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劇評 (1)

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程又青是批量製造,李大仁卻限量發行

因爲寫這部劇的劇評,《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導演瞿友寧和編劇徐譽庭、男一號陳柏霖(可以給這三個字劃重點麼?)都關注了我的微博(@咪蒙在女人乃最大)哦。這算不算一個勵志故事呢。

這部劇讓我很分裂,我號稱女流氓,居然迷戀上一坨小清新。

一般臺劇都是知音體,咋咋呼呼瘋瘋癲癲大悲大喜窮兇極惡,狗血不要錢,隨便撒。愛情都是突發式的,自燃式的,男一男二見了女一就跟飢渴的五道槓見了黨,立即宣誓終身效忠了。第一集倘若實在不能上牀最差也得來個法式深吻……重點是,上一秒還跟女二號你儂我儂呢,認識女主之後,前女友瞬間成了牆上的蚊子血,恨不得潑點濃硫酸來個人道毀滅。

《我可能不會愛你》終於不是霸氣外露的富二代迷上傻逼牌灰姑娘了(雖然這種搭配還會永恆地紅下去,因爲電視機前的女觀衆們缺愛又缺錢)。我喜歡的,就是它的慢。明知怎麼做大衆更愛,偏不,偏要浪費時間去拍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感悟和小抒情。很明顯,瞿友寧是個浪漫可愛又有情懷的胖子,他五大三粗的身體裡絕對住了一隻小蘿莉。

難得男女主角同時演15歲和30歲,看上去不會維和。他們演袁湘琴和張世豪,如同昨日。

至於劇情,其實很欠扁,就是《好想告訴你》那一型的,我愛你,我真的愛你,我一直愛你,但我就是不說,我就是不說,我就是不說……急死你丫的。

可是,人家的賣點就是青梅竹馬……青梅竹馬啊,這個詞可以秒殺多少牛逼情節設定。男女主從15歲認識,中學開始同班,穿着校服做過各種傻逼的事,言不由衷地吵架,目睹對方每一次出糗,熟悉對方每一位家人……他不僅僅是你的同學,而且,他是你的歷史,你的記憶,你的青春,你的輝煌,你的痛感……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準確擊中觀衆某一個情緒點,接下來只要不要太腦殘,就可以等着數錢了。比如《陽光姐妹淘》,比如《初戀這件小事》,比如這部劇,你只要能有一些高明的情節,可以讓觀衆覺得,哇,這不是寫我麼,這不是我暗戀那個男生麼,這不是我想做而沒有做過的事麼。然後他們就乖乖上豆瓣打五顆星,寫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劇評,跟劇情都沒半點關係,都是自說自話、自曝、自傷自憐。

自戀就是最核心的人性。觀衆不過是想在屏幕裡,看到自己。

事實上,言情劇的男主永遠不是在和女主談戀愛。

他們要打動的,也不是女主,而是女觀衆。

女觀衆比女主更難搞的點在於,她們完全不要臉,從不考慮自己的條件(看個電視還要考慮條件就太他媽的沒天理了嘛)。她們以爲自己是武則天挑男寵呢,男主稍不順心就換臺,pass誰理由都霸氣又簡潔:豬頭!眼神太淫邪!造型猥瑣!男主需要競爭的,不僅僅是男二男三等炮灰,重點是,他得有獨家萌點。

《我可能不會愛你》,男主也真夠極品的,你說你一個大男人,愛了一個女生15年,眼睜睜看着她和別的男人搞曖昧、戀愛、上牀、分手、再談下一個,你丫幹嘛去了,還不撲上去把她吃幹抹淨了,你娃**啊。

好吧,你不是**,你只是一個受。

明明喜歡她,說什麼我是不可能愛上你這種女生的,口是心非很酷是吧,這話接下來應該把對方按牆上狂吻,補一句,但我就喜歡做不可能的事。

好吧,我承認,我老了,對那種放煙火、看星星、燭光晚餐的童話式浪漫已經無感了,我喜歡的,就是生活化的犯賤瞬間,男女主逛超市、男主幫女主買衛生巾這種橋段反而動人,能上升到柴米油鹽的浪漫纔是真浪漫。

每一次吵架,都是李大仁先放低身段。兩個人吵架,先認錯的,往往不是做錯的那個,而是愛得深的那個。因爲愛得深的,更輸不起。

對於女人而言,最美好的事,不就是看着一個男人說這樣犯賤的話語:我放下了尊嚴,放下了個性,放下了固執,都只是因爲放不下你。

演過電影的陳柏霖演電視劇,顯然發揮輕鬆,他懂得什麼叫舉重若輕,他把這個角色那種可愛小受的模樣,那種忘我的愛,詮釋到位。他的帥和他的演技都更有生活感,引發女觀衆的佔有慾,這種極品好男人,爲什麼我不能擁有!

只可惜,真實世界裡,程又青是批量製造,而李大仁卻是限量發行。

我去過臺北,愛死這座城市,必須說,《我可能不會愛你》是把臺北氣質表達得最恰切的一部偶像劇,就是那種文藝腔和世俗人情味的巧妙混搭。很多偶像劇表達出了臺北的市井氣息,卻少了文藝色彩。

臺北這座城市的可愛之處在於,她在吃喝玩樂的每一個細節都忍不住要裝逼(我宣佈裝逼變性了,成了褒義詞)。臺北有家書店叫“懶得買書”,一家診所叫“小王子牙醫診所”,一家中醫院名叫“遇見”。有家咖啡館的人氣茶飲名字很長:“我在偷看你是不是在偷看我在偷看你”,口吃的顧客要點這道茶,絕對會生氣的呀。《我可能不會愛你》有臺北式的文藝範兒,它纔會有幾段小劇場戲,會用看展覽來串聯男女主角的感情發展。它又有臺北式的煙火氣,所以會把時間揮霍在大仁和又青父母聊家常上(話說大仁這款真是老年殺手,天下丈母孃看了都想收藏一個當女婿吧)。

李大仁去看程又青看過的展覽,飈了一句臺詞:如果我看過你看過的世界,走過你走過的路,是不是就能更靠近你一點。

是的,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上與他關聯的一切。大學時有個學妹蒐集了暗戀男生抽過的每一個菸頭,用漂亮塑料袋裝好,標記時間地點和當時這男生的狀態和情緒,據說一年後學妹把這堆收藏品往男生面前一擱,該男生很上道,立馬以身相許。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把男主的深情上升到戀物癖,男主用7年10個月,2864天,409個星期,去女主家1593次,每次偷走一樣女主的東西,鹽瓶、髮卡、菸灰缸、耳墜、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以及4213個菸頭。呃,好想寫一部純愛小說,男主因爲深愛女主,情不自禁地,逐步蒐集她的每一個器官,頭髮、手指、鼻子、耳朵、子宮、直腸……

其實,暗戀就是苦逼們的犯賤大賽,看誰犯的賤最新穎、最狗血、最忘我。言情界寫單戀最牛逼的是張小嫺,這廝下手重,暗戀對象往往非死即傷,她家開醫院的啊,多死幾個人業績就上升了麼?當年看她的文,《荷包裡的單人牀》、《三月裡的幸福餅》、《離別曲》……每看一部都元氣大傷。看個言情小說言情劇都是啊,作者是攻,我們是受啊。

其實,正如程又青,很多女人會招架不住耀眼的丁立威,卻忽略了隱忍的李大仁。丁立威纔是主流言情劇裡的男一號,霸道、強勢、帶點邪氣、敢愛敢恨的攻,而李大仁是標準男二號的設定,癡情等待、默默守護的受(突然發現丁立威和李大仁纔是絕配啊,互補死了,你們在一起算了)……女主往往還來不及細細感受李大仁的好,就已經被丁立威的壞徹底收服,迷得七葷八素,早忘了李大仁是誰。

可是,一個囂張霸氣的男人固然吸引人,你卻不一定能與囂張霸氣這氣質共度餘生。真正可以持久相處的,不是一個男人的壞,而是他的好。不是一個男人的危險,而是他的安全。所謂幸運,不過就是有一個李大仁式的男人,傻逼兮兮、無條件地愛你。

喜歡那句話,“世上最難有一人溫柔待之,其次溫柔相待。”

一部言情劇,你以爲你愛的是故事、演員或者包裝?或許,你真正愛的,是它的價值觀。之所以喜歡這部劇,就是它想顛覆的部分甚合我心意——從《流星花園》開始,到《王子變青蛙》、《惡魔在身邊》、《命中註定我愛你》,臺劇男主統統是霸氣外露凶神惡煞型,比賽誰的躁鬱症更深重——現在老了,回頭看很多男主咆哮體的浮誇鏡頭,只想做一件事,友情提醒男主:丫的,該吃藥了。

臺灣偶像劇經典模式是:男一號負責比兇,男二號負責比慘,最終,男一用90%的時間耍狠,10%的時間放低身段,女主便斯德哥爾摩情結上身,捧着這點來之不易的好臉色感激涕零,進而搖着尾巴奔到男主面前,以身相許。悲慘的男二號,從頭至尾深情守護,也只能換來狗屁不如的好人卡一張——這一次,男一男二來了次換位遊戲,誰說溫柔男就該揮刀自宮?你有紋身你有泡妞技巧你會吼你會玩浪漫了不起哦,我照樣也有種搶了你的女人!

要搶女人,溫柔男就得出點狠招,做女人需要而世上普通男人做不了的事,做其他言情劇男主想不到的事。李大仁的才藝展示往往出奇制勝——爲程又青卸妝,在生活化的場景,做稀有的事,把悶騷、曖昧和體貼玩到極致——這狗腿表現,既善解人意,又頗有新意,這纔是正版的婦女之友,大部分女觀衆已經在心裡齊刷刷爲李大仁亮了10分!(我偏不,我只會亮出自己的手機號碼)丁立威大面積刺青、各種法式深吻、咬浴巾挑逗,就差沒來點意大利吊燈托馬斯全旋了,重口味玩盡,卻在李大仁這段小清新面前,潰不成軍。

老實說,我最愛的,就是看李大仁被虐。越是被虐,越是凸顯他的愛之妥帖之可貴之動人。同樣是睡覺,他睡着時程又青打來,他會假裝還醒着,半小時後把自己送過去當三陪;而程又青睡了,他會立馬識相地說,哦,那你趕緊睡,我不吵你了,乖乖掛斷。他的忠犬,24小時加班加點,永不打烊。

對於李大仁的溫吞,我已經超越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層面,甚至欣賞他的溫吞。我知道你優柔寡斷,然而我愛你——其實看過《求婚大作戰》裡懦弱到出類拔萃的山下智久,就會明白,李大仁算什麼磨嘰啊?

他之所以不急,是因爲他要的不僅僅是結果,而是永遠的陪伴。這十五年,雖然他沒有表白,但在程又青需要他的每一個時刻,他都沒有缺席過,聽她牢騷、被她差遣、給她安慰、陪她變老。

李大仁之所以沒有表白,是因爲他輸不起。他更在意的,不是自己是否擁有她,而是她是否快樂。這纔是更高境界的愛。丁立威說,我會和又青訂婚。李大仁說,訂婚不是結局。丁立威惱羞成怒:我也可以跳過訂婚,直接跟她結婚。李大仁說,結婚只是一個開始。

這個時候又得說點煞風景的話了,我們的分裂之處就在於,女生都要結婚了,有男生說,沒關係,你結婚了我依然等你,我們就會說,哇靠,太感人了!而如果是男生要結婚了,有女生說,沒關係,你結婚了我依然等你,我們就會說,狗日的,死小三!不要臉!

很多人說李大仁太完美,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謬矣。愛一個人,愛到捨棄自我,愛到近乎偏執,愛到習慣性自虐,這難道不是深層的變態麼,應該讓李大仁去看心理醫生。

李大仁的眼裡只有程又青,他對Maggie不忠、對丁立威不義——基本上,他和程又青就是一對狗男女,非要當着男二或女二的面,在3P過程中,玩曖昧,秀姦情——丁立威跟官方女友程又青求婚,程又青居然跟李大仁電話訴衷情。稍微動用理性,都能看出程又青和李大仁有多極品,真想給他們快遞一套《論語》。

言情劇的男女主不劈腿、不小三會死啊——但一個影視作品只要足夠牛逼,演員氣場足夠強大,就可以調戲觀衆的價值觀。你明明知道男女主角是錯的,但因爲已經喜歡他們了,偏偏會希望他們陰謀得逞。哪怕上一秒說程又青會不會自私了點,下一秒看到她哭着說自己沒人愛立馬就心軟了。哪怕上一秒說李大仁這傢伙會不會太瞻前顧後了點,下一秒看他在機場哭,我就肝腸寸斷。我多年“出軌被雷劈”的高尚價值觀就他媽的因爲一出言情劇,默默地崩潰了。

我承認,自從迷上《我可能不會愛你》,我的理性就休假去了,最近它都不上班!

看一個男人,要看他愛不到時,有何表現。有的男人愛時是瓊瑤附體,做足煽情、浪漫戲碼,分手立馬翻臉,講壞話、各種怨懟。而李大仁,他愛不到,卻沒空憐惜自己,處處爲程又青着想,告訴情敵,你要好好守護我愛不到的女人。他甚至假裝不愛她,避免她爲此困擾和糾結。每一次她“重色輕友”,他都假裝不受傷……李大仁,要是你娃參加“感動中國”評選,其他人就可以閃開了。

第31章 怪癖 (1)第15章 書評 (4)第29章 婦道 (2)第11章 劇評 (5)第29章 婦道 (2)第30章 婦道 (3)第11章 劇評 (5)第26章 歷史 (3)第23章 影評 (4)第16章 書評 (5)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11章 劇評 (5)第29章 婦道 (2)第7章 劇評 (1)第20章 影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3章 書評 (2)第16章 書評 (5)第14章 書評 (3)第9章 劇評 (3)第10章 劇評 (4)第31章 怪癖 (1)第22章 影評 (3)第26章 歷史 (3)第22章 影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25章 歷史 (2)第5章 親子 (2)第25章 歷史 (2)第8章 劇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5章 書評 (4)第8章 劇評 (2)第1章 愛情 (1)第6章 親子 (3)第9章 劇評 (3)第1章 愛情 (1)第10章 劇評 (4)第3章 愛情 (3)第21章 影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7章 劇評 (1)第19章 書評 (8)第19章 書評 (8)第7章 劇評 (1)第15章 書評 (4)第3章 愛情 (3)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11章 劇評 (5)第25章 歷史 (2)第22章 影評 (3)第31章 怪癖 (1)第22章 影評 (3)第7章 劇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3章 愛情 (3)第16章 書評 (5)第15章 書評 (4)第14章 書評 (3)第15章 書評 (4)第20章 影評 (1)第14章 書評 (3)第30章 婦道 (3)第25章 歷史 (2)第23章 影評 (4)第2章 愛情 (2)第22章 影評 (3)第1章 愛情 (1)第27章 歷史 (4)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4章 親子 (1)第7章 劇評 (1)第28章 婦道 (1)第28章 婦道 (1)第12章 書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3章 書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16章 書評 (5)第14章 書評 (3)第9章 劇評 (3)第2章 愛情 (2)第13章 書評 (2)第8章 劇評 (2)第3章 愛情 (3)第27章 歷史 (4)第24章 歷史 (1)第19章 書評 (8)第5章 親子 (2)第29章 婦道 (2)第27章 歷史 (4)第20章 影評 (1)
第31章 怪癖 (1)第15章 書評 (4)第29章 婦道 (2)第11章 劇評 (5)第29章 婦道 (2)第30章 婦道 (3)第11章 劇評 (5)第26章 歷史 (3)第23章 影評 (4)第16章 書評 (5)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11章 劇評 (5)第29章 婦道 (2)第7章 劇評 (1)第20章 影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3章 書評 (2)第16章 書評 (5)第14章 書評 (3)第9章 劇評 (3)第10章 劇評 (4)第31章 怪癖 (1)第22章 影評 (3)第26章 歷史 (3)第22章 影評 (3)第13章 書評 (2)第25章 歷史 (2)第5章 親子 (2)第25章 歷史 (2)第8章 劇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5章 書評 (4)第8章 劇評 (2)第1章 愛情 (1)第6章 親子 (3)第9章 劇評 (3)第1章 愛情 (1)第10章 劇評 (4)第3章 愛情 (3)第21章 影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7章 劇評 (1)第19章 書評 (8)第19章 書評 (8)第7章 劇評 (1)第15章 書評 (4)第3章 愛情 (3)第7章 劇評 (1)第13章 書評 (2)第21章 影評 (2)第11章 劇評 (5)第25章 歷史 (2)第22章 影評 (3)第31章 怪癖 (1)第22章 影評 (3)第7章 劇評 (1)第8章 劇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3章 愛情 (3)第16章 書評 (5)第15章 書評 (4)第14章 書評 (3)第15章 書評 (4)第20章 影評 (1)第14章 書評 (3)第30章 婦道 (3)第25章 歷史 (2)第23章 影評 (4)第2章 愛情 (2)第22章 影評 (3)第1章 愛情 (1)第27章 歷史 (4)第29章 婦道 (2)第19章 書評 (8)第4章 親子 (1)第7章 劇評 (1)第28章 婦道 (1)第28章 婦道 (1)第12章 書評 (1)第21章 影評 (2)第6章 親子 (3)第13章 書評 (2)第12章 書評 (1)第16章 書評 (5)第14章 書評 (3)第9章 劇評 (3)第2章 愛情 (2)第13章 書評 (2)第8章 劇評 (2)第3章 愛情 (3)第27章 歷史 (4)第24章 歷史 (1)第19章 書評 (8)第5章 親子 (2)第29章 婦道 (2)第27章 歷史 (4)第20章 影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