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文臣武將

加點分量,這句話含義很廣泛,也耐人尋味。

不過李承乾卻很好地把握到了其核心,那就是聚集效忠東宮的力量,說不好聽一點就是羅織黨羽。

自古以來,身爲太子,本不需要,也不該結黨。

因爲太子結黨,與大臣論其親疏來,是很危險的一件事。與太子親厚之人必然會得到提拔,相反與太子不睦,甚至是仇敵的臣子輕則不受重用,重則會罷官免爵。

這是會影響國朝穩定之事,所以應該盡力避免,畢竟對於太子而言,將來所有朝臣都將會成爲他的臣子,爲己所用。

然而現實卻非如此,因爲自古以來平安當太子,順利登上皇位的沒幾個人,皇位爭奪總是很殘酷。

皇子們想要將太子請下寶座,想要自己登上去,少不得聚攏一幫人爲己所用。反過來,太子爲了保住的地位,也不得不聚攏一幫臣子來自保。

或者不同的世家,派系或者大臣,希望藉助新舊更替,新君登基來獲取利益。

畢竟從龍之功這幾個字的含義深重,太多人想要得到。

所以太子結黨亦是不可避免之事,如果在可控的範圍內,只不過是提拔一些自己信賴之人。

但演變到一種程度,結果可能就變了,最殘酷者便如玄武門之變。

正是因爲這一點,李世民對皇子結黨之事頗爲忌諱,李承乾原本也很注意這些方面。

但到了今時今日,已經被人欺負上門了,恐怕已經沒有多的選擇。結黨之事,不可避免,而且需要加快速度。儘快有所進展。

杜荷道:“今時今日,長安城裡許多人家都已經開始有想法,有所行動。所以殿下不得不費些心思了。”

“你有具體消息嗎?”

“暫不明確。”杜荷道:“臣要提醒殿下的是,不能落後於人。如果其他各位皇子們身邊聚集的人太多,力量過於強大,將來回尾大不掉的。

而殿下身邊過於單薄,也會讓別人以爲有機可乘,越發的變本加厲,所以是時候該讓東宮加點分量。”

其實許久以來,李承乾其實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東宮爲此沒少拉攏人。比如讓賀蘭楚石去拉攏侯君集。但一直以來沒什麼效果。

以前更多的是大臣們不願意結黨,因爲一切都掌控在皇帝李世民手中。但現在情形不同了,大唐到了一個必須要選定繼承人的時候,所有的世家,朝臣們也不能再回避這個問題。他們不結黨的態度自然也會有所變化。

這時候再次拋出橄欖枝,情形自然就不同了。

李承乾問道:“那你們以爲,哪些人可以爲孤所用?”

杜荷道:“殿下,臣以爲有一人至關重要,殿下務必要爭取到他的支持,至少不要讓他爲旁人所用。”

“何人?”

“國舅長孫無忌!”杜荷道:“長孫司空是殿下的親舅舅。更是當朝重臣,陛下最信任之人。說句不敬的話,倘若有一日陛下不在了。無論哪一位皇子繼位,長孫國舅都會是顧命大臣。

他的支持,對於儲君而言格外重要,所以殿下無論如何該用點心思。如果文德皇后只有殿下您一個兒子,那倒無所謂,長孫國舅只能支持您。但如今,大唐有三位嫡出的皇子,所以殿下該多注意纔是。”

這句話是說到了李承乾的心坎裡,也說到了關鍵之處。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要做一個對大唐儲君影響力排行榜。李世民排第一。長孫無忌便應該排在第二。

作爲當朝國舅,李世民最信任的當朝重臣。背後還有整個關隴貴族的支持,長孫無忌的地位堪稱舉足輕重。

長孫家是外戚,和古往今來所有的外戚家族一樣,他們肯定該支持自己的外甥。但很遺憾,李承乾沒有完全獨享這份資源的資格。

誠如杜荷所言,長孫皇后所出的嫡子有三個,長孫家也便有三個選擇對象。年紀最小的李治便不說了,杜荷話裡話外雖然沒有明說,但主要還是提醒李承乾提防李泰。

在承慶殿裡,李世民欣賞有佳的是吳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但在大部分眼裡,吳王因爲先天的出身已經弱了幾分,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於魏王李泰。

在吳魏之間,長孫無忌肯定會選擇後者無意,所以東宮最該提防的自然是魏王府,而長孫無忌仍是重點。

如果李泰爭取到長孫無忌的支持,那麼東宮的勝算將會成倍下跌。

李承乾悠悠道:“前些日子舅舅曾來過東宮,勸導孤……”

“長孫國舅平素不主動出入東宮,更不輕易前往各王府,他此來多半是陛下的意思。”李安儼道:“由此可見,陛下仍舊對陛下寄予厚望,否則何必讓長孫國舅費心呢?”

“有道理!”趙節道:“長孫國舅是聰明人,他能在陛下身邊多年得寵,自然能夠揣摩到陛下的心思,所以他的心應該在東宮。”

杜荷道:“話雖如此,但殿下還是要在長孫府多費點心思。年節將至,殿下雖貴爲儲君,但身爲外甥,對舅舅表示敬意;對妹妹和妹夫表示關愛,該在情理之中,禮敬長輩,友愛手足,是陛下和臣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

“嗯,孤知道怎麼做了。”李承乾道:“光是送賀年禮物自然不行,還得……杜荷啊,改日找個機會,把長孫沖和長樂約來東宮,年節裡自家人該聚在一起暢飲相聚。”

“是,臣會安排妥當了。”杜荷當即點頭稱是,但又補充道:“太子殿下,光是一個長孫無忌恐怕不夠……臣以爲除了在朝堂上,在軍中,也該有些許殿下的力量纔是。”

“軍中?何人能爲孤所用?”

“當前我大唐在軍中地位最高的幾人便是英國公李績、江夏郡王李道宗,但這兩位都不在長安,且都手握大軍,輕易拉攏反而會惹得陛下猜忌。”

杜荷道:“陛下倒不如放眼長遠,從長計議。”

“長遠?你指誰?”

“太子殿下,朝中這段時間正在整頓吏治,侯君集爲吏部尚書,可謂是雷厲風行啊!”(。)

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359章 暗棋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79章 喜憂參半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170章 紅袖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371章 鴛鴦譜第368章 新氣象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206章 夷男的難處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14章 神醫聖藥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295章 你走吧第214章 長安驚第424章 唐朝駙馬爺第191章 推恩令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359章 暗棋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93章 宮變始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5章 行卷難第309章 龍擡頭第235章 東宮策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216章 盼救兵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406章 爲與佳人長相守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342章 皇妃收割機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235章 東宮策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169章 輞川別墅第321章 徐慧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
第173章 歷史書寫者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359章 暗棋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79章 喜憂參半第404章 朝堂上的好戲第65章 君之謀,帝之忌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142章 東宮的碎瓷片第170章 紅袖第381章 成王敗寇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78章 龍顏怒時多猜疑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376章 良緣早註定第166章 君怠臣故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242章 李二問策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9章 再賭一把第218章 豎子莽夫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293章 賞罰難題第348章 湖畔火起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356章 還個人情第277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71章 突厥王孫第383章 軌跡重合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64章 虞公最後一諫第371章 鴛鴦譜第368章 新氣象第106章 幾處風波將要起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333章 風起浪難平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206章 夷男的難處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367章 是始非終第2章 百寶袋裡的圖畫第14章 神醫聖藥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295章 你走吧第214章 長安驚第424章 唐朝駙馬爺第191章 推恩令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06章 淮陽侯的答案第359章 暗棋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393章 宮變始第305章 三試婚使第5章 行卷難第309章 龍擡頭第235章 東宮策第314章 夏夜晚風拂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229章 李世民的遠慮第154章 談婚論嫁第335章 情已生,恨未消第216章 盼救兵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16章 無巧不成書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27章 天子洛陽行第85章 唱出大戲第152章 最佳媒人第387章 委以重任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391章 留下聲音的神物第406章 爲與佳人長相守第155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99章 白衣刺客突襲來第342章 皇妃收割機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210章 危機中的機會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403章 謀儲之嫌第235章 東宮策第255章 平局成爲一種時尚第131章 欺君之罪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169章 輞川別墅第321章 徐慧第412章 李泰的剖白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