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

劉若谷明顯的眼神有變化,龐雨終於能判斷出他正在思索,而且並未得到答案,周月如的眼神也靈動起來,看起來對這個問題也頗有興趣。

“靠的是寶鈔。”劉若谷遲疑一下道,“朝廷用桑皮紙和墨便可製出寶鈔,用以購進軍餉和物資。”

龐雨點點劉若谷,“朝廷用紙買了實在東西,那麼是誰虧了?”

周月如的紙鋪被和買多次,自己也參與過和買勾當,毫不猶豫的道,“賣東西的虧了。”

“但朝廷支付了寶鈔,賣家也可用寶鈔購買他物,爲何算虧了?”

周月如想了片刻,搖搖頭示意不明白,龐雨手撐在窗沿上,“說咱們大明之前,先看之前的蒙元,他們的主要貨幣便是紙鈔。元廷歲入長期入不敷出,加印紙鈔是最爲便捷的彌補之法,流通的紙幣不斷增加,社會產出基本恆定的情況下,紙鈔價值便不斷降低,這叫通貨膨脹。元朝的紙鈔價值降低到何種程度,若以最初的一貫值糧一石來算,到元末時中統鈔貶值六萬倍,如果有人用紙鈔存儲財富,就只剩下六萬分之一,無論貧富,無論買家賣家,皆可說被洗劫一空。”

周月如盯着龐雨,“原來所有人都虧了。”

江帆轉頭看看其他兩人後道,“那百姓不用便是,若是屬下就只收銀子,或是銅錢也行。”

“江把總說的是實情,在這樣的通貨膨脹下,百姓不是傻子,自然不會接受紙鈔,但之前元廷通過貿易將白銀送往中亞,民間存銀極少,銅錢價值低而重量大,只能進行小額交換,蒙元因主要用紙幣,更無意願開爐鑄造,銅錢不足以應付商品流通,民間只能回到以物易物,這種低效的交易方式會嚴重降低經濟活力,造成百姓無法生存,各地自然會義軍蜂起,蒙元的軍事支出劇增,只能繼續增發紙鈔,更多百姓活不下去,義軍便越剿越多,於是再增發更多紙鈔。”

劉若谷忍不住問道,“大人是說,韃子因爲紙鈔丟了江山?”

龐雨從窗前往桌面走動,這裡的三個人,都與貼票發行密切相關,現在攤子越來越大,需要這些人逐漸獨當一面,他希望將自己推進銀莊的原因講明白。

他將回到桌旁,“紙鈔體現的是經濟問題,王朝的統治危機之前,都會先有經濟上的危機,老百姓若是豐衣足食誰去鬧事造反,即便有少數野心家,也成不了氣候。但經濟出現問題時,就會有很多人呼應。其根源不在於紙鈔,而在在於財富分配不公,造成貧富差距過大,最後才體現在貨幣上,蒙元維持異族統治,財富分配上先天便極度不公,他的財政支出是無法減少的,盤剝到百姓無法生存時,只能起來造蒙元的反求一條活路。”

江帆擡頭道,“是以太祖和成祖也靠着寶鈔將蒙元趕走的,豈非百姓仍是存不下財富。”

龐雨點點頭,“太祖將蒙古人趕出大都,大明新立,仍然有許多需要用兵的地方,朝廷的財政支出數額巨大,急需財政來源,其時由於蒙人將白銀輸出,中國主要金屬貨幣是銅錢。洪武時一年的銅錢鑄造量大約一億九千萬文,人均只有幾文,這點錢息自然滿足不了支出所需,太祖也選擇了紙鈔作爲貨幣,這便是大明寶鈔。”

龐雨從桌面上拿起一張寶鈔,上面正中寫着“大明通行寶鈔”六個大字,兩旁篆書“大明寶鈔,天下通行”八個字,四周也配有複雜的花紋,這張是一貫的面值,紙張面積很大。

“洪武八年開始發行寶鈔,此時有六種面值,最大的一貫,最小的一百文,計量單位是銅錢,一百文以下的交易仍可用銅錢。洪武二十二年開始發行小鈔,分五種面值,最小的十文。”龐雨看着周月如,她是貼票的主管,他希望周月如能理解紙鈔貼票的含義,而非僅僅知道製造鈔票的技術。

“洪武年間支出甚多,寶鈔從開初就缺少準備金,發行後便開始貶值,洪武九年時一貫寶鈔折米一石,白銀也折米一石,到洪武末期,兩貫又五百文折米一石,白銀一兩卻可以折米四石,若以米價爲基準,寶鈔貶值六成,若以白銀爲基準,寶鈔貶值九成,也就是說,若百姓以寶鈔存儲財富,就剩下一成,其餘九成變成了朝廷所有,這又可叫鑄幣稅,這些財富就是太祖可以維持對北元戰爭的基礎。”

“接着便是成祖即位,除了繼續征伐北元之外,成祖又在京師等處動大工,還有鄭和下西洋,支出並不比太祖時少。成祖即位之時,官俸改爲十貫折一石,就是說朝廷承認寶鈔貶值九成。僅僅五年之後,稅糧折納就變成了三十貫一石,貶值了六成,到嘉靖四十五年,五千貫寶鈔才值銀一兩,貶值五千倍,以寶鈔存儲的財富已不值一文。”

劉若谷稍稍一算道,“若按大人手中這張一貫的來計,確實是連一文也不值了,也難怪百姓不用。”

“人皆趨利避害,這樣的財富損失,任何嚴刑峻法也無法繼續推行寶鈔,但自本朝立國,銅錢製作極少,官鑄銅錢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朝廷只是少量製作,民間交易多用私錢,連私錢形制也多仿唐宋錢,之後民間的白銀和銅錢同時流通。”

周月如聽得聚精會神,今天龐雨所講的,都是她以前沒有想到過的方面,“那爲何後來多用銀了?”

“這枚銀幣含銀九成,名叫西班牙比索,背面這兩根柱子叫赫拉克勒斯,代表歐羅巴南端直布羅陀海峽兩側的山峰,但它實際上並不來自歐羅巴,而是來自南美洲,正是大明白銀的主要來源地。”龐雨拿起桌面上的一枚銀幣,上面有兩根明顯的柱子,但看起來製作並不精良,邊緣一點不工整,甚至不是正規的圓形,“西班牙人征服了南美洲,並在那裡發現優質的銀礦,歐羅巴人需購買我大明絲綢、茶葉、瓷器等大宗商品,這些白銀隨西班牙大帆船經南洋貿易輸入中國。同樣的還有日本,他們的石見、佐渡、秋田幾處銀礦產出大量白銀,隨海上貿易進入中國。也正因這些白銀的大量涌入,纔有了一條鞭法實施的基礎。西班牙和日本輸出的豐富白銀成爲了結算貨幣,讓全球的貿易都出現了繁榮,人人日子都好過。”

屋中的三人呆呆的看着龐雨,這位龐將軍口中不斷崩出陌生的地名和概念,一時間吸收太多,也提不出什麼問題,實際上他們最疑惑的,是龐雨怎麼知道這些東西,大家相繼想到了傳說中託夢的白鬍子神仙。

龐雨說在興頭上,並不知道這些人心裡的念頭,“在大明整體生產效率沒有實質提升的情形下,產出是基本恆定的的,而白銀增加了,在白銀大量流入的時期,萬曆時四百枚嘉靖金背錢便可折銀一兩,可見白銀已經貶值,按銀計價的米價到萬曆前翻了一倍,形成了白銀的通貨膨脹,持有白銀者爲避免財富貶值,會購入房屋和田產這樣的固定資產,驅使資產價格進入高位,只要白銀輸入的規模能夠持續,房屋和田產就會一直增值,因而在這段時間,士紳有更強的動力進行土地兼併。”

“知道那些歐羅巴人怎麼看我們中國?”龐雨說罷看向幾人,三人同時搖頭。

“那些歐洲人都認爲,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所有白銀只要一進入中國,就再也不會出來,他們覺得中國定然已經極度富有。”

劉若谷沉吟一下對龐雨問道,“可屬下的感覺,現在處處缺銀子,只要是按白銀計價,不獨江北的房產,江南各地的土地價格都在下降,在下曾向大人提出,百順堂不再接收田契作爲抵押。”

龐雨肯定的點點頭,“若谷的感覺是對的,房屋還好說,購買之後並無後續支出,田地則不同,其本身是賦稅的載體,普通百姓買到手中立刻就要承擔沉重的賦稅,甚至可以說是負資產,土地價格不但會下降,以後你或許會看到田土白送人也沒人要,原因之一正是白銀流入變化。無論日本還是西班牙,都需要購買咱們的產品,而沒有什麼產品能賣給咱們,所以他們的白銀單向流入中國,這叫做逆差。能持續輸出白銀的前提,是銀礦能長期提供穩定的產量,否則他們國內就會面臨貨幣不足。西班牙國內商人一直對中國產品搶佔市場不滿,而南美洲的銀礦產量在下降,這種不滿就會加劇。大約熹宗即位之時,西班牙發生貿易危機,又正在參與歐洲的一場戰爭(注:歐洲三十年戰爭),財政支出劇增,長期的貿易逆差難以持續,西班牙國王開始限制白銀流出,大帆船貿易銳減。根據威利給我的消息,之前每年入港馬尼拉的中國商船約有四十艘,到崇禎二年,馬尼拉僅僅只有六艘中國商船入港,崇禎七年西班牙又限制美洲的阿卡普爾科港船隻出港,主要就針對我國。日本石見銀山產銀量自萬曆年間達到高峰之後,一直處於下降狀態,如果維持原有的貿易規模,日本國內會進入嚴重的通縮狀態,經濟會隨之進入低谷,經濟下滑便會影響民生和稅收,從而對幕府的統治造成威脅,縮減對外貿易是唯一選項。幕府的鎖國是有經濟動機的必然事件,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的整體生產效率低於大明,一旦進行自由貿易必然形成逆差。所以幕府開始用朱印狀限制海貿,以減少白銀流出。白銀流入大明大幅減少,就會處處都缺銀子,朝廷面臨的是白銀緊縮,自己又沒有銀礦可以增產,完全收不到鑄幣稅,所以這些紅夷眼中最富裕的中國皇帝,連打流寇都湊不出銀子。”

周月如眼神閃閃發亮,今天聽到的似乎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她看着龐雨認真的道,“那之前已經有那許多白銀進入咱們大明,爲何那些紅夷不流入了,咱們就這麼缺銀子,歷年的那些銀子去了哪裡?”

“蒙元敗於貧富差距,咱們大明經過這兩百多年,也形成了固化的分配模式。”龐雨自信的掃視三人,“先說白銀在國內的流向,白銀從東南沿海進入中國,首先達到商品的產地江南,那是經濟效率最高的地區,使江南形成外向型商品經濟。市場驅動農民放棄種植糧食,將土地轉化爲桑棉等經濟作物,而糧食則依靠湖廣、江西輸入,因爲有長江流域的船運的廉價和便利,即便長途運輸之後,糧食價格仍然遠低於經濟作物的收入,同時也出現蕪湖這般專做棉布印染和鋼鐵的地區,沿大江形成了經濟的地域分工,白銀也就在大江流域流通。第二便是運河,主要是朝廷的賦稅和漕糧,這些白銀沿運河流通,稅銀來自全國各地,與所有人都有關,這是重要的再分配環節,各位都熟悉衙門裡面的事情,農民種地所獲本是實物,平日生活本是自給自足,涉及白銀的地方很少,但一條鞭之後繳稅需要納銀,僅僅在白銀的兌換上就會遭受兩次損失,因爲賦稅的特性,這種分配更多靠權力支配,農民創造的財富通過這些再分配的環節,變成達官富商地窖中的銀錠,財富差距愈來愈大。”

周月如似乎想起了孫田秀一家的遭遇,將頭低了下去,看着桌面出神。

“貧富差距讓白銀進入沉澱狀態,富人有錢但消費有限,而百姓沒有財富可以消費,這樣商品生產和流通就會停滯,百業蕭條之後,大家收入銳減,便繼續縮減開支,形成通縮的循環。”

龐雨起身來到會議室張貼的地圖前,“以地區而論,在這兩個水系附近的地區,更容易獲得白銀,經濟情況也就更好,朝廷的白銀只夠供應九邊,缺乏調配其他地域經濟的能力,九邊的白銀也會因爲商品貿易迴流到兩條水系區域,距離越遠的地區獲得白銀的困難越大,譬如陝西、遼東、貴州這樣的邊角之處,這些地方經濟薄弱,承受能力更差,一旦白銀流入減少,便首先出現生存問題,接着便是亂事起。這幾個地區分別出現出現建奴、流寇、奢安之亂,除了邊角之地統治薄弱之外,與白銀相關的經濟頹敗也是重要原因。各地亂事的興起使得避險需求大增,金銀天然帶有避險屬性,人人都想保留更多金銀傍身,這讓更多白銀退出流通。”

江帆不停的搓着手,看向龐雨的目光敬佩中仍帶有一絲疑惑,“那有什麼辦法改變這情形?”

“首先便是戰爭。”龐雨敲了敲地圖上遼東的位置,“以後金爲例,因其社會的原始屬性,他們的生產效率極爲低下,糧食甚至不夠食用所需,更遑論交易。其餘能作爲商品的只有皮毛、人蔘、東珠等等,交易的數額都非常小,他們生活需要大量鐵器、棉布、菸草、絲綢、糧食、糖類等等大宗商品,一旦與我大明自由貿易,都需要用白銀從大明進口,要不了兩年便銀錢枯竭。所以本官推斷,皇太極如果要與大明互開邊市,必然提出不對等的貿易條件,並非是他臉皮厚要佔大明便宜,而是他換無可換,若是我大明不與他交換,後金便缺少維持政權的物資,戰爭就是唯一選擇。當小冰河造成的氣候影響越嚴重時,北方受災的情況更甚於南方,無論後金還是蒙古,南下的動力就會越強,如果不能獲取物資,他們會從內部崩潰。”

劉若谷接着道,“還有便是大人的貼票?”

“正因方纔與諸位所說的原因,白銀在達官富商的地窖之中,我們不是朝廷,解決不了所有地方的白銀緊縮,但我們的目標也更小,解決控制區域的白銀緊縮,貼票和匯票不是爲用銅錢的小民準備的,都針對白銀的主要持有者,開初時是靠利息和復社的信用,之後靠武力和控制貿易通道建立並擴張自己的信用,獲得部分的鑄幣稅,爲安慶營獲取充足的經濟支持,再獲得這亂世中最強大的武力,而武力可以獲取未來一切的預期。”龐雨回到桌邊雙手撐住桌沿,眼睛看着

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四百七十三章 河道第四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二百四十九章 東葛驛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五十一章 兇殘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語第三百六十八章 錯誤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裝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兩全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四百零四章 姻緣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船出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十三章 官威第一百八十章 例會第六十三章 漩渦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二百五十六章 面孔第四百五十二章 號音第三百零八章 策略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四十二章 士紳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一章 惡隸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十三章 官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四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第七章 匣牀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六十三章 漩渦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一百章 追索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神第四百二十四章 形勢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二百四十二章 闖王第三百八十章 汰換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升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兩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一百五十章 通幾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四十五章 設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三百七十三章 方法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
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四百七十三章 河道第四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二百四十九章 東葛驛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五十一章 兇殘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語第三百六十八章 錯誤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裝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兩全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四百零四章 姻緣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船出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十三章 官威第一百八十章 例會第六十三章 漩渦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二百五十六章 面孔第四百五十二章 號音第三百零八章 策略第三百二十六章 圍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四十二章 士紳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四百零三章 一張紙第三百九十五章 婆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一章 惡隸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十三章 官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四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三百二十七章 匯合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第七章 匣牀第一百九十九章 洶涌第六十三章 漩渦第一百七十八章 融資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一百章 追索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神第四百二十四章 形勢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二百四十二章 闖王第三百八十章 汰換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升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兩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一百五十章 通幾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四十五章 設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三百七十三章 方法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