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包圍

“殺!”殷紅林仰天長嘯,揮刀殺出的那一瞬間,身後,是整個第二衛三萬大軍猶如潮水一般跟隨涌出,歷經了南征戰役的洗禮,第二衛的韌性在這場大戰當中展露無遺,作爲當年南征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二衛,是天策軍主力戰隊當中最神秘的存在,長期駐守嶺南一線,戰績基本上很少被中原諸侯知曉,誰也不知道這支兵馬到底有什麼本事,能夠長期在天策軍的序列當中佔據着主要的地位。但是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看到了,在殷紅林殺出去的那一瞬間,第二衛的將士,幾乎沒有一個人落下,全體將士硬生生的以一種整齊劃一的動作,跟隨殷紅林而動,戰場之上,如臂使指,幾乎沒有任何的溝通調度,這支大軍已經將本能和默契刻進了骨子裡,不論殷紅林需要下達什麼樣的命令,第二衛的全體官兵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調整自己,從而將命令執行到位。如此一來,党項騎兵算是遭受了開戰一來最慘痛的一戰,步騎對戰,一旦步軍的協調程度達到高度統一之後,騎兵的衝擊必然會遭到步軍的聯手削弱,從而失去引以爲傲的戰力,最終在步軍優勢的人數面前徹底敗下陣來。而這個時候第二衛執行的就是這個策略,前方長槍手根本沒有給党項騎兵任何衝起來的機會,幾乎是無視眼前衝過來的高頭大馬,長槍直刺,迅速將成排的騎兵迅速刺落馬背,即使自己也被對方撞得倒飛而出,卻依舊前赴後繼的前衝不止。而後排的刀盾兵更是掩護弓箭手,直接站在人羣之中對着四面八方放箭,箭矢在自己的將士耳邊穿梭不停,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這些將士衝鋒陷陣。這是將信任刻進了骨子裡,彼此之間在戰場上是真正的做到了相互信任,將性命交付到對方的手中。才能造就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弓箭手在自家人羣中放箭,而前方將士卻無動於衷的情況發生。右翼的這種戰法,讓党項騎兵幾乎是瞬間崩潰從頭到尾迅速展開,第二衛所到之處,幾乎沒有任何的一合之敵,以至於到了最後,各部開始迎着党項騎兵的陣型展開穿插,將對方徹底包圍在其中。右翼這邊是靠着第二衛爆發,從而引發了全局的奔潰。而左翼的戰鬥卻從一開始就變得血腥無比。霍存的第十衛和其他老牌戰隊相比年輕了不少,而且也不是南征主力,沒有那麼多血戰的磨練。但是第十衛和其他各部有個明顯的區別,第十衛的兵馬當中很多都是當年黃巢義軍的底子。這一點從領軍將領就能看得出來,第十衛從霍存開始,到劉捍、李青山,張天成等等,幾乎清一色全都是當年黃巢義軍的部署或者後代。他們比起第二衛第三衛來說,更喜歡用拳頭說話。所以即使霍存有心在開始的時候打算佈陣應對騎兵的衝鋒,但是等到這些人上了戰場之後,卻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讓左翼變成了整個大戰最血腥最殘酷的地方。無數的天策軍將士一旦上了戰場,就直接拿出了當年在黃巢義軍當中對付騎兵的做法,衝上去以命換命,根本不在乎死亡,只要能夠殺死敵人,就算是自己被對方的戰馬撞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所以第二衛那邊是攻勢如潮,霍存這邊是真的血流成河,無數的党項騎兵就被這種近乎於同歸於盡的打法迅速斬殺殆盡,大軍所到之處幾乎是血流成河,甚至於連党項人的戰馬都被殺紅了眼的天策軍將士直接就地斬殺。這種打法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乎是和党項人正面相撞的那些士兵無一倖存,全部拉着對方同赴黃泉。但是一旦強行擋住了對方的衝鋒勢頭,那麼這羣眼睛裡除了殺戮就再無其他的將士甚至於爆發出來的戰力比第二衛還要兇猛。第二衛那邊雖然率先展開反包圍,將整個党項騎兵裹挾在其中,但是戰果卻沒有第十衛這邊來得快。霍存和拓跋思繼親自過手,三個回合之後,直接差點將其斬落馬下後,整個党項人的攻勢至此徹底崩盤。拓跋思繼的撤退,讓僅有的一點掙扎迅速煙消雲散,整個第十衛踏着血腥的步伐,直接反過頭來,對準了李克用的中軍,率先從左翼反攻晉軍中軍本部。“給我殺!”如此一來,整個大戰戰場的陣型都開始以霍存爲中心迅速發生轉移,第一個殺入晉軍核心地帶之後,導致了王成索性按照他的步伐,吹動號角,讓正面戰場的高勳也帶頭往縱深方向挺進。如此一來,在隨後殷紅林那邊也加入過來之後,天策軍分成三路,在大敗党項騎兵之後,沒有絲毫的停留,迅速揮兵直指李克用中軍,拉開了這場大戰的決勝階段的大幕。這是一個龐大的包圍圈,從正面戰場到兩翼反擊,再到霍存率先揮軍殺盡李克用的中軍,整個戰役一氣呵成,幾乎沒有任何地方出現停頓,天策軍強大的戰力讓整個戰場攻勢如潮,晉軍不論是周德威的本部兵馬還是党項騎兵上陣,全都接連大敗,根本擋不住這猶如潮水一般的衝擊。“晉王,現在該怎麼辦?”原本唐皇還在擂鼓助威,雖然他也只是做做樣子,畢竟以他的體力,根本堅持不了這麼長時間,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來到李克用的身邊,結果看到這一幕之後臉色大變。他沒有上過戰場,即使以前遇到過的戰爭,也都是規模很小,這種交戰雙方多達數十萬人的龐大戰場,讓他茫然無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李尚書,你帶着神策軍護衛陛下,其餘兵馬跟我衝鋒!”李克用一聲不吭,只是將李溪扔給了唐皇,自己轉而集中其全部的中軍大軍直接對準第十衛,也就是霍存的方向而去。“將軍,晉王那邊已經開始搖動戰旗了,我軍必須馬上變陣,往西北方向轉移!”這個時候也只有周德威看清楚了李克用的舉動,對方集中起來的大軍並沒有分路反擊,而是全部對準了霍存所在的方向,同時不斷吹動的牛角號也在提醒着自己,讓他的正面大軍也往那個方向撤退。

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決戰高陽(中)第一百章 破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六百三十章 反咬一口(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會師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破綻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四十章 古剎交鋒第九百二十四章 惡行傳天下(下)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二百零六章 穿越徐州第三十五章 陰謀陽謀(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五百五十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兵對抗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下,吐不出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九百四十三章 陽謀牽制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陵歷風雨(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份聖旨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都樞紐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元后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九百一十九章 最後的反撲(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前方打仗(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七百九十八章 火光沖天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決戰福州(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八百八十三章 何以爲家國(下)第五十九章 年關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四百零二章 威壓嶺南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婚(上)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楔子 再回首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九百一十三章 互相試探
第五百四十八章 晉汾大戰(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破臨淄第六百八十五章 東都大典(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決戰高陽(中)第一百章 破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一章 拿錢換官第六百三十章 反咬一口(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會師第七百零六章 萬源之戰(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急促而來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破綻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四十章 古剎交鋒第九百二十四章 惡行傳天下(下)第六百二十章 荊州大戰(中)第六十八章 佛宗故事(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翻盤(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建來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巡幸東都(上)第二百零六章 穿越徐州第三十五章 陰謀陽謀(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衆叛親離(上)第五百五十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兵對抗第二百八十二章 洞獠蠻族參戰第九十六章 波濤洶涌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屬意誰人第九十五章 軒然大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化第九百一十一章 角力長安(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下,吐不出第四百六十一章 捆綁煽動(下)第九百四十三章 陽謀牽制第三百五十章 江南織造第九百九十一章 半途而廢第八百零三章 橫掃西南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二十章 擴編第七百七十八章 一人影響全局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陵歷風雨(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份聖旨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徐州對峙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禮制改革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山東士族的選擇(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山東劇變第九十一章 內外夾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東都樞紐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元后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掃蕩瀘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谷城之戰(上)第五百二十章 巋然不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動盪第二百五十五章 王鐸的心思第九百六十五章 偷襲眉縣(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成王世子(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三十九章 蕭縣之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切斷戎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洪州(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疑兵之計第九百一十九章 最後的反撲(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全軍開戰(下)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前方打仗(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天一柱第三百五十五章 嶺南第一戰(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第七百九十八章 火光沖天第六百一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決戰福州(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調整部署第八百八十三章 何以爲家國(下)第五十九章 年關第二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運和漕運第四百零二章 威壓嶺南第八十四章 兩路援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金陵歷風雨(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發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婚(上)第五十三章 連環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三百零一章 平定閩西南(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第八百一十章 拉攏許諾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馬換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雲動第九百三十九章 七裡橋之戰(下)楔子 再回首第三百六十三章 寧長楓歸順第一百四十章 李振出手第三十七章 新土地法第八百五十七章 席捲天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九百一十三章 互相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