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溫大有提出五十人的賭約!站出來的人影!
夜色下,鷹揚府的議屋中。
因爲得到賊寇內應最新的消息,正與姜寶誼、張平高、許世緒等官員、將領議事的溫大有,看到伏子厚與劉文靜、裴寂一起到來後,有些意外。
沒一會,當聽到伏子厚的來意,別說溫大有臉色一變,就是姜寶誼、張平高等人,也是一臉錯愕,面面相覷的對視一眼。
領兵出城?去救那支援軍?
這伏子厚是不是睡糊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領兵去救人。
“不行!萬萬不能出城!如今太原郡內,皆是賊寇大軍在攻城,貿然出城,隨時都會被截斷退路,此舉無異於送死!”
得知伏子厚的打算,溫大有回過神後,毫不猶豫的開口阻攔。
在溫大有眼裡,伏子厚好不容易九死一生離開晉陽東城,逃離賊寇的包圍,眼下只需要安心躲在晉陽西城內,等待隋朝援軍,等到賊寇糧盡,必然不會再有性命危險。
這方纔來到晉陽西城,就開口說要領兵出城!這豈不是在胡鬧?拿着性命去涉險!
伏子厚也見到姜寶誼、張平高一衆人看向自己的眼神,看着溫叔伯阻攔自己,並不意外,連伏子厚自己都知道,此番出城,到底有多危險。
“叔伯!子厚亦知其中兇險!可面對十餘萬賊寇人馬,僅有數百援軍,依舊前來援救太原,不懼其中兇險,不顧自身性命,涉險前來!如今突逢變故,輪到我們晉陽,卻坐視不管,天下人會如何看待晉陽,就算賊寇離去,晉陽又要以何顏面,面對天下世人!若日後,再有賊寇,天下間,可還會有義士相援?”
伏子厚看着溫大有,說出自己的理由。
“叔伯!此番伏子厚一人領兵前去救援!其一,不影響晉陽安危,其二,也能不寒援軍人心!”
伏子厚看着溫大有說道,這句話看似在與溫大有說,實則是在告訴其他人。
“我是擔心晉陽?我是擔心日後賊寇攻打晉陽?我是擔心你!”
溫大有看着伏子厚固執的模樣,厲色說道,氣不打一處來。
宛如一個長輩看着後輩犯錯,此刻溫大有是又急又氣,理智都已經消失。
自從遇見伏子厚之後,書香世家出身的溫大有,便沒少因爲伏子厚而大動肝火,原本不爭不搶的性格,也常常因爲伏子厚與同僚鬧得面紅耳赤。
眼下,看着伏子厚居然不要命,想要領兵出城去與賊寇大軍交戰,溫大有感覺整個腦袋都被氣得有些眩暈。
“叔伯!人生在世,有所爲,有所不爲!子厚是叔伯世侄,也是晉陽校尉,更是陛下賜封的奮武尉!子厚不能怯戰!”
伏子厚擡起手,彎腰對着溫大有行禮,對於溫大有的關心,說不感動是假。
但這次,伏子厚必須要出城。
“你……你怎如此頑固?”
溫大有簡直要被伏子厚氣得說不出話,擡手指着伏子厚,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溫大有就不明白。
爲何伏子厚這年紀輕輕,就如此頑固,一根筋。
當初修東城……
思索間,想到此前伏子厚便是因爲固執的修繕東城守備,賊寇大軍襲來,方能借着固城抵禦賊寇大軍,一時間,溫大有心中的火氣就像被人掐斷一樣,又氣又無奈。
正堂內。
看着固執的伏子厚,想起此前東城挖渠修繕一事的,不僅僅是溫大有。
張平高、許世緒、趙文恪、劉文靜、裴寂等人,此刻也都看着伏子厚,不知道該說什麼,當真是福禍相依,此前伏子厚的固執,救了伏子厚與整個東城百姓一命,而眼下,也是因爲伏子厚的那份固執,居然想要領兵出城去涉險。
氣氛有些安靜。
看着生氣的溫大有,還有執着的伏子厚,衆人都不知如何開口。
崔文瑾站在伏子厚身旁,看到溫大有的模樣,隨後忍不住看向一旁的伏子厚,她能看出,溫大有是真的很關心伏子厚,她也不明白,爲何伏子厚把別人看得那麼重,卻把自己的命,看得那麼輕。
“伏校尉有心!可伏校尉是否想過,此番出城,無異於送死,將士皆會心生怨言,輕則怯戰而逃,重則伺機譁變!”
最終還是許世緒,開口打破安靜。
衆人聽到許世緒的話,紛紛望向伏子厚,這時候衆人才想起,這絕對是一個致命的隱患,其中兇險,不亞於賊寇大軍。
“明日子厚打算詢問將士,若有將士願意隨伏子厚出城,便一起出城,若是不願,伏子厚不強求!”
伏子厚對着許世緒,擡手解釋道。
伏子厚自然也清楚強行讓麾下將士去送死,定然會引起譁變,將士們都是人,誰都不想死,所以已經想好,願意去的一起去,不願意的伏子厚也不會怪他們。
就算只有伏子厚一個人,伏子厚也要出城。
“三兩人願意隨你出城,莫非你也要去救人?”
溫大有一臉鐵青的說道,臉色很不好看。
然而溫大有的面色再是難看,在場衆人,也不難聽出溫大有話裡的關心,還有那份毫無惡意的責問。
“三十人!伏子厚有把握,至少有三十人,願與子厚出城救人!”
伏子厚看着溫大有的模樣,心裡不僅沒有芥蒂,反而有些愧疚,可眼下伏子厚不能與這個溫叔父說出來,那個李世民,對天下意味着什麼。
至於三十個人,是伏子厚深思熟慮的答案。
拋開有家眷顧慮的將士,拋開那些方纔歸降,還沒見到家眷的降卒,再除去負傷之人,從剩餘之人中,回想無懼生死的將士……
五十人!
這是伏子厚的感覺。
但只要有三十人,伏子厚就可以領兵出城!
至於最後有沒有三十人,伏子厚也不敢篤定,哪怕伏子厚幫助過東城將士,但在明知是死的情況下,伏子厚也不敢保證,會有多少人,願意與自己出城。
在東城擔任校尉的時日沒有多久,伏子厚初到東城,便了解過東城將士的情況,見過那些將士的家人。
伏子厚也試想過,換做自己,若是有人喊自己出城,迎戰十萬大軍,在明知是死的情況下,放棄遠方的阿翁、父母、親人,放棄自己的性命,自己會不會願意。
這樣一想。
連三十人,這個伏子厚給自己的預期,都沒有多少把握。
“若是沒有五十人,你便留在城內!若有五十人,我便把方纔得到援軍被困在何處的消息,交給你!”
溫大有想了想,看着伏子厚說道,言語間,也算是與伏子厚打個賭。
姜寶誼、劉文靜、裴寂等人,全都看着這一幕。
張平高、許世緒、趙文恪等將領,看向彼此,作爲鷹揚府將領,他們可是都清楚,哪怕是在交戰中,在傷亡到一定程度之後,士氣便會潰敗,將士便會因爲害怕,而選擇逃跑。
此番!
伏子厚的舉動,幾乎在正常人眼裡,都與送死無異。
別說溫大有故意說的五十人,怕就是伏子厚的三十人,也很難籌齊,畢竟……這可是送死!
“好!”
伏子厚聽到溫大有的話,沒想到,今夜內應傳來的消息中,有李世民被圍困的位置,思索過後,最終點點頭。
溫大有見狀,面色這才緩和下來。
在議屋內的衆人,全都不做聲,對於這個賭約,全都覺得,不會真有五十人,願意跟着伏子厚出城。
深夜中。
伏子厚帶着崔文瑾,並沒有着急回到住着的地方,而是坐着馬車,繼續去拜訪另一個人。
“你有把握,會有五十個人,願意隨你出城?”
崔文瑾看着伏子厚問道,可惜漆黑之中,很難看清。
“沒有!”
伏子厚沒有瞞着崔文瑾。
“不管明日有沒有五十個人,我都要出城!”
伏子厚說道。
聽到伏子厚的話,崔文瑾哪裡還不清楚,伏子厚決意已定,方纔在議屋,也不過是安撫那溫大有。
“一定要出城嗎?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不救人,世人也能理解!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家人,還有你的未婚妻,都希望你平平安安……”
崔文瑾輕聲說道,隨後在昏暗的馬車內,低下頭,心裡補上一句。
還有我!
“你還記得,當初清河縣,被張金稱率領賊寇圍困?現在那支援軍的人馬,也如那般,需要救援!平平安安,就算這次我不出城,就真能平平安安?這天下不平,這亂世不定,哪裡來的平平安安!這次我縮在城內,任由賊寇屠殺義士,終有一日,我就要獨自一人,面對賊寇!”
伏子厚給崔文瑾解釋道。
如果真的是李世民被反賊圍困,那麼伏子厚就算拼了這條命,也要去救。
伏子厚相信自己這一去,哪怕有個三長兩短,但只要李世民活着,日後也不會虧待自己的家人。
看得越多、接觸越多、經歷越多,伏子厚才更有體會,天下太平有多不容易,所謂盛世,到底有多艱難……
李世民不能死!
馬車內,陷入沉默,直到許久,方纔來到府邸。 隨着伏子厚走下馬車,上前敲門,與僕人告知來歷後,沒多久,武士彠便一臉詫異的看着深夜前來拜訪的伏子厚,還有伏子厚身旁的女子。
次日。
西城內,聽到鳴鼓聲,別說城內一個個官吏、氏族,就是城內百姓,都一臉疑惑。
賊寇大軍不是兵敗撤離了嗎?爲何一早便傳來鳴鼓集結之聲,莫非賊寇如此快便領兵殺回?
帶着疑惑,密密麻麻的西城百姓,全都來到城內將士集結的地方。
“怎麼回事?”
“不知道啊!”
操練場上,遠遠圍觀集結的城內將士,在各個街道口,還有屋檐下的百姓,紛紛議論起來。
不僅僅是百姓,就是集結的將士,此刻也十分疑惑。
隨後。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中,點將臺上,溫大有、張平高、伏子厚,全都走上去。
“你說,真有人願意陪着那伏子厚去送死?”
趙文恪站在操練場邊緣,看着密密麻麻的將士,又看着高臺上的溫大有、張平高、伏子厚三人,輕聲說道。
許世緒聽到趙文恪的詢問,想了想,沒有開口。
另一邊。
城內的名門望族子弟,以及氏族女子,似乎也都聽到一些風聲,不由得紛紛來看熱鬧。
在一間酒樓二樓,窗子剛好對着操練場。
“要是沒有人,到時候你就難堪,笨蛋……”
狄氏聽着崔文瑾那幽怨的語氣,不由得笑起來,有些羨慕,明明那少年也很關心崔文瑾,離開前不放心,特地囑咐她,要照顧崔文瑾。
看着一旁弟弟的眼神,狄氏真的感慨,弟弟這段時日,真的有一些改變,作爲姐姐的她,還是第一次看到。
“狄行,你說,會有人隨他去嗎?我好像聽說,昨夜溫大有,私下派人在後半夜,去給那些東城將士散播消息,挨家挨戶告知那些將士的家眷!”
狄氏好奇的問道,美眸望着窗外,遠處那高架臺。
“什麼?出城去救援?瘋了嗎?”
“這時候還出城?”
“如今太原郡,可到處都是賊寇大軍的人馬!”
操練場四周,隨着所有百姓聽到溫大有的話,全都議論紛紛,嘈雜的聲音響徹四周。
就連一個個太原氏族的子弟,此刻也一臉錯愕,完全沒想到,那伏子厚,居然這時候還想着領兵出城,去救援一支被困住的兵馬。
別說百姓都感覺伏子厚瘋了,就是氏族子弟,也都懷疑那伏子厚,是不是腦子有問題,這時候出城救人,與送死有什麼兩樣的。
“出城?”
“這城外可都是賊寇的人馬!”
操練場中,所有西城的將士也沒想到,騎尉溫大有,宣讀的是這個消息。
不過好在,隨後將士們都聽到,溫大有當着所有人的面,告知此番是否跟隨伏子厚出城,都是源於自身意願,並非強制的命令。
聽到這裡西城的騎兵將士,全都鬆口氣。
四周所有百姓聽到溫大有的話,此刻也全都帶着慶幸的語氣,互相議論起來,作爲晉陽的百姓,他們也害怕西城的兵馬一旦出城,有個閃失,到時候賊寇大軍殺來,西城就危險。
“嘁~!笑話!誰願意出城啊!”
“可不是,這與送死有何差別,誰願意送死!”
“還自願!我們就等着看那伏子厚的笑話……”
郭啓靖,郭紹宗,郭齊宗幾人,正與孫氏、張氏、唐氏的子弟,聚集在一間酒樓內,看着操練場。
然而正當十七歲的唐惜時,說等着看伏子厚笑話之際,話還沒說完,就看到其他人突然全都不說話,臉色似乎有些轉變。
見狀,唐惜時很疑惑,也跟着轉頭看去。
就在下一刻,唐惜時就一臉驚愕的表情,遠遠看着操練場。
在唐惜時的目光中。
操場內。
一名名身穿甲衣的將士,在所有百姓、所有官員、將領的目光中,一個個全都站出來,毫不猶豫的走上前。
十個、三十個、五十個、一百個、三百個、五百個、七百個……
當看到站出來,走上前的將士數量。
別說四周所有百姓鴉雀無聲,就是站臺上的溫大有、張平高,也都是一臉駭然,神情滿是震驚,不可思議的看着這一幕。
這……
爲何,這麼多人站出來?
“你們……”
伏子厚望着這場景,也瞬間泛紅雙眼,淚水浮現在眼中,看着胡靖淵、殷天縱那些將士,看着曹永、熊瑞祥、夏嘉那些人,還有嶽銘、薛宏、邢明那些一個個走上前的人影。
別說其他人,伏子厚都滿心動容,怔怔的臉頰上,兩行淚水,順着臉頰流落。
“這……”
“他們爲何……”
驚呆着的,不僅僅有一臉恍惚、不解的趙文恪,就連許世緒,還有那些西城一個個騎卒,那些西城招募的數千將士,全都面面相覷,錯愕的看着那些義無反顧走上前的人影。
是他們聽錯了嗎?明明騎尉說的是自願出城!
是他們記錯了嗎?明明他們記得此刻太原郡內,四處都是賊寇大軍人馬!
可爲何還會有那麼多人站出來,願意跟着高臺上那少年出城?
“你猜對了,好像也沒對!”
酒樓雅間內,狄氏美眸閃爍,輕聲說道。
弟弟狄行猜到會有人站出來,但狄行也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
甚至應該說,連高臺上那個少年,也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跟隨他。
想到這裡,狄氏看向一旁面色恍惚的弟弟,又看着一旁早已目瞪口呆的崔文瑾。
知道這少女來歷平凡,而那少年越優秀,這少女只會陷得越深,世家門楣,可沒那麼好打破的。
高臺上。
伏子厚默默擡手,擦了擦雙眼,隨後來到溫大有面前。
溫大有依舊有些失神的看着高臺下的這一幕,明明自己已經連夜派人,去勸說那些東城士卒,告訴他們出城就是送死,明明他已經派人挨家挨戶告訴東城將士的家眷。
此時帶着濃濃不解,溫大有看着那些毫不猶豫走上前的將士,當看着伏子厚來到面前時,看着伏子厚那泛紅的雙眼,那尚隱約有些淚痕的臉。
在晉陽多年的溫大有,終於明白,自己看不懂這少年,他與其他人都不一樣。
“此番出城,要當心!”
溫大有這一刻沒有阻攔伏子厚,有那麼多將士捨生忘死的跟隨,即便賊寇有十萬大軍,溫大有也相信,伏子厚能平安歸來。
“叔伯放心!”
伏子厚輕聲說道,隨後從溫大有手裡,接過李世民那支援軍被圍困的位置。
在溫大有的目光中,伏子厚轉過身,來到高臺前方,在萬衆矚目之下,拔出腰間佩劍,對準蒼天。
“我伏子厚立誓!此番出城!若遇賊寇人馬,要戰,我伏子厚第一個先戰!若逃!我伏子厚最後一個逃!今日幸得將士不棄,他日凡有榮華富貴,必將與諸位共享!指天爲誓、世人爲證!”
伏子厚當着所有人的面,對着這些站出來的將士,立下自己的誓言。
望着這些願與自己赴死之人,伏子厚這輩子都不會再有遺憾,而日後真能有幸得到榮華富貴,伏子厚又怎會不願意分給這些人。
“願隨校尉赴死!”
身上依舊負傷的殷天縱,看着伏子厚,作爲鷹揚府旅帥的他,毫不猶豫的拔劍,單膝跪地,對着伏子厚宣誓。
“願隨校尉赴死!”
“願隨校尉赴死!”
不僅僅是殷天縱,胡靖淵、曹永、薛宏、邢明,還有身後所有身穿甲衣的將士,在這一刻,在所有百姓、官員、將領的目光中,對着伏子厚單膝跪地,宣讀自己願意追隨伏子厚。
一聲聲近千人的誓言,在操練場上響起,在天地間迴盪,隨着拂過的微風傳入每一個人的耳朵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