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是伏家的人!
蓨縣,朝陽初升。
數不清的房屋之下,是一條條大街小巷,街道上,車輪滾滾,一輛輛馬車碾過青石板,發出吱呀之聲,行人如織,男子肩挑貨物,穿梭於人羣之中,雜貨鋪、茶肆、布店依次排開,無不透出一股子熱鬧勁兒。
“聽說了嗎?北邊上谷郡十餘萬賊寇,全都去往太原郡了……”
“這都是多久之前的消息了,如今誰不知道,那魏刀兒是衝着那些太原郡,奔着稱帝去的,聽說那些人馬,全副甲衣,還有攻城……”
街道上的行人中,依舊不乏有些人在小聲議論。
張氏、邰氏走在街道上,各自拿着的竹籃裡,都裝着東西,聽着那些人的議論聲,臉色都不怎麼好看,默默的回到家中。
伏家住宅內。
伏瑞與伏志、劉老正在合力摁着一隻羊兒,看着不斷奮力掙脫的羊兒,陶氏趁機迅速將其雙腿綁住,一番功夫之下,才總算把羊兒制服。
“走吧!”
阿翁看到大兒媳張氏,還有孫媳邰氏回來,便慢慢起身,對着衆人說道。
伏瑞聞言從前院裡找來一根粗棍,與劉老擡起羊兒,便走出家門,伏志則挑起一擔扁擔。
“弟妹!走!”
張氏來到陶氏身旁,看着這段時日弟妹陶氏明顯消瘦不少,張氏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安慰弟妹,只能與兒媳一直陪在陶氏左右。
李家府邸內。
這一日,李府格外熱鬧,不僅僅府邸僕人、侍女忙裡忙外,就是李府的族人子嗣,除去在平遙縣的李承智,在其他地方的李家族人,也都紛紛回到李府。
“信都馮氏,馮仁義,隨禮一金!”
“清河房氏,房仁裕,隨禮一金!”
“琅琊顏氏,顏師古,隨禮一金!”
“清河房氏,崔禹哲,隨禮十金!”
阿翁與伏瑞一家人,來到李府大門之時,就看到李府院外長長的空曠街道,如今早已陳列一輛輛馬車,人來人往皆是氏族家僕、馬伕,宛如鬧市。
見此情形,別說張氏、陶氏、邰氏三個婦人面色不安,就是伏瑞與伏志,甚至是劉老,也好不到哪裡去。
阿翁也有些緊張,可看着家人,還是擺擺手,示意朝着李府走去。
今日是李老夫人大壽,伏家就是比不上其他家族,但這李府,伏家就是頂着別人的目光,都要進去。
“伏阿翁!”
一直在李府大門接客的李承高、李凌川兄弟二人,看到伏家人到來,連忙上前迎接。
“你父親還有叔父他們呢?”
阿翁看着李凌川問道,這來客那麼多,僅有李承高、李凌川二人,忙得過來嗎?
“父親與叔父都在裡面!今日人多,不僅僅其他世家都過來,武陽郡丞元大人今日也過來,父親與四叔父、五叔父都抽不開身!”
李凌川對着阿翁解釋道。
阿翁聞言點點頭,此刻見到不少人也都疑惑的看向這裡,更有其他名門氏族紛紛走來,也不想耽擱着兄弟二人,於是便帶着伏瑞、伏志等人,朝着李府內走去。
“淮陽伏氏,伏子厚!十金、十綢、十寶!”
阿翁來到登記的僕人面前,對着登記的僕人說道,一旁的張氏、邰氏這時候也提着竹籃走來,掀開蓋布,把裡面的東西取出來,還有伏瑞、劉老擡着的羊兒,伏志挑着的擔子,掀開布蓋後,上面全都是綢緞。
看到這一幕。
別說登記的僕人,就是其他四周的名門世家,也全都紛紛吸口涼氣,被這份手筆有些驚歎道。
這不過是一個壽宴,甚至聽說一開始,李老與李老夫人都不想設宴,但最後似乎是有人勸說李老與李老夫人,李老夫人這才改口。
這一家,怕是隨禮頭籌!
一個個世家名門之人,對視一眼,都在心中想道。
然而想到登記冊上的名字,是伏子厚三字,衆人這時候才隱約想起,這不就是數月前,統領囚徒迎戰賊寇張金稱,爲清河縣解圍的人!後面被皇帝楊廣,賜封爲奮武尉,太原鷹揚府校尉。
不過這段時日聽說,那少年郎將,被十餘萬賊寇圍困在晉陽,並且還是孤立無援的晉陽東城。
可惜了!
衆人想到這裡,不由得紛紛搖搖頭。
那少年郎倒是一個英雄,可惜啊!怕是此番難逃一劫!
聽說在晉陽東城毫無地勢險要可守,面對十餘萬賊寇大軍圍攻,恐怕最好的結果,也是棄城而降!
沒想到那一家人,都是那少年的族人。
可憐~!
看那一家人的打扮,原本這一家人應以那少年爲榮,恐怕日後,要麼那少年死,要麼就因那少年而爲人恥笑。
無論如何,都沒有什麼好結果!
李府內。
伏家衆人,攙扶着阿翁,來到院子中,隨即便見到院內全都是交談的人。 一些年輕的士人彼此交談,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則都有李府之人陪同,這一幕讓伏家衆人不由得感覺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好在得知伏家到來,李立言親自出來,迎接阿翁、伏瑞、伏志、劉老去正堂,而沒一會,長孫弄珪也牽着李奼來到前院,迎接伏家張氏、陶氏、邰氏,要帶三人去後院。
在交談之中,張氏、陶氏、伏志,全都看到李奼脖頸的裹布,不由得有些疑惑。
“這丫頭,之前想不開,差點沒救回來!這些時日,我都不敢讓她離開身邊!”
長孫弄珪對着陶氏三人說道。
聞言,陶氏三人一直不敢擡頭的李奼,全都有些錯愕。
這李奼居然想要自殺?
“你們看,她就是李府六女,聽說從小就剋死她自己母親,而後就是李府三郎,外面很多人都說,這次那奮武尉伏子厚,也是因爲與她有婚約,方纔被克,最終被困在晉陽東城……”
“我也聽說了!當真是晦氣、不詳之人……”
聽到隱約傳來的議論聲,李奼本就通紅愧疚的雙眼,更是默默流淚,攥着的手指,把手掌都刺破,隱約流出一些血水。
一直以來,想要自殺的心思,在這一刻,再次浮現心頭。
如果不是自己。
或許他,就不會陷入危險!
李奼害怕有一天,心裡的那道身影,會與母親,會與三叔一樣,突然離開。
“誰說的?”
陶氏停下腳步,雙眼怒視亭子下那些年輕士人。
“我們伏家人都沒開口,怎麼你們說三道四?你們是哪家的人?誰教你們讀書識字?站出來,當面說清楚!一個個背後咬文嚼字,怎麼現在,連我這個婦人都不如?”
張氏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生過氣,而眼下,消失已久的脾氣,也是瞬間復現在臉上,挽起兩手袖子就站出來,指着那些士人。
“在李府,你們敢說李家人,李府顧及顏面不會如何,但她也是我們伏家兒媳,說她?誰給你們臉了?”
論罵街,陶氏比不上張氏,論護短,伏家裡面更是沒有人比得上張氏。
面對言語犀利,勢有說不清楚這事沒完的張氏,亭子下一個個士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敢作聲,面色有些心虛。
前院之內。
隨着陶氏生氣的話,四周其他人自然也看到這一幕,聽到張氏的話,衆人也都很快想到什麼。
長孫弄珪作爲李府兒媳,這一次沒有再出現做和事佬,擡手摸了摸哭泣的李奼腦袋,望着那些士人,用沉默不言來表明立場。
最終還是有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還有幾個中年男子出來和事,所有人都不敢再議論李奼,這才平息下來。
看到陶氏、張氏護短的模樣,前院裡面的人,誰都害怕。
畢竟鬧到李老與正堂內其他氏族之人、官員出來,到時候丟人的,可不知道是誰。
…………………………
李府正堂之中。
崔禹哲整個人都渾渾噩噩,站在自己族伯身後。
妹妹失蹤了!
小妹崔文瑾壓根沒去過洛陽李氏府邸,李幻竹從未見過人。
崔文瑾一想到這裡,彷彿天都要塌下來,父親、母親、族人,甚至已經出嫁的長姐都動用夫家的人脈,四處打探消息,可一直毫無所獲。
“小妹到底在哪?”
崔禹哲此刻最害怕的,便是小妹被人綁走殺害。
一張木桌後。
崔履行正跪坐着,因爲博陵崔氏的關係,加之並未在竇公軍中任職,故而在李老夫人的壽宴上,崔履行便可以代替竇公來到李府,並不需要太過害怕其他隋朝官員、將領。
此番隨着李老歸來,在李老夫人的壽宴上,不少大人物都來到李府恭賀,特別是武陽郡丞元寶藏。
對於竇公而言。
如今有渤海高氏、蘭陵蕭氏、范陽盧氏在暗地裡支持,剩下的,便是領兵攻城掠地。
攻城、交戰可沒那麼容易,若是能說服元寶藏,那武陽郡便唾手可得。
對此,以竇公如今的實力、威望,崔履行有把握能說服元寶藏。
正當崔履行看着李少植與元寶藏交談,看着上方一臉嫌棄的李老與不斷說話的伏老,想到領兵交戰,心裡暗暗惋惜那個叫做伏子厚的少年時,突然見到自己的僕人急匆匆的走來。
“大人!這是南邊傳來的消息!”
僕人匆匆把一張紙條,交給崔履行。
崔履行聽到是南邊傳來的消息,立即接過紙條,打開看着裡面的內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