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圖窮匕見

蕭十三郎稍稍猶豫了一下,便輕輕點了點頭,“好。蕭某盡力爲之。還請大人速速寫好書信,蕭某立刻潛進東宮,爲大人送信。”

張瑄點頭。

“大人府中那邊是不是也去報個信……蕭十三郎輕輕又追問了一句。那意思是很明顯了,你平安脫身,也該給家裡報個平安的訊息了,免得家裡人擔心焦灼。

張璜沉吟片刻,擺了擺手道,“罷了,沒有時間了……我暫時不能拋頭露面,因爲這樣能讓局面更混亂一些,我也好暗中做事。”

頓了頓張驍又歉意道,“蕭兄,此事幹系重大,又涉及宮闈,在下無跟蕭兄明言,一切,還請蕭兄見諒。”

蕭十三郎淡然一笑,“某家明白,大人其實不必解釋。某家也相信大人乃是光明正大之人,不會讓蕭某去做那種偷雞摸狗之事。”

“如此,有勞蕭兄了。”張瑄再不猶豫,立即進屋去寫書信,然後交給了蕭十三郎。

長安城裡鬧翻了天,此刻皇城肯定是戒備森嚴,想要進出皇城難上加難。

但張瑄明白,像蕭十三郎這種高來高去近乎傳奇的俠客之流,肯定有太多的辦潛進東宮去。那些宮衛和御林軍,對於他來說,幾乎是形同虛設了。

蕭十三郎走後,張煊默然趺坐在蕭十三郎與李蘇蘇居住的小院客廳裡,梳理着自己微微有些凌亂的心緒。

雖然有些信息他還未得知,但透過種種的蛛絲馬跡,他已經判斷出了一個基本的大概:榮王李琬覬覦太子之位多年,也從容做了大量的安排,比如結交藩鎮和朝中大臣,爭取皇族中人的支持等等。

而事實上因爲他遙領隴右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不僅頗得皇帝信任,還在朝中威望甚高,支持他登位的呼聲甚衆。

如果說之前的李琬還在暗中謀劃等待一個時機的到來,那麼,張垢出仕東宮之後,東宮李亨的變化和走向前臺,讓李琬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意識。李亨突然崛起,引起了他的警惕和忌憚,同時也推動了他原本從容圖之的計劃開始提前。

畢竟,要是等太子李亨真正站穩腳跟,樹立起了屬於一國儲君的威信,培植起了自己的勢力,他想要再奪嫡,難度就太大了。因此,李琬不得不提前發動而十大藩鎮進京述職,無疑正是這樣一個機會。

李琬相信,只要他暗中推動的各方能量一起涌動,這大唐朝廷就有可能要翻天,縱然皇帝不情願立他爲太子,但爲了安定局勢,也不得不廢除李亨改立自己爲東宮儲君。

李琬對此還是很有幾分自信的。因爲他目前所能調動起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外有藩鎮高仙芝、裴敦復,內臣有薛德旺等人,而皇族中的多數皆支持於他,如此種種,皇帝焉敢怠慢?

唯一令李琬遺憾的是,雖然他再三拉攏許諾並重金賄賂,但楊國忠還是沒有上套,至今還沒有同意加入到榮王一脈的陣營中來。

局勢與張堵判斷的大差不差,相去不遠。

圖窮匕見了。已經到了真刀真槍上陣拼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關鍵時刻。

張笛皺緊了眉頭,心念電閃:對於李琬其人,他作爲穿越者和曾經的歷史學者,還是比較熟悉的。其是李隆基的第六子,英武不凡,頗有才幹和建樹。而按照歷史原本的進程,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朝廷派出去的征討大軍先是以李琬爲帥,高仙芝爲副帥。由此可見,這李琬絕非等閒之輩。

很顯然,如果沒有張堵存在,李亨要跟李琬相鬥相爭,基本上是死路一條。個人能力的差距倒也罷了,關鍵是李琬的勢力和威望是李亨所不能比的。

而張隨突然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在原本的歷史進程上,並沒有榮王李琬與太子李亨的奪嫡爭鬥,如今卻產生了,這……應該是因爲自己穿越而至,漸漸改變了一些局部的歷史進程吧?

南美洲的一隻蝴蝶閃動翅膀,都能在全球產生一場風暴,何況是張瑄這麼一個已經介入了大唐核心權力爭奪的穿越者?

想到這裡,張瑄忍不住苦笑:原來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自己!

……

東宮前幾日還曾經爲太子李亨遙領劍南道節度使而歡喜鼓舞,上下一團喜氣。但到了今天,卻又陰雲籠罩,愁雲慘淡萬里凝。

首先是張良娣逾矩,冒用皇妃儀仗,被朝臣參奏彈劾,引得皇帝勃然大怒,當衆斥責太子,竟然流露出要廢除太子的意思。

其次是東宮目前的“精神領袖”張遁,突然在進宮的路上被人行刺,馬車焚燬,生死不明,怕是凶多吉少。

最後,剛剛從宮裡傳出消息說,很多朝臣、藩鎮和皇族中人聯合上書,要求皇帝廢除太子另立榮王李琬爲大唐儲君。這個消息,早已經在宮闈內傳開了,自然也就傳到了東宮。

在朝堂上被皇帝當衆訓斥,李亨心底驚懼不已,轉而又聽聞了張脆遇刺生死未卜的消息,他心裡的恐懼便上升到了一個極致。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知榮王李琬此番來勢洶洶絕非偶然,而張瑄遭遇不測怕也是其向自己開刀下手計劃中的一環。

回到東宮,李亨就一直陰沉着臉趺坐在正殿寬大的檀木案几之後,神色冷漠地望着一干臣屬,見衆人皆面帶黯然和惶然,他心裡的絕望越來越重。

“這個女人,這個可惡的女人……”絕望感重了無排解出去,憤怒情緒便又升騰起來。李亨怒視着跪伏在自己身側不敢擡頭看他的張良娣,明明怒火如潮,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口來。

縱然是把張良娣罵一個狗血噴頭,此刻又於事何補?事情已經發了,張良娣在一個微妙的時刻做了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旋即引爆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風暴。

李亨簡直無相信,這個女人一向看起來還算恭謹守禮,也不是那種無腦子的人,怎麼會突然間揹着自己做出這種事情來?回趟孃家竟然去借了麗妃娘娘的儀仗拿來顯擺無心之失,卻正好文卝字百卝度貼卝吧首卝發撞在了槍口上。

張良娣自然是悔恨驚懼交加。

絕對是一種偶然,一種無心之過,如果是平常,也就這麼過去了。隨着太子的起事她這個不是太子妃的準太子妃……”心思也漸漸活絡起來,雖不至於得意忘形,但在後宮妃嬪面前也挺直了腰桿。

也是活該有事。她上午去麗妃那裡坐了片刻,在李隆基的衆多妃嬪中,張良娣唯獨跟這麗妃關係不錯,甚至可以說親如姐妹。

聽說她下午要出宮回孃家,麗妃就主動提出借給她儀仗一用,張良娣也是一時昏了頭就答應下來。

當然,潛意識裡也有幾分回孃家顯擺的意思。

李亨無力地靠坐着,突然太監總管魚朝恩匆匆奔了進來,跪伏在地大聲道,“殿下,殿中發現一封密函……”

李亨心頭一跳,沉聲道,“呈上來。”

魚朝恩不敢怠慢,匆忙呈上來。

李亨掃了一眼密函的封皮,雙眼立即放光,瞪大了起來。

“太子殿下親啓。”他識得張瑄那清秀挺拔的字體,看這字跡分明就是張堵的筆跡。

李亨一把就扯開信函,匆匆看完,眼眸中閃過一絲狂喜。

沉默片刻,他定了定神,淡然揮了揮手,“爾等退下吧,本宮累了,要休息。”

“你也退下吧。”李亨後面這句話,是說給張良娣的。

張良娣羞愧悔恨難當,見太子態度冷淡,不由悲苦交加,淚如雨下。她哭拜在地,“殿下,臣妾無心之過,牽連殿下,真是罪該萬死!臣妾……”

“好了,你就不要再哭鬧了,本宮這就夠心煩的了。”李亨本想斥責幾句,念及往昔恩愛,此刻也看出張良娣也是一時昏頭,只不過是被惡人利用了罷了,所以就聲音放緩了一些,“你先退下,容本宮想想辦怎麼解決,如何?”

“臣妾告退。”張良娣哭着掩面而退。

望着張良娣遠去的背影,李亨忍不住長嘆一聲,憤怒地猛然一拍桌案,“李琬,汝欺我太深!”

……

李蘇蘇輕柔地走了進來,手中端着一壺熱茶。她走過來趺坐在張垢案几的對面,挑了挑旁邊的火盆,讓火苗更旺一些,然後又給張瑄倒上一杯熱茶,柔聲笑道,“大人,請喝杯熱茶,驅驅寒氣。”

“謝謝。蘇蘇小姐,這次打擾你了,張瑄不勝汗顏。”張瑄點頭致謝。

“大人說得哪裡話來,蘇蘇蒙受大人大恩,縱然粉身碎骨也難以爲報。大人請用。十三郎辦事大人可以放心,他很快就會迴轉的。”李蘇蘇恭謹笑了笑。

“是啊,蕭兄武藝高強如同劍仙來去無蹤,令人歎爲觀止。今日蕭兄救某,某如騰雲駕霧一般,實在是終生難忘。”

“嗯。對了,蘇蘇小姐,令妹是在教坊司吧?這樣吧,待在下忙過這一段時日,一定想辦把令妹也救出來,讓你們姐妹團聚。”

李蘇蘇大喜,撇下茶盞茶壺什麼的,跪伏在地喜極而泣道,“蘇蘇替舍妹叩謝大人。”

“哎,蘇蘇小姐,跟我就不要這麼客氣了。如果要說謝,也該是我來說……什麼事情能比得上救命之恩更重?蕭兄和蘇蘇小姐對張某如此,張某實在是汗顏之極。”

“如若蘇蘇小姐不嫌棄一張某願意蕭兄兄弟相稱,而蘇蘇小姐便是張某的嫂子。”張瑄話音剛落,卻聽門外傳來一聲清朗的回聲,“大人雖是文士,但胸有正氣、仗義疏財、豪情不遜於當世豪傑,能與大人結爲兄弟,自然是蕭某之幸。只是蕭某一介江湖浪子,如何高攀得上大人?”

說話間,客廳的門吱呀一聲開了,蕭十三郎飄然而去,帶進一陣清涼的寒風。

見他往返的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張瑄又驚又喜。他立即起身來朗聲一笑,“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一蕭兄乃當世奇人,超脫紅塵,就怕蕭兄看不上我輩世俗之人。”

蕭十三郎哈哈笑着,深深凝視着張瑄,見對方目光清澈真誠,不由慨然點頭,“承蒙不棄蕭某如此便高攀了一……”

蕭十三郎性情豪爽,又是笑傲江湖的俠客,做事向來是率性而爲,看重的人便可結交,哪怕是一面之緣也可以死相報;而張瑄也不是那種拖泥帶水的人,兩人相視大笑,各自躬身見禮,旋即便以兄弟相稱。

“嫂子!”張瑄躬身向李蘇蘇拜去。

李蘇蘇俏臉飛霞,怎敢承受張堵的大禮,趕緊匆忙往一旁避過,羞道,“莫要如此,蘇兒不敢當。”

“沒什麼不敢當的口子瞻是某的兄弟,蘇兒你便是他的嫂嫂。”蕭十三郎哈哈大笑起來。

“正是,嫂嫂,日後我等便是一家人,嫂嫂如果再要這麼見外,張瑄可是無所適從了。”張瑄也在旁笑着說。

李蘇蘇猶豫了一下,紅着臉向張瑄福了一福,“如此,蘇兒就斗膽了。”

“蘇兒,置酒,待某與兄弟痛飲三大白!”蕭十三郎大笑着抓住張瑄的胳膊,“兄弟的事情,兄長爲你辦妥了,這便是那太子給兄弟的回覆。某將信函放在他的殿中,眼看着那太監將信函轉交給他,方纔遁去。”

“待他屏退了衆人,某再次潛入他的殿中,與他見了一面。說起來,這太子倒也有幾分膽隆……當場寫下書函,交給了某家。”

說着,蕭十三郎手指一彈,一封密封好的信函便從他的另外一支袖口裡飛射而出,輕飄飄地落在張瑄面前的桌案上。

張瑄不敢遲疑,立即當着蕭十三郎的面打開信函,掃了一眼,見信紙上只有幾個字:某即刻出宮與君會面。

字跡潦草而力透紙背,可見此刻太子李亨紛亂和惶急的心緒。

張笛嘆了一口氣,向蕭十三郎長身拜去,“此事煩勞兄長了。這種爭權奪利的事情,把兄長牽扯進來,我這心裡慚愧得緊。”

蕭十三郎一把扶住他,淡然一笑,“你我兄弟,莫要如此。”

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300章 君子之節不可辱!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26章 趁人之危裝什麼正人君子第34章 氣煞李林甫第203章 讓張瑄倒履相迎的人第452章 田可馨的真容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384章 安祿山之死第58章 暗流涌動第105章 連升四級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355章 建八軍!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204章 收名將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89章 殺機!危機!(下)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145章 真誠與陰謀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331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97章 陰差陽錯(下)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311章 酷吏之子第384章 安祿山之死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268章 致命的**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168章 衝冠一怒第356章 一招臭棋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15章 妒火熊熊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28章 虢國夫人的乖寶寶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14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2)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358章 勸反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91章 你本是一枚棋子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337章 又是一鍋端了!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310章 母老虎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440章 郭芙逼寢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46章 獎勵生育第44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第262章 捷報再入京師!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97章 陰差陽錯(下)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44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332章 猜疑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
第298章 休怪本王翻臉無情!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300章 君子之節不可辱!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26章 趁人之危裝什麼正人君子第34章 氣煞李林甫第203章 讓張瑄倒履相迎的人第452章 田可馨的真容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384章 安祿山之死第58章 暗流涌動第105章 連升四級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355章 建八軍!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204章 收名將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388章 郭子儀和僕固懷恩的密議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35章 不滅吐蕃,朕不歸國!第89章 殺機!危機!(下)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145章 真誠與陰謀第225章 大都督駕到!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331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376章 張瑄聲名到達頂峰!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97章 陰差陽錯(下)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311章 酷吏之子第384章 安祿山之死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268章 致命的**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168章 衝冠一怒第356章 一招臭棋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15章 妒火熊熊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28章 虢國夫人的乖寶寶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14章 一唱一和一賭局(2)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42章 光大門楣的希望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425章 一箭雙鵰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358章 勸反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91章 你本是一枚棋子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337章 又是一鍋端了!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310章 母老虎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24章 削藩合併大計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233章 郭子儀縛子請罪第440章 郭芙逼寢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46章 獎勵生育第44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第262章 捷報再入京師!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97章 陰差陽錯(下)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123章 與皇帝的密談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445章 這罵名,我哥舒翰來背!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139章 危機從老皇帝中風開始第149章 春節之密謀第273章 移民之亂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332章 猜疑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