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議帥

八月金秋,粟麥同收。

因爲氣候劇烈變動的關係,今年河南各地有些歉收,整體不是很理想。好在戰爭也結束了,歉收的情況也不是特別嚴重,通過永濟渠從河北調拔一部分糧食後,基本能維持下去。

政事堂諸位宰相令御史臺將十位監察御史盡數派出,巡查各州,確保沒有貪墨舞弊之事—雖然肯定不能完全杜絕,但派人和不派人,完全是兩回事、兩個結果。

關內、關北、河西、隴右四道依舊在囤積物資。

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一年半以上了,包括糧食在內的各類軍需物資如潮水般涌向河西。

甚至就連關東都通過黃河調運了相當數量的物資:邢州刺史馮道派人送役畜三百、箭矢兩萬捆,搏得了樞密院的讚揚。

邵樹德也注意到了此人。

他才三十歲,已經體現出了相當的能力。歷史上五代王朝更替,誰來了馮道都投降,人品看似不堪,但能力、情商是沒問題的,至少新起來的君主還繼續選擇他做宰相,堪稱五代不倒翁,光這份本事,就已經超出同儕太多了。

馮道這種人,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或許能搏得很高的名聲,因爲無需考驗他的忠心。邵樹德打算好好關注馮道,再讓他磨礪一番,將來可以留給兒子當宰相。

兩湖方面,廣捷軍東進江西,控鶴軍留鎮長沙,符存審功成名就,率鐵林軍回師休整,離洛陽已經不遠了。

寧遠、清海二軍則已經前往安南。

近有地方土豪趁着節度使儲慎儀北上攻打湖南,煽動諸蠻俚部族作亂,清海、寧遠二軍三萬多人水陸並進,厲行清剿。

此戰結束後,將置嶺南東道,大致包括後世廣東、海南二省。

嶺南西道的管轄範圍也將得到擴大,容管、桂管、交管四地的大部分地區將劃入。也就是說,嶺西道將大致包括後世廣西、北越兩處。

至於未來交管舊地會不會獨立建道,則要看當地的開發程度了,邵樹德暫時不傾向於給他們獨立的地位。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邵樹德收到噩耗:李延齡飲酒過甚,加上年事已高,薨於私第。

收拾心情之後,他親往李府弔唁。又令太常卿丁會主持葬儀,朝廷賞賜車馬兇器,並按照李延齡生前願望,歸葬豐州。

八月十六,以武威軍都虞候、李延齡嫡長子李忠爲南衙樞密院樞密承旨。

李忠今年也四十八歲了,邵樹德不想他再出什麼意外。安安穩穩襲爵第二代濟陰郡公,過富貴太平的日子就可以了。

李忠留下的位置由該軍都遊奕使沒藏覺修出任。武威軍左廂兵馬使王植擔任武威軍都遊奕使,銀鞍直軍校元行欽接替王檀的兵馬使職務。

也是在這個時候,邵樹德愈發認識到他的很多大員年紀都不小了。顧念舊情是好事,但換血也要慢慢加快,當然這些事情已經在做了。

十七日,又以前旅順縣主簿、現營口令李謨「纔可兼人,智可週物」爲由,升任遼東道穆州司馬。沂州費縣丞、謨兄李偓「洪廓宏才,易簡正性」,升任西京畿縣昭應令。

對老兄弟的照顧,可謂盡矣,至矣,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八月二十,周德威接到命令,率岢嵐軍萬人南下壽州,李嗣源率天成、落雁二軍兩萬五千步騎南下徐州,秘密組建征討淮南的行營。

掃平國內最後一個割據勢力的戰爭,已經一觸即發。但邵樹德還在等消息。

徐知誥、張衝二人回去一個多月了,但還沒發動。

對此他很能理解,因爲各種準備工作沒那麼簡單,利益勾兌也很麻煩,需要時間。可理解歸理解你們再拖下去,萬一被楊渥給宰了,豈不冤枉?

這是國內一統的最後關頭了,他的耐心稍稍有些下降。

******

洛陽城東的石橋店,符存審剛剛下馬,喜氣洋洋地接受祝賀。得封國公,已足以光宗耀祖,慰此平生。

遙想當年跟隨李罕之起事時還是一個小兵,戰敗被俘,即將臨刑前,因爲與敵軍主將身邊的歌妓認識,得她美言,僥倖活命。

若當時就被斬了,哪來今日之榮光?

自己是幸運的,在這個亂世活下來需要一點運氣。

跟着他南征北戰的鐵林軍武夫們也是幸運的。沒有氣運加身,早就死在戰場上了。

「參見胡樞密,參見殿下。」見到南衙樞密副使胡真、楚王邵慎立時,符存審不敢怠慢,躬身行禮。胡真笑呵呵的,道:「符都頭這兩年可是戰功赫赫啊,尤其是攻滅渤海之功,真真獨一份。」

「哪裡,還是陛下運籌帷幄得當。」符存審自謙道。

胡真笑了笑,符存審是聰明人,以至於有點過於聰明瞭,不太像傳統武夫。

「符都頭屢戰有功,堪爲大夏擎天玉柱,有此重將,何愁天下不太平?」楚王邵慎立也上前說道。

他是江氏所出,今年十六歲。前面六個哥哥都各有職差,八弟去了草原,就他在京中無所事事,終日讀書習武。這次能被派出來迎接班師回朝的大軍,還是讓他感到很興奮的—臨時差遣,那也是差遣,是個不錯的。

「下面該發賞賜了。」胡真說道:「人賜絹兩匹、錢兩緡,都頭可已對軍士講明?」「班師前就已發下軍票,就等兌現了。」符存審說道。

這種事怎麼敢出差錯,不怕被士兵們砍了嗎?事實上在接到班師命令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宣告全軍了。

「好!」胡真點了點頭,道:「我等可下去監督,發放完畢之後,還需簽字畫押。」

「好,請。」符存審立刻說道。

「都頭先請。」胡真說道。

符存審也不推辭,當先而走。胡真緊隨其後,邵慎立走在最後面,他只是個沒有任何職務的親王而已,在樞密使、元帥面前地位最低。

「徵淮南,不知以何人爲帥······」看到賞賜井然有序地開始發放,胡真地心情不錯,閒談了起來。「不可能是我了。」符存審心中有數。

「吾皇萬歲!」有士兵領了賞賜,喜氣洋洋,情不自禁高呼道。有人帶頭,情緒便感染了其他人,接着便是山呼海嘯般的呼聲。符存審策馬行經隊列前時,歡呼聲更上一層樓。

他帶鐵林軍好幾年了。

不知道多少個夜晚,一絲不苟的巡營。不知道多少次戰前,爲士兵們排除顧慮。

不知道多少次戰中,臨機決斷,擲出勝負手,讓人佩服。他,已經獲得了鐵林軍的軍心,至少是一部分。

胡真與邵慎立入場時,歡呼聲便稀稀落落了起來。

胡真倒沒什麼,他也是武夫,也曾領軍多年,這種現象並不讓他感到奇怪。但邵慎立的臉色卻有些不好看。

少年人嘛,又是天潢貴胄,不應該天然獲得士兵們的擁護與支持嗎?怎麼鐵林軍上下只給符存審歡呼,不給自己歡呼?

胡真看了看楚王的臉色,有些擔心符存審被進讒言,於是策馬靠了過來,低聲解釋道:「殿下,其實當年秦王也曾至鄭州,代天子迎接班師的武威軍,當時武威軍上下也沒給秦王面子。秦王深以爲恥,故愈發苦練武藝、誦讀兵書,戰陣之上每每記得當日之恥,勇猛精進。其實這就是武夫的德行,不用太過在意,都是渾人罷了。」

邵慎立臉色稍霽,不過自尊心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尤其是軍中有人在盯着他看,時

不時交頭接耳,偶爾還爆發出一陣笑聲。

或許是善意的笑聲。

但這種笑本來就不合適,它意味着軍士們對天潢貴胄沒有足夠的尊重。

其實,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真沒什麼值得這些士兵尊重的,放平心態,也沒什麼,但邵慎立怏怏不樂,若有所失。

想起胡真方纔的話,不由自主假設起來,如果二哥站在這裡,武夫們敢這麼跋扈嗎?我什麼時候能達到二哥的高度?

胡真本不欲多說但想了想後,又道:「昔年我在聖駕前參贊軍機,聖人曾講過一件小事。」邵慎立好奇了起來,問道:「什麼事?」

「聖人曾在過年時至鐵騎軍將士家中走訪,談及世子(秦王)。將士們便說聖人有空可把世子帶出來露露面,他們覺得不錯的話,便願意保世子。」胡真說道。

邵慎立被震得表情都凝固了。

這種跋扈的話,古往今來有臣子、軍將敢當上位者的面講嗎?覺得不錯才保,那麼如果得不到他們認可呢?還保不保?

楊行密之子楊渥繼位時也才二十歲,到現在都無事,不挺好的麼?即便有人叛亂造反,囚殺楊渥,淮南將士們多半也會站出來指責作亂的人,並將其誅殺的吧?總不至於作壁上觀吧?

「其實經過聖人多年整頓風氣,加上老人退伍,武學生大量走入軍中,已經好很多了。鐵騎軍將士當年講的那番話,現在應該沒人會說了。」胡真道:「比起十來年前,風氣至少好了三成以上。」

邵慎立下意識點了點頭,但還是難以釋懷。沒有當年那麼跋扈了,但還是很不給面子啊。

似是看出邵慎立內心的想法,胡真笑了笑,道:「面子是靠自己拿本事來掙的,趙王、秦王就很明白這點。」

說罷,便走了。

胡樞密這話也很跋扈啊!邵慎立心中微惱。不過他也知道,面子確實要靠自己掙。

邵慎立擡頭看了看正在領賞賜的武夫們,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又起來了:要是有朝一日,我也能得到將士們發自內心的愛戴就好了。

徵淮南之戰,若能參與便好了!

******

「朕現在滿腹心思都在西域,討平淮南之戰,以何人爲帥適宜?」上陽宮洞玄堂內,邵樹德問道。在他面前的是中書侍郎宋樂、陳誠,以及南衙兩位樞密使朱叔宗、李唐賓。

李唐賓聞言張了張嘴,又閉上了。

他都閒得蛋疼了,但聖人不給機會,有些事情還是別自取其辱了,沒意思。「陛下,秦王可爲帥。」朱叔宗直截了當地說道。

女兒懷孕後,朱叔宗心情大好,沒什麼需要遮遮掩掩的,朝野內外都知道他是太子的岳父,自動把他劃入太子一系,遮掩了給誰看?誰信你啊?

邵樹德嗯了一聲,又看向宋樂、陳誠二人。

「陛下,臣亦薦秦王爲帥。」宋樂沒有猶豫,說道。

其實,從觀感上來說,他不太喜歡秦王,因爲武夫做派太濃了。但他更擔心國家不穩,於是只能放下私心,推薦秦王。

「陳侍郎呢?」邵樹德問道。

「陛下,秦王諳熟軍略,善於用人,屢戰屢勝,可爲帥。」陳誠說道。「李卿?」邵樹德又看向李唐賓。

「臣亦屬意秦王。」李唐賓說道:「而今名臣重將,須臾離不得京,秦王雖說歷練還少,但對付淮南,想來問題不大。」

朱叔宗聽了,心下冷笑。

李唐賓這種人也就聖人容得下了。這話難道不是在抱怨?四千三百戶食封的魯國公還不夠你花銷的?看樣子這樞密使是不想當了。

「李大郎你這臭脾氣!」邵樹德哈哈一笑,沒在

意。

李唐賓也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拉不下臉來說軟話,只能閉口不言了。「既如此,便以秦王爲帥吧。」邵樹德一錘定音道。

他方纔當然注意到了李唐賓的態度。

被雪藏了這麼多年,有怨氣是肯定的。而心中有怨氣,在皇帝面前連抱怨兩句都不敢,那就不是臣子,而是謹小慎微的奴才了,李唐賓不是這種人。

李唐賓也不是什麼野心家。

他就是個純粹的武人罷了,歷史上連「暗中監視」都不會的人,能有什麼城府?這種人其實很好用。

他真心對你服氣,他就忠心。邵樹德相信李唐賓對自己是服氣的。留他在樞密院,不是壞事。

至少秦王暫時還沒法讓李唐賓折服,或許一輩子都不行,就像楊渥根本沒法讓淮南元勳折服,只能通過殺人這種激烈的方式來實現目的一樣。

連親兒子都算計的邵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從亂世裡走出來的人,他的不安全感是根深蒂固的,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無法徹底消除。

想到此處,他又加了句:「秘密組建徐州行營,齊王擔任徐州行營供軍使,楚王擔任行營都虞候。」宋樂眉頭一皺。

隨着皇子們逐漸成長,這些年聖人是越來越喜歡任用他們了。

讓皇子們大加歷練、積累經驗是好事,但在太子人選呼之欲出的情況下,這麼做是不是不太合適?但他終究什麼都沒說。因爲他很清楚,聖人雖然是武夫,但有一顆不似武人的敏感內心,他這麼做,說明他在-害怕!

掌握一輩子權力的人,臨老了要放權,即便是親兒子這心情應該也是相當複雜的吧?天家的事,隨他去吧。聖人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他只是還沒有適應。

第1159章 爭吵第四十章 離奇第三十五章 淺水原(給盟主徐薇薇996加更)第1038章 別了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十七章 山民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三十六章 這……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147章 收手吧!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二章 調查(二)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十四章 議第五十八章 誓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十五章 出招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十四章 勢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1144章 蓋牟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1034章 纏鬥第956章 你不懂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1011章 上洛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三章 議帥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1060章 做事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三十六章 雷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1060章 做事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1322章 鎮州陷落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七章 士兵王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1297章 巡視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十三章 南京
第1159章 爭吵第四十章 離奇第三十五章 淺水原(給盟主徐薇薇996加更)第1038章 別了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二十七章 市井(三)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十七章 山民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三十六章 這……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1147章 收手吧!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二章 調查(二)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1124章 茫然與決定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十四章 議第五十八章 誓第三十七章 班師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二十二章 第二件成就第三十四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三)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十五章 出招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四十九章 音訊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09章 無語問蒼天(月票加更3)第十四章 勢第三十九章 城給你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1144章 蓋牟第十六章 小心行事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1034章 纏鬥第956章 你不懂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1011章 上洛第二十五章 陽城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1108章 南望與返回第三章 議帥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1060章 做事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三十六章 雷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五十八章 提前行動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章 善後穩定第1060章 做事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1322章 鎮州陷落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七章 士兵王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第1297章 巡視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三十四章 實相無相第二十五章 粗安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五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十三章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