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

郭芙也得以披甲從軍。至此,皇帝御駕親征,三妃領軍相隨,在中京乃至天下旋即傳爲佳話。有不少說書者將此編成段子,在民間廣爲傳頌。

張瑄十萬大軍離開中京,出潼關進入關中平原,爾後一路急行軍,一個月後抵達河州。

目前的河州是河隴一線的最邊緣城池了,因爲吐谷渾故地(兩寧州及青海都督府的大部分區域),已經全部落入吐蕃人手中。

河州的五月,春暖花開,只是因爲比鄰吐蕃人的地盤,現在的河州相對與以往,顯得有些冷清。

十萬大軍抵達河州,動靜不小,吐蕃人當然也得到了軍報。只是吐蕃王赤柱已經應允與李珙聯合,起軍五萬也正在馳援吐谷渾故地。

只是吐蕃人並沒有想到,張瑄的大軍會進攻吐蕃,因爲誰都知道,張瑄御駕西征,首先是剿滅李珙叛軍來的。就連張瑄帳下的大將郭子儀等人,也沒有想到張瑄本來的目標就是吐蕃。

但郭子儀終歸是軍中宿將,戰略眼光非常深邃。見皇帝下令改道河州,郭子儀就隱隱猜出皇帝的戰略意圖,似乎並不僅僅是剿滅李珙那麼簡單。

因爲吐蕃騎兵經常襲擾,因此河州城外的村寨幾乎蕩然無存,十室九空。村民不是逃往隴朔靈州等地,就是死於吐蕃騎兵的馬蹄之下。

而昔日在兩寧州開墾屯田的移民,也多數淪爲吐蕃人的奴隸,在吐蕃人的屠刀下心驚膽戰地活着,爲吐蕃人放牧、耕種乃至淪爲吐蕃貴族家裡的奴僕。

大軍在河州城外安營紮寨,張瑄率郭子儀等大將,帶兩千神策軍騎兵進入河州。這一路上的荒涼破敗景象,看得張瑄眉頭緊蹙,臉色陰沉似水。

原先的河州是何等之繁盛。隨着吐谷渾故地的佔領和兩寧州的經營,漸漸成爲隴朔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商業重鎮和交通樞紐。商賈往來如雲,各地移民都經此地,絡繹不絕地進入兩寧州屯田。

可昔日人流如水的官道上,兩側都生出了叢生的野草,到處是烏煙瘴氣斷壁殘垣。

楊漣早已帶着部將顧惜等人提前趕到河州,迎候在河州城門之外。

密集的馬蹄聲傳來,張瑄一行人出現在楊漣的視野之中,楊漣趕緊帶着幾個部將上前一步。拜倒在地,朗聲高呼,“末將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瑄翻身下馬,郭子儀等人也翻身下馬,列隊在他的身後。

張瑄上前一步,冷冷凝視着楊漣。默然良久才淡淡道。“楊漣,你可知罪?!”

楊漣陡然一個激靈,有些莫名所以地擡頭望着皇帝,見皇帝臉色陰沉,嘴角哆嗦了一下,垂下頭去,輕輕道,“末將……知罪!”

其實楊漣根本就弄不清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犯了什麼罪過。

當初安祿山反叛。吐蕃人趁勢反撲,李光弼奉李唐皇帝之命撤離兩寧州,導致吐谷渾故地再次落入吐蕃人之手,他寡不敵衆,只能退守沙柳河。

本來他守住沙柳河,沒有讓吐蕃人趁機侵入隴朔,即便無功也應該沒有大過。而再加上還有河西的李珙虎視眈眈。其實楊漣的壓力不小。

外有吐蕃,內有李珙,他固守沙柳河,一直都在堅持。

“兩寧州失陷,非你之過。但吐蕃人在我邊境如此囂張。擄掠奴役我邊民,以至於民心離散軍心萎靡不振。你作爲青海主將,難辭其咎!”

“兩寧州吐蕃守軍只有不足五萬人,你的軍馬亦有四萬,你怕他何來?縱然不能光復兩寧州,但起碼要保得我邊民百姓不受吐蕃人踐踏!看看吧,河州破敗至斯,十室九空,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於吐蕃人之手,而在兩寧州,不知道還有多少朕的子民被吐蕃人奴役殺戮……”

“朕雖無詔令命你進攻吐蕃,但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爲青海主將,保民守邊乃是你的神聖職責,你捫心自問,你可問心無愧嗎?”

“好了,念在你對朝廷忠誠,又力保隴朔不失,朕就不再問罪於你。但——”

“眼前種種,這是你的恥辱!是朕的恥辱!”張瑄手裡的馬鞭遙指前方的兩寧州方向,“吾等同胞尚在賊人的奴役之中,此等奇恥大辱,若是不雪,朕寢食不安!”

“因此,朕決定,先滅吐蕃,再圖李珙。李珙謀反,乃是內亂,而吐蕃人欺我壓我,乃是外辱!不能忍,絕不能忍!”

“楊漣,你也不必再留在河州了,你速速返回沙柳河,即刻整軍出征,朕命你繞過青海湖,奔襲烏海。而朕將親率大軍,一路浩浩蕩蕩進逼兩寧州,兩寧州不復,朕誓死不歸!”

張瑄的聲音慷慨而激憤,“朕在此對天盟誓,大軍所至,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滅吐蕃一國,朕不歸國!吐蕃賊人帶給我中華上邦的恥辱,朕必百倍與之!”

楊漣心裡凜然,立即叩首在地,“末將遵旨!末將將率麾下兵馬,奔襲烏海,若此戰不勝,末將當自刎向陛下謝罪!”

楊漣向張瑄叩首三遍,然後起身上馬,帶所部兵馬馳離河州,返回沙柳河。

張瑄帶着郭子儀等人進了城,進了河州太守府。

張瑄望着侍立在自己書案之下的郭子儀沉聲道,“子儀,回紇人可曾出兵了?”

“回陛下,臣得到軍報,回紇可汗骨力裴羅與王子葛勒,親自舉全國之兵,經隴朔進入鄯州,正準備翻越赤嶺進攻吐蕃,與我軍形成包抄之勢。”

郭子儀抱拳回道。

張瑄臉色稍緩,點了點頭道,“好。子儀啊,朕之大軍獨立滅蕃,沒有任何問題。你可知道,朕爲什麼還是讓回紇軍馬助戰?”

郭子儀搖了搖頭,“請陛下明示,臣不知。”

“朕之所圖,甚遠。朕要讓回紇人漸漸融入我中華上邦大國之中,回紇兵馬亦是朕之兵馬,回紇子民亦是朕之子民,朝廷有權徵用!”

“陛下英明,臣明白了。”郭子儀抱拳回道。

其實郭子儀早就心裡有數,只是不敢直說罷了。他早就看出皇帝野心甚大,不僅要滅吐蕃,連回紇之地也要納入大帝國的版圖,只是因爲回紇與皇帝是姻親關係,他肯定不會動用武力。

只是若是皇帝滅了吐蕃,國土疆域一時空前龐大,而國力也會更加強盛。回紇本來就是附屬國,此刻更加不敢反叛。而通過長時間的和平演化,張瑄有的是手段讓回紇融入自己的中華王朝。

張瑄朗聲一笑,嘴角浮起一抹笑容來,“子儀啊,傳旨,告訴回紇可汗,就說回紇遵從朝廷徵調,助陣滅蕃,朕也不虧待了回紇人。滅了吐蕃之後,朕會在吐蕃之地劃出數百里水草豐盛之地,作爲回紇人的領地和遊牧之地。”

郭子儀吃了一驚,低低道,“陛下,這……”

張瑄擺了擺手,微笑不語。

吐蕃地廣人稀,暫時來說,單憑漢人是無法全部進行經營開發的。劃出一塊地盤來給回紇人,作爲回紇的領地——這就相當於無形中分裂出第二個小回紇王國來,回紇的國力會更分散。

當然這是長遠影響。短期來看,回紇人得了大片土地,自然是有益無害的。

張瑄長出一口氣,其實在他眼裡,滅蕃並不難,難的是如何長期治理。吐蕃之地,海拔太高,氣候惡劣,漢人大量移民不太現實。漢人墾荒,在吐谷渾故地方圓千餘里還可,再往深入,以漢人的體質而言,在這裡生存繁衍的難度較大。

張瑄本來想將回紇整體遷徙至此,後來又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爲成本太高,而回紇人也未必能適應吐蕃高原環境。

如今之計,在吐蕃之地,還是靠駐軍爲主,漢人屯田和回紇遊牧爲輔,將吐蕃平民牧民壓制管理起來,通過長時間的教化和同化,來改變這個好戰的吐蕃民族。

張瑄早在中京之時,就定好了平蕃之策。

一念及此,張瑄面色一肅,沉聲道,“子儀,大軍在河州休整兩日。第三日一早,進軍兩寧州!朕命你率主力與楊漣還有回紇兵馬三路圍攻,收復兩寧州!”

“記住朕的話,此戰,不受降,反吐蕃軍卒一概殺無赦!”

“南八!”張瑄又喝道。

南霽雲肅然出列抱拳道,“陛下,末將在!”

“南八,朕命你率騎兵一萬,奔襲吐蕃糧倉都蘭,務必在大軍進攻之前,將吐蕃人囤積的糧草拿下或者焚燬!”

“末將遵旨!”南八躬身領命。

……

……

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河州一線,來自於隴朔各州和內陸中原的糧草輜重隊伍絡繹不絕地開過來,氣氛顯得非常緊張凝重。

第三日一早,郭子儀率大軍九萬向兩寧州火速進軍。皇帝張瑄也在軍中,郭子儀等人再三勸諫張瑄留在河州,但皇帝不肯,執意要從軍前線。

而與此同時,回紇五萬騎兵從鄯州出發,翻越赤嶺,沿青海湖南岸進攻兩寧州。而楊漣則率大軍四萬沿青海湖北岸,向兩寧州掩殺過來。

在此之前,南霽雲率裝備有精銳火器的神策軍一萬騎兵飛馳都蘭,偷襲吐蕃人糧倉。

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384章 安祿山之死第113章 喋血榮王府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58章 暗流涌動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398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上)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314章 文字獄第43章 榮歸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268章 致命的**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54章 血色殘陽,軍旗昂揚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108章 鴻門宴(1)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295章 抵京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49章 撼天雷第443章 朕要征服你!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390章 殺!第177章 張瑄的佈局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19章 痛斥奸臣膽大如斗第249章 撼天雷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205章 兵車行第74章 威脅第160章 提拔李靜忠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409章 宿命一戰!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第212章 密見安祿山(上)第238章 撩撥第429章 選秀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348章 難題:洞房先後順序第100章 楊玉環的心計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358章 勸反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471章 比試第286章 史詩之戰(8)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302章 李亨的處置第104章 解纓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251章 你想嫁我就能要你嗎?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449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320章 忠與奸,一念間!第254章 血色殘陽,軍旗昂揚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
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384章 安祿山之死第113章 喋血榮王府第20章 一石激起三層浪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118章 拿下金吾衛大將軍第58章 暗流涌動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398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上)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314章 文字獄第43章 榮歸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268章 致命的**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54章 血色殘陽,軍旗昂揚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108章 鴻門宴(1)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295章 抵京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49章 撼天雷第443章 朕要征服你!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390章 殺!第177章 張瑄的佈局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19章 痛斥奸臣膽大如斗第249章 撼天雷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205章 兵車行第74章 威脅第160章 提拔李靜忠第325章 塵埃落定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409章 宿命一戰!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第212章 密見安祿山(上)第238章 撩撥第429章 選秀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54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上)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348章 難題:洞房先後順序第100章 楊玉環的心計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358章 勸反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365章 隴朔大捷長安亂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471章 比試第286章 史詩之戰(8)第283章 史詩之戰(5)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302章 李亨的處置第104章 解纓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251章 你想嫁我就能要你嗎?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317章 張良娣通風報信第449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320章 忠與奸,一念間!第254章 血色殘陽,軍旗昂揚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