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形勢

西路牆子嶺入邊建奴一股,九月二十二日叩邊,九月二十九日破牆子嶺城,建奴本月十九日在密雲城外,九月二十五左右,東路青山口建奴入邊,本月十九日在通州紮營,二十五日密雲一部至順義,兩股似要匯合,十月十五,兵部收遼鎮塘報,塔山、杏山、小淩河等處回報,約有三萬建奴馬甲往中後所方向去,至二

十五日尚未收到入邊消息。」

隨軍的贊畫房典吏細細看完又道,「至十月二十五日,建奴未攻克任何一城池,除薊鎮邊口守兵外,未擊潰任何一股官軍。。」

徐州城外一處客棧的大堂中,龐雨用一支炭筆在地圖上標註,暗哨司的密信雖然也頗爲模糊,但已經是龐雨至今收到最爲詳細的敵軍情報。

桌面上的地圖標註了京師以北的主要關口,牆子嶺和青山口都在其中,龐雨已經分別標註,但龐雨沒有去過這兩個地方,從地圖上是完全看不出地形的。

「建奴的兵馬構成。」

「西路牆子嶺入寇一股三四萬之間,幾日後東路青山口入邊三萬上下。」

「就沒了?」

「沒了,不知是那些***旗分,也不知領兵奴酋是誰。」

「入邊一個月還不知道敵方主將,兵部這哨探怎麼幹的。」龐雨罵完又道,「官軍迎戰兵馬構成。」「兵部將京畿可用兵馬分爲兩部,一部爲援督盧都爺所領,有宣大督標七千人,宣府總兵楊國柱五千人,山西總兵虎大威六千人,大同總兵王樸八千至九千人,山西撫標營四千,宣府撫標四千,兵額應是三萬五千上下。兩個撫標未到,已經到達京師的有督標和三個總兵,盧都爺大約有兩萬八千兵馬。第二部由遼鎮來的總監高起潛帶領,有候拱極、張鑑、吳永祿、周佑、於永綬各部,皆來自遼鎮及山永,總兵額在二三萬之間,二十四日前到達通州的應有兩萬人,兵部另從陝西調

出孫傳庭,不知帶兵多少前來,山東巡撫駐德州,順天巡撫駐保定,左良玉部也在徵調之列,不知他走到了何處。」

「贊畫房可有估算九邊軍鎮的實兵數?」這個贊畫房典吏原來是第一司的伍長,應援江浦的時候受傷,先到了兵房,贊畫房從兵房劃分出來時才轉到了贊畫房,因爲人聰明,識字比較快,很快當上了典

吏,也就是贊畫房的副職。

「兵部抄來的條陳看,九邊實兵數似比一般軍鎮爲高,家丁在兵額一成至二成之間。」龐雨回憶了一下應天兵馬的情況,許自強、程龍等人的家丁不足兵額一成,確實九邊要高一些,但從南到北都是家丁制,是軍事體制失效後出現的扭曲現狀,這

麼多年朝廷面臨如此強大的軍事壓力的情況下,竟然沒有進行任何有效的改革,也讓人頗爲唏噓。」

「總督總監兩部是否都是精兵?」「盧都爺所領確爲宣大精銳,軍中騎兵衆多,其中數量最多操練最久的,是大同總兵王樸所部,僅家丁就有一千以上,近年未遭過重大損失;遼鎮、山海關所調兵

馬多爲步兵及火器兵,比不上宣大。」

陳如烈看着地圖疑惑的道,「建奴入邊一個月都未匯合,正該合兵會剿,官軍爲何也分兩處駐紮,不先圍剿一股,等建奴合營就不好打了。」

龐雨也皺眉看着地圖,兩處清軍大營,一在京師東北,一在京師正東,既沒能有效威逼京師,也無法隔斷京師內外交通,像暗哨司的信使出城之後就一路通暢。這樣的孤軍懸師入犯,統帥應當儘快匯合兵力,防止被敵人各個擊破,兩處大營之間並無明軍或天險阻擋,而清軍似乎並不急於匯合,反而停在原地觀望,透露

着一絲詭異,而官兵也不乘機合兵會剿,同樣讓人迷惑。龐雨手指在地圖上

指點,「西路建奴九月二十九日破牆子嶺,十月十九日還在密雲,整整二十天只移動了不到一百里,東路入關稍晚,移動了近四百里到達通州,

但奇怪的是,一個月時間內,兩路都沒有攻打州縣,那他們入邊來做什麼?」陳如烈轉頭看着龐雨,「按照以前流寇到江北的歷次經驗,只要消息一傳開,鄉間百姓都會往城裡逃,錢糧子女都聚在城池之內,建奴行軍的速度還遠不如流寇,

在野外最多搶到些搬不走的糧食,還不夠補充途中損耗,他們是不是在等第三股人馬?」「我以爲不一定有第三股人馬,若是分路入犯,三路不會相差一個月,建奴打了幾十年仗,不會這麼用兵。」贊畫房典吏用炭筆在標識遼鎮的位置點了一下,「上一次送回的消息中,說兵部七月收到遼鎮塘報,皇太極徵調每牛錄六十丁在瀋陽修路,贊畫房認爲皇太極不是在修路,是以此爲名義集結軍隊,就是此次入犯的兩路。根據收集的不同渠道信息,往年建奴各旗的牛錄數在三十左右,最多的是鑲白旗三十五個,八旗牛錄總數二百五十左右,每牛錄二百至三百丁口,真夷丁口總數不過五六萬,能打仗的也就是二萬至三萬之間,如果按每牛錄抽六十丁,入關的真夷數量爲一萬五千,留守遼東的大約一萬,他們還需要防備遼鎮抄老窩,不會全部調出來,贊畫司的意見,沒有第三股,若是遼鎮軍情無誤,出現在小淩河、塔山的那三萬建奴,真夷應在五千至一萬,用意是牽制遼鎮兵馬,不讓遼

鎮精銳入關圍攻先前兩路。」「遼鎮他媽有精銳嗎?」陳如烈起身把炭筆扔在地圖上,「建奴分一半兵力入邊,這一半還再分成兩部,朝廷幾十萬邊軍抽調出來的精銳,連這其中一股分兵都不

敢攻打。既然不是等第三股,難道真的是等議和?」

「但張麻子說京師輿論洶洶,絕無議和何能。」龐雨趴在桌案邊緣,「建奴到底什麼意圖,都說一個明確的意見。」贊畫房典吏想了片刻道,「下官覺得,是在休整人馬,從瀋陽繞道蒙古入邊,應有一千里路程,行程一個月上下,人馬都要掉膘,在邊牆附近調理之後再作戰。再

者建奴進來之後京師戒嚴,他們也不知道京中輿論,沒準還在等着議和。」

陳如烈語氣肯定的道,「建奴在等與勤王兵馬交戰,特別是要引出各城的守軍,在野外擊敗之後方便破城劫掠,甚或直接威逼京師。」

龐雨看着陳如烈,「若是勤王軍仍不與他們交戰呢?」

「就圍攻通州,之後轉往河間府、天津衛一帶,引勤王兵馬救援。」

贊畫房典吏補充道,「或往南入保定、真定。」龐雨離開桌案,在大堂中走了片刻,客棧似乎已經荒廢了不短的時間,櫃檯上的木板都被人拆走了,窗紙殘留無幾,到處落滿灰塵。徐州是東部的南北樞紐,與

中部的襄陽類似。州城雖然沒有被流寇圍攻過,但多次遭受威脅,這種城外的客棧很難經營。他閉眼想了片刻後點點頭道,「你們說的都有可能,建奴的意圖其實很明確,就是千里入犯,絕不會空手而回,現在本官不知道他們在等什麼,但入邊一月還毫無

所得,那此次入犯很可能不會只有兩個月。」

贊畫房典吏低聲道,「那行軍計劃是否要改一改?」「既然建奴按兵不動,我們的行軍計劃就不必那麼急,騎兵留駐徐州,輜重司儘快補足糧草,等待親兵千總部到達建奴目前在京師,往西是宣大,那邊他們已經搶過兩次,再去的可能甚小,往東是山海關,那裡崇禎二年也搶過了,他們得不到足夠的錢糧,往北是來路不必說,那隻剩下往南一個方向,最可能去的地方,首要還是京師以南保定、河間一帶,遊騎兵先行前往直隸哨探,一定要確定建奴動向……」龐雨朝着陳如烈指點一下,「遊騎兵路遇其他官軍,就

說是南直隸過來打

探消息的,不能說是來勤王的。」

「大人的意思,是不讓兵部知道這裡有一支兵馬?」「建奴行動詭異,朝廷兵馬調度混亂,總督總監兩人方略都不一致,我們一支兩千人的小兵,不要混入此等亂局之中,咱們打自己的,就等在徐州,看建奴究竟往

哪裡去。」

……

京師東華門外的炭神廟,院牆內滿地糞便和污穢,十多個宦官蜷縮在炭神殿內的牆壁邊。林登萬湊在門縫前,偏頭觀望着外邊的情形。

他突然手舞足蹈,趕緊拉開門頁,大門吱呀聲響,一個人影懷中抱着兩個大碗,飛快的跑進院中,門頁立刻又關上了。

「找到吃的了。」炭神殿內蜷縮着的宦官紛紛跳起,如餓虎一般撲到院中,那人影把碗往地上一扔,碗裡煎餅蒸餅灑了一地,十多個宦官在地上滾作一團,叫罵着互相廝打,搶到

食物的人顧不得起身,趴在地上就開始大嚼,沒有搶到的就拉着別人的手臂,非要撕扯下一塊餅來。林登萬隔得近,手中抓到兩個蒸餅,已經跑到了門板後,臉朝着門角的位置,一邊喘氣一邊往嘴裡塞蒸餅,腮幫子鼓得老高,還在不停的往裡塞。旁邊蹲着李屋

,就是剛纔偷回食物的那人。他剛進宮那天,就遇到建奴入邊,帶隊的老公把他們往這廟裡一關,就再也沒回來,他們已經被遺忘在炭神廟裡面一個多月,無人來過問,好在炭神廟不缺柴火

,否則多半都凍死了。也沒人提供飯食,就靠腿腳利落的出去偷摸,林登萬閹割時間還短,腿有點邁不開,一直都沒有出去過,這個李屋才十五歲,但已經閹割了七八年了,手腳最是

靈活,出去偷摸最多的就是他。

院中的爭奪告一段落,每人多少都分到點,或趴或蹲的狼吞虎嚥。

外邊突然有人叫嚷,「方纔偷吃食那人就跑進這裡去了。」

接着嘭嘭的拍門,林登萬顧不得那許多,口中不停的咀嚼,要儘快把口中的東西吞下去。

李屋往後退了一步靠在門頁上,林登萬見狀也貼過去,感覺那門板震動得厲害,接着附近的其他宦官也來了幾個,一起頂住了門板。外邊聲音嘈雜,好像人越來越多,一個尖利的聲音特別刺耳,「還道是哪家的狗奴婢,御馬監的飯食你們也敢偷!」

第二百九十一章 閹黨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二百章 靈寶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二百八十五章 管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三百五十二章 告捷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論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第九章 調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口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名氣第三百五十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三百一十六章 難測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八十章 靜立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三百八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七十二章 山林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九十七章 精明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官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三百二十九章 在途第三百六十六章 沿江第三百七十三章 方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十四章 仗義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孤注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三百一十八章 極致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采第四十章 心思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陣第五十六章 龐班頭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亮第四百章 骨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五章 月半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二百二十七章 鴨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升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三百七十九章 故舊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績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四百零二章 賀喜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零一章 考覈第一百零九章 城頭
第二百九十一章 閹黨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二百章 靈寶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令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二百八十五章 管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三百五十二章 告捷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論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第九章 調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口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名氣第三百五十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三百一十六章 難測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林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猛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全線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四百八十六章 合作第八十章 靜立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三百三十章 鎮內第三百八十三章 年關第四百七十二章 山林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九十七章 精明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一百三十一章 問官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三百二十九章 在途第三百六十六章 沿江第三百七十三章 方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三章 頭緒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十四章 仗義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三百一十一章 孤注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三百一十八章 極致第二百九十四章 神采第四十章 心思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陣第五十六章 龐班頭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亮第四百章 骨血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五章 月半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二百二十七章 鴨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四章 陰影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升第三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三百七十九章 故舊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績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四百零二章 賀喜第二百二十章 羣鴉第三百零一章 考覈第一百零九章 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