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兵進康國

張瑄沒有殺龜茲大王子賀那也,而是下詔將賀那也流配青海。這就相當於是將賀那也流放到了龜茲王賀魯的封地上,變相繞了賀那也一條小命。

賀魯及龜茲王族自然是感激涕零,叩謝不止。

一場騷亂過後,龜茲真正平定。而隨着烏孫和姑墨的被滅國,整個西域三十六國,暫時恢復了平靜。當然,張瑄心裡很清楚,在一段時間以內,這種平靜基本上都是一種假象,如果沒有十年的強力統治和推進民族融合、經濟繁榮,西域終歸還是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歸化。

這是一項長期工作,急也急不得。

張瑄在龜茲呆了一週的時間,然後就將西域事務全部交給了封常清和僕固懷恩兩人,然後自己率軍開赴疏勒與大軍匯合。

封常清手下有安西軍4萬,僕固懷恩的北庭則駐軍3萬。西域有七萬兵馬威懾,張瑄覺得足夠了。接下來,西域化爲兩鎮和兩道,既是軍鎮又是行政區劃,要設立州縣、推進移民、屯田戍守等等,都需要兩人竭力用心去做。

用封常清的話說,皇帝的昭命是一項苦差事,做出成績很難,但出紕漏卻很容易。一個搞不好,就會釀成大亂。封常清心裡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在三年的時間裡,他和僕固懷恩在西域,就是救火隊員的身份。

爲了便於吐蕃兩道、西域兩道增強聯繫和加強協調,確保邊陲的安定繁榮,張瑄還讓郭子儀傳書中京,命朝廷爲此專門設立青蕃西域安撫司,由陳希烈兼任安撫事。

永寧三年七月十七日,張瑄率五萬神策軍抵達疏勒。

七月十九日,張瑄在疏勒誓師出征,節制25萬大軍由疏勒翻越蔥嶺,向蔥嶺之上的昭武九姓之地進軍,由此拉開了中華王朝與大食王朝這兩個龐大帝國的激烈碰撞。

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

中原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爲昭武九姓,而以東安國、畢國、捍、那色波附於其間,曹國又分爲東、西、中三國。

西征大軍的第一站就是昭武九國之首康國。

因爲高仙芝怛羅斯之戰敗退,大食人的勢力進駐過來,蔥嶺之上的昭武九姓之地在實際上已經淪爲大食人的地盤。當然,大食人在昭武九姓之地,駐軍並不算多,而主要兵力,就是放在康國,有一萬餘人。

蔥嶺之上,大食人的總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近五萬。

中華皇帝舉大軍西征昭武九姓之地的消息傳到蔥嶺之上,大食人的兵馬都督孟白一邊向國內稟報,一邊主動撤退,將半數兵馬撤守怛羅斯城,而半數則留於康國王城,協助和威逼昭武九國調動兵馬,抗擊中華大軍來犯。

昭武九國都是小國,沒有多少兵馬,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六七萬人,再加上大食兵馬,統共也不足十萬。

以十萬之衆迎擊中華號稱三十萬的大軍,昭武九國人的底氣嚴重不足,有不少貴族甚至主張舉國撤離昭武九姓之地,退居大食境內,以避中華大軍鋒芒。

然而大食人怎麼可能讓這些小國退守大食,將昭武九姓之地拱手讓給中華朝廷。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是打開了大食的邊防門戶,有可能讓中華大軍長驅直入。

在大食人的調動和威逼下,昭武九國合兵一處,硬着頭皮在康國一線擺出了與中華大軍決一死戰的架勢,但實際上,軍心不穩士氣低迷。

從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疏勒到蔥嶺高原上,要沿高原東緣的峽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幾條山脈,經過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口,道路十分艱險。好在安西都護府百餘年經營,從疏勒通往康國的兵馬棧道修得比較通暢。

西征大軍緩緩西進,大半個月的跋涉,越過高原直入高原之上的平川地帶,進入了昭武九姓之地。

數十萬大軍行動聲勢浩大旌旗招展,昭武九國聯軍的探馬每一次傳遞迴消息,都讓聯軍高層的心裡越來越緊張不安。

昭武九國的兵馬根本就沒有與大國和大軍作戰的經驗,當初高仙芝的安西高家軍的鐵蹄,他們都難以阻擋,何況是這支滅了吐蕃和突騎施,平定整個西域的近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中華大軍。

滅掉吐蕃和突騎施之後,張瑄整個皇帝的威名和他麾下這支大軍的威勢,已經遠遠地傳播了開去,對於昭武九國人而言,這是一支太過強大的武裝力量,根本就不是他們這些彈丸小國所能抵抗的。

縱然是有大食人撐腰,他們也覺得沒有勝算。

張瑄的大軍緩緩行進,因爲在高原之上,張瑄擔心軍卒高原反應水土不服,所以放緩了進軍腳步。大軍日進數十里,每到一處,就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將大食人和康國人設立的戍堡和保護商道的兵營基地連根拔除。

康國這邊,聯軍的首領是康國國王史來賀,大食都督孟白手下的偏將伊斯里也率兩萬大食騎兵駐守康國王城之西的草原上,與昭武九國聯軍形成相互策應之勢。

康國王城。

史來賀站在王城的城牆上,他的身邊正是各**馬的主將,也就是聯軍的上層人物。實際上,這些人也就是各國的王族。

北方的煙塵漫卷,遮天蔽日。雖然還看不見中華大軍的旌旗,但這種大軍行動的無上威勢已經足夠讓人心驚肉跳了。

史來賀的臉色非常陰沉,他揚了揚手裡的彎刀,長嘆一聲道,“諸位,中華皇帝大軍距離王城不足百里,僅憑我們這六萬人,出城與中華大軍作戰,只能是自尋死路。我們唯一的勝算是,嚴守城池,等待大食人的救援。”

史來賀嘴上雖然這樣說,但心裡卻根本沒有譜。

康國王城已經是昭武九國中最大、也是最堅固的一座城池了,但是,這樣的城防,還是不足以阻擋中華大軍的腳步。而史來賀又深知,攻城戰本來就是中原王朝兵馬的強項。

至於大食人的大兵救援,能不能來、能來多少、來了又是不是中華皇帝的對手,這些,統統都沒有底。

衆人的心思跟史來賀基本類似。因此史來賀這樣說,根本就沒有人迴應,都臉色陰沉地扒着城牆眺望中華大軍的來處。

……

……

史來賀情緒非常低沉地下了城樓,進了自己的王宮。

他的幾個王子和七八個女兒都聚集在正殿之中,見他走進來,大王子可查匆匆迎上來拜了下去,“父王,兒臣等有事要與父王講!”

史來賀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說!”

“父王,中華皇帝大軍根本就不是我們昭武九國能抵擋的,大食人根本就是拿我們當擋箭牌,準備犧牲我們九國,爲他們邊線佈防調兵爭取時間。”

可查咬了咬牙道,“父王,我們不能上大食人的當。大食人並不可靠,他們只是利用我們,根本就不會真正出兵保護我們的國土。”

史來賀長嘆一聲,心道這還用你說?眼下這種局面,昭武九國人,沒有一個不清楚。可明知大食不可靠,卻還是隻能依靠大食人,因爲只有大食人才能抗衡中華王朝的實力。

“父王,既然大食人不可靠,我們爲什麼不臣服中華王朝?我們昭武九國一向是大唐的臣屬之國,只是因爲高仙芝兵敗怛羅斯,大食人勢力侵入,纔不得不投靠大食人。如今中華皇帝舉大兵攻入,明擺着是要收復昭武九姓之地,甚至要進攻大食。”

“中華王朝與大食必有一戰。以孩兒看來,中華皇帝的勝算很大。孩兒聽說,中華大軍驍勇無敵,軍中還裝備了神秘的火器,無論是吐蕃還是突騎施,都亡於這種神器之手。”

史來賀的嘴角輕輕抽搐了一下。

投降中華王朝的念頭他也不是沒有過,而其他幾國的國王,也不是沒有過。

只是他們背叛了中原王朝,會不會再被中華皇帝所接受,誰也沒有把握。而且,大食人在一旁虎視眈眈,威脅利誘之下,誰也不敢再動這個念頭。

“大食人不可靠,中原人也未必就可靠了,你們不要說了,都回去安守宮室,中華大軍將至,本王還要統率兵馬與敵軍交戰!”史來賀擺了擺手,皺眉道。

“父王!此刻中華大軍還未至,兩軍未曾開戰,我等歸順還有餘地,若是等大軍兵臨城下,我們就是再投降,人家也未必會接受了。父王,時機不可錯過啊!”

可查拜了下去。

史來賀惱火地推了可查一把,大步走了過去。

可查面色一變,跺了跺腳,突然大聲道,“父王若是不聽孩兒進言,執意要自尋死路,孩兒等人就只能率本部兵馬出城投降中華皇帝,自尋活路了!”

史來賀勃然大怒,猛然回頭來惡狠狠地怒視着可查,咆哮道,“孽子,你敢!”

可查看樣子時有備而來,他冷冷一笑,手指附在嘴邊打了一個口哨。

瞬間,百餘甲士從後殿一涌而出,將史來賀團團圍住。

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400章 感動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49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268章 致命的**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198章 天大的誤會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309章 豔福不淺膽大包天第418章 古往今來第一個女丞相?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355章 建八軍!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4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1)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407章 君無戲言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58章 暗流涌動第406章 范陽定!第472章 贏了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75章 楊三姐進府第61章 阿斯那第338章 犯錯誤了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83章 坦誠相對第104章 解纓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331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129章 聚香閣上(上)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200章 監軍第383章 張瑄的預言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318章 男人的擔當第83章 坦誠相對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22章 受封,一飛沖天第464章 首戰告捷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466章 主動進攻大食!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109章 鴻門宴(2)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77章 楊勳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81章 走馬上任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257章 賜婚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404章 李亨又要逃,李豫李倓逼宮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245章 建新軍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36章 拜壽、餘孽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358章 勸反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158章 狗仗人勢的魚朝恩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54章 回靈州第334章 韓國夫人獻女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387章 張瑄的三個子女第369章 洛陽失陷,安祿山稱帝!第326章 張瑄的底線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165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
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400章 感動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49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268章 致命的**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198章 天大的誤會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309章 豔福不淺膽大包天第418章 古往今來第一個女丞相?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355章 建八軍!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272章 借李倓的嘴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4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1)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407章 君無戲言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58章 暗流涌動第406章 范陽定!第472章 贏了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75章 楊三姐進府第61章 阿斯那第338章 犯錯誤了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83章 坦誠相對第104章 解纓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331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129章 聚香閣上(上)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200章 監軍第383章 張瑄的預言第70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下)第396章 黃袍加身第318章 男人的擔當第83章 坦誠相對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22章 受封,一飛沖天第464章 首戰告捷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466章 主動進攻大食!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109章 鴻門宴(2)第133章 江採萍,江萍兒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77章 楊勳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81章 走馬上任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257章 賜婚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404章 李亨又要逃,李豫李倓逼宮第426章 宮宴風波第146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上)第245章 建新軍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36章 拜壽、餘孽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358章 勸反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158章 狗仗人勢的魚朝恩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54章 回靈州第334章 韓國夫人獻女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387章 張瑄的三個子女第369章 洛陽失陷,安祿山稱帝!第326章 張瑄的底線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165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