總是不太在意的。書中插圖幾乎全是他的畫,有的畫透盡幽默感,尤其是他仿造《但丁和比雅特麗思在聖三一橋上的驚鴻一瞥》,原畫是唯美的、曼妙的,被他戲仿來,直接畫成猥瑣的黃老頭與三個老年胖婦的驚鴻一瞥,好玩得緊。

聽聽盧梭、羅素、薩特等大師的壞話

別被它厚道又無聊的名字騙了,這是一本專講名人壞話的書,很贊,盧梭、羅素、薩特等頂尖大師都被寫得特別不堪。盧梭《懺悔錄》以真誠著稱吧?假的。波伏娃女權界教母吧?結果一生被一個沙文主義賤男控制得死死的。這本書除了刻薄、記仇,還有一個優點:羅嗦。

他的語言是體制外的,蠻橫、過癮

幾乎所有出版過的陳丹青的書我都讀過,他對城市、文化、教育等幾個大領域都有獨家見解,表述非常蠻橫、過癮。他的語言是體制外的,跌宕起伏。“四個現代化就是四個美國化。”“我們國家的生活方式是由黨發起的生活方式。”“外語考試製的制定者將外語等同於文化,就說明他根本沒有文化。”“人死了,骨灰也能表達。”

悶死了,但有些句子太聰明

這套書有5本,悶死了,看他的書就是玩一把艱深的益智遊戲。但我捨不得裡面的聰明句子。“世界的秩序總歸有其道理,這就是上帝的判決。上帝走了,但留下他的判決。”“死亡也會因爲自己的不在場而光彩奪目。”“在近處觀看人的臉部特徵,和仰望摩天大樓一樣,會令人頭暈目眩。”波德里亞將自己描述爲“二十歲時是荒誕玄學家——三十歲時是境遇主義者——四十歲時是烏托邦主義者——五十歲時是橫跨各界面——六十歲時是病毒和轉喻——這就是我的歷史”,多拽呀。

可愛、有趣又矯情的胡說八道

蔡康永有一種通俗的聰明,他的文字充斥着可愛、有趣又矯情的胡說八道。“我們常常在恐懼中感覺甜蜜。”“我們自己創造了星期一,然後,好好地恨它。”“永遠長不大是明星存在的意義,也是明星存在的方式。”

小寶的愛好是吃飯睡覺罵餘秋雨

小寶是季風書店的合夥人,上海本土文化名人,這本是他的書評集,建議和他的專欄集《一生只爲這一天》一起看了,他的興趣愛好就是吃飯睡覺罵餘秋雨。當然,安妮寶貝和韓寒他也時不時羞辱羞辱、調侃調侃。文化人的毒舌,它最好看。

憤青們一定要百折不撓地憤怒下去

有人看書名以爲是本規勸的書,教導憤青們好好做人立地成佛。多慮了,人家希欽斯是美國資深老憤青、美國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逮誰罵誰就是他的存在價值,寫這本書就是要鼓勵憤青們,千萬別息怒、別妥協、別乖巧,百折不撓地憤怒下去。

他的文字代表了現代漢語的高級形態

木心的文字就代表了現代漢語的高級形態,優雅、聰明、精緻又暗藏機鋒。東西兩種文明、新舊兩個時代,就在木心的文字之中,做輕柔的碰撞、美妙的交融。哪怕他罵人,都是一種溫柔的刻薄,帶着包容和悲憫。把謾罵寫得很傷感,也是一種高段位的技巧。《素履之往》裡,他寫“眼看一個個有志青年,熟門熟路地墮落了”。他是外貌協會的VIP會員,《哥倫比亞的倒影》有段經典的話,“美貌,是一種表情,擁有美貌的人沒有這個意思,而美貌卻是這個意思。美貌是一種表情。別的表情等待反應,例如悲哀等待憐憫,威嚴等待懾服,滑稽等待嬉笑。唯美貌無爲。美貌的人睡着了,後天的表情全停止,而美貌是不睡的,美貌不需要休息。老人睡着,見得更老,因爲別的附加的表情率爾褪淨,只剩下衰敗的美貌這一種慘相,光榮消歇,美貌的廢墟不及石頭的廢墟,羅馬夕照供人憑弔,美貌的殘局不忍卒睹……”

寫一條秋褲都包含了合理的人文關懷

李海鵬曾是《南方週末》高級記者,所以他寫一條秋褲都包含了合理的人文關懷。他曾是《GQ》的專題總監,所以他寫一座水電站也會泄露出高級的時尚感。他曾是《第一財經週刊》的專欄作家,所以他懂得如何把千字小文寫得潑皮又優雅。“人們在世故方面比較早熟,在廉恥方面則比較晚熟。十幾歲的孩子就精明得不行,可是活到老了可能還不要臉。”“要是誰不知道權力長啥樣,就看看央視新大樓。”

她能把辱罵寫得溫柔又知性

木木在情感專欄作家中不是最有名的,卻是我私人最喜歡的。長期偷窺她的天涯博客“見字如晤”,她是足球控、阿加莎控,據說還是個法律工作者。她的刻薄和幽默不是一覽無餘的,稍帶轉折和含蓄,常能從柴米油鹽中讀出馬克思或牛頓定律。她有足夠的智慧和見識,能一眼看穿問題的要害與核心,同時又能把辱罵寫得溫柔又知性。“決定一個男人值不值得你跟他交往的,不是他摳不摳門,而是他把摳下來的錢拿來做什麼。”“一般女人想要守住一個男人,她們統一的宣傳口徑是:家是心靈的港灣,有時候家其實跟索馬里沒什麼區別,一樣驚濤駭浪海盜橫行。”

繼續保持你的膚淺虛榮沒心沒肺

第30章 婦道 (3)第3章 愛情 (3)第14章 書評 (3)第2章 愛情 (2)第2章 愛情 (2)第11章 劇評 (5)第4章 親子 (1)第21章 影評 (2)第4章 親子 (1)第17章 書評 (6)第15章 書評 (4)第4章 親子 (1)第3章 愛情 (3)第4章 親子 (1)第22章 影評 (3)第22章 影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19章 書評 (8)第9章 劇評 (3)第8章 劇評 (2)第22章 影評 (3)第16章 書評 (5)第7章 劇評 (1)第17章 書評 (6)第17章 書評 (6)第20章 影評 (1)第11章 劇評 (5)第31章 怪癖 (1)第16章 書評 (5)第7章 劇評 (1)第14章 書評 (3)第23章 影評 (4)第13章 書評 (2)第20章 影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5章 書評 (4)第24章 歷史 (1)第3章 愛情 (3)第1章 愛情 (1)第21章 影評 (2)第18章 書評 (7)第11章 劇評 (5)第17章 書評 (6)第3章 愛情 (3)第13章 書評 (2)第23章 影評 (4)第14章 書評 (3)第5章 親子 (2)第11章 劇評 (5)第13章 書評 (2)第2章 愛情 (2)第18章 書評 (7)第22章 影評 (3)第16章 書評 (5)第9章 劇評 (3)第21章 影評 (2)第4章 親子 (1)第11章 劇評 (5)第30章 婦道 (3)第10章 劇評 (4)第22章 影評 (3)第8章 劇評 (2)第30章 婦道 (3)第7章 劇評 (1)第17章 書評 (6)第2章 愛情 (2)第24章 歷史 (1)第25章 歷史 (2)第18章 書評 (7)第28章 婦道 (1)第26章 歷史 (3)第17章 書評 (6)第1章 愛情 (1)第10章 劇評 (4)第16章 書評 (5)第22章 影評 (3)第29章 婦道 (2)第4章 親子 (1)第15章 書評 (4)第29章 婦道 (2)第21章 影評 (2)第20章 影評 (1)第26章 歷史 (3)第5章 親子 (2)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14章 書評 (3)第21章 影評 (2)第10章 劇評 (4)第22章 影評 (3)第4章 親子 (1)第8章 劇評 (2)第2章 愛情 (2)第18章 書評 (7)第23章 影評 (4)第22章 影評 (3)
第30章 婦道 (3)第3章 愛情 (3)第14章 書評 (3)第2章 愛情 (2)第2章 愛情 (2)第11章 劇評 (5)第4章 親子 (1)第21章 影評 (2)第4章 親子 (1)第17章 書評 (6)第15章 書評 (4)第4章 親子 (1)第3章 愛情 (3)第4章 親子 (1)第22章 影評 (3)第22章 影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19章 書評 (8)第9章 劇評 (3)第8章 劇評 (2)第22章 影評 (3)第16章 書評 (5)第7章 劇評 (1)第17章 書評 (6)第17章 書評 (6)第20章 影評 (1)第11章 劇評 (5)第31章 怪癖 (1)第16章 書評 (5)第7章 劇評 (1)第14章 書評 (3)第23章 影評 (4)第13章 書評 (2)第20章 影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5章 書評 (4)第24章 歷史 (1)第3章 愛情 (3)第1章 愛情 (1)第21章 影評 (2)第18章 書評 (7)第11章 劇評 (5)第17章 書評 (6)第3章 愛情 (3)第13章 書評 (2)第23章 影評 (4)第14章 書評 (3)第5章 親子 (2)第11章 劇評 (5)第13章 書評 (2)第2章 愛情 (2)第18章 書評 (7)第22章 影評 (3)第16章 書評 (5)第9章 劇評 (3)第21章 影評 (2)第4章 親子 (1)第11章 劇評 (5)第30章 婦道 (3)第10章 劇評 (4)第22章 影評 (3)第8章 劇評 (2)第30章 婦道 (3)第7章 劇評 (1)第17章 書評 (6)第2章 愛情 (2)第24章 歷史 (1)第25章 歷史 (2)第18章 書評 (7)第28章 婦道 (1)第26章 歷史 (3)第17章 書評 (6)第1章 愛情 (1)第10章 劇評 (4)第16章 書評 (5)第22章 影評 (3)第29章 婦道 (2)第4章 親子 (1)第15章 書評 (4)第29章 婦道 (2)第21章 影評 (2)第20章 影評 (1)第26章 歷史 (3)第5章 親子 (2)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14章 書評 (3)第21章 影評 (2)第10章 劇評 (4)第22章 影評 (3)第4章 親子 (1)第8章 劇評 (2)第2章 愛情 (2)第18章 書評 (7)第23章 影評 (4)第22章 影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