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暴風雨的前夕

有人來投,自然是件好事,而且還是主動投誠,充分說明了,天可汗的威名遠播,衆人臣服,李世民不免得有幾分欣然,實際上,也有許多好處,無論是做爲榜樣,還是瞭解西突厥的情報,都不容李世民拒絕阿史那杜爾來投。

“昨日邊庭報來的消息,阿史那杜爾派人與守將接觸過了。”李靖呈上了奏章,恭謹說道:“茲事體大,守將不敢做主,飛馬傳信,呈報到兵部,剛纔早朝,侯君集纔想稟報此事,卻遇到了羌人反叛的消息……”

有些事情,說開了纔好,特別是李靖這種,半退休的臣子,居然要比皇帝更早知道消息,對於李世民來說,多少有點兒顧忌,而今聽到解釋,隨之釋然,原因在已,剛纔怒髮衝冠,拂袖而去,錯過了侯君集的彙報,怪不了別人。

阿史那,這個姓氏,可不簡單,相當於突厥部族中的王族,阿史那杜爾不僅是頡利可汗的侄子,更是隋朝時期,娶了義成公主爲妻的處羅可汗的次子,這樣的人物,不是俘虜敗降,而是主動前來投靠,意義重大,李世民自然歡迎。

然而,李世民與李靖也清楚,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只是有這方面的意向,至於是否真的投誠,肯定要經過一番周折,不過此事自有李世民等君臣操心,李靖覺得自己應該識趣,在天子沒有問計之前,告退而去。

算是個好消息吧,李世民的心情也好了些,把心思放到政務之上,吩咐寺人,將今日的奏摺拿來,批閱了幾份,忽然見到一份彈劾的奏章,李世民略微皺眉,考慮了片刻,直接召見房玄齡。

一會,房玄齡就到了,沒有辦法,身爲宰相,就應該有這樣的覺悟,隨時等候皇帝吩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有人覺得煩不勝煩,但是更多的人卻趨之若鶩,樂在其中,房玄齡,應該是居於兩可之間,不過位極人臣的滋味,也不是那麼容易消受的,特別是在李世民這樣強悍的帝王治下,沒有過硬的素質,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沒有出頭的機會。

縱觀貞觀年間的名臣,哪個不是在史書上濃墨重書的牛人,就算不能耳熟能詳,至少應該聽說過名字,就是在他們的襯托下,更加顯得李世民的統御能力,非是普通帝王可以比擬,見到房玄齡,劍眉微揚,就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也是多年的心腹了,房玄齡豈會真的懼怕,不過也恰到好處露出了幾分惶惑,未等李世民開口,就率先請罪起來。

“你有何罪?”李世民問道。

房玄齡恭敬回答:“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陛下理政不悅,必是臣下的罪過。”

老奸巨滑,這種理論,對於昏君來說,肯定悅耳動聽,但是李世民卻沒那麼容易上當,允許房玄齡矇混過關,直接責問道:“有人蔘奏校書郎韓瑞,私自更改朝廷政令,刊印佛經,具體怎麼回事,房僕射是否清楚?”

按理來說,韓瑞只是八品官員,勉強上得了檯面,不過也算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御史言官彈劾,只是小事而已,一般情況下,李世民批示兩句,着大理寺,或者吏部之類的官員前去核查,如果參奏屬實,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大臣,商討着解決就行,然後將事情經過結果,呈報李世民聖覽,這纔是朝廷處理政事的流程。

諾大的帝國,軍機、民政、邊防……林林總總,大大小小,事無鉅細,全部兼顧,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不懂放權的結果,肯定和諸葛亮差不多,鞠躬盡瘁,勞累而亡,李世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常年招賢納士,求才若渴,發掘人才,就是想讓他們幫自己分擔政事,治國安邦,成就萬世基業。

當然,適當放權,那叫垂拱而治,全部放權,那就是自尋死路了,而今李世民揪住這事,責問房玄齡,主要是這件事情,可大可小,輕了說,無非是韓瑞自作主張,重了說……那就非常嚴重了,畢竟刻坊刊印的書籍,是由禮部擬報,李世民御筆欽定,而今居然有人,不經過他的同意,就作了更變,這是什麼性質,眼裡還有沒有皇帝的存在?

察覺李世民的怒火,房玄齡心中凜然,皺眉說道:“陛下,此事,臣並不清楚,什麼時候的事情。”難道是韓瑞真的經受不住那些和尚的蠱惑,闖下了彌天大禍,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誰也保不住他了。

“三日之前。”李世民說道,目光銳利,不管韓瑞多有才華,但是作爲臣子,就應該恪守爲臣之道,如果事情屬實,他不介意讓世人知道,藐視帝王權威是什麼樣的下場。

三天,掐指算了下,房玄齡連忙說道:“陛下,可是韓瑞四天之前,以病告假,如今在家休養,未曾病癒歸來。”

嗯,李世民有些驚訝,隨之沉聲道:“那麼刻坊之事,是誰在負責?”

告假也不能擺脫嫌疑,畢竟這種事情,只要吩咐下去,匠人自然聽從安排工作。

“好像是個秘書郎。”房玄齡說道,不怎麼確定是誰,畢竟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不是什麼事情,都能夠記得清楚的。

李世民理解,當下傳下口諭,召見秘書少監顏師古。

虞世南請假,秘書監由顏師古主持大局,不過他也不見得有多麼忙碌,寺人前來的時候,只是在清閒的翻閱文史資料,聽到皇帝口諭,也不敢怠慢,匆忙而去,來到宮殿之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房玄齡,而是御臺案下,成排的佛經書冊。

卻是在召見顏師古的期間,李世民吩咐宮耳到刻坊搬來的,證明奏摺彈劾的事情,的確有所根據,至於真相是什麼,那就要調查了。

見到這些書冊,顏師古心中迷惑,畢恭畢敬行禮,御臺之上,翻閱着幾本印刷精美的佛經,李世民不動聲色,以平常的語氣問道:“顏卿,而今刻坊的工作,是誰在負責?”

“韓校書病了,休假數日,此事又不能疏忽,所以臣與監中衆人商議,讓秘書郎顧胤代爲兼顧幾日。”顏師古說道,心中暗歎,誰叫顧胤是新人,這種費力又沒有功勞的事情,那些校書郎都不怎麼樂意去做,個個都推到他的身上,分明是聯手算計。

但是衆口一詞,顏師古也只得順水推舟,畢竟是新人,多點磨礪,有助於成長。

“那麼,他是否向你彙報過,刻坊的事情?”李世民問道。

隱約察覺,事情有些不對,顏師古認真考慮片刻,搖頭說道:“沒有,顧秘書前去刻坊,只不過是督促檢查而已,也沒別的事情可彙報的。”

李世民相信顏師古,多年的老臣,自然清楚抗旨逆意的後果,不會犯渾的,目前來看,最簡單的分析,這件事情,可以得出兩種可能,一是韓瑞所爲,故意陷害顧胤,讓他幫自己頂罪,二是顧胤做的,理由未知,需要招來盤問。

突然來了興致,李世民準備將這些人,全部招來,逐一查證之時,一個寺人連滾帶爬奔了進來,氣喘吁吁,顧不上抹汗,直接伏跪拜倒,哭喪着臉,急聲叫道:“陛下,不好了,上皇…剛纔上皇……”

“上皇如何?”李世民驚心而起,有種不妙的感覺。

篩糠似的抖動身體,那個寺人磕頭如搗蒜道:“陛下,上皇剛纔嘔血,昏迷不醒……”

什麼,李世民臉色大變,一邊急行而去,龍袖拂在案上,帶着堆積的奏摺,嘩啦啦掉在地上,一邊大聲道:“快傳太醫”

一幫寺人宮女連忙隨行,留下房玄齡與顏師古面面相覷,心中多了兩分沉重,這兩年來,太上皇的身體,時常染病,斷斷續續的,時好時差,根本沒有正在的康健過,而今年事漸高,又嘔血昏迷,情況不怎麼妙呀。

不是兩人不想前去探望,主要是禁宮重地,兩人身爲外臣,沒有皇帝的旨意,自然不能涉足其間,相互對望,搖頭不已,又不好離開,只得在宮殿走廊轉悠,等待結果。

過了片刻,顏師古忽然問道:“房相,這次陛下召我覲見,到底是爲了何事?”

房玄齡沉吟,以他對李世民的瞭解,清楚此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必將追究到底,當下也不隱瞞,將剛纔的事情,如實細說,末了嘆道:“此事最好與韓瑞沒有關係,不然……”

顏師古皺眉,臉色沉重,這種事情,可不是開玩笑的,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都不能爲之,不然坐實了欺君之罪,就算皇帝有心饒恕,朝中百官也不答應,必須嚴懲,以儆效尤,免得亂了朝綱。

“想來,韓瑞不至於如此不智。”顏師古喃聲說道。

房玄齡點頭,淡然道:“希望如此。”

兩人對望,紛紛搖頭,嘆了聲,沉默不語,愛才之心有限,在事情沒有明確之前,不可能立即開口幫忙開脫,若是證明韓瑞無罪,那麼自然是皆大歡喜,要是證實韓瑞有罪,倒是可以斟酌求情。

“起風,要下雨了……”房玄齡輕聲道,擡頭仰望,剛纔陽光明媚,白雲悠悠的天空,剎那之間,風雲驟變,天地改變了顏色,陰沉沉的,烏雲密佈,狂風大作,吹得宮殿飛檐上的銅鈴叮咚作響,猶如暴風雨的前夕

第452章 配合第463章 鳩佔鵲巢第342章 潔身自好第302章 鄉趣第114章 代我去吧第232章 早點休息第365章 我的功勞第501章 追蹤第424章 怪異第478章 命運邂逅第352章 一場誤會第457章 回來了第417章 瀟灑美少年第384章 親臨巡視第523章 衣錦還鄉(二)第469章 李世民的煩憂第457章 回來了第213章 運籌帷幄第536章 對面相逢第405章 倒黴的人第237章 盤算第319章 壞了第166章 尋歡作樂第247章 供奉第192章 聲望日盛第234章 迎親了第490章 爲君分憂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508章 波瀾第5章 坊市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42章 一張請柬第142章 國色天香第466章 樂極生悲第528章 因果第294章 成了第294章 成了第136章 心動的滋味第419章 說動第52章 獻禮第515章 除夕夜第280章 你來考個第128章 名動京城(一)第463章 鳩佔鵲巢第513章 雲淡風輕第193章 無形的溝壑第497章 儲相第286章 避風港第183章 端倪第6章 行舟第407章 沾光第249章 說客第499章 平常第467章 見風使舵第396章 警示第492章 降生第241章 不抱期待第298章 憫農第530章 瑣碎第531章 出行第332章 聞風而動第300章 潮流第106章 新豐第66章 驚喜第386章 又是他第224章 點醒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146章 隱情第220章 缺字第151章 儒家道統第97章 辭行第223章 機緣第482章 論功行賞第319章 壞了第218章 核心第283章 會意?第272章 爆竹聲碎第515章 除夕夜第442章 太巧了第186章 風采如故第470章 召見第28章 孺子,不可教也第207章 風采與素質第379章 遊戲第390章 胡鬧第515章 除夕夜第205章 序第175章 又見面了第359章 帶溝裡第60章 敗退第454章 見證第435章 失望的楊氏第204章 引第235章 洞房花燭第306章 遠方的消息第62章 結論第99章 勸誘
第452章 配合第463章 鳩佔鵲巢第342章 潔身自好第302章 鄉趣第114章 代我去吧第232章 早點休息第365章 我的功勞第501章 追蹤第424章 怪異第478章 命運邂逅第352章 一場誤會第457章 回來了第417章 瀟灑美少年第384章 親臨巡視第523章 衣錦還鄉(二)第469章 李世民的煩憂第457章 回來了第213章 運籌帷幄第536章 對面相逢第405章 倒黴的人第237章 盤算第319章 壞了第166章 尋歡作樂第247章 供奉第192章 聲望日盛第234章 迎親了第490章 爲君分憂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508章 波瀾第5章 坊市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42章 一張請柬第142章 國色天香第466章 樂極生悲第528章 因果第294章 成了第294章 成了第136章 心動的滋味第419章 說動第52章 獻禮第515章 除夕夜第280章 你來考個第128章 名動京城(一)第463章 鳩佔鵲巢第513章 雲淡風輕第193章 無形的溝壑第497章 儲相第286章 避風港第183章 端倪第6章 行舟第407章 沾光第249章 說客第499章 平常第467章 見風使舵第396章 警示第492章 降生第241章 不抱期待第298章 憫農第530章 瑣碎第531章 出行第332章 聞風而動第300章 潮流第106章 新豐第66章 驚喜第386章 又是他第224章 點醒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146章 隱情第220章 缺字第151章 儒家道統第97章 辭行第223章 機緣第482章 論功行賞第319章 壞了第218章 核心第283章 會意?第272章 爆竹聲碎第515章 除夕夜第442章 太巧了第186章 風采如故第470章 召見第28章 孺子,不可教也第207章 風采與素質第379章 遊戲第390章 胡鬧第515章 除夕夜第205章 序第175章 又見面了第359章 帶溝裡第60章 敗退第454章 見證第435章 失望的楊氏第204章 引第235章 洞房花燭第306章 遠方的消息第62章 結論第99章 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