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書評 (8)

我就是對罵人的書有癮。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會》罵的是日本,全民變笨。年輕人只關心半徑三米以內的事情;看到電視中的廣告就會馬上衝動購買;總有毫不臉紅的讀錯字的官員出現;遇到困難,懶於思考就立即放棄;人云亦云,做什麼事總願意隨大流……哎喲,怎麼我們中國人躺着也中槍呢。國內對當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的反思甚至是痛斥的書太少,好在我們中國人吃了那麼多毒物,也快變成轉基因人類了,智商這件事,早就超越了好麼。

撕開裝逼面具,露出一韓劇內核

看這本書我一直覺得有種不適,直到讀了毛尖在《書城》上寫的書評之後,我瞬間治癒了。毛尖評得精準,簡單地說,這書就是一精裝版韓劇故事,女一號就是大齡女絲,住在高級公寓裡——當看門的。她看上去老醜笨、粗俗無知,但跟韓劇女主的不同之處在於,人家骨子裡是女文青,讀胡塞爾、弗洛伊德、谷崎潤一郎,新搬來的日本籍高帥富男主迅猛地愛上她,一見鍾情啊。於是,按照韓劇定律,女主必須出車禍死掉。這就是裝逼的下場。女二號年紀輕輕,才12歲也趕潮流裝逼,鬧自殺,原因是,智商太高,在學校拼命裝笨蛋,但無奈還是總拿第一名,煩死求了,必須一死了之。難怪毛尖要說巴黎完了,要是巴黎都裝着的是這些奇葩生物,流行這麼做作的文字,真是讓人扼腕吶。

好玩、自戀、賣萌、長得帥的魯迅你熟嗎

魯迅和陳丹青都是我深愛的生物,陳丹青所講的魯迅,恰恰是我最喜歡的魯迅。早年讀了《故事新編》,就徹底愛上魯迅這個頑人,人家哪裡24小時鬥士鬥士,明明是個可愛的刻薄鬼。陳丹青就說,魯迅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章衣萍的太太見到魯迅,說之前在街上碰到他的,隔着馬路喊半天,魯迅都沒聽見,魯迅噢噢噢好幾聲,問他爲什麼,魯迅笑說,你不是叫我好幾聲麼,我還給你呀。

魯迅送書給剛結婚的川島,封面題詞:“我親愛的一撮毛哥哥呀,請你從愛人的懷抱中匯出一隻手來,接受這枯燥乏味的中國文學史略。”你就賣萌吧,魯迅老師!陳丹青評價魯迅,一個智力和感受力過剩的人,大概纔會這樣隨時隨地地講戲話。他曉得自己站得高、看得開,所以他好玩得起,遊戲得起。陳丹青還說,魯迅長得好看,他這張臉非常不買賬。他長得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國,又其實非常摩登。蕭伯納在上海見到魯迅,稱讚他好樣子,據說老先生應聲答道:早年的樣子還要好。這麼自戀、有趣的萌物,真是便宜許廣平了!

形似貓頭鷹的魯迅用小弓箭射討厭的路人

關於魯迅的八卦書可不少,看這本書是源於鸚鵡史航的推薦,“原來,魯迅曾住紹興會館,院落荒僻,經常有人來此小便,幾乎就在魯迅窗前。魯迅呵斥無效,然後呢?———自制小弓箭以射之;原來,魯迅在大庭廣衆中,有時會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飾,毛髮蓬蓬然,有人替他取了個外號‘貓頭鷹’……”假裝貓頭鷹的人類躲在家裡用小弓箭射討厭的路人,這畫面實在萌死了。其實整本書好玩的八卦不太多,但如果你是魯迅控,不妨看看,耐着性子讀,有不少小爆點。

“如果它完全是徒勞,也要讓這徒勞發生”

作爲詩歌盲,一直喜歡王小妮。接受《南都週刊》採訪,王小妮說,不是詩需要詩人,而是詩人需要詩。“我不寫詩的那些日子/多麼平常的日子/詩散漫地出門/樹上雲端都去走走/詩也有它自己的事情……”《上課記》,我最喜歡前言,“在今天,一個自認的好人總不能什麼也不做,總不能繼續束手待亡。哪怕多數人都在側目觀望,認爲我做的這些全無意義,甚至是飛蛾撲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勞,也要讓這徒勞發生。”還有一句,“我相信哪個人都有良知,同時,哪個人又都有苟且。”

海明威、馬爾克斯、村上春樹自曝或自黑

這是美國牛逼文學雜誌《巴黎評論》之作家訪談集,能上去的作家都是頂級大師,海明威、亨利米勒、馬爾克斯、米蘭昆德拉、村上春樹、斯蒂芬·金……作家們紛紛在訪談中自曝或自黑,喜歡看他們任性、腹黑、自相矛盾。寫洛麗塔的納博科夫毒舌到底,“布萊希特、福克納、加繆,還有很多其他作家。”“所謂編輯就是校對員,我對他們只大吼一聲,不刪。”

精神病人的故事集,淵博又賣萌

關於精神病的故事集很火,很多人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不過癮,問還有沒有類似書?《錯把妻子當帽子》和《火星上的人類學家》就是,這兩本書是牛逼的神經病學專家、《紐約客》專欄作者奧利弗·薩克斯寫的,相比《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兩本所講到的案例和故事沒那麼獵奇和狗血,但好處是更可信、更專業、更有理有據——不過你得做好看大坨理論闡述的準備。那麼多款精神病,總有一款適合你:有人真的把自己的妻子當成帽子,要抓過來往頭上戴;有人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靈肉分離,半夜總把自己踢到牀下去;有人不能和人交流,卻能與動物自如對話;有人到了90歲返老還童,心態突然變成少女,想做點什麼離經叛道的事,少女懷春啊離家出走之類——換個角度看,精神病人真的比正常人萌多了,該被治療的是我們吧。

講愛情的壞話,剛失戀的同學必讀

就個人閱讀趣味而言,我並不喜歡這本書,但是剛失戀的同學一定會愛死。這寫的就是關於愛情的壞話。愛情死亡之前,有十一種彌留狀態:牢固習慣讓人失去愛人的能力、戀人共有的物品成了灼傷人的武器、完美戀人的典範其實是悲劇一場……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愛情將死,卻往往是撕破臉皮互相怨懟爾虞我詐。布里吉特·吉羅是拿了龔古爾獎的女作家,文字功底當然是牛逼的,這本書也有不少好句子,“據說洗衣服就能扼殺愛情。”“可以確信的是,你對他還有柔情。據說這就是愛情消逝後的說法。”“在一段故事的開端,笨拙總是很金貴的。”

丹尼爾·克爾曼《測量世界》」

就是另一種版本的《生活大爆炸》

作家年輕時特帥。故事就是《生活大爆炸》式的,以古怪的nerd式天才爲核心。兩大主人公都是男的。有這三大優點還不夠嗎?小說的創意在於它在虛實之間自由穿越,科學家洪堡測量世界的方式是拿自己當小白鼠,滿世界探險,親口嘗箭毒什麼的,順便耍可愛,數土著人頭上的蝨子、遇到食人族意味人家在燒烤小猴子……哦,和謝耳朵一樣,爲科學,超越了,一直保持處男之身。他關心的是,每座山都必須得量一遍,因爲“如果我們經過一座山卻不知道它的高度,是對理性最大的侮辱。”數學家高斯是個宅男,怕痛、沒心沒肺,永遠處於流着鼻涕到處找妓女的狀態,沒有女人就活不下去,新婚之夜丫的卻跳下牀記錄公式。作者讓他們相遇在柏林,兩種古怪產生各種碰撞,卻該死的沒有發生姦情——我搜了一下,沒有二人的同人文,寫的都死哪去了。

第12章 書評 (1)第26章 歷史 (3)第26章 歷史 (3)第18章 書評 (7)第6章 親子 (3)第1章 愛情 (1)第14章 書評 (3)第27章 歷史 (4)第20章 影評 (1)第25章 歷史 (2)第22章 影評 (3)第16章 書評 (5)第31章 怪癖 (1)第6章 親子 (3)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16章 書評 (5)第2章 愛情 (2)第2章 愛情 (2)第4章 親子 (1)第21章 影評 (2)第18章 書評 (7)第16章 書評 (5)第5章 親子 (2)第10章 劇評 (4)第23章 影評 (4)第30章 婦道 (3)第3章 愛情 (3)第14章 書評 (3)第26章 歷史 (3)第5章 親子 (2)第29章 婦道 (2)第12章 書評 (1)第25章 歷史 (2)第1章 愛情 (1)第3章 愛情 (3)第6章 親子 (3)第20章 影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26章 歷史 (3)第8章 劇評 (2)第4章 親子 (1)第5章 親子 (2)第19章 書評 (8)第18章 書評 (7)第25章 歷史 (2)第16章 書評 (5)第15章 書評 (4)第27章 歷史 (4)第22章 影評 (3)第11章 劇評 (5)第23章 影評 (4)第31章 怪癖 (1)第19章 書評 (8)第29章 婦道 (2)第12章 書評 (1)第15章 書評 (4)第28章 婦道 (1)第30章 婦道 (3)第9章 劇評 (3)第10章 劇評 (4)第3章 愛情 (3)第16章 書評 (5)第2章 愛情 (2)第23章 影評 (4)第20章 影評 (1)第18章 書評 (7)第3章 愛情 (3)第4章 親子 (1)第16章 書評 (5)第2章 愛情 (2)第2章 愛情 (2)第22章 影評 (3)第22章 影評 (3)第7章 劇評 (1)第11章 劇評 (5)第10章 劇評 (4)第4章 親子 (1)第21章 影評 (2)第4章 親子 (1)第25章 歷史 (2)第1章 愛情 (1)第21章 影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20章 影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9章 劇評 (3)第3章 愛情 (3)第14章 書評 (3)第6章 親子 (3)第19章 書評 (8)第4章 親子 (1)第22章 影評 (3)
第12章 書評 (1)第26章 歷史 (3)第26章 歷史 (3)第18章 書評 (7)第6章 親子 (3)第1章 愛情 (1)第14章 書評 (3)第27章 歷史 (4)第20章 影評 (1)第25章 歷史 (2)第22章 影評 (3)第16章 書評 (5)第31章 怪癖 (1)第6章 親子 (3)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16章 書評 (5)第2章 愛情 (2)第2章 愛情 (2)第4章 親子 (1)第21章 影評 (2)第18章 書評 (7)第16章 書評 (5)第5章 親子 (2)第10章 劇評 (4)第23章 影評 (4)第30章 婦道 (3)第3章 愛情 (3)第14章 書評 (3)第26章 歷史 (3)第5章 親子 (2)第29章 婦道 (2)第12章 書評 (1)第25章 歷史 (2)第1章 愛情 (1)第3章 愛情 (3)第6章 親子 (3)第20章 影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3章 書評 (2)第6章 親子 (3)第26章 歷史 (3)第8章 劇評 (2)第4章 親子 (1)第5章 親子 (2)第19章 書評 (8)第18章 書評 (7)第25章 歷史 (2)第16章 書評 (5)第15章 書評 (4)第27章 歷史 (4)第22章 影評 (3)第11章 劇評 (5)第23章 影評 (4)第31章 怪癖 (1)第19章 書評 (8)第29章 婦道 (2)第12章 書評 (1)第15章 書評 (4)第28章 婦道 (1)第30章 婦道 (3)第9章 劇評 (3)第10章 劇評 (4)第3章 愛情 (3)第16章 書評 (5)第2章 愛情 (2)第23章 影評 (4)第20章 影評 (1)第18章 書評 (7)第3章 愛情 (3)第4章 親子 (1)第16章 書評 (5)第2章 愛情 (2)第2章 愛情 (2)第22章 影評 (3)第22章 影評 (3)第7章 劇評 (1)第11章 劇評 (5)第10章 劇評 (4)第4章 親子 (1)第21章 影評 (2)第4章 親子 (1)第25章 歷史 (2)第1章 愛情 (1)第21章 影評 (2)第27章 歷史 (4)第20章 影評 (1)第24章 歷史 (1)第9章 劇評 (3)第3章 愛情 (3)第14章 書評 (3)第6章 親子 (3)第19章 書評 (8)第4章 親子 (1)第22章 影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