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想法

汗血寶馬十八匹,這是頂級馬。

有很多汗血寶馬血統的“中馬”三百餘匹,這是次一級的馬。

有一定汗血寶馬血統的“下馬”千餘匹,這是下等馬。

但無論哪個等級,都有極大價值。

西征的一大成果,被邵樹德帶到了司農寺旗下最重要的育種基地之一:刪丹牧場。

祁連山腳下,邵樹德看着充塞整個草原的馬羣,十分神往。一度想要騎上駿馬,到馬羣中感受下氣氛,終爲羣臣所阻。

“此番西征,司農寺培育的戰馬立下了大功。馬政三十年,不負朕望,甚好,甚好。”邵樹德看着一匹匹油光水滑的駿馬,高興地說道。

養馬的話,其實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放養馬,即圈住很大一片地,有山、有水、有草原,足夠馬羣活動。

因爲馬不耐熱,氣候要偏冷一點。如果是在溼熱的南方,最好選一處有獨特小氣候的較爲涼爽乾燥的地方,不然馬兒容易生病,或者馬種退化。

牧場內還要開闢一部分農田,僱人耕種,或者發配罪人耕作,種點小麥、豆子之類的農作物,以便在冬天草料不足的時候,用糧食補上缺口。

第二種叫做“槽櫪馬”,即馬在很小的時候就關在馬廄裡,人工餵養。比如南詔就是用米湯喂小馬駒,長大一些之後,再混喂糧食、牧草。

因爲是關起來飼養的,爲了馬兒的發育和健康,最好定期拉出去遛一遛,活動活動。

這種養馬法並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城市裡都可養,就是成本有點高,較爲奢侈。

韓愈的《馬說》中曾有“駢死於槽櫪之間”,說的就是這種。

其實只要有心,怎麼不能養馬呢?

南詔都會用米湯餵養小馬駒,從而保持了一支規模不小的騎兵部隊,甚至裝備了具裝甲騎。以汴京之富庶,漕運之繁榮,就是用糧食堆,都可以堆出數量驚人的槽櫪馬。更何況,北方平原甚至南方,都有大量適合散養馬的地方。

聽邵樹德這麼一說,隨駕諸將都深以爲然。

他們現在非常認可一件事:馬要有特點。

衝陣之馬,不需要耐力,而要強調衝擊力,體型要高大、爆發力要強、速度要快。

騎乘之馬,不需要衝擊力,矮腳馬都行,哪怕體型小得像狗,但耐力要好。

馱馬,不需要衝擊力,耐力也不需要特別強調,因爲行軍時它們是註定要落在後面的,但馱載能力要強,不能搞了一百多斤行李上去,直接口吐白沫,暴斃完犢子了。另外,最好耐粗飼,以降低成本。

還有一種挽馬,力氣一定要大,且耐粗飼,其他方面可降低要求。

如果不執行嚴格的育種,育種概念沒有深入人心,養馬之人就會隨意配種,久而久之,特徵明顯的基因就會消失了。

草原牧人,基本就是這個德性,完全沒有育種的概念,馬匹質量也差到離譜。

歷史上蒙古人一去青海,直接不要蒙古馬了,騎河曲馬。

去了中亞,更是兩眼冒光,把好馬全蒐羅在自己身邊。

他們固然不注重育種,但哪些馬適合做什麼事,那是一清二楚,使用起來倒是十分科學。

“朕蒐羅馬匹不易。”邵樹德看着司農寺的一衆官員們,說道:“這些好馬,都是將士們用血換回來的,一定要利用好,爭取培育個新品種出來。”

“臣等遵旨。”

“西域那邊派人過去了嗎?”

“已遣數十人前往迪化,圈地建牧場。”

“那就好。”邵樹德放心了。

這個名叫“天山牧場”的新牧監,培育的不僅僅是馬,還有牛羊駱駝等牲畜——當然,前期更重要的工作是找大量小牛訓練,先滿足耕牛的需求缺口。

各地環境氣候不一樣,一定要培育適合當地的品種。關於這一點,三十年下來,不僅僅司農寺,就連官員們都知道,甚至民間有所見識的讀書人,也慢慢了解到這一概念了。

邵樹德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家裡養過豬。給母豬配種的時候,一般需要聯繫四里八鄉的某個人,支付費用,那人會趕着一頭十分強壯的公豬過來,然後把母豬綁在條凳上,讓公豬爬到母豬背上……

整個過程,公豬吭哧吭哧,母豬叫得撕心裂肺,像被殺了一樣。

完事後,公豬再被趕着去下一家,接着配種。

農民都知道要用強壯的公豬來給母豬配種,但此時的大夏農村,配種十分隨意。

《血脈論》這本書,面世已經二十年,大夏北方絕大部分州縣,應該都有那麼幾本,南方很多地方,也在持續傳播中。

這本註定將被收入《同光全書》的劃時代鉅著,已經深刻改變了整個北方。

而動植物資源更豐富的南方,已經有聰明人在用書中的理論,嘗試着培育新品種了。

理論指導實踐,相當完美的模式,邵樹德十分欣喜。

下一步還需要從實踐中歸納總結理論,如果這種行爲能成爲習慣,形成風潮,讓人有利可圖,社會又不一樣了——有利可圖,是關鍵中的關鍵。

寶馬被驅使官們一一牽走,圈在一個小牧場內,派專人照料。

邵樹德又看了一會,便離開了。

二十七日,他離開了刪丹。

九月初二夜宿大斗拔谷中的大斗軍城。因爲是連接鄯州、甘州、涼州的節點之一,此地駐有青唐鎮兵三百人,並有稅卡一處,收取往來商徒的過稅。

九月十二日夜,駐安人軍城。

十五日,抵達鄯州理所鄯城縣,即俗稱的“青唐城”。

邵樹德下令在此停留數日,檢閱青唐鎮軍。同時派出信使,快馬趕至各部,令酋豪們即刻前來拜見。

******

“朕當年在此留下過很多回憶。”九月的青海已經有些寒意了,但邵樹德面色紅潤,談興很濃。

婦人們耐着性子聽着,即便沒有任何感覺,也要裝出很感興趣地樣子,時不時湊趣般地發出些或驚歎、或緊張、或喜悅的聲音,並給出響應的表情,着實考驗演技。

這就是權勢的魅力。

女人們哪怕不愛他,不喜歡他,甚至厭惡他,也要傾心侍奉,比對待所愛之人還要更加賣力,因爲這個男人可以輕易毀滅她們家族、愛人的幸福。

心在別的男人身上,但她們飽滿雪白的嬌軀卻只能留給眼前這個男人,併爲他生兒育女,這就是冰冷的現實。

“文德二年(889),朕在星宿海邊射獵,誓要破青唐城,收復湟水舊地。”邵樹德接過廉氏遞過來的步弓,快速拈弓搭箭,拉至滿月。

“嗖!”一箭飛出,振翅高飛的水鳥頹然落地。

年逾四十的廉氏露出了小女孩般的崇慕之色。

邵樹德笑而不語。

廉氏這種出身高昌的女人,又怎麼可能不懂射獵?又怎麼可能沒見過箭術出衆的人?

邵樹德自問年輕時箭術卓絕,現在年紀大了,身體機能下降,射箭已經沒有當年那種舉重若輕的感覺了,而且速度也慢了不少。

他看向廉氏和她的兒媳,射人的速度倒是快了很多。

“結贊法師在長寧峽谷設埋伏,以爲朕騎兵衆多,定要長驅直入,突襲青唐。”邵樹德將婆媳兩個摟在懷裡,道:“但朕的主力大軍持重而行,兩路包抄的偏師卻直取空虛的青唐城。結贊,哈哈,一個只會生搬硬套兵書的傻子罷了。”

“陛下英明神武,何人能及?”廉氏笑道。

偰氏的身體微微有些僵硬,默不作聲。

廉氏看向她,眼神之中滿是憐惜、解勸,甚至帶着一絲乞求。

偰氏見了,錯開眼神,半晌之後,低聲道:“陛下……厲害。”

邵樹德哈哈大笑,摟着兩人坐在山坡上。

山坡四周是密密麻麻的營帳,宮廷侍衛、銀鞍直及禁軍一部屯駐於附近。

再遠處,則是青黛色的城牆。

城牆經過多年修繕,看着頗爲氣派。

城牆附近,千村萬落、阡陌縱橫。

冬小麥收割完畢後,種下的短生長期的雜糧又到了收穫時節。

wωω☢ttKan☢℃o

一望無際的田地中,農人們時而彎腰,奮力收割;時而直起身來,輕捶痠痛的腰脊,但在看到金黃色的糜子後,又是一臉滿足。

值了!一切都值了!

在河北,絕不可能一家有三四十畝地。

鄯州雖然荒涼,但地多啊,也算沃壤,打下的糧食交完賦稅之後,足夠養活一家老小,還多有剩餘,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咱們是搞不過邵賊了,那老東西一直不死,看着就怕。但實話實說,聖人也沒太虧待咱們,一家老小能吃飽穿暖,比什麼都強。

農田周圍還有大量的丘陵,可放牧牛羊馬駝。

三茬輪作制在湟水流域發展的時候,出現了新變種:農人們不捨得把一部分農田拿出來種牧草,而是到周邊丘陵中放牧,然後把牛糞撿回來——爲了爭奪糞便,放牧的小孩們甚至會打起來。

總之,生活蒸蒸日上,河北移民心中的戾氣在一點點消解。

“邵賊”這個稱呼,只存在於老一輩口中了……

被農田、果園包圍的青唐城,現在是鄯州的理所(原治湟水,即樂都),因爲多條驛道經過此處,商業也頗爲繁榮。

在最近兩年,他們甚至開闢了通往于闐的商道,客流進一步加大。

而鄯州也在唐時鄯城、湟水、龍支三縣的基礎上,增設了民和(今民和)、安人(今湟源)、威戎(今門源)、浩亹(wěi,今大通)四縣,已領有七縣,計43000餘戶、21萬3600餘口。

鄯州南邊的廓州,也從唐時轄三縣,變成了今日下轄廣威(今化隆靠近黃河一帶,州城在黃河外八十步)、達化(今尖扎西)、米川(今循化)、積石(原積石軍城,今貴德)、雕窠(原雕窠城,唐時駐振威軍千人,今同仁縣保安鎮)五縣的規模,計12800餘戶、63300餘口。

除初時收編了大量吐蕃羌種之外,通過不斷移民,現在中原移民已佔主流,尤其是鄯城縣附近,因爲青唐鎮軍有一萬步騎分駐各處,已與中原無異。

鄯、廓二州之外,尤其是那些海拔上三千米的地方,則分給了依附於朝廷的各個部落。他們與青唐鎮軍一起,作爲大夏在青海湖一帶的武力支柱——此二州十二縣約28萬編戶百姓,基本上把青海最精華的地區都佔下了。

至於再外圍的地區,多爲吐蕃人。

朝廷懶得管他們,他們自己也不太敢北上,雙方互相貿易,倒也相安無事。

邵樹德自己也對吐蕃高原沒太多想法,就連從高昌尋回贊普後裔,也是本着奇貨可居的心態,隨手爲之罷了。

這次他派出信使向南,召集諸部來會盟,也不知道能來幾個。

放平心態,有固然好,沒有也無所謂。這地方,就這樣了。

倒是那位名叫鐵哥的贊普後裔,似乎有些想法,這就有意思了。

第十六章 迂迴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1102章 待賓館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十五章 議論第十二章 破襲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1063章 狠辣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四十章 密旨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五十章 肥肉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五章 州情(二)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四章 掙扎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六章 夏、皋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七章 三北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1071章 滾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章 故人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七章 親朋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九章 司農寺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1002章 彷徨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六章 兄弟第三十章 覆滅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三十章 覆滅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1128章 匯聚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1157章 白登山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六十章 登高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三十章 末路第五章 奴僕第三章 都是忠臣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十五章 消費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341章 死穴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989章 試驗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1340章 徵調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四章 使團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三十二章 船第五十章 肥肉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1189章 士氣如虹
第十六章 迂迴第五十八章 邀戰第1102章 待賓館第1096章 整編與稱臣第十五章 議論第十二章 破襲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1063章 狠辣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四十章 密旨第二十二章 上元第三十四章 城堡(給盟主星隱龍君加更)第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五十章 肥肉第十九章 新區劃、新職務第五章 州情(二)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四章 掙扎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四十二章 搶回了數年時間第六章 夏、皋第1100章 圃田澤畔第七章 三北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1071章 滾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1177章 又一大波雜牌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章 故人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七章 親朋第六十一章 不對勁第九章 司農寺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八十六章 怎麼打?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1002章 彷徨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六章 兄弟第三十章 覆滅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五章 智取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三十三章 七零八落第三十章 覆滅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十三章 來騙!第1128章 匯聚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1157章 白登山第109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六十章 登高第七十章 新篇章第三十章 末路第五章 奴僕第三章 都是忠臣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三十六章 反他孃的!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二十九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五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二)第五十五章 服從性測試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十五章 消費第四十四章 腹地第1341章 死穴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989章 試驗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1340章 徵調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四章 使團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三十二章 船第五十章 肥肉第二十九章 不過如此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1189章 士氣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