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匪夷所思

元壽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心亂如麻,楊元慶的反擊速度和反擊手段令他始料不及,一下子打亂了他的計劃,而且他的兒子被打成重傷,令他的心恨得要滴血。

“二老爺來了!”

隨着管家的一聲高喝,元壽的弟弟無謖匆匆走進院子,無謖是大理寺少卿,和京兆府衙有點關係,他受元壽之託,去京兆府打探消息,元壽精神一振,連忙迎了上去。

“京兆府怎麼說?”

“他們不肯放人,說是出了人命要調查。”

元壽頓時勃然大怒,“不就死了個乞丐嗎?難道還要我兒子給乞丐償命不成!”

他怒氣衝衝向外走去,“我去找崔伯肅!”

無謖慌忙攔住他,“大哥,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不是因爲乞丐,而是敏兒殺死了證人。”

元壽停住了腳步,一股寒意從他腳底冒起,這纔是要命的事情,他漸漸冷靜下來,他開始領教到了楊元慶的風格,從一件看似毫無關朕的事情着手,一下手將他拖進了漩渦。

他想起了張瑾的話,‘楊元慶很擅長利用一些突發事件’或者抓住對手的弱點,然後通過一些陰謀而獲勝……

他雖然理解張瑾的話,卻沒有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雷厲風行,而且那個讖語,倒是是誰做的,他現在開始懷疑就是楊元慶自己所爲,編了一個套子,讓自己兒子鑽了進去。

元壽想到了兒子,他又猛地一驚,兒子雙腿被打斷了,他怎麼還能在監獄裡呆着?

元壽心中又焦躁起來,急匆匆向外走去,免謖在後面追着問:“大哥,那今晚的會議怎麼辦?”

元壽心亂如麻,他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了,今晚開會能說什麼?

他再次放慢腳步,要不然把會議延期?這個念頭剛一起就立刻被他自己否決了,如果延期會嚴重打擊士氣,而且還是壽宴,請柬已經發出,他只得嘆口氣道:“晚上的會議正常召開,假如有人來問,就說這是楊元慶之計,讓大家不要相信。”

說完,他便急匆匆向京兆府衙而去,無論如何,他也要把兒子先保出來治傷。

他剛走到門口,卻見一輛馬車停在臺階前,張瑾正從馬車裡出來。

“浦臺兄!”

元壽迎了上去,“我正要去京兆府衙。”

張瑾看了他一眼,便微微點頭,“那就一起去吧!”

他又要回了馬車,元壽也上了車,馬車啓動,迅速向豐都市方向而去。

馬車裡,還是張瑾先開口了,“元兄,你給我說實話,楊元慶的讖語究竟是不是你所爲?”

元壽搖搖頭,“事到如今,我不會瞞你,確實不是我所爲,我起不知是誰幹的,我懷疑會不會是楊元慶自已編造,設下了圈套?”

張瑾沉思片刻,否認了元壽的猜測,“不可能是他,這種讖語很危險,如果聖上相信了怎麼辦?他豈不是自掘墳墓,只能說他利用這個讖語,把它反栽在我們頭上,這也算是他的一貫風格,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這是我們自已大意了。

元壽嘆了口氣,“確實是我大意了,我應該明確告訴敏兒,讖語和我無關,這樣他就不會去殺了那個乞丐,他是一片好心救父,卻中了楊元慶的奸計。”

張瑾卻在想另一件事,他在想崔伯肅,很明顯,崔伯肅今天中午是在配合楊元慶,以最快的速度,最雷厲風行的手段,而且把小事放大,據說這個崔伯肅和楊元慶的私交很好,這就讓張瑾有一點疑惑,崔伯肅究竟是以私人關係在幫助楊元慶,還是山東士族已經朕手。

想到這,張瑾緩緩道:“崔伯肅的京兆尹非常關鍵重要,他能把白的說成黑的,能把小事放大,能把大事化小,楊元慶有他協助,如虎添翼,我們首先必須要除掉崔伯肅。”

“浦臺兄,先一步步來吧!當務之急,是要把眼前這件事處理妥當。”元壽語氣裡微微帶着一絲不滿。

張瑾笑了起來,他能體會元壽心中對兒子的擔憂,便安慰他道:“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時刻,我們不能被他牽着鼻子走,實不相瞞,我剛纔去面聖,我想告訴聖上,讖語與你無關,敏兒只是因爲誤會才殺了人證。”

“那聖上怎麼說?”元壽有些緊張地問。

張瑾搖了搖頭道:“聖上不肯見我,不過有趣的是,我遇到了楊元慶,聖上也同樣不肯見他,元兄,你猜到這裡面的蹊蹺嗎?”

元壽想了一想,便道:“浦臺兄的意思是說,聖上不想過問此事?”

張瑾略帶苦澀地笑了笑,“準確說,他是不想表態,讓兩派繼續廝殺!”

中午發生在酒樓裡的鬥毆事件終於被皇帝楊廣所知,是京兆尹崔伯肅的一份奏摺,僅僅一個時辰,崔伯肅便將這件事整理得清清楚楚,宮廷侍衛的口供,歌姬和夥計以及食客們的證詞,前因後果,足足寫了數千字。

事情很清楚,楊元慶找到了傳播讖語的乞丐頭子,指證是無家所爲,卻被無敏當場殺人滅口,雙方因此大打出手,無敏被楊元慶打斷了雙腿。

儘管楊廣朝務繁忙,但他還是仔仔細細地將這份奏摺看了一遍,又將證詞和口供都略略看了看,最後不由搖了搖頭,兵貴神速,楊元慶顯然是深悟其髓,在第二天便雷霆出擊,一下子掌握了主動,而無家還在糾結於關隴貴族內部是否團結,結果陷入極大的被動。

不管讖語是不是元壽所傳,他都說不清楚了,除非他能找到真正的幕後人,否則他很難自圓其說,如果不是他所爲,他兒子爲何滅口。

元壽的表現令楊廣有些失望,大樂纔剛剛開場,元壽便被楊元慶迎頭一棒,就看他們怎麼應對了,楊廣眼中充滿了興趣。

黃昏時分,十幾名隨從護衛着崔伯肅的馬車緩緩停在裴府門前,崔伯肅今年約四十餘歲,出身清河崔氏,裴矩的妻子崔老夫人便是他的族姑母。

相對於關隴貴族在隋王朝的鼎盛,山東士族在中央朝廷的勢力卻相對輳弱,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隋王朝輕視儒學,廢除山東士族賴以生存的九品中正,使山東士族普遍心懷不滿,大都專注教育而不願從政。

另一步面,發生在數十年前的河陰之變,爾朱榮將北魏朝廷中的山東士族屠殺殆盡,使山東士族各大名望世家都遭受重創,數十年都未能恢復元氣。

但最關鍵的原因卻是隋王朝是北周的延續,由宇文泰的關隴勢力建立,而山東士族主要效力於高歡的北齊,楊堅得位不正,他需要關隴貴族的支持,因此中央朝廷中九成以上的官員都來自於關隴勢力,尤其軍隊幾乎都被關隴勢力所控制。

皇帝楊堅的不信任,關隴貴族的排擠,幾乎使山東士族在朝廷中無立錐之地,只能通過九品中正的延續,廣泛分方官府中。

儘管楊廣即位後大力扶持山東士族對抗關隴貴族,不惜讓內閣宰相出現了兩個聞喜裴氏,但楊廣登基畢竟只有數年,山東士族在朝中的勢力還是很微弱,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博陵崔氏,基本上都沒有出任朝廷高官。

崔伯肅的崛起也是一種偶然,若不是因爲齊王事件,他還只是京兆少尹,正是齊王給他的一記耳光,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崔伯肅還有一個兄弟崔君肅,也在朝中爲官,擔任司朝謁者,年初曾出使西突厥。

崔伯肅走下馬車,他遠遠看了一眼遠處拐角處的幾名可疑人,裴矩正好迎了出來,裴矩是他的姑父,原本是他在朝中的後臺,現在則是他的盟友。

“小侄參鬼姑父!”

崔伯肅深施一禮,裴矩呵呵笑道:“我就知道你今天會來,正等着你呢!”

“姑父,你看希邊!”

崔伯肅又向那幾個可疑人看了看,裴矩瞥了一眼幾人,冷笑一聲道:“已經五六天了,一直在監視我的府邸,估計是無家的人,別理會他們。”

裴矩將崔伯肅請到書房,侍女給他們上了茶,裴矩有些急不可耐問道:“中午是怎麼回事,給我說一說。”

裴矩也聽說了中午之事,他事先不知,這件事令他比較錯愕,也更加關注。

崔伯肅歉然道:“本來應該先稟報姑父,但時間比較緊張,事發前半個時辰,元慶才找到我。”

崔伯肅便將中午發生之事,詳詳細細說了一遍,裴矩眯起眼睛細聽,不斷推敲這裡面可能出現的漏洞,他當然知道這件事是楊元慶的主動出擊,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和崔伯肅的職權,出奇兵使無敏落入套中,膽大而慎密,可圈可點,但畢竟時間匆忙,裴矩更關心這件事可能出現的漏洞,如果有漏洞,他就需要及時補上。

“那個被殺的乞丐頭子到底是什麼人?是真的謠言傳播者嗎?”

裴矩的細心還是使他發現了端倪,楊元慶是昨天中午纔回來,他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找到傳播者?

崔伯肅苦笑了一聲,“這也是最讓人匪夷所思之處,我事後反覆問了楊元慶,他最後承認這人是他花十吊錢從街上隨便找的一名乞丐。”

裴矩的眼睛猛地瞪大了。

第22章 一生一死第94章 紫河鬼谷第7章 智取伊吾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章 勸降建德第2章 宇文義子第28章 連環布套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1章 重磅加碼第9章 底線突破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章 戍堡聞警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章 烽燧血戰第29章 祖孫會談第63章 北地迎歸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章 齊郡大戰第43章 苛刻條件第7章 秋風至楊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2章 誰是兇手第43章 階下之囚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掌握主動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9章 綠茶疑蹤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0章 除夕意外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章 敦煌布棋第7章 戰略對抗第16章 三股勢力第51章 草原異變第4章 突厥異變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60章 大戰悄至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6章 柴紹心機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3章 勝利逃亡第6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海底之針第40章 敏秋賑災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7章 收網抓魚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2章 帝王心思第7章 楊府貴客第5章 深藏不露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51章 連夜清洗第8章 突發事件第76章 魏鄭和談第41章 兵困雁門第7章 士信發威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章 江淮伏威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4章 露出破綻第32章 雪夜離京第29章 情理之中第68章 西域來客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章 路遇貴人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2章 心理毒箭第8章 臨戰前夜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8章 違規賣酒第26章 離間之計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章 初到突厥
第22章 一生一死第94章 紫河鬼谷第7章 智取伊吾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章 勸降建德第2章 宇文義子第28章 連環布套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1章 重磅加碼第9章 底線突破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章 戍堡聞警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章 烽燧血戰第29章 祖孫會談第63章 北地迎歸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章 齊郡大戰第43章 苛刻條件第7章 秋風至楊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2章 誰是兇手第43章 階下之囚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掌握主動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9章 綠茶疑蹤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0章 除夕意外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章 敦煌布棋第7章 戰略對抗第16章 三股勢力第51章 草原異變第4章 突厥異變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60章 大戰悄至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6章 柴紹心機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3章 勝利逃亡第6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海底之針第40章 敏秋賑災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7章 收網抓魚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2章 帝王心思第7章 楊府貴客第5章 深藏不露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51章 連夜清洗第8章 突發事件第76章 魏鄭和談第41章 兵困雁門第7章 士信發威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4章 江淮伏威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5章 孤家寡人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4章 露出破綻第32章 雪夜離京第29章 情理之中第68章 西域來客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章 路遇貴人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2章 心理毒箭第8章 臨戰前夜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8章 違規賣酒第26章 離間之計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4章 內部奸細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章 初到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