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

賊中軍大陣崩潰後,邵樹德便從高臺上走了下來。

敵軍散得實在太厲害,即便一兩個將領想收容潰兵,結陣返鬥,亦無任何可能。

此戰,斬賊首估計在兩千五百級到三千級之間,己方傷亡在數百人的樣子,一場輝煌的大勝。也不知道是第幾次挫敗賊軍北上窺視的野心了,第三次還是第四次?京北八縣的民衆,比起其餘二十縣的百姓,少了很多兵災啊!

入夜時分,有哨騎來報:“朱遊奕使斬賊將柴存。”

邵樹德精神一振,這是巢衆入長安時的先鋒大將,曾經在潼關大敗齊克讓和張洪範,如田承嗣之於安祿山,算是賊軍的重要人物了。

忽又有人來報:“俘賊將黃文靖。”

這個不認識,估計是巢衆的中層將領,意義不大。

待吃完晚飯時,終有人來報:“未見得孟楷,應是走脫了。”

草!邵樹德暗罵一聲,最大的賊將沒抓到,爲這場勝利減色不少。

“留後何故嗟嘆?”陳誠在一旁察言觀色,見自家主公臉色不虞,便笑道:“破萬餘賊衆,俘殺賊將數人,已是大功一件,聖人聞之,亦得大加褒賞。”

“也是,陳判官提醒得是。”邵樹德正了正臉色,道:“喜怒不形於色,方大丈夫也,某還得多加磨鍊。”

吃完飯後,邵樹德深吸兩口氣,坐於營內,拿起兵書看了起來。

半個時辰後,陸陸續續有將領帶着軍士回營。諸將興高采烈,高聲談笑,意氣昂揚。

陣列破敵,從來都是值得誇耀的,因爲這象徵了勇武,比你用地勢、伏兵、詭計破敵要出彩得多。

諸葛爽征戰了大半輩子,曾經回憶過,他覺得一生中經歷的戰鬥,十之六七都是陣列而戰,兩軍擺堂堂之陣,一決勝負。

邵樹德之前對自己打陣戰的信心很足,但對打複雜情況下其他形式戰爭的信心不足,現在想想,多半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或許三國時代,大部分戰爭也是兩軍面對面交戰吧?像什麼伏兵、火攻、誘敵、離間之類並不是主流?只不過後世文人缺少軍事方面的知識,寫不了這類東西,於是就給其“去技術化”、“去細節化”?

“留後,今晚還是不要入城了吧?城內屍積如山,輔兵還在清理,明日或可進城。”見自家主公與諸將交談完畢,陳誠快步上前,輕聲說道。

“哼!”邵樹德剛纔被勝利的喜悅覆蓋,還沒想起賊軍洗城這茬,此時聞言,頓時怒不可遏:“哪些人蔘與過洗城?”

“幾乎都參與了。”陳誠答道。

“抓了多少人?”

“五千餘衆。”

邵樹德臉色陰晴不定。

“留後,不可殺俘啊!”陳誠一見,頓時知道事情要壞,立刻說道。

邵樹德仍然不語。

“留後,此時若屠盡降兵,異日與賊戰,賊必不肯降矣!”

“抽賊隊頭以上軍官,皆斬!”沉默了半天后,邵樹德終於說道:“高陵百姓何罪?便沒人爲他們伸冤了嗎?或許其他軍鎮,只要願降,連吃過人的都能收,但某不願意這麼做!百姓何辜,徵糧派捐已令他們生計艱難,而今竟然連性命都不放過,只爲了那可笑的提振部伍士氣?兩軍交兵,自該堂堂正正,殃及百姓何異豬狗?陳判官不用多勸,本將心意已決,巢衆隊頭以上軍官明日便押赴刑場,歷數罪狀,明正典刑。其餘賊衆,全數押回綏州,處六年苦役。”

“某便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情,哪怕日後賊衆不願降某,亦在所不惜。”邵樹德看着陳誠,道:“陳判官豈不聞弔民伐罪?”

******

“將軍,我等無罪啊!”

“悔降你這狗賊!”

“早知如此,還不如拼死算了!”

“饒了我吧,再不敢了!”

高陵縣城外,巢軍降兵中隊正以上軍官都被抽了出來,大概七八十人的樣子,最大的是一名叫黃文靖的賊將。這人此時一言不發,既不唾罵,也不求饒,只望着天,似已認命。

邵樹德在親兵的簇擁下,走進高陵縣城。

城內還沒完全清理乾淨。看着一具倒在血泊中的瘦骨嶙峋的孩童屍體,邵樹德又一次怒意上涌,連孩童也不放過,只殺這幾十人是不是便宜他們了?

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竭盡全力供養軍士,事到臨頭還被人拿來作爲提高士氣的工具,這亂世的百姓,就沒一個人真心保護他們嗎?

賊軍,果然就是賊軍!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此時的官軍真的比賊軍好多少嗎?

兩月前的川中阡能之亂,楊行遷率軍討之,數戰數敗,擔心無功獲罪,竟然抓了大量百姓作爲俘虜送上去。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根本不管,直接下令押赴刑場,悉斬之。刑場上有圍觀者看到許多老弱婦孺待斬,就問怎麼回事,答曰:“我等正在耕田,官軍忽入村,強行抓來,竟不知何罪。”

這種事,哄傳南北,聞者無不義憤填膺,但聖人不管,百官不問。任由官軍每次抓數十或上百村民當做俘虜送斬,甚至還以之爲功,發下賞賜,這等狗屁官軍,與賊軍何異?

某定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情。對百姓仁,短時間內或許養不了太多兵,不如隨便哪個軍閥都拉出十萬八萬軍隊,但人心穩固,只要前期不敗亡,後期自然見成效。猶記得後世李克用窮兵黷武,將素來富庶的河東百姓幾乎榨成人幹,還不如朱溫對百姓厚道,怪不得被打得幾乎敗亡,引以爲戒!

回到刑場上後,巢軍待斬軍官已然萎靡不振,連罵人的力氣都沒了。

邵樹德冷冷看了他們一眼,轉身對列陣於側的軍士們說道:“去年元旦、上元、春社、中秋、秋社諸節,爾等一人領了十餘緡錢、二十匹絹,從何而來?富平八縣四十餘萬百姓!是他們耕田織布,辛辛苦苦爲爾等供上的。拿了這些錢帛,自然就要盡到本分,保百姓平安。此事諸軍做得不錯,數敗賊軍,令其不敢北望,活人無數。”

說罷,又轉過身來,看着被按跪在地上的賊軍將官,道:“高陵百姓何辜,竟下此辣手,還是人麼?可知罪?”

魏博秋示意了一下,邵樹德身後百餘親兵一齊怒吼道:“可知罪?”

列陣的軍士們受感染,亦大吼道:“可知罪?”

初時聲音還有些不齊,後來竟是同聲怒問:“可知罪?”

賊軍將官面如土色。邵樹德理也不理他們,直接大手一揮:“斬了!”

數十顆人頭落地,鮮血噴涌,陳誠在一旁看了也有些不適,不過仍上前,拱手道:“弔民伐罪,經此事後,留後之名當遍傳關中。”

末了,又輕聲道:“或引得朝廷猜忌?”

“管不了那麼多了,某見了這事就生氣。”說罷,邵樹德又看了看遠處被嚴加看管着的巢軍俘虜,道:“便宜這些賊子了。通通帶回綏州,六年苦役,一天都不能少。讓他們上河工,死傷多少某不管,以此贖罪。”

綏州的治河工程,大多在夏季,冬季不是不行,但可供施工的時日短。

夏季烈日當頭,暴雨連綿,水勢洶涌,本不應該開河,但實際情況如此,也沒辦法。高陵的這些巢衆,起碼屠了兩三千百姓,血債累累。不狠狠折騰他們幾年,邵樹德心意難平。

想想後世朱溫、李克用連這等人都要,都收攏,格局不過如此。或許在他們看來無所謂,但自己做不到。後世的有些理念,就如今這個時代,就他現在所處的權位來說,不想堅持,也無意堅持,甚至樂在其中。但有些東西,他不想放棄。否則,真與那些軍閥無異了。

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1151章 果斷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十七章 神速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十章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十四章 議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一章 基本盤第1050章 豪氣第十三章 心事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十六章 合圍第1007章 天津橋第1245章 長夏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十一章 震動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1049章 勸諫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四十章 離奇第三十三章 謀劃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六十章 登高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052章 邯鄲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六章 夏、皋第1005章 合作第1023章 落實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三章 議帥第1097章 求封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七十章 梳理第十九章 開刀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1226章 榮譽第二章 昆明池第四十二章 亂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八十章 躺平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八十四章 選才
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三章 上元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1151章 果斷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五十八章 就這樣吧第五十三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四)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十七章 神速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十章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十四章 議第九章 拂雲堆祠(爲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五十九章 縱生口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一章 基本盤第1050章 豪氣第十三章 心事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十六章 合圍第1007章 天津橋第1245章 長夏第二十二章 備戰(爲盟主範河兄加更)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十一章 震動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四十四章 學生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四十五章 堅持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1049章 勸諫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四十章 離奇第三十三章 謀劃第三十九章 蔡州三城第六十章 登高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四章 較勁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052章 邯鄲第二十四章 就硬懟第七十三章 佈告中外之四第六章 夏、皋第1005章 合作第1023章 落實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三章 議帥第1097章 求封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961章 做大事的人第七十章 梳理第十九章 開刀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1176章 河北道與北巡第1226章 榮譽第二章 昆明池第四十二章 亂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第五十九章 總有盡頭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1160章 風一般的男子第八十章 躺平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八十八章 截斷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1336章 駐馬相看遼水傍第1233章 臨朔宮第八十四章 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