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

太監李靜忠引領在前,李亨和張瑄在後,直入御書房。

御書房門外,李靜忠恭謹回頭一笑,“太子殿下,皇上在內等候,小的就不進去了。”

李亨習慣性地剛要微笑着跟李靜忠“寒暄”一聲,他一向是如此謙卑的,對於皇帝身邊的人哪怕是一個太監都不敢得罪。此時卻見張瑄在一旁皺眉搖了搖頭,李亨頓時想起張瑄連日來的“教導”,便定了定神,淡然一笑,矜持着率先飄然而入。

李亨的這番態度倒是讓李靜忠有些不適應。太子李亨一向謙卑有禮,如今怎麼突然也有了架子了?

李靜忠眉梢一跳,張瑄已經淡然笑着飄然走過他的身側,投過平和卻是居高臨下的一瞥。李靜忠心神一凜,趕緊又垂下頭去。

李亨和張瑄一前一後走進御書房,見李隆基正高坐龍椅之上,神色湛然地凝視着二人。不敢怠慢,趕緊大禮參拜下去,“兒臣李亨,拜見父皇,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瑄也跟在李亨身後拜下,“臣張瑄拜見皇上。”

李隆基淡然一笑,揮了揮手,“罷了,平身。賜坐——張瑄,汝也歸座吧。”

“臣不敢。皇上和殿下面前,哪有臣的位置。”張瑄謝絕不坐,徑自走過去站在了李亨的身後。

李隆基深深地瞥了他一眼,卻轉頭望着李亨笑了笑道,“亨兒,聽說汝最近在東宮日日勤習國事,朕心甚慰。”

別看李隆基的話說得漂亮,但他的積威之下,李亨還是心頭一個激靈,生怕又引起了李隆基的猜忌,便趕緊誠惶誠恐地又起身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之前疏於禮制,辜負父皇教導期望,心中汗顏慚愧。今恢復朝禮,督促東宮官吏料理政務……”

李隆基笑了笑,“很好。汝能遵從禮制掌理政務,日日勤勉不加懈怠,朕這心裡高興得緊。亨兒啊,朕已老矣,這大唐江山終歸還是要交到汝的手裡,但汝能不能守住祖宗創立的家國社稷,朕不放心吶……”

“兒臣不敢。父皇英年鼎盛,是大唐萬民之福。兒臣願永爲父皇之臣,能日日侍奉在父皇身側,便是兒臣最大的心願了。”李亨當然要立即表示“謙讓”,類似的話他已經重複了無數遍,而早在十年前李隆基就說要扶植他走上前臺掌握大唐權力,但至今卻始終都是說說而已。

“亨兒,汝爲我大唐儲君……朕有些國務遲疑不決,便聽聽汝的意見。”李隆基突然口鋒一轉,淡然又道,“楊國忠如今身兼十數職,力有未逮,朕這幾日心裡思量着,該不該免去楊國忠的劍南道節度使一職,好讓其安心朝廷要務。”

這還是這麼多年李隆基頭一次以商量的口氣跟李亨討論國事,朝臣職務的任免。李亨心中一喜,卻是更加警惕和冷靜起來,他沉吟了片刻,這才斟酌着言辭小心翼翼地輕聲道,“父皇,兒臣以爲楊國忠兼職太多,不利朝綱……不若免去楊國忠的節度使職務,另選他人,也好鞏固我大唐邊防。”

“哦?”李隆基笑着,又望着張瑄道,“張瑄,朕也聽聽汝之意見。”

張瑄心頭一動,卻是恭謹地行禮道,“皇上,事關朝廷重臣職務任免,臣職位卑微不敢妄議……”

聽到皇帝有意要免去楊國忠的節度使兼職,張瑄心裡馬上就意識到李隆基這是準備要削弱楊國忠(或者說是楊家)的權勢了,暗暗一喜。

李亨如今的局勢很艱難,內有楊國忠這個權臣加壓,外有安祿山這種藩鎮威脅,還有個別實力雄厚的皇子瞄準太子之位,可謂是內憂外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但皇帝打壓楊家一脈,對於東宮來說,卻是難得的機遇。

張瑄明白,李隆基絕非是真的要將楊國忠徹底打壓下去,而一定是感覺楊家的勢力太大,蓋過了皇族形成了潛在隱患,欲要稍稍壓制一下。而壓制楊國忠又要不能引起楊國忠的“騷亂”,這就需要一個第三方勢力來介入制衡——毫無疑問,東宮如今是李隆基最佳的選擇。

或者說,當李隆基產生了這個念頭之後,東宮的李亨在張瑄的主導推動下逐步走進了李隆基的視線——於是便有了今天的點撥和試探。

以張瑄對李隆基心性的瞭解,如果李隆基沒有這種心思,絕對不會在這種時候召見李亨並開口說起此事。

“朕恕你無罪,但講無妨。”李隆基擺了擺手。

張瑄故作遲疑,卻上前一步朗聲道,“皇上,臣贊同太子殿下的話。楊相兼職太多,力有未逮,不如另選他人爲楊相分憂,更加有利於安定邊防。”

張瑄擡頭間,見皇帝似笑非笑的樣子,不由咬了咬牙,躬身拜了下去,同時大聲奏道,“皇上,臣以爲,太子殿下通曉政務又仁孝端方……可遙領劍南道節度使一職!”

張瑄這話一出口,李隆基還沒有太大的反應,反倒是李亨大爲震驚,旋即惶恐地起身連連表白,“這萬萬使不得。兒臣一向安居東宮,不通軍務,如何能兼領藩鎮節度使要職?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張瑄此舉純屬臨時興起,事前沒有跟李亨通氣,自然是把李亨嚇了一跳。以李隆基往昔對他的排斥和猜疑,他竟敢主動求取藩鎮軍職,這簡直就是“心懷叵測圖謀不軌”了。

李隆基默然不語,嘴角浮起了一絲古怪的微笑。

張瑄回頭來望着李亨,輕輕而毅然道,“榮王殿下能兼任遙領隴右節度使,太子殿下品性才能絲毫不輸於榮王殿下,遙領劍南道節度使又有何不可?”

李亨目光閃爍了一下,他從張瑄眸子裡讀到了一種隱隱的暗示,他便慢慢垂首下去,再也不開口推拒,心頭也是隱隱覺得興奮——機會終歸還是來了。

多年的隱忍不發,今朝終有一個出頭的機會。李亨心神微微有些激盪,但瞬間又平穩了下來。他當然有怯懦的一面,只是這怯懦在有的時候又未嘗不是一種理智和沉穩。

……

……

“好了,容朕再想想。”李隆基擺了擺手,有些疲倦地道,“爾等退下吧。”

李隆基雖然沒有應允,但既然沒有一口否決,說明就還有機會。

張瑄回頭暗暗向李亨使了一個眼色,李亨心領神會地拜了下去,“父皇,兒臣告退。兒臣聽聞貴妃娘娘有恙,意欲去探望……還請父皇允准。”

李隆基一怔,旋即笑道,“去吧。玉環這些日子抱病在身……汝有這個孝心,朕心安逸。”

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194章 斬,立決!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355章 建八軍!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404章 李亨又要逃,李豫李倓逼宮第295章 抵京第314章 文字獄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465章 昭武歸化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164章 上元詩會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04章 解纓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90章 圖窮匕見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183章 女劍客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95章 遊說楊國忠(完)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429章 選秀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137章 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第31章 聖旨到!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134章 崔家門庭若市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第110章 ;鴻門宴(完)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249章 撼天雷第200章 監軍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332章 猜疑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316章 交心第472章 贏了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9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3)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337章 又是一鍋端了!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190章 賣身爲奴第280章 史詩之戰(2)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389章 諸將的選擇!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89章 殺機!危機!(下)第345章 老皇帝進殿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30章 針鋒相對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82章 立威第67章 楊貴妃的提點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111章 鴆殺第461章 反抗第4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第74章 威脅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468章 陳通頂罪
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194章 斬,立決!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355章 建八軍!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404章 李亨又要逃,李豫李倓逼宮第295章 抵京第314章 文字獄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465章 昭武歸化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164章 上元詩會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04章 解纓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90章 圖窮匕見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183章 女劍客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95章 遊說楊國忠(完)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429章 選秀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185章 刺客的來歷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137章 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第31章 聖旨到!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134章 崔家門庭若市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第110章 ;鴻門宴(完)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249章 撼天雷第200章 監軍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332章 猜疑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316章 交心第472章 贏了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9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3)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337章 又是一鍋端了!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190章 賣身爲奴第280章 史詩之戰(2)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389章 諸將的選擇!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89章 殺機!危機!(下)第345章 老皇帝進殿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30章 針鋒相對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82章 立威第67章 楊貴妃的提點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111章 鴆殺第461章 反抗第46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第74章 威脅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278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468章 陳通頂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