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勸進

楊漣得到張瑄的承諾,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永寧王府?

不知道楊漣有沒有去楊國忠府上,轉達張瑄的“苦口良言”。估計,也沒有去。而就算是去了,說了,楊國忠也肯定聽不進去。[.]?

楊國忠糾集楊派衆臣進宮去當面進諫,卻吃了一個閉門羹。李亨根本就不見他們,衆人在興慶宮等待了一個多時辰,也沒有見到李亨,只得怏怏離去。?

經此一事,楊國忠心裡的危機感更加強烈。而楊派衆人,也有些敏感的人嗅出了一些別樣的味道,開始盤算着是不是脫離楊國忠,投向以陳希烈爲首的中立派。?

上元節前五日,大朝會。?

李亨在過年期間安排這麼一場大朝會,其意若何,滿朝文武誰還不心知肚明。?

今日朝會之上,李亨期待滿陳文武來一個效仿古禮,上書勸進。然後他好順水推舟,接受禪讓,登基稱帝。相關的準備和禮儀儀式包括老皇帝的退位詔書什麼的,早已準備妥當。準備了這麼久,只等這一刻了。?

李亨端坐在皇位上,心神激盪,凝視着臺下的滿朝文武,目光熱切。?

他向左側的楊國忠和陳希烈等文臣掃了一眼,又望望站在右側的以張瑄爲首的武將藩鎮,靜靜地等待着。?

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需要一個人挑頭,打破這個僵局,才能出現那種熱火朝天一致勸進的熱鬧場面。?

可是,似乎是誰也不願意開這個頭,當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李亨登基稱帝的理由雖然非常正當,而老皇帝李隆基也的確是纏綿病榻不理國事。而按照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規則,其實李亨早該稱帝了。?

只是無論如何,他此番也不是通過正當路徑接管皇權。老皇帝還在人世,作爲太子,導演這麼一場羣臣勸進禪讓稱帝的大戲,其實也未必就那麼理直氣壯。?

其實,衆人心裡都明白,老皇帝肯定是中風不醒人事或者被李亨牢牢控制起來。若是老皇帝還能表達意願,以他的性格,怎麼可能禪讓皇位!?

因此,誰也不願意冒這種大忌諱。?

萬一……萬一老皇帝再次掌權,清算起來,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絕對不會有好下場。儘管,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還有,這種事情在史書上肯定是會留下某種陰影的。儘管李亨掌權後極盡美化之能事,但畢竟不能擋住衆口鑠金。以太宗皇帝李世民如此英明神武,玄武門之變,尚且留下誅兄的千古罵名,何況是李亨。?

朝堂之上一片沉默。李亨一開始還耐心等候,可到了後來,便有些煩躁不安。?

他坐在那裡,遊目四顧,有心開口暗示一下,又覺得大失尊嚴,不禁非常惱火。?

而更令他惱火的是,在對付張瑄的問題上喜歡一哄而上、勇氣十足的、他一心栽培的太子黨人,如今竟然也是沒了動靜?

李亨冷冷地掃了站在羣臣班列中的兵部侍郎公孫良一眼,眉梢一挑,就想發作。?

其實李亨倒也冤枉了公孫良這些人。他們不是不想表達忠誠,爲李亨擡轎子,只是因爲張繼勇被罷免、陳玄禮被杖斃、李豫被清除之後,這些人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可謂是草木皆兵。?

唯恐出頭露面再次得罪張瑄,惹禍上身,白白丟了前程,甚至是身家性命。?

楊國忠站在那裡,心念電閃。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猙獰的冷笑,倒背雙手,樂得看熱鬧。?

他自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上,自然不希望看到李亨登基稱帝。?

縱然不可阻擋,也給李亨製造一些亂子來,讓他無法安穩接位。讓他好好看一看,楊國忠楊相爺在朝中根深蒂固的影響力,不是陳希烈能比,更不是那些被打壓的太子黨人能比。縱然是位高權重的張瑄,兵權固然巍然,但在這朝堂之上,還是他楊國忠說了算。?

楊國忠今日早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心理準備。?

與李亨叫板,不在於阻擋李亨稱帝,而是威懾李亨,讓李亨知道他的巨大價值,從而繼續保持現狀。這纔是楊國忠的政治目的。?

而在楊國忠看來,李亨性格軟弱,稍加威懾,便會上道。?

原本楊國忠這種心思也沒有錯,對李亨的判斷也極其精準,只是他錯估了形勢,忽略了張瑄的手段。?

或者,在他的潛意識裡,張瑄仍舊會站在他的一邊。?

在必要的時候,張瑄當然希望能與楊國忠鼎足而立,他也不希望楊國忠垮臺。但是張瑄更不願意看到楊國忠在朝中一手遮天。?

張瑄清澈的目光在楊國忠陰狠的面容上一掃而過。?

他明白楊國忠此刻的心思,更猜出了他即將要做什麼。他不會阻攔,但也不會助長楊國忠的氣勢。他的態度是,讓楊國忠與李亨鬥上一鬥,然後自己再出手力挽狂瀾。?

即向李亨展示了自己的誠意,又不至於讓楊國忠走上絕路。?

但無論如何,楊國忠和楊家的權勢會一落千丈,這已經成爲必然的結果。?

李亨登基稱帝,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威,必然要拿人下手立威。這個對象,必是安祿山、張瑄和楊國忠三人之一。?

安祿山李亨不敢動,張瑄他不能動,那就只有楊國忠了。?

至於陳希烈,這個老奸巨猾的老油條固然是個不倒翁,但卻缺乏領袖氣質。儘管李亨有心扶植,他卻很難真正取代楊國忠的位置。?

如果張瑄沒有猜錯的話,李亨之後肯定是要拿下楊國忠,讓張繼勇取而代之,以陳希烈爲輔,徹底將楊家的勢力掃蕩乾淨。但張瑄卻希望楊國忠留在朝中,做個權勢不復以往的空頭的宰相。因爲張瑄明白,若是沒有楊國忠在,朝中很快就會變成李亨一個人的天下。?

李亨最終還是將目光投在了陳希烈的身上。?

陳希烈心裡長長一嘆,猶豫良久,才毅然站出來大聲道,“殿下,老臣有本奏!”?

李亨大喜,神態溫和道,“陳相請講,本宮洗耳恭聽。”?

“殿下,前兵部尚書陳玄禮謀逆叛亂,已經被杖斃,死於大理寺大獄之中。老臣以爲,兵部尚書一職事關重大,不可長期虛置。老臣舉薦張繼勇出任此職。”?

聽陳希烈竟然是舉薦張繼勇而並非是勸進,李亨心裡大爲失望,但面上卻不得不繼續溫和笑道,“陳相所言極是,本宮深以爲然——本宮以爲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當命張繼勇爲兵部尚書,官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諸位以爲然否?”?

李亨說完,停頓了一下,他以爲楊國忠等人會羣起而反對。?

結果,楊國忠默然站立,無動於衷。彷彿誰當兵部尚書,都與他無關一樣。?

李亨覺得有些奇怪。?

衆臣默然片刻,一起躬身拜道,“殿下英明!”?

楊國忠也皮笑肉不笑地拱手道了一句“殿下英明。”?

李亨皺了皺眉,又凝望着陳玄禮。?

陳玄禮被李亨的目光盯得渾身不自在,這位三朝老臣心裡明白,如果自己不帶這個頭,李亨是不會放過他的。無奈何,他終於還是猶豫着從懷中掏出了之前張瑄到府拜訪委託給他的一份勸進賦,乃是杜甫所作。?

陳玄禮雙手將賦呈上,跪拜在地朗聲高呼道,“殿下,老臣尚有本奏!”?

李亨嘴角終於浮現出濃烈的笑容來,“陳相還有何話說?不妨講來!”?

“殿下,陛下纏綿病榻,久不理國事。然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不可一日無主。殿下雖奉皇命監國,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爲穩固社稷江山,爲天下黎民百姓計,老臣以爲,殿下當效仿古賢,接受陛下禪讓之禮,然後登基稱帝,以安天下。”?

陳希烈的聲音有些老朽但卻中氣十足,聽在李亨耳朵裡,不亞於仙音嫋嫋。?

李亨強自按捺住狂喜之意,默然望着陳希烈。?

陳希烈又高呼道,“殿下登基,天下歸心。這是天下臣民之所願。殿下,此是士子所著《勸進賦》,請殿下一觀!”?

李亨使了一個眼色,太監霍長青趕緊上前,將陳希烈手中的勸進賦接了過來。?

李亨從頭至尾看了一遍,越看越覺得渾身舒坦,他朗聲笑道,“陳相啊,杜甫此人,何許人也?”?

“回殿下,此人文采橫溢,憂國憂民,雖爲右衛率府一小吏,如今更是被冤屈入獄,但儘管身在囹圄之中,也懷有一腔報國忠誠!”陳希烈趁機將杜甫推了出來,這算是張瑄請他幫忙的事情。?

李亨點了點頭,“此人文采斐然,忠心拳拳。既有冤屈,朝廷不能不察。陳相,此事就交由你去辦理。”?

陳希烈叩首道,“謝殿下恩典。老臣請殿下應民意,合天心,順應潮流,效仿古賢,接受陛下禪讓,登基爲帝!”?

陳玄禮這麼一開口,太子黨人終於還是咬着牙站出來跪在了陳希烈的背後,紛紛附和勸進。?

李亨心裡樂開了花,坐在那裡卻故作姿態沉吟道,“陳相,諸位臣工,本宮奉父皇之命監國,至今年餘。本宮自問監國以來,嘔心瀝血從無半分懈怠……然父皇健在,本宮豈能違揹人子之禮,取父皇而代之?不妥,不妥,大大不妥!”

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37章 虢國夫人詩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121章 劫後餘波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293章 萬春的婚配第218章 李亨:把張瑄召回?第55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中)第400章 感動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229章 火箭攝軍,大都督威武!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424章 一後、六妃第181章 大婚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354章 回靈州第29章 李岫登門第15章 妒火熊熊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28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嬌娘守空房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05章 連升四級第74章 威脅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400章 感動第30章 針鋒相對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243章 女奴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46章 獎勵生育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274章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第19章 痛斥奸臣膽大如斗第280章 史詩之戰(2)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310章 母老虎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346章 新皇登位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17章 羞煞蕭復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4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1)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398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上)第413章 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第100章 楊玉環的心計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16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78章 真性情真風骨第400章 感動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60章 早朝風波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390章 殺!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452章 田可馨的真容第326章 張瑄的底線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400章 感動第129章 聚香閣上(上)第83章 坦誠相對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27章 告御狀第111章 鴆殺第447章 野性第204章 收名將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287章 史詩之戰(9)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48章 聞琴而知雅意第40章 裴徽拜師
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37章 虢國夫人詩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121章 劫後餘波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293章 萬春的婚配第218章 李亨:把張瑄召回?第55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中)第400章 感動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229章 火箭攝軍,大都督威武!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424章 一後、六妃第181章 大婚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354章 回靈州第29章 李岫登門第15章 妒火熊熊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28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嬌娘守空房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05章 連升四級第74章 威脅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400章 感動第30章 針鋒相對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243章 女奴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46章 獎勵生育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274章 吾貌雖瘦,天下必肥第19章 痛斥奸臣膽大如斗第280章 史詩之戰(2)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310章 母老虎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346章 新皇登位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17章 羞煞蕭復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4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1)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398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上)第413章 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第100章 楊玉環的心計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16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78章 真性情真風骨第400章 感動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60章 早朝風波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390章 殺!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452章 田可馨的真容第326章 張瑄的底線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400章 感動第129章 聚香閣上(上)第83章 坦誠相對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27章 告御狀第111章 鴆殺第447章 野性第204章 收名將第174章 再定謀劃第287章 史詩之戰(9)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48章 聞琴而知雅意第40章 裴徽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