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

楊國忠和楊錡聯合一起進宮的事兒,當然瞞不住,很快,朝野上下就傳開了。說是楊國忠要擁立小皇子張乾登基稱帝,自己當顧命大臣,取陳希烈和郭子儀而代之。

但宮裡的皇后崔穎等皇帝的女人同意還是不同意,並沒有消息傳出來。

不過,這個消息讓正在暗中串聯的李倓感覺有些火燒眉毛了。

在程千里的幕後策劃和指導下,李倓串聯諸多李唐故舊大臣,準備聯合上書,宣佈李唐復國,擁立李倓爲帝。但李倓之所以卻遲遲不敢妄動,因爲他知道有顏真卿在,縱然他將所有的朝臣都拉攏過來,其實也無濟於事。

況且,他也不可能拉攏太多人。而在他拉攏的人當中,以程千里的門生故吏爲骨幹,其中也有一些與李唐皇室沾親帶故的,想要渾水摸魚的。這些人,其實並不可靠。

李倓真正想要依靠的是范陽的張同。

與其他朝臣不同的是,張同是皇帝標下貨真價實的一方諸侯,擁重兵佔據范陽之地,連渤海之地直至大海,都歸他管轄。如果張同肯倒向李唐皇室,他的復國大計就成了大半。

縱然在京城事敗,他也可以從容退往范陽,徐圖長遠,在范陽稱帝復唐。

所以,李倓遲遲不發動,是在焦急地等待着張同的消息。

對於張同,李倓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因爲目前的張家都主動跟李唐皇室再次聯繫在了一起,原本跟李亨決裂的已經出家爲道的張良娣,又回到了李亨身邊。這代表了張家的態度。

張家對皇帝懷恨在心,因爲張家的沒落基本上就是皇帝張瑄一手操辦。

而一旦張家宗族與李倓捆綁在了一起,作爲張家一員,張同就只能被動上李倓的賊船。李倓在給張同的密信中,隆重許諾,表示只要李唐復國,他登基稱帝,一定將張同冊封爲王並執掌天下兵馬大權,而會立張良娣爲皇太后,甚至提出可以立張同的女兒——張瑄冊封的妃子張影爲皇后。

唐王府。

李亨照舊日日飲宴享樂,卻對回到唐王府的張良娣視若不見。李倓有些惱火,卻也無可奈何。李倓當然明白,自己這個貌似糊塗其實精明過頭的父親,是在以這種方式宣告與自己劃清界限,以免將來受牽連。

看李倓的動作越來越大,李亨心裡驚惶。索性帶着幾個婢女和隨從,出了中京城,在京郊的一個山野莊子裡打着養病的旗號,歸隱了。李亨還要再看看,若是李倓鋌而走險,他會直接將這座莊子更名爲道觀,然後自己披上道袍,是爲出家之意。

李亨這樣做,其實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李倓成事,他就是現成的太上皇;李倓身敗名裂,他也可脫身自保。

李倓也不管李亨。他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無法回頭了。

李倓心急如焚。張同那邊仍然沒有消息,而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程千里默默地趺坐在堂上,靜靜地望着李倓。

李倓沉吟半響,壓低聲音道,“程帥,如今之計,該如何做?楊國忠等人正準備擁立張乾小兒爲帝,一旦讓楊國忠成事,我們的謀劃就毀於一旦。”

程千里淡然一笑,“殿下,急也是急不來的,必須要等張同的回信。否則,我等一旦走出這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路,身家性命啊,不能不顧及!”

“可是……我得到消息,郭子儀已經趕至河西,恐怕再有十餘日,就能兵進關中。等郭子儀返京,我們就再無翻身之日了。”李倓煩躁地跺了跺腳。

程千里嘆息一聲,“那也無可奈何。不過,殿下也無需焦躁,此刻不僅殿下着急上火,楊國忠等人也心急如焚。郭子儀回京,楊國忠照樣會沒戲唱,所以他比我們急。”

李倓凝望着程千里,面色不變,心裡卻在不住地咒罵老狐狸。

程千里的確是一個老狐狸。他雖然暗中同意幫助李倓復國,但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出頭露面的。他雖有罪,但罪不至死,更不會殃及宗族。可若是幫助李倓復唐失敗,那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他焉能不慎重萬分。

兩人面面相對,其實各懷心思。

就在兩人算計楊國忠的時候,卻不料比他們更陰狠、更流氓、更光棍的楊國忠已經揮舞着匕首逼迫了過來。

李倓糾集的李唐故舊一黨,有數十人,大多是朝廷和軍中的一些中低層官僚。李倓親自執筆,寫了一篇指責張瑄篡國稱帝倒行逆施李唐復國正當其時的檄文和表章,由這些人聯名署具,準備在行事之時公開,號召天下臣民,擁立李倓稱帝。

然而,這些人中有吏部主事名張賢哲者,雖是張家的一個遠親,卻更是楊國忠之前收買過來的一個耳目。

楊國忠進宮勸崔穎擁立皇子張乾稱帝不成,便決定暗中放一把火,逼着李倓起事,然後給崔穎施加壓力。

楊國忠授意之下,張賢哲就將李倓一黨的檄文公開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京城之中,頓時騷亂起來。

皇帝駕崩的消息尚未證實,李唐復國的陰謀又要上演,中京城裡,縱然是販夫走卒都清楚,一場大風暴即將拉開序幕。

唐王府。

程千里面色陰沉匆匆而來,他的兒子程火爾緊隨其後。

李倓匆匆迎了出來,程千里劈頭就沉聲喝問,“殿下,這是怎麼弄的?好端端地,捅出一個大窟窿來!”

李倓此刻也是感覺非常突然和憤怒,他已經派出侍衛去尋找那個走漏消息的張賢哲,可惜此人下落不明。李倓已經明白,他被人玩了一次,對方八成是楊國忠。

但程千里不恭敬的態度更讓他不爽和惱火。無論如何,他都是主子,你程千里就是臣子,縱然是復唐失敗,你跟在老子屁股後面起事,也就是一個幫襯打雜的,囂張什麼?主從不分了嗎?

可此刻李倓卻不敢跟程千里翻臉。若是翻了臉,從他搖旗吶喊的人就少了一半。

李倓咬了咬牙,忽視了程千里不敬的態度,嘆息急急道,“程帥,我正要找你,此事透着叵測,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搗鬼。不過,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收場,不是互相指責了。”

程千里狠狠地跺了跺腳,有些不耐煩地沉聲道,“被逼到這個份上,也只有鋌而走險了。”

“殿下,我們立即收拾家眷行禮,隨時準備離開中京城;然後我們聯合衆人舉行朝會,宣佈討賊復國。”

程千里又道,“顏真卿軍馬防備甚嚴——爲保險起見,我們應先將家眷傢俬運出京去,安排好退路!”

“退往何處?”李倓長出了一口氣。

“范陽!我等投奔范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聯名狀上也署具張同的名字,就裹夾張同一起做事,看他答應不答應!”

“好,就這麼辦了。小程兄,你負責安排我等的退路,京師禁衛有兩千人是我的人,這是我的玉佩,你拿去找中郎將顧準;程帥,你我立即聯絡衆人,進宮起事!”

……

……

黃昏日落時分。時下是永寧四年初春時節,氣溫仍然很低,西北風沒心沒肺地颳着,京城之中街道上行人稀疏,李倓和程千里率56名黨羽朝臣,在兩千兵馬的護衛下,以最快的速度奔襲皇城。

他們的家眷和傢俬已經偷偷潛運出京,京師失敗,他們會立即撤離奔向范陽。

他們要進宮,在宮中舉行大朝會,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擁立李倓爲帝,宣佈李唐復國,昭告天下。若是顏真卿兵馬襲來,他們會隨之撤走;當然,若是顏真卿和陳希烈等人默認現實,承認李唐復國,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了。

2000軍馬突襲而至,兵臨中華門下。

把守中華門的禁軍措不及防,旋即被李倓的人拿下。

李倓等人闖進宮去,如入無人之地。

中華宮外,李倓正要率人進宮,突然前方的宮徑上傳來轟然的腳步聲和兵器碰撞聲,兩隊彪悍的軍卒手持刀槍從兩側繞行而來,不多時就將中華宮包圍住,阻擋住了李倓人馬的去路。

還不斷有奔騰的馬蹄聲和軍卒的號令聲從遠端傳來,程千里是軍帥出身,立即判斷出這是顏真卿的兵馬,不是宮裡的禁軍,而是京畿道的府兵,而且人馬不少,起碼數千人。

程千里臉色驟變,沉聲道,“不好,殿下,顏真卿早有準備,似是布好了牢籠,等待我等落網了!”

“撤離,立即撤離!”李倓也是臉色大變,呼喝下令。

但卻被程千里一把抓住了胳膊,急急道,“事已至此,不可半途而廢。殿下,事急從權,我等就在此,公開宣佈討賊檄文,呈上勸進表章,擁立陛下爲帝,昭告天下復唐!”

李倓臉色陰沉着點了點頭。

程千里立即揮了揮手,命令士卒戒備四周,與對方軍卒形成對陣之勢。然後程千里又率56名朝臣草草跪拜在地,由程火爾開始當衆大聲宣佈所謂的討賊檄文和勸進表章。

無非是說張瑄竊取了李唐天下,實爲國賊,當天下共誅之。今天怒人怨,他們這些人上體天心,擁立李倓稱帝,光復大唐社稷,云云。

如此勸進形同一場鬧劇,以至於顏真卿手下的部將和軍卒看得目瞪口呆。

《高官》,書號:2388797?暫時不能搜索到,請直接輸入書號就可找到頁面,或者在天唐頁面作者信息裡也有。

下面是簡介——

前世官場小吏,抑鬱而終。重回激情歲月,揭開驚天身世,逆天改命盡酬青雲之志,再入宦海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收藏推薦啊,鞠躬拜謝了!

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461章 反抗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451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181章 大婚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361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妒火熊熊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387章 張瑄的三個子女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128章 保太子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78章 真性情真風骨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288章 史詩之戰(完)第310章 母老虎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350章 范陽急報!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300章 君子之節不可辱!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60章 早朝風波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295章 抵京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67章 楊貴妃的提點第406章 范陽定!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184章 劫持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126章 驚天之密第73章 面拒楊國忠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26章 趁人之危裝什麼正人君子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288章 史詩之戰(完)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31章 聖旨到!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90章 圖窮匕見第152章 崔穎的決絕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68章 致命的**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231章 奪軍權!第255章 張瑄名動吐蕃第441章 一個王爵也不換吶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186章 無賴,惡棍,流氓,我要殺了你!第293章 萬春的婚配第11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5)第44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第347章 大婚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328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嬌娘守空房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
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417章 自薦枕蓆第461章 反抗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451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181章 大婚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381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361章 雙喜臨門!第15章 妒火熊熊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387章 張瑄的三個子女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128章 保太子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78章 真性情真風骨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288章 史詩之戰(完)第310章 母老虎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350章 范陽急報!第1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1)第300章 君子之節不可辱!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60章 早朝風波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295章 抵京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67章 楊貴妃的提點第406章 范陽定!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184章 劫持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126章 驚天之密第73章 面拒楊國忠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26章 趁人之危裝什麼正人君子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434章 御駕親征第288章 史詩之戰(完)第117章 挾持了哥舒翰第31章 聖旨到!第13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1)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90章 圖窮匕見第152章 崔穎的決絕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68章 致命的**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231章 奪軍權!第255章 張瑄名動吐蕃第441章 一個王爵也不換吶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186章 無賴,惡棍,流氓,我要殺了你!第293章 萬春的婚配第11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5)第44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第347章 大婚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270章 李輔國之死第125章 光宗耀祖第328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嬌娘守空房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