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唱出大戲

如果單純認爲皇帝納妃是爲了享樂,那就大錯特錯了。

當然,也不排除歷史上確實有那麼幾位沉溺美色的糊塗昏君。但大多數的皇帝納妃,其實都有政治意味。

除了明朝後妃和外戚的影響力較弱外,其他朝代,大都如此,世家門閥林立的隋唐尤甚之。

李世民的後宮裡妃子衆多,出身都非比尋常,長孫皇后是齊國公長孫無忌的妹妹,也是申國公高士廉的外甥女。

貴妃韋珪出身京兆韋氏;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燕妃出身北朝世家,母親則是隋朝觀王楊雄之女;小楊妃與弘農楊氏關係密切,哪一個都不簡單。

有官員上奏疏請立皇后,背後肯定有這些世家大族的推動,都希望自家女兒能母儀天下,對家族發展都將大有裨益。

可惜出於朝堂平衡的考慮,以及對髮妻的深情,李世民並無立繼後之心,但並未拒絕新納嬪妃的提議。

畢竟李二陛下不到四十歲,春秋正盛,身邊需要多幾個年輕嬪妃伴駕,生育子嗣。同時又可以拉攏一批世家勳貴,有利於朝堂穩定。再者,老牛吃嫩草的美事,何樂而不爲呢?

不過眼下時機不恰當,剛剛遭遇水災和行刺,算不上風平浪靜,並非納妃的好時候。

再者長孫無忌說的沒錯,怎麼也得先滋潤安撫一下宮中舊愛,避免落下喜新厭舊的名頭,也能省去一些麻煩。

推遲數月,明年開春是個不錯的選擇,況且古禮選妃時間就是二三月間,正好合適。

聞聽李二並無再立皇后之心,長孫無忌安心不少,這意味着除了自家三個外甥,不會再有嫡出皇子。外戚之中,長孫家仍舊高出一頭。

話題轉變,兩人又談起了洛陽之行和行刺之事,長孫無忌問道:“陛下,關於刺客身份可有眉目?”

李世民搖頭道:“沒有確切答案,刺客大概有兩撥人,行刺朕的可能是當年雍州城外,從獨孤修德手下逃走的那位,謝逸曾看到一雙褐色眼珠。

至於襲營對雉奴他們動手之人,暫無頭緒……說起來真是兇險,若非謝家叔嫂,朕和幾個孩子都會有危險。”

“淮陽縣伯救駕有功!”長孫無忌的回答有那麼點沒頭沒腦。

李世民笑道:“輔機可是覺得,朕的封賞過於草率了?”

“不,單單只是獻上良種一事,便該重賞。”長孫無忌道:“不過陛下,那糧食當真有那麼高的產量?”

李世民悠悠道:“眼見爲實,明年種下後你去親自瞧瞧便知道了,朕也很驚訝,若非親眼所見,確實難以置信。”

“陛下,可喜可賀啊!”

“嗯,那小子很有辦法,奇思妙想不少,馬蹄鐵已經裝配十六衛軍;那個瓊花釀想必你嘗過,那個香水……女子愛不釋手,都是他的手筆!”

李世民嘆道:“自打皇后去了,雉奴和兕子一直悶悶不樂,朕都無可奈何,他卻能看出癥結,‘對症下藥’。你是沒看見,這幾個月,兩孩子開朗多了。”

長孫無忌點頭道:“看來此子確有才能,且是個怪才。”

“而且他還寫的一手好詩文,才學出衆,且很聰明。”李世民悠悠道:“也許全天下人都以爲,是朕杜撰出太上玄元皇帝賜種之說。但實際上,騎青牛的老仙翁——這話是謝逸口中說出來的。”

“竟是如此?”長孫無忌頗爲驚訝,事實上他先前也認爲此舉是李世民授意,合乎情理。

“看看,你都這樣想,更別說旁人了。好在當時房玄齡在場,他與朕親耳聽聞。”

李世民嘆道:“不知是此子聰明,故意討好朕;還是……朕派人調查過,此子自小生長於淮陽,原是個敗家子,好似一夜之間轉了性子,成了人才。

瞧見他拿出的東西稀奇古怪,聞所未聞,所以朕有時候不免在想,難道他真遇到了神仙點撥?”

長孫無忌心頭一動,勸諫道:“陛下,神仙異事多虛妄,還是謹慎些好。”

“朕知道!”李世民道:“其實他的來歷不重要,只要他能爲朕所用,願意爲朕所用即可。”

長孫無忌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打算就將他放在弘文館嗎?”

“輔機,你有疑慮是嗎?”

“陛下如此決斷,自有道理,臣並無疑慮。但少年人驟居高位,他自己會不會驕傲得意?百官可能也會有看法!”

李世民嘆道:“朕也是無奈之舉,你不知道,虞世南在洛陽時曾向朕請辭,他已經八十歲了,王珪的身體也不好。”

“原來如此。”長孫無忌老謀深算,對朝局更是洞若觀火,當即明白李世民言下之意,同時也顧慮道:“可是……他會不會太年輕了?能否擔得起陛下的期望。”

“十八歲,是太年輕了,可縱觀朝堂,並無太多合適人選。相比之下,此子靈透,是個可造之材。”

李世民悠悠道:“朕願意冒險一試,至於能不能經得起風雨,擔得起擔子,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拭目以待吧!”

長孫無忌道:“陛下深謀遠慮!”

“輔機啊,朕還有個想法!”

“陛下請講!”

李世民擡頭看着承慶殿裡搖曳的燈燭,輕聲道:“自武德年間起,朝廷封賞的爵位,錄用的官吏便不少;武德九年以後,又錄用了一大批,其中情由你都知道。”

長孫無忌當然知道,李唐初得天下,爲了拉攏關隴貴族,各地豪強,李淵冊封了許多官爵。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又不得不冊封了不少從龍之臣,秦王府舊將。

前幾年擊敗突厥,有功受賞的武將、官員、投降的部落首領又是一大批。再加上世襲、恩蔭等,而今大唐貴族和官員越來越多。

“人多一點,無非是多耗費一點錢糧,倒也無妨,要是能多幾個人才,更求之不得。但是……”

李世民道:“你也看到了,有多少衙署冗員衆多,辦事拖拖拉拉,相互推諉,反而耽誤事情。”

“陛下是打算精簡官吏?”長孫無忌反應敏銳。

李世民點頭道:“朕前幾年便有此想法,但先後對突厥,吐谷渾用兵,邊患未平,此事不便提及。不過而今,尤其是東巡有所見聞後,朕以爲,時機或許差不多了。”

“陛下,恕臣直言,精簡確實必要,卻需有度,不可操之過急。”長孫無忌誠懇道:“其實昔年楊廣的許多舉措並非失當,而是操之過急……”

“朕心裡有數,此番至少要遏制冗員增加的趨勢,得開個好頭才行。”

長孫無忌小心翼翼地問道:“那陛下打算何時動手,讓誰主持呢?”

“哼哼!”李世民看了一眼長孫無忌的表情,笑道:“別擔心,這等得罪人的事情,就不讓你爲難了。這件事,等閒之人也辦不了,辦不好!”

“是……”

李世民沉聲道:“讓侯君集從陳州回來任吏部尚書吧,他有這個膽魄和鐵腕,能辦好事情。”

“侯君集確是個不錯的人選。”長孫無忌附和的同時,眼珠子卻轉個不停,心中好似泛起了許多念頭。

“不過,你們也不能躲清閒。”李世民目光凝重道:“既然動手,就要鬧出點大動靜,你們得陪着朕唱出戲,唱出大戲。”

第398章 大局已定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352章 愛子心切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216章 盼救兵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95章 長孫無忌的遠慮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328章 復仇者聯盟第81章 永爲君倚第56章 魏王發願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45章 暫別人更遠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276章 河東風雲起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295章 你走吧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199章 小小僵局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47章 齊州亂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9章 再賭一把第185章 李道宗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67章 葬禮與皇恩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321章 徐慧第139章 大唐的福音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83章 初入長安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212章 隱遁第49章 問罪納諫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300章 文成公主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227章 謝郎歸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386章 事到臨頭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241章 高昌亂第268章 蒲津關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278章 利誘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
第398章 大局已定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146章 馬周的難處第209章 糾結的可汗第352章 愛子心切第366章 東宮醜聞第390章 送上門的絕好理由第216章 盼救兵第192章 請旨長安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195章 長孫無忌的遠慮第334章 皇家婚禮第57章 機巧的仁孝第46章 御筆題招牌第328章 復仇者聯盟第81章 永爲君倚第56章 魏王發願第132章 滿城皆驚第45章 暫別人更遠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276章 河東風雲起第201章 夷男的小心思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42章 無心插柳也栽花第295章 你走吧第275章 國公李績第160章 買香水的少女第190章 使至塞上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01章 拒婚契機第304章 公主擇婿第357章 爲人作嫁第199章 小小僵局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271章 求娶方式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396章 他還真敢啊第12章 繞不開的侯君集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270章 少年璧人第347章 齊州亂第148章 不負佳人第19章 再賭一把第185章 李道宗第221章 王欲興師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第407章 魏王府的臭氣將第236章 文臣武將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167章 葬禮與皇恩第410章 故人重逢第409章 蛛絲馬跡宋州城第189章 金城郡主第286章 吐蕃人的執着第274章 大長公主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321章 徐慧第139章 大唐的福音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327章 輕鬆寫意否?第248章 不想孤單的太子第351章 舊事重提第292章 太極殿上響驚雷第213章 謝逸去哪了第264章 不仗義的李二第123章 御苑私語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83章 初入長安第50章 諸子盼得君父前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212章 隱遁第49章 問罪納諫第33章 一日飛馳洛陽城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168章 恍然知誤會第300章 文成公主第91章 不講理的怨懟第231章 貼心的孔穎達第227章 謝郎歸第329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408章 殺子求儲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261章 兩不相干第386章 事到臨頭第70章 謝公砸缸驚天下第241章 高昌亂第268章 蒲津關第316章 故地重遊第415章 喜事連連第278章 利誘第422章 晉陽公主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