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寒食節裡燃起的新火

今天是清明節,宋代清明被稱爲“寒食節”,這一天,不能舉火做飯,只能吃冷餐。需要等到傍晚的時候,再點起“新火”,由宗族中年長者將“新火”分入各家各戶,這叫“分新火”。

一般來說,這一天是不進行拜客的。因爲不能舉火,主人沒法招待拜客的人。

“寒食節”的風俗於宋代發展到鼎盛,但過了宋代,這一節日正式消亡,消亡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宋代是個商業社會,汴梁城百姓連喝的水都向挑夫購買。“寒食節”自家不能點火做飯——簡單,上街去吃。

而宋以後,中國迴歸農業社會,或者說回到原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經濟力量、商業模式,都決定了宋以後的朝代,消費不起“寒食節”這樣的節日。

趙興進房的時候,院裡正在賭博,除了蘇軾一家人外,屋裡還有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轍的長子蘇遲、次子蘇適、三子蘇遠,以及兩家的各房女眷。

趙興這時能登堂入室,實際上是拿蘇軾當自己家人。蘇軾也而用家人的態度接待趙興,並將其介紹給蘇轍一家人——這是趙興第一次見到蘇轍,這位小蘇學士現在是戶部侍郎,也就是類似於“財政部主任”的大官。

趙興以前打聽過蘇轍,似乎這位蘇軾兄長在文學上不如蘇軾,但在會計學上卻是赫赫有名,去年他與戶部尚書李常等人主編了《元佑會計錄》三十卷,應該算是中國會計的“祖師爺”。

相比於蘇軾那咄咄逼人的處事態度,蘇轍顯得很謙和,他微笑着的與趙興打過招呼,開口便鄭重謝過趙興送來的靴子。

原來。蘇轍與兄長使用的是同一家靴店,趙興只說讓唐老闆給蘇學士一家男女都做套靴子。很不幸。蘇軾一家,父親是“老蘇學士”,蘇軾自己是“蘇學士”,兄弟是“小蘇學士”。有人付錢,靴店唐老闆又正好有求於趙興,便自以爲是地將蘇轍一家子的靴子也包圓了。

事後。趙興壓根沒看賬目,這種小錢他交給馬夢得審覈,馬夢得以爲這是趙興的本意,大筆一揮,把款全付了。所以纔有了今日地致謝。

蘇軾一家子對趙興的禮物沒太介意。因爲他們經常收到趙興送來地小東西。比如:蘇遁回家不久,還吃不慣蘇軾家中的口味,程阿珠每天都送來一些小菜、滷味、水果,連她逛街購物都忘不了給蘇遁買點小東西,所以蘇軾接到趙興府上送來的靴子,沒大驚小怪就收下了。但蘇轍那裡不同。

蘇轍與趙興沒有見過面,雖然他曾聽蘇軾談起過此人,但還不覺得雙方熟絡到可以接受對方靴子的地步。他不好直接向趙興詢問。轉而向王夫人打聽。此後,他雖在王夫人的勸解下,收下了靴子,但心中一直惦記着當面向趙興致謝。

“離人呀。靴子很好,恰逢雪後收到你的靴子,我全家上下都很謝你,到叫你費心了,來。孩子們。謝過離人叔叔”,蘇轍招呼自己孩子上前當面致謝。

蘇軾哈哈笑着。翹起腳上地皮靴,得意地炫耀說:“那日我在貢院,突然閣長童貫送來一雙靴子,他倒沒來得及說這是誰讓他送的,便急急走了。但我一看靴子的新奇製法,就知道:定是出自離人之手——瞧,麻逸龍血樹做靴底,唯有離人有這樣的大手筆。”

蘇軾沒說的是:當時化雪了,地上泥濘,他地鞋子溼透,腳底冰涼。正在煩惱時,出宮辦事的童貫丟下一雙新靴子,令他從心裡感到溫暖。

這種硬木底的鞋子,連靴底都細心地雕上了波紋狀的防滑齒,堅硬的靴底踏在地上響聲清脆,令他飽受同僚羨慕,感覺這份照顧,很有面子。

蘇轍對此也深有體會,他點點頭,憨厚的承認:“不錯,這種硬木底的靴子,踏進泥裡靴底不滑。那幾日化雪,穿這種靴子去上班,走起路來聲音清脆。且這靴子兩側有靴帶孔,一條皮繩穿孔一系,走起來腳上帶風。不錯呀!

哈哈,戶部的人也很羨慕,後來他們齊去唐家靴店定做這種靴子,聽說那家靴店地訂貨,交貨日期都排到九月了……嗯,最近春花燦爛,他們恐怕要錯過了,”

“上班”這個詞誕生於宋代,它完整的叫法叫“上朝班”。宰相去工作叫“上朝”,其他內閣官員沒上朝資格,就叫“上班”。尤其是諸班直、三司使的官吏,他們的工作通稱“上班”。

三人還在繼續靴子這話題,王夫人牽着蘇遁地手走來,身後跟着朝雲,還有程阿珠與陳伊伊。王夫人隨手遞給趙興一個木匣,笑着解釋:“離人叔叔,這是分給你的新火,你回家用吧。”

木頭裝火?還沒有煙?好新奇!

趙興好奇的看了看木匣,這木匣倒是做工精緻,油漆漆的能照出人影……但無論多精緻的木盒,都不應該用來裝火呀?!他拿在手裡,輕輕晃了晃木盒,木盒內發出一陣嘩嘩地微響。

“這是法燭,離人沒見過嗎?汴梁城裡都用這東西引燃新火,今日寒食,我就不讓你打着火把回家了”,蘇軾笑着解釋。

蘇遁這時衝上來抱住了趙興地腿,嘴裡直嚷嚷:“阿大,錢,我要擲銅錢,你陪我玩。”

朝雲趕緊衝上前,一把撈起蘇遁抱在懷中,嘴裡急急解釋:“離人叔叔,別理這孩子,今日分給他十枚銅錢,他一通亂擲,全輸了。小孩子家,別讓他養成輕賤錢財的習慣。”

趙興隨手在身上一掏,掏出一把零碎錢幣,有金、有銀、有銅。他順手塞進蘇遁手裡,笑着說:“沒關係。輸給誰,都是輸給自家人——左口袋搗到右口袋地事情,何必計較。再說,小孩子有金錢概念,慢慢再教他如何理財,那纔是正理。去吧。去玩,爸爸跟阿大有正事。”

朝雲抱住蘇遁責備幾句,蘇遁新得了一把錢,已經達到了他來的目的,嚷嚷着還要重新賭過。

蘇轍在一旁憨厚的搖搖頭。重複朝雲剛纔的理由:“雖說是小賭怡情,但孩子太小,可不能讓他沾染揮霍習慣。”

蘇軾也在搖頭,本想也輕輕譴責幾句。趙興已推開了木匣的蓋子,翻看裡面地東西。

在古代中國,當面翻看禮物是極沒禮貌的行爲。然而,蘇軾擔心趙興不知道法燭地用法,在使用時發生意外。所以他沒有責備,反而耐心等待趙興提問。

怪不得要用這麼大的盒子裝,盒裡躺着數根形似棒針的木棍,棍頭裹着些黃色物事。那似乎是個藥粉包。趙興隱隱間猜到了什麼,他好奇的拿起一根木棍,把那藥粉包湊到鼻尖——頓時,一股硫磺氣息撲鼻而入。

火柴,這竟然是一根火柴。古代的火柴!

趙興拿着木棍——不。那着這根古代火柴(火棍),驚愕的望向蘇軾。蘇軾一指這根火柴(火棍)解釋:“這叫法燭。也稱發燭,離人會用麼?”

“這……這玩意什麼時候發明地——啊不,我是說它何時出現的?”

蘇轍答:“此物出現於五代時。陶谷在《清異錄》中曾記述:夜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黃,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另外,周建德六年(即公元577年),齊朝亡,后妃淪落民間,無以爲生,便制發燭售賣,以此謀生。由此,法燭的做法流入民間。司馬(光)相公曾考證之後,並在《資治通鑑》中記錄了這事……這物事該在五代就有了,不過製作頗費功夫,也易自燃,故流傳不多。”

蘇軾補充:“或許更早——有記錄說這是淮南王劉安的方士製作的,不過,此種說法有點子虛烏有,除《淮南子》中偶有提及,歷代無人記述,亦無人提起。目下能確認地是:法燭是齊后妃製作的,或許齊宮中已有使用,后妃們淪落民間,便以宮中所學謀生。”

趙興頭有點懵:難道書上又說錯了?難道火柴原本是中國人發明的?

望着那根火柴(火棍),他忽然一陣激動——硫磺火柴呀!以前看電影,老覺得西部牛仔拿起一根火柴在靴底一劃——啊,很有派頭,很牛仔,後來自己拿安全火柴試過多次,老不能實現電影裡的場景。如今,俺可以在宋朝做到了,硫磺火柴不正是幹這事的嗎?

趙興擡起腳底,很有派頭地捏起一根火柴輕輕在鞋底一劃,看着火焰跳起,很溫暖,他心裡滿滿浮起“賣火柴小姑娘”的畫面,那位小姑娘也這般舉着火柴……

這時候,如果有根菸,那什麼都全了。

瀟灑是什麼?

瀟灑就是在宋朝划着一個“火柴祖宗”——這一刻,恰如一位普羅米修斯。

火柴燃燒到了尾部,火焰一跳,由燦爛至黑暗。

“十文錢”,蘇迨嘆息地說:“興哥這一下子,十文錢沒了。汴京百姓每日買炭買水,不算食物,每日所需不過十文,興哥這一玩火,汴京百姓一日的花銷沒了。”

原來這火柴每根十文,便宜,隨身拿出一粒日本珍珠,五萬貫,能買數百萬根火柴。

“這是個好生意”,趙興沉吟着說:“一盒法燭二十根,加上盒子賣三百文,成本也就是些硫磺、硝、木柴。難怪齊朝流散宮女做這個掙錢,嗯,好,這不是體力活,女人也能幹……”

重要的是,開辦這樣一個場子,能合法囤積硫磺與硝石。

蘇轍笑了笑,目光定在蘇遁手裡地那些錢幣:“怎麼,離人也會做這物事?哈,也就是個小玩意。一個錢兩個錢的掙,離人能看上嗎?”

趙興塞給蘇遁的當然是藩錢。這些金銀銅元製作精美。但可惜是假錢。身爲戶部侍郎的蘇轍對錢財極其敏感,他看着蘇遁小大人似地拿金幣跟兄弟們兌換成銅幣,還一枚枚挑揀着銅幣的成色,直到滿意爲止。

蘇轍看到這兒,笑了。

蘇軾對自家孩子很寵愛,他看了一眼蘇遁。趕緊把目光避過去,衝趙興身後地程阿珠說:“阿珠放心,離人的事就是我地事,當初你倆成婚就是我主持地,那時我還在納悶。怎麼只弄了半套儀式,既然明日要補——我親自去,把你師兄弟都叫去觀禮……對了,離人,省試張榜了,你去看榜了嗎?”

宋代還沒有通報“紅錄”地習俗,這種習俗應該始於明代。所以在宋代,自己不去看榜。別人不會告訴你。

趙興顯得很悠閒,他搖搖頭:“馬夢得派人去了宣德樓,估計已經把消息報回府上了,等晚上回家。就能知道結果了?”

蘇軾氣絕。

蘇轍不知道趙興的脾氣,他一聽這話,陡地瞪大眼睛。活了這麼大年紀,在蘇轍的記憶中,不曾記得有誰對自己能否中榜如此毫不關切。可有可無。他難以置信地擡手指着趙興。嘴脣哆嗦,說不出一句話來。

蘇軾對趙興的極品態度無可奈何。他揮了揮手,招過一名僕人,吩咐幾句,等僕人領命而去,他轉向趙興解釋:“這裡離宣德樓不遠,馬上就會知道……我記得榜上末名是你,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應該是這樣。”

程阿珠這時才插上話兒,她吟吟的向蘇軾道着謝,興奮的跑下去,陳伊伊不走,她嘟起嘴看着趙興,趙興連忙從身上摸出一大包爆米花,遞給陳伊伊,討好地說:“這是我在南薰門給你買的,還有曹婆婆的肉餅……”

陳伊伊毫無形象的抓出一大把爆米花,放進嘴裡嚼着嘎嘣嘎嘣響,彷彿要把她的怨恨都咀嚼碎,蘇軾看到她那濃濃的敵意,連忙打岔:“哈哈,離人也喜歡用米花占卜?我曾聞;汴梁城仕女貴婦都喜歡在正旦之際,每人自爆糯谷於釜中,此名孛婁,亦曰米花,以卜終身大事……”

蘇軾的意思是說,這個爆米花在宋代,最初是貴婦仕女們用來占卜吉凶的,後來成爲宋代地小資食品,深受富家女與貴婦們的歡迎。當然,貴婦們用爆米花占卜,是想測試婚姻。

“以卜終身大事”——陳伊伊聽懂了蘇軾的暗示,她嘴裡頓時嚼的輕了,她抓了把爆米花,正想問問怎麼占卜婚姻,那名被派出看榜地家僕已經返回廳內,彙報:“回學士的話,趙大官人確在三榜。”

蘇軾奇了:“如此快?你走到宣德樓了嗎?”

家僕搖頭:“沒有,我在門口遇到程夏程舍人的人,他說不必去了,馬夢得已經通知他們:榜上末名是趙興。”

蘇軾更奇了,他望了一眼趙興,又望了一眼兌換完銅板,正跟兄弟們擲錢的蘇遁,疑惑的問:“離人,你是怎麼教育出來地?這麼大事,不僅你不慌不亂,連你地學生也無驚無喜!”

趙興淡淡一笑,隨手將那盒法燭遞給陳伊伊,請她放回馬車。而後揹着手,微笑着看蘇遁與兄弟玩耍,藉此迴避了蘇軾的問題。

蘇軾家中是另一種玩法,這家庭擁有地銅板數目比較多,都是一把一把的撒着玩。撒下的銅板,同樣的一面(字或肉)朝上數目多於他人,則判贏。蘇遁剛纔資本小,現在財大氣粗,將兄弟們贏得不亦樂乎。

蘇轍看那一串串嶄新的藩錢在桌上翻滾,再也忍不住了,問:“子瞻,你家中爲何甚多藩錢?我瞧着這些藩錢都簇新,好像以前從沒用過。難道那傳聞果真?”

蘇軾有點難堪。他還沒有想出解釋的話,趙興插嘴:“子由公,朝廷對於藩錢的事有定論了嗎?”

趙興這種稱呼,是普通人對官員的尊稱,蘇轍點點頭,回答:“離人不是外人,你可以直接呼我爲三丈……藩錢的事情,政事堂已經議過了:我大宋每年流出銅錢無數。近日這些藩錢反向流入,朝廷雖沒有鑄息。但我大宋卻不需要費一絲力氣,白得這無數銀錢,便由它吧。

近日,高麗使臣即將入京,文相公已經決定:見面時,隻字不提藩錢。這就是朝廷的態度。”

“丈”是宋代對長者的尊稱。“三”是蘇轍的排行。趙興不記地蘇軾有兄長,但怎麼蘇轍自稱“三丈”,而蘇軾反被喚作“二丈”。不過,這是細節,趙興無心追究。他一派天真的問:“三丈,朝廷以前爲什麼禁止宋錢流出?”

蘇轍一笑:“我大宋銅錢本不夠使,再流入諸邊藩國,這豈不是我們鑄錢他們使,白便宜了他們……趙興地表情更天真了,他又問:“這些宋錢流入藩國,是有人帶過去,然後白送給那些藩國嗎?”

蘇轍被嗆了一下。他耐心的解釋:“當然不是,商人們重利,他們帶我宋錢去諸藩,只想販貨盈利。”

“既然我宋錢運到藩國不是白給。而是買了藩國的東西回來,爲什麼要禁止銅錢流出?”趙興繼續天真的問。

蘇轍無奈地笑了一下,怎麼這位家資雄厚的著名海商還不清楚貨幣運營的道理,他張了張嘴,剛想說。但趙興顯然有自己地主見。他的看法徹底將蘇轍說懵了。

“既然我大宋銅錢因爲鑄造精美,深受諸藩國歡迎。那麼,何必限制我大宋商人在諸藩國使用宋錢?諸藩國農民一年辛苦——種的糧食,織出的布、造的瓷器養地馬,只要我大宋花一把銅錢,就能全買回來,如此一來,只要我們不禁銅錢流去,藩國百姓不成了爲我大宋生產嗎?如此利國利民的事,朝中諸公爲何看不清呢?

藩國喜用宋錢,這對我大宋簡直是天賜其財,我大宋錢在諸藩國越值錢,我們就能用很少的錢,買回藩國百姓一年的辛勞,甚至讓藩國戶部爲我大宋數錢——銅錢這東西,飢不能食,渴不能飲,用一堆銅錢換回我們急需的戰馬、糧草、布匹……天予不取,何其蠢也!

我聽說京東東路(山東)地力緊張的厲害,連岩石都裸露了。那裡人多地少,地力耗盡以至百姓窮困,現在既然有這些藩錢流入,我們何必禁止銅錢流出?不如把這些藩錢收集一下,讓京東東路無地農民都來鑄錢生息,而後用這批銅錢去西夏、去遼國、去交趾去高麗倭國,買光他們的戰馬,買光他們的糧食,這豈不比種地合算?”

趙興說地這番話,其實是“貨幣戰爭”的道理,可惜即使蘇轍這樣的會計學鼻祖,一時之間也難以接受。他首先想到的還是眼前地藩錢問題:“如此說來,這批藩錢的流入,也是對我朝不利……”

趙興被噎的發昏,他耐下心來,向蘇轍解釋這批藩錢有何不同:“這是純銅的銅錢,我猜這批銅錢不是藩國朝廷出面做得,而是種個人行爲。必是有個掌握銅礦的人,他想把銅直接變爲錢、變成現金裝進兜裡,所以想出這等辦法。

因爲向我大宋直接輸入銅錠,可能藩國朝廷會限制,加上銅錠換錢還要倒一次手,變現速度太慢,環節過多,所以他直接鑄成僞宋錢。這樣,藩國看在大宋地臉面上,不好禁止。

可這對我大宋有好處呀,單把這批純銅錢融了,添加鉛錫鑄成新錢,我大宋就能白得一筆鑄息,兩個藩錢流入,我大宋就能翻造出三枚宋錢,如果我大宋再不禁自己地銅錢流出,那麼兩枚藩錢進來,在我大宋打個滾,我們會滾出更多的藩錢,去藩國購物,相教之下,誰得利?”

蘇轍被趙興地新穎理論所吸引,他思考片刻,又問:”你說的可能是個猜測,我大宋何以得知這是藩國朝廷所爲,還是藩人個人所爲。”

“很簡單——我是海商,對海外狀況清楚,所以我做如此猜測。朝廷要想確認這點,派兩三個商人出去,記錄一下藩錢在藩國出現的日期,與在我大宋出現的日期一覈對,馬上就清楚了。

如果此事是藩國朝廷所爲,那藩錢必先出現於藩國,而且要流通一段時間,才能流入宋商之手。如果相反,它直接流入大宋,藩國內部反而不見,那隻能是藩國有人發現了銅礦,卻不肯讓國王知道……

不過,調查到這兒就該終止了。因我大宋官員言行無忌,萬一在勾欄瓦舍中將這消息透露給藩國,讓藩國查出來是何人所爲,我大宋反斷了一項入息……”

“不查了”,蘇轍斷然說:“我信得過離人,既然離人猜測這是藩人私自行爲,那麼,這事就到此爲止……事情一上政事堂,怎會保住秘密?不談了,我只將這事私下裡與要緊人員說說,今後離人切記守口……嗯,再談談你說的宋錢開禁的事,我們只談這個!”

剩下的時間,蘇轍都在與趙興討論貨幣學理論,倒把蘇軾晾在了一邊。等夜色朦朧時,蘇軾準備叫外賣招待趙興,但趙興卻起身告辭:“明天還有半場婚禮,老師,我需先回府收拾一下……我答應送遁兒一匹馬,老師去挑一下。”

“無妨,童大官說你的馬都不錯,隨意哪匹都成”,蘇軾不客氣地回答。蘇遁還小,這馬實際上的使用者只能是蘇軾。

望着趙興的背影,蘇轍輕輕問:“你曾說:程氏私下裡說他是武侯遺徒?……把你那篇秘而不宣的《刺牛》給我看看!他今日所談,匪夷所思卻句句在理,有機會我倒真想看看武侯遺書都寫得什麼。啊,兄長好福氣,此人定不是池中之物。”

蘇軾搖頭:“看今日情形,他對科舉極不上心,恐怕此人無意仕途,存心做個豪商……可惜了,我等須想個法子,勿使其留戀於江湖,竄於草莽之間。”

趙興回到府邸,府中的人都喜氣洋洋,先期回家的倭女又來那迎接的一套,連胡姬也齊聲向趙興道賀。只是秦觀、陳師道那幾人跑的不見影子,後院裡唯陳還在,他還正按趙興的交代,猛練砍草蓆的本領。砍斷的草蓆扔了滿院子都是,金不二則在他旁邊指點。“我聽說,你的船今天返回杭州了,打算三五日回航,順便接回源業平——有這事嗎?”陳問。

趙興仰臉看了看朦朧的夜色。

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中)第2172章 “人言”的力量第1028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結(下)第3323章 獅子山上的鐘聲第3243章 亡國之君的眼淚第2123章 遇上一個想回家的人第1063章 來了一個要拼命的第2136章 又一個潛入者第2194章 打算拼命了第4336章 我沒有耐心!第1032章 宋代的商業秀(下)第4336章 我沒有耐心!第3295章 一條魚帶來的感動第3273章 趙離人要謀反嗎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4379章 軍改第2203章 皇帝說漏嘴了第2122章 變革的契機第1064章 日本的第一美少年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築大師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上)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1086章 山洞中的秘密第1008章 爲獲知秘密而狂喜第4333章 誰是海浪,誰是石頭?第1086章 山洞中的秘密第1018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上)第2162章 同夥是大奸臣第1059章 倭女的浪漫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4325章 歷史悄然變化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3236章 囂張的代價第2164章 大奸臣交代的任務第4390章 梁山第4389章 日本人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3298章 大宋第一參謀會第2199章 末世的開始第1025章 空前絕後的一句話詩人(中)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1051章 遼國兵很囂張嗎?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中)第3227章 不怕你不信第2099章 抽刀殺人第3221章 分明是個“憨厚人”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2202章 百死不悔的勇氣第3294章 什麼都敢賣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2108章 都想算計別人第3261章 兩個大軍閥的密晤第4337章 陴路支的新總督第4334章 兩個大洲兩個時代的對撞第3235章 不知不覺中的成就第2163章 立志當禍水的女人第4389章 日本人第4358章 天下無雙的花錢功夫第2153章 遲來的報復第4357章 多事之秋 手中無將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下)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上)第2114章 與朝廷做交易第2197章 勝利後的擔憂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4342章 誰動了我的香蕉?第3263章 謝麟的危機感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2194章 打算拼命了第2117章 來歲看花,眼前風景殊不同第2107章 跳坑的人好踊躍第2179章 草木皆兵計劃(下)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3215章 一夜之間冒出數千大將第2148章 配方泄露第2137章 臺下交易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1055章 品嚐美麗的技巧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2179章 草木皆兵計劃(下)第4329章 攻擊開始第2150章 令人頭痛的偏執者第1030章 陳季常的武功(下)第4395章 朝堂戰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3237章 選胡蘿蔔還是刀子第4356章 神仙能有罪嗎?第1028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結”第4343章 專門承包戰爭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第1010章 他需要發泄(中)第3236章 囂張的代價第2114章 與朝廷做交易第1068章 寒食節裡燃起的新火第4374章 溫柔地顛覆謀國第4003章 外交戰第3205章 究竟誰需要誰?
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中)第2172章 “人言”的力量第1028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結(下)第3323章 獅子山上的鐘聲第3243章 亡國之君的眼淚第2123章 遇上一個想回家的人第1063章 來了一個要拼命的第2136章 又一個潛入者第2194章 打算拼命了第4336章 我沒有耐心!第1032章 宋代的商業秀(下)第4336章 我沒有耐心!第3295章 一條魚帶來的感動第3273章 趙離人要謀反嗎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4379章 軍改第2203章 皇帝說漏嘴了第2122章 變革的契機第1064章 日本的第一美少年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築大師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上)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1086章 山洞中的秘密第1008章 爲獲知秘密而狂喜第4333章 誰是海浪,誰是石頭?第1086章 山洞中的秘密第1018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上)第2162章 同夥是大奸臣第1059章 倭女的浪漫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4325章 歷史悄然變化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3236章 囂張的代價第2164章 大奸臣交代的任務第4390章 梁山第4389章 日本人第4361章 “打白條”贖身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3298章 大宋第一參謀會第2199章 末世的開始第1025章 空前絕後的一句話詩人(中)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1051章 遼國兵很囂張嗎?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中)第3227章 不怕你不信第2099章 抽刀殺人第3221章 分明是個“憨厚人”第3279章 事情鬧大了第2202章 百死不悔的勇氣第3294章 什麼都敢賣第2185章 張五公子的信念第2108章 都想算計別人第3261章 兩個大軍閥的密晤第4337章 陴路支的新總督第4334章 兩個大洲兩個時代的對撞第3235章 不知不覺中的成就第2163章 立志當禍水的女人第4389章 日本人第4358章 天下無雙的花錢功夫第2153章 遲來的報復第4357章 多事之秋 手中無將第1038章 傳說中的君子國寶藏(下)第1026章 奇怪的半場婚禮(上)第2114章 與朝廷做交易第2197章 勝利後的擔憂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4342章 誰動了我的香蕉?第3263章 謝麟的危機感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2194章 打算拼命了第2117章 來歲看花,眼前風景殊不同第2107章 跳坑的人好踊躍第2179章 草木皆兵計劃(下)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3215章 一夜之間冒出數千大將第2148章 配方泄露第2137章 臺下交易第3222章 誰是無辜者第1055章 品嚐美麗的技巧第4347章 小國的無可奈何第2179章 草木皆兵計劃(下)第4329章 攻擊開始第2150章 令人頭痛的偏執者第1030章 陳季常的武功(下)第4395章 朝堂戰第1014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第3237章 選胡蘿蔔還是刀子第4356章 神仙能有罪嗎?第1028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結”第4343章 專門承包戰爭第1017章 觸犯刑律(中)第1010章 他需要發泄(中)第3236章 囂張的代價第2114章 與朝廷做交易第1068章 寒食節裡燃起的新火第4374章 溫柔地顛覆謀國第4003章 外交戰第3205章 究竟誰需要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