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求賢若渴

在河套平原以東百餘里外,便是一條較小的山脈,叫做烏鐵山,屬於陰山支脈,整條山脈長約三百餘里,高百丈,和大青山相連,是榆林郡北方的天然屏障,站在山頂可以眺望遠方的滔滔黃河水。

在山脈的西北方向約二十里,便是一座小鎮,叫大同鎮,它原是隋軍的哨所,因人口漸漸聚集而形成了一座小鎮,隸屬於五原郡烏海縣。

小鎮其實不大,就只有一條長街,街道兩邊分佈着七八十戶人家,沿街分佈着十幾家店鋪,客棧、酒肆、雜貨鋪、鐵匠鋪、藥鋪,更多是商人的收貨鋪,足有五家之多,小鎮的西面還有一家低檔次的妓院。

他們客人主要是北面的突厥牧民,以及沿途經過的商人,在北面一兩百里外的草原上,便分佈着幾支突厥人部落,儘管突厥和大隋打打和和幾十年,但這座小鎮始終保持着寧靜,附近的突厥牧民離不開這座小鎮。

此時已是金秋九月,寒冷的北風還沒有到,這也是草原豐收的季節,牛羊成羣,馬匹膘壯,牧民們挖掘了藥材,鞣製好了皮革,紛紛趕來大同鎮交易,同時購買過冬之物,主要是鹽和茶葉,以及中原酒,或者給女人買一段綢緞,使得大同鎮上格外熱鬧,一條街上擠滿了突厥人和他們的馬匹,這是大同鎮一年內的黃金季節。

這天下午,大同鎮和往常一樣熙熙攘攘,在鎮東頭一家酒鋪前排着長長的隊伍,小鎮有兩家酒鋪,這一家酒鋪叫林記酒鋪,在這裡已經開業了近二十年,生意一直平平淡淡,在兩家酒鋪中生意最清淡。

兩家酒鋪幾乎賣的都是大利蒲桃酒,大利蒲桃酒雖然在中原賣得很火爆,但草原上生意卻一般,突厥人嫌它不夠烈。大都數突厥人買去只是偶然換換口味。

林記酒鋪苦於地段不好,無法突厥人吸引過來,但自從兩個多月前,這家酒鋪來了一名從中原逃難來的道士,道士釀酒技術頗高,他將蒲桃酒重新入鍋蒸煮,使蒲桃酒變烈,非常符合突厥的口味。名聲一下子打響。被稱爲道士酒,道士酒的名聲甚至傳到了豐州,大利縣丞王佔武不久前親自來大同鎮請這名道士去大利城釀酒。卻被道士婉拒。

這時,遠處一隊騎兵疾奔而來,約有千餘人。騎兵們奔到鎮外停住了戰馬,爲首大將正是豐州總管楊元慶,他是在視察大利城時,偶然聽縣丞王佔武說起這名道士,楊元慶幾乎馬不蹄停,一路疾奔而來,他心急如焚,生怕這名道士返回中原。

楊元慶在二百餘名士兵的護衛下,跟隨着王縣丞快步向林記酒鋪走來。酒鋪外,店東主林鴻正在維持秩序,他一轉頭,見王縣丞又來了,心中不由一陣緊張,就這麼不肯放過自己的釀酒道士嗎?

但對方是縣丞,他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彎腰行禮,“小民林鴻參見縣丞大人。”

其實王縣丞也是一樣糊塗,對方不過是個釀酒道士,怎麼總管一聽到他的名字,便跳起來。茶也不喝,飯也不吃。一陣風似的趕來,他怎麼也想不通,難道總管想學這個道士的釀酒技術,把蒲桃酒賣給突厥人嗎?

不管王縣丞怎麼想,他想到原因也只能是總管要賣酒給突厥人。

王縣丞得楊元慶囑咐,事先不要透露他的身份,他也不介紹楊元慶,笑呵呵問:“林東主,酒道士還在嗎?”

林店主緊張異常,結結巴巴道:“回稟縣丞,他已經走了。”

王縣丞心中有些失望,回頭向楊元慶望去,楊元慶卻看出了店主眼中的緊張和狡黠,他給旁邊親衛使給眼色,親衛猛地一拳將店主打翻在地,抽出戰刀頂住他喉嚨,“你好大膽子,竟然敢欺騙我家大將軍!”

林店主一下子明白這個年輕的軍官是誰了,嚇得他魂不附體,連連苦苦哀求,“饒命!總管饒命!”

就在這時,一名道士從酒鋪中走了出來,年紀約三十四五歲,身材高大,穿一件杏黃色道袍,頭戴竹冠,長得鼻直口方,目光湛然,頜下三縷長鬚,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

他上前作揖行禮道:“無量天尊,楊總管何必對一個賣酒商人動怒?”

王縣丞連忙對楊元慶低聲都:“就是他,那個善釀酒的道士。”

楊元慶上下打量他一眼,問道:“你就是鉅鹿人魏徵?”

這名道士正是魏徵,躲避徵兵而逃到豐州,因爲林記酒鋪東主和他是同鄉,幾年前在家鄉見過一面,他便逃到大同鎮,暫時在林記酒鋪落腳,他釀酒技術很高,很快便使道士酒名聲傳出,甚至連大利縣丞也慕名來請他去釀酒。

魏徵之志並非釀酒,他婉拒了王縣丞的邀請,卻沒想到,時隔幾天,幽州總管楊元慶親自來請自己,難道自己真是釀酒匠的命嗎?

他苦笑一聲問:“楊總管是要請魏徵去大利城釀酒乎?”

楊元慶卻搖了搖頭,肅然道:“五原郡下個月將舉行秋試,公開選拔才俊,我想請先生去做九原縣考官。”

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連王縣丞也瞪大了眼睛,各縣的考官至少要主簿以上纔有資格,總管居然讓這個釀酒道士去做考官,他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是去烤酒,而不是考官。

魏徵也愣住了,他雖然胸懷大志,但知道之人寥寥無幾,他釀酒的名氣可比他文才的名氣大得多,楊元慶怎麼會知道?難道是恩師推薦?

魏徵曾經在大儒王通那裡做過幾個月掛名弟子,但王通學生太多,有數千人,他連正式學籍都沒有,王通根本就不認識他,更不用說向楊元慶推薦他。

半晌,魏徵嘆了口氣道:“蒙楊總管擡愛,恐怕魏徵要讓總管失望了。”

他又想婉拒,但楊元慶卻笑道:“今天先生無論如何要跟我回去,我有兩個位子給你選,一個是大利城釀酒匠,另一個便是九原縣主考官,你自己選一個吧!”

魏徵望着楊元慶誠摯的目光,其實他心中也十分感動,以楊元慶豐國公,幽州總管的身份,竟然親自上門來請自己,不管他是怎麼知道自己,但這份誠意卻讓他無法拒絕。

魏徵深深施一禮,“總管不嫌魏徵愚鈍,願效犬馬之勞。”

楊元慶大喜,他求賢若渴,沒想到竟然一個邊遠小鎮請到了魏徵,他重重拍了拍王縣丞的肩膀,讚道:“你推薦有功,我會重重賞你。”

王縣丞心中一陣苦笑,他推薦的不過是個釀酒匠而已。

........

林記酒鋪內,魏徵請楊元慶和王縣丞到自己房中坐下,又給他們斟了一杯自己釀的酒,笑道:“總管請喝一杯我蒸的酒,看看口感如何?”

楊元慶端起酒杯喝了口氣,只覺酒味醇厚,而且酒勁更大,便笑問道:“先生釀酒是跟誰學的?”

魏徵笑了笑,“是跟我出家時師父所學,他雲遊天下,跟一名大宛粟特人學會了蒸釀酒法。”

旁邊王縣丞好奇地問:“魏先生現在不是道士嗎?”

王縣丞見楊元慶對魏徵頗爲敬重,他也不敢怠慢,語氣間便多了幾分客氣。

魏徵微微一笑道:“不瞞縣丞,我六年前便已還俗,穿這身道士服只是爲了躲避兵役罷了。”

楊元慶沉吟一下問:“我的情況先生應該知道吧!”

魏徵點點頭笑道:“有所耳聞,聽說總管自立而不反隋。”

楊元慶又問:“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亂,羣雄逐鹿,若我也有意謀天下,我該怎麼辦?”

其實楊元慶這個問題,魏徵釀酒無事時也替他考慮過,他微微一笑,“只怕魏徵見識粗陋,說了讓楊將軍貽笑大方。”

“先生但講無妨!”

魏徵不慌不忙道:“我的意見總結起來其實只有三個字,向東走!”

楊元慶精神一振,連忙道:“先生請細說。”

“其實豐州的出路有兩條,一是向南走,二是向東走,向南是奪關隴,向東是取山東,關隴雖然人口衆多,但楊總管是裴家之婿,是關隴貴族之敵,取關隴並不明智,而且奪取關內諸郡極容易引起皇帝的警覺,而榆樹郡也屬於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且南有沙漠阻隔,北有大青山和長城護衛,突厥鐵騎難以入內,總管可將大量北逃之民安置在這裡,同時佔據此地也不容易被朝廷察覺,更重要是,這裡是通向河東、河北的跳板,一旦中原大亂,總管便可率軍迅速進入河北,佔據幽州,得幽燕之地,便有了爭霸天下的根基,又有山東士族支持,何樂而不爲?所以我的意見就只有一條,取關內之民,佔河套之地。”

魏徵的一席話不僅深合楊元慶之意,同時也令王縣丞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現在相信了,總管請魏徵去豐州,不是烤酒,而是考試。

.......

楊元慶帶魏徵回到五原郡,但沒有立刻重用他,而是任命他爲九原縣主薄,參與籌備即將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秋試,這是豐州的規矩,也是楊元慶的規矩,任何大才之人,先試用三個月,然後再重新安排職務。

.......

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8章 反間之計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章 客棧新友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2章 引君入甕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32章 龍有逆鱗第8章 一點眉目第11章 合縱遇挫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4章 彭城兵變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章 漳南小村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9章 太原王氏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6章 宇文告密第9章 玄感之憂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5章 隔牆有耳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馳援代州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9章 一封信件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8章 玄感野望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9章 去功贖罪第46章 漸束袋口第5章 初到幽州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8章 捉姦在牀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6章 離間之計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2章 誰有骨氣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1章 雙雄火併第50章 潼關內訌第33章 金精賭彩第8章 臨戰前夜第49章 西陘關前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章 勸降建德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9章 離別之酒第9章 我想學武第93章 待君入甕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0章 留在草原第4章 佳夕如夢第66章 碎葉求救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4章 目光深遠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2章 烽火狼煙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0章 羅高離心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章 冤家路窄第37章 致命一箭第8章 怒極生誓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6章 伴君如虎
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8章 反間之計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章 客棧新友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2章 引君入甕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32章 龍有逆鱗第8章 一點眉目第11章 合縱遇挫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4章 彭城兵變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4章 中秋異月第1章 漳南小村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9章 太原王氏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6章 宇文告密第9章 玄感之憂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6章 宿將抉擇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2章 不甘失礦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5章 隔牆有耳第33章 官場暗鬥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馳援代州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9章 一封信件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8章 玄感野望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9章 去功贖罪第46章 漸束袋口第5章 初到幽州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8章 捉姦在牀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6章 離間之計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2章 誰有骨氣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1章 雙雄火併第50章 潼關內訌第33章 金精賭彩第8章 臨戰前夜第49章 西陘關前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章 勸降建德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9章 離別之酒第9章 我想學武第93章 待君入甕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7章 兩強對陣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0章 留在草原第4章 佳夕如夢第66章 碎葉求救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4章 目光深遠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2章 烽火狼煙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0章 羅高離心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章 冤家路窄第37章 致命一箭第8章 怒極生誓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6章 伴君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