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改制

景福三年十月初八,在金陵成王府別院,一場被所有人矚目的會議迅速召開,參會的不僅僅有從各地返回的將領,更有南境的各省布政使,可以說是文武齊聚。

“今日招諸位前來,是因爲天下在我等手中重新歸於一統,可喜可賀!”薛洋的開場白一貫很簡單,所以朝着衆人笑道:“接收中原和山東等地,涉及到軍政兩大機構的調整,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主公不打算以此爲新政,在登基之後頒佈嗎?”李孝常見到衆人沒開口,頓時笑道:“來時和權義也曾商議過此事,都覺得主公應當先登基,然後再調整。”

“想過,不過現如今北方大事刻不容緩,而登基還是稍後再說。”薛洋擺了擺手看着兩人點頭笑道:“你們兩個在關中,是當政務官當過癮了吧?我看可以考慮調到各地去當承宣佈政使去。”

“承宣佈政使?”一陣鬨笑當中,倒是一下子讓衆人琢磨出這個新詞的意思,所以這一瞬間張環若有所思道:“主公的意思是重新改制?”

“以前的撤道並省只在南境各地展開過,北方各地並沒有此舉,但是如今天下一統,不能體制不明,從而引發混亂,所以我打算將北方各地也劃分爲各省管轄,同時該布政使司爲承宣布政使司,同時增設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刑律,在中央重新設立大理寺,和刑部並查刑律,糾正官風民氣。”薛洋點了點頭,他的這個辦法並不是什麼新創,而是套用了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將行政權和司法權一分爲二,不再如此前那樣混合在一起。

“主公這個辦法好,可以鉗制地方大員權力,同時也能讓百姓更多一份保障。”這對於民政這一塊,岑天時等人更加精通,只是一句話就快速明白過來這兩個機構設立背後的意義,將地方大員的權力拆分開來之後,相互掣肘,但是卻並行發展,互不干涉,必然可以更大程度上減少腐敗現象。更重要的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地方大員的權力若是過於集中,那麼難保不會出現此前藩鎮割據的現象發生。畢竟若是加上軍權的話,這布政使實際上就等於昔日的節度使了。

“同時樞密院在部署軍隊的時候,按照省爲單位,增設都指揮使司,也就是現如今的都一級別的兵馬建制。”袁襲在薛洋目光轉向自己之後,跟着開口道:“三司並列,各行其責,如此才能夠互相監督,確保地方安定,上令下達,效忠新朝,效忠主公。”

“這都指揮使司應該不是常設的吧?”高濟思索半晌之後看着袁襲問道:“若是如此,則我軍各部駐紮之地豈不是要全部拆分開來?若是邊境出現敵情,如何集中?”

“呵呵,主公啊,權義這段時間進步不小。”李振在旁邊笑道:“確實如此,所以你且聽主公和軍師繼續往下說啊!”

“確實,都指揮使司是常設機構,確保各省三司並列,但是兵馬駐紮需要根據樞密院和兵部的安排擇地駐紮。”薛洋點了點頭之後道:“我打算將天策軍分成兩部,一步繼續爲天策軍本部,爲野戰兵馬,駐紮要地和邊境各處,或者由各部將領統兵出征。另外一部爲守備兵馬,負責內地防務值守,歸屬兵部調遣,加上兵部原本所屬的新兵處,構建天策軍三大架構。”

這種劃分也讓在場的各部將領同時點頭,內地守備兵馬的配置實際上可以簡陋一點,甚至於可以說,這種劃分,可以加大的減輕天策軍軍需的壓力,畢竟以往,都是野戰部隊充當守城兵馬,和民政官員一起負責轄地的安全。這在戰爭年代還說得過去,但是在如今這個時候,還保持這種體制的話,必然會讓精銳的野戰兵馬疲於奔命,甚至於在無數的瑣碎小事當中消耗了自身的戰力。

“野戰兵馬分爲陸軍和水軍,歸屬樞密院下轄陸軍都督府和水軍都督府負責日常訓練,錢糧裝備補給則由兵部負責,戰時擇統兵將領出任統帥出征。”薛洋繼續開口道:“同時在邊境各地組建戰區,以常設作戰行營節制轄區內所有兵馬。各作戰行營和戰區統兵大將則由樞密院擬定條陳決定人選,非戰時三年一輪換。”

這實際上就是對於應急反應部隊的一種特殊安排,既保證了出現戰事之時,邊境各部能夠第一時間組織足夠的大軍進行防禦,同時也限制了各部行營統兵大將的兵權,算是薛洋的一種改進了。而且首次將輪換制給拿了出來,避免了將領壟斷權力的現象發生。

“主公這個辦法算是面面俱到,而且從上到下,制定了一個完整的體制了。”袁襲點了點頭,類似於這種體制建設他和李振都幫不上什麼忙,從嶽西開始,所有的軍政制度基本上都是薛洋自己一手創建,也確保了各項制度能夠從最開始延續到今日。

“樞密院儘快按照地域,重新劃分戰區,建立行營指揮部,安排各將領赴任。”薛洋在見到衆人沒有反應之後,繼續道:“同時將各部野戰兵馬迅速歸屬到各戰區駐守。至於都指揮使司需要的人手,兵部和樞密院重新制定劃分,暫時將沒有劃歸邊境戰區的兵馬調任新的區域,然後等待兵部籌集足夠的人手接替之後再行替換。”

“主公,這都指揮使司的人手不需要像他們軍方那樣部署那麼多人吧?”嚴明一聽還要擴軍,頓時眼珠子一突,不過隨即開口道:“是不是可以減半編制?”

“不是減半編制,而是縮減編制!”薛洋笑着擺擺手道:“守備兵馬一來是維護地方治安,堅決布政使司解決不了的難題,另外一個則是野戰兵馬的補充,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人手,而且日後可以和新兵處招募的新兵合二爲一,以都指揮使司的士兵作爲野戰兵馬的補充所用。”

“既是如此,那還不如將兵部所屬的廂兵和輜重大隊人手也放進去?”嚴明算是將節儉的想法堅持到底了,一句話說的衆人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讓薛洋隨即點了點頭。

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兵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活捉朱友恭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九百一十七章 旋渦中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鄭璠的心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會師第五百零九章 桂陽之戰(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七百零七章 萬源之戰(中)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四百七十七章 輿圖玄機(上)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八百二十四章 成都困境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三百二十九章 鄭璠的心思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借勢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脣亡齒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九百八十一章 偷襲長安(中)第六百零三章 兩強爭奪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九十八章 反擊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零三章 明修棧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袁家的想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追蹤楊行愍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前方打仗(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窮寇勿追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下第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江州之戰(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成汭投誠第五百一十一章 桂陽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反制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關中戰亂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反常態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三百四十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
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兵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幾家歡喜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活捉朱友恭第五十二章 不約而同第九百一十七章 旋渦中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鄭璠的心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高陽(下)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開山炸石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威的盤算第九百八十七章 全軍開戰(中)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襲臨武(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討伐河東第三十四章 竹林訪賢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會師第五百零九章 桂陽之戰(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平定世家(下)第八百三十章 白馬關前第七百零七章 萬源之戰(中)第七百八十九章 涪城之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京山之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襲(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平定世家(上)第一千章 一戰盡墨第四百七十七章 輿圖玄機(上)第九十三章 成敗得失第五百四十九章 臨陣投誠第八百二十四章 成都困境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火燒樑王府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三百二十九章 鄭璠的心思第八百四十九章 出人意料(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會師第一千一百章 田家的反應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謀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借勢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脣亡齒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九百六十三章 祁山舊道第九百八十一章 偷襲長安(中)第六百零三章 兩強爭奪第三百八十四章 湞水阻擊戰(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開州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建號立制(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二十八章 內外影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鹽鐵之爭第九十八章 反擊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成的態度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鋒相對第八百六十三章 戴友歸的心思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魚目混珠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河戰圖第六十四章 府城鉅變(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昭義軍亂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零三章 明修棧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瞠目結舌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袁家的想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截斷南北第四百五十二章 夜襲戰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追蹤楊行愍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陵歷風雨(九)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前方打仗(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軍奪安遠(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尤溪城夜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窮寇勿追第二百六十八章 鹽鐵之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九百九十五章 算漏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下第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江州之戰(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成汭投誠第五百一十一章 桂陽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反制第五百五十四章 道士算命(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關中戰亂第六百章 長安亂(中)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第八百零五章 胡騎烽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反常態第一百六十四章 沖天火柱第三百四十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五十四章 決堤洪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硤石山對峙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勝一擊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天子守國門第七百零五章 求和(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出其不意(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孤城難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