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

長安。東字。

張瑄率大軍離開蒲州的當日,監國太子李亨在自己的書房裡秘密會見了龍武左衛大將軍陳玄禮、左相陳希烈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戶部尚書張繼勇,避開了渤海郡王、右相楊國忠與龍武右衛大將軍楊漣。

李亨默然趺坐在正座上,神色複雜。

他今日裡秘密召集陳玄禮等人,乃走出於無奈。目前,因爲突發的天災,朝野上下的輿論對他極其不利,而其他皇子開始暗中活動,隱隱有威脅他皇位繼承權的跡象。

陳希烈三人走進書房,一起拜了下去”“臣等拜見監國太子殿下!”

李亨長嘆了一聲,疲倦地揮了揮手”“都起來吧,諸位大人,請坐。”

三人各自坐下。

李亨複雜的目光從陳希烈三人身上掃過,輕輕道”“這一場天災,朝野上下頗多議論,本宮心裡也寢食不安,日日反思己身,可是本宮監國以來,有失德之舉,引得上天震怒?”

,“然本宮再三自省,卻覺得無愧於心。自父皇患病,本宮奉旨監國,本宮殫精竭慮從未有一日懈怠,不敢說保國安民,有功於社稷,但敢說無甚過錯。”李亨的聲音慢慢變得激動和憤怒起來”“可有些人卻把矛頭對準了本宮,生生往本宮頭上扣了一盆髒水,說是本宮失德無能這簡直是欺人太甚,豈有此理!”

,“請教諸位大人,本宮該如何做?!”

李亨的面色漲紅,嘴角都有些抽搐,足見他內心的激動情緒。

陳希烈默然不語。

張繼勇猶豫了片刻,朗聲道”“殿下文治武功足以匡扶社稷,監國以來,施行仁政有目共睹,天下人皆知。”

,“這一場天災純屬偶然“殿下無需自責!”

陳希烈旋即接過了話茬道”“殿下,張大人所言極是。以老臣之見,殿下問心無愧,不必多慮。至於些許小人流言,假以時日,必不攻自破。”

李亨苦笑了一聲”“談何容易。本宮雖然問心無愧,但奈何有人蠢蠢欲動,隱隱有成爲第二個榮王的架勢!這是在用軟刀子逼迫本宮啊……””

陳希烈當即默然。他明白李亨所說的是盛王李琦、咸宜公主這些嫡系皇族。目前老皇帝李隆基剩餘的十幾個皇子聯合起來,暗中結交羣臣,培植勢力,有扶持推舉盛王李琦爲太子的架勢。雖然只是一種苗頭,還未付諸於行動但對於非常敏感的李亨來說,這已經算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了。

李亨自打當上了太子之後,這樣無形的壓力早已不是頭一遭。雖然每一次都僥倖逢凶化吉,但厄運總是這樣圍繞着他,他心裡的憤懣之情可想而知。

陳玄禮慢慢擡起頭來,神色有些變幻。但瞬間,就變得極其剛毅果決。

他起身來向李亨拜了下去”“殿下,臣有幾句肺腑之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說。”

,“殿下若是臣之所言有失禮僭越之處,還請殿下恕罪。”

陳玄禮陡然直起身來,腰桿挺得筆直。他朗聲道”“殿下監國不過數月有餘,這天災縱然是上天示警,昭示朝廷失德也與殿下無關,殿下何必不安若此?”

陳玄禮這話一出口,陳希烈眸子裡陡然一亮,升騰起了一股火焰卻又立即掩飾着熄滅了下去。

而張繼勇則是嘴角輕輕一抽,心道你這個陳玄禮說話當真是沒有分寸,也不怕引來殺身之禍。

上天示警,朝廷失德,與李亨無關,那就是與老皇帝有關了。雖然老皇帝目前癱瘓在牀,但也不是一個臣子能隨意非議詬病的。

李亨皺了皺眉,本想斥責陳玄禮幾句,卻又沉默了下去。

,“請恕臣斗膽。”陳玄禮咬了咬牙,心道一不做二不休,富貴險中求,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這一次就豁出去了。

陳玄禮伏身跪拜在地”“臣冒死進諫。上天示警昭示朝廷失德,

朝廷應當自省。而陛下本人,也當下罪己詔,同時將皇位禪讓給殿下,以平息天下紛亂,安撫民心。”

陳希烈聞言,嘴角哆嗦了一下,猛然擡頭望着陳玄禮,目光無比震驚。

張繼勇則用不可思議的眼神掃了陳玄禮一眼,張了張嘴,臉色變得蒼白起來。

陳玄禮的膽子太大了,太大了他竟敢如此大逆不道,讓太子……這相當於是變相逼迫老皇帝退位!

李亨全身一震,霍然起身拍案怒斥道”“陳玄禮,你好大的膽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也敢當着本宮的面說出。!來人,將陳玄禮給本宮拿下!”

陳玄禮昂然不懼,猛然叩首在地,哽咽着慷慨道……,殿下,臣之忠心,天日可鑑。臣對殿下,絕無異心。臣冒死進諫,爲殿下、爲大唐社稷江山,也爲天下萬民之福祉!”

,“陛下患病在牀,不能署理國政,殿下長期監國,名不正言不順。

如今朝廷內外紛亂四起,若殿下不能當機立斷,則夾唐社稷江山危矣!”

陳玄禮砰砰叩首,額頭上滿是血跡。

血跡順着他的額頭留下來,顯得他的面孔分外陰森可怖。

,“殿下,臣一片忠心,請殿下三思!臣縱然一死,也不悔!”

李亨目光閃爍了一下,其實他沒有真發怒,只是做做樣子。陳玄禮的話正中他的下懷,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這種事情,需要臣下推動進諫勸進,他需要的就是陳玄禮這種冒死之人不顧忌諱,“仗義執言”。

李亨緩緩坐了下去,嘆了口氣道”“罷了,陳玄禮,本宮知你一片赤誠,就不怪你了。只是這種事情再也休提。父皇只要在世一日,本宮就堅決不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張繼勇目光閃爍了一下,毅然也跪倒在地,朗聲道”“殿下,臣以爲,陳大將軍所言甚是。殿下乃是一國儲君,已經監國。陛下病體沉重,禪讓皇位於殿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亨默然,但目光卻是悄然掃了陳希烈一眼。

陳希烈心裡一顫,心裡暗道,這事兒八成是太子提前跟陳玄禮、

張繼勇密謀的結果,既然如此,如果老夫再不附和,恐怕會引起李亨的猜忌。

一念及此,陳希烈也毫不猶豫,跪了下去”“殿下,老臣附議。

老臣將率羣臣上書,勸陛下退位,下罪己詔,禪讓皇位於殿下!”

李亨心裡狂喜,但面上卻是猶豫遲疑。他輕輕道”“諸位大人的好意,本宮心領了。只是這事兒需要徐徐圖之,不能操之過急。陳相,你乃是三朝元老,做事穩妥,不可陷本宮於不義之中啊”

陳希烈心下一嘆,這才明白,李亨此番已經鐵了心要上位了,他等不及老皇帝嚥氣駕崩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再做惡人。

他沉吟了一下,笑道”“殿下,老臣以爲,殿下當即刻主政興慶宮一這東宮,不能久居了。”

李亨沉默片刻,點了點頭”“然,就依陳相所言。”

長安城的天又要變了。

出宮的時候,陳希烈坐在馬車上長吁短嘆,直奔楊國忠府上。

他奉了李亨的命令,去楊國忠那裡跟楊國忠翰旋和,“談判”爭取楊國忠的支持。要知道,這事兒若是沒有楊國忠的鼎力相助,就會遭遇很大的阻礙。

只要楊國忠點頭,李亨上位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李亨給陳希烈的底牌是,若是楊國忠肯支持,他登基之後,承諾加封楊國忠爲太傅、安國郡王,同時將他的女兒延光賜婚給楊國忠的長子楊勳。

可以說,這已經是一個皇帝所能給予臣下的恩寵之極限了。

若是楊國忠還不滿意,就只能改朝換代,由楊國忠來做皇帝了。

陳希烈走後,李亨擡頭來望着陳玄禮,沉聲道”“陳玄禮,最近長安防衛一定要牢牢掌控,不得出一絲紕漏。”“請殿下放心,臣自當竭盡全力,維護長安穩定。”陳玄禮慨然應諾,心下也自是〖興〗奮起來。

只要李亨登上皇位,他就是具有擁立大功的重臣,權力會達到頂峰,直接將那楊漣死死壓制住。

張繼勇猶豫了一下,突然插話道”“殿下,臣還有本毒。”

,“你說。”李亨掃了張繼勇一眼。

,“殿下,臣得到呈報,說是隴朔大都督率軍改道範陽,繞行前進。

如此,不僅過多耗費朝廷錢糧,還驚擾地方,其罪不小。”張繼勇躬身道。

李亨一怔,皺了皺眉道”“張瑄爲何要繞行范陽?他什麼意思這是?”

,“臣不知。不過,臣聽說,張瑄一路行軍緩慢,每到一處都大肆停留,縱容軍卒襲擾地方州郡,已成隱患。”張繼勇輕輕道。

李亨眉頭皺得更緊了,立即揮揮手道”“傳本宮的詔書,速速命張瑄加快行軍,不得襲擾地方,不得貽誤唐蕃和親要務!”

張繼勇心裡一喜,立即領命與陳玄禮一道而去。

李亨望着張繼勇和陳玄禮離去的背影,臉色慢慢變得〖興〗奮起來。

與他即將登臨皇位的大事相比,張瑄的軍馬行進路線如何根本就無足輕重了。

第305章 家宴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99章 正面反擊登場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468章 陳通頂罪第192章 調教女奴第428章 三大國策第64章 楊貴妃召宴第390章 殺!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205章 兵車行第429章 選秀第411章 兵臨城下之朝臣迎駕第202章 果斷決定納妾第183章 女劍客第262章 捷報再入京師!第457章 難題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346章 新皇登位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364章 勸降第154章 殺人有很多種方法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11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5)第25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408章 定都?第43章 榮歸第178章 加官進爵第288章 史詩之戰(完)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58章 暗流涌動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40章 裴徽拜師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451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52章 丈母愛郎,小孩愛糖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268章 致命的**第159章 高力士的接班人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214章 密見安祿山(下)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314章 文字獄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472章 贏了第48章 聞琴而知雅意第358章 勸反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79章 文武兼職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392章 楊貴妃的危機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438章 女人與戰利品第134章 崔家門庭若市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63章 指點迷津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476章 一觸即發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170章 李亨的決斷下第58章 暗流涌動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429章 選秀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57章 蕭十三郎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194章 斬,立決!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
第305章 家宴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99章 正面反擊登場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468章 陳通頂罪第192章 調教女奴第428章 三大國策第64章 楊貴妃召宴第390章 殺!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205章 兵車行第429章 選秀第411章 兵臨城下之朝臣迎駕第202章 果斷決定納妾第183章 女劍客第262章 捷報再入京師!第457章 難題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346章 新皇登位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364章 勸降第154章 殺人有很多種方法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11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5)第25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408章 定都?第43章 榮歸第178章 加官進爵第288章 史詩之戰(完)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58章 暗流涌動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40章 裴徽拜師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451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52章 丈母愛郎,小孩愛糖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268章 致命的**第159章 高力士的接班人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214章 密見安祿山(下)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314章 文字獄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472章 贏了第48章 聞琴而知雅意第358章 勸反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79章 文武兼職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392章 楊貴妃的危機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438章 女人與戰利品第134章 崔家門庭若市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63章 指點迷津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476章 一觸即發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170章 李亨的決斷下第58章 暗流涌動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429章 選秀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57章 蕭十三郎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194章 斬,立決!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