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夏、皋

“克成又大了一歲。”邵樹德將鬧着要下來玩的野利克成放下,笑道:“這麼俊的小兒,長大了就在姑夫帳下爲將,給你娶個漢人娘子,不要再回山上了。”

野利凌吉靜靜地坐在旁邊,嘴角掛着若有若無的笑意。

邵樹德牽起了她的手。這小姑娘生完孩子後就變得溫柔許多了,讓邵大帥直呼可惜,又少了一道情趣。

想當年在綏州時,南山小野狸被自己半強迫,那纔夠滋味……

“大王就快要出征了吧?”野狸凌吉突然問道。

“坐那麼遠幹什麼?”邵樹德一把將野利凌吉抱坐在自己腿上,野利克成呆呆地看了一眼,隨即毫無興趣地轉過了頭,與沒藏家、嵬才家、折家的幾個孩子出門玩去了。

“以後要讓封氏、趙氏的孩子也和他們一起玩。”邵樹德說道:“都是本王的妻族,何分成兩派耶?”

“大王是想讓党項人都變成漢人吧?”野利凌吉突然來了一句。

邵樹德看着她,四處亂摸的手都停下了。

“妾已是邵家婦,不向着自己男人難道還向着孃家?”野利凌吉有些氣,瞪大了眼睛說道。

邵樹德手又開始四處滑動了。

小野狸的脾氣也有點上來了,顯然對邵樹德那一瞬的懷疑有點難過,扭着身子不讓摸。

“好了,是某不對。”邵樹德笑道:“以後咱們生一大堆孩子,女兒當公主,兒子做橫山王。”

小野狸噗嗤一笑,不經意地側了下身子。邵樹德猛然發現自己的手已經到了香軟之物旁邊,頓時不客氣了起來。

“誰要當橫山王?”野利凌吉喘着氣道:“橫山那麼窮,下了山的還有幾個願意回去。要當就當長安王、洛陽王,繁華之地,讓孩子享一輩子富貴。”

邵樹德長嘆一聲,道:“有時候我總覺得,這一輩子征戰,都是在爲你們這幫子女人、孩子操勞。”

“誰讓你當初都操勞到浴桶裡了,第一次就把妾……”

“那次舒服嗎?”

不出意外,亂動的手被咬了一口,小野狸又恢復幾分當年的野性。

夫妻倆調情了一會後,邵樹德牽着野利凌吉的手,回到了正廳之中。

小封懷孕五個多月了,這會在房裡休息,大封陪着自己妹妹。折氏、趙氏、嵬才氏、沒藏氏在指揮僕婢準備春社節祭祀的物事。

邵樹德發現屋裡忙活的侍女還是折家的人,自己從豐州帶回來的二十名草原少女一個都看不見。自家這正妻啊,便是連偷吃也只想讓自己偷吃折家女子,這小家碧玉的習性,其實挺可愛的。

過了春社節,軍士們也休整了一兩個月,各軍差不多就要依次出動。當先出發的是豐安軍和經略軍,前者北上振武軍,後者北上定遠縣,鎮守北方。

天德軍、振武軍將南下前往靈州,與當地集結起來的四千名河西党項牧民一起出發,前往會州。

大概二月中旬的時候,武威軍、豹騎都將押運大批糧草、器械前往靈州。

與他們前後間隔幾天,義從軍也將集結完畢,至夏州領取物資,押運糧草出發。

自己作爲大帥,可以稍晚一些走。但最遲二月下旬,也將帶着鐵林軍、鐵騎軍出發。

地盤越來越大,即便養了四萬多軍隊,但仍然有不敷使用之感。可想而知,未來自己對蕃兵的依賴會越來越大。

待蘭州那邊開礦鑄錢後,就可以嘗試組建天柱軍了。這是一支在天寶年間設立的軍隊,位於夏州,後廢。靈夏地區,需要鎮守的地方太多,軍隊數量還是太少,而且非衙軍系統的蕃兵又沒法完全信任,奈何奈何。

看着女人們在屋裡忙個不停,邵大帥只覺自己是個多餘的人,於是招呼了一下李仁輔、陸銘二人,帶着親兵上街視察去了。

嚴格來說,夏州其實不是個標準的漢地軍州。城內各色人員龐雜,漢人、党項人、吐蕃人、回鶻人、突厥人、鐵勒人、粟特人等等,什麼樣的人都有,以漢人爲主體,各民族匯聚,互相影響,風氣比起內地來,其實比較“胡”。至少,奶製品、皮衣、葡萄酒之類的東西在這裡大行其道,內地卻不多見。

社會學中有個名詞叫“涵化”,指的就是多民族共存的時候,即便主體民族在同化從屬民族,但依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被同化民族的一部分文化特徵有可能會被吸收進主體民族。國朝以來的靈夏之地,其實一直有這個趨勢。

其實放到整個大唐,又何嘗不是呢?進入中原的胡人最終都被漢化了,但他們留下了胡牀、胡旋舞、樂器、胡餅、湯餅等各種東西,甚至就服裝上的很多元素,也有胡人的影響。

同化和被同化,哪有那麼絕對的呢?

自己統治的地區,是不是有點像小號沙俄、奧匈,內部消化不良,卻又胃口奇大……

******

時間倒退回一個月前。

元旦剛過,秦貴便收起了一套唐服,開始梳理辮髮,往臉上塗顏料。

辮髮、衣裘、赬(chēng)面、說吐蕃語,這是吐蕃節兒的命令。再往前,是贊普和德論的命令,無論是漢人、党項人、土渾人還是什麼別的民族,都是同樣要求,強制吐蕃化——党項人或許可以優容一些,他們是髡髮,配屬到他們下面充當奴隸的漢人同樣是髡髮。

吐蕃統治河隴兩甲子。第一個甲子,對漢人的政策還有些寬鬆,但在看到大唐越來越不行之後,便日趨嚴格。到了第二個甲子,贊普遇刺之前,更是達到頂峰,後來雖有反覆,比如論恐熱、拓跋懷光、尚延心等人爭相歸唐那會,稍稍放鬆了一些。但大唐並未真正統治這幾人的地盤,他們死後,還不是重歸以前那套?

時人詩歌中便有記載:“少壯爲俘頭被髡”、“腸斷正朝梳漢發”、“一落蕃中四十載,遣著皮裘系毛帶;唯許正朝服漢儀,斂衣整巾潛淚垂。”

《新唐書》中亦有記載:“州人皆胡服臣虜,每歲時祭父祖,衣中國之服,號慟而藏之。”

其實不光服飾、髮飾,語言同樣有硬性要求:“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

又有“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說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就是強制推廣吐蕃語。

兩甲子過去了,第一個甲子當地還有很多人思念大唐,盼望王師來救。

德宗朝時韋倫入吐蕃會盟,河隴漢民聽聞故國來使,每至一地,紛紛前來拜見。

“及見(韋)倫歸國,皆毛裘蓬首,窺覷牆隙,或捶心隕泣,或東向拜舞,及密通章疏,言蕃之虛實,望王師之若歲焉。”

長慶二年時劉元鼎入吐蕃會盟,還有那少年時從軍戍守河隴的老人問:“天子安否”,“朝廷尚顧念之乎?”

一甲子之前,老人尚未去世,還有影響,甚至還冒風險秘送章疏,告訴朝廷使者吐蕃國內虛實,讓王師過來收復失地。

但如今,他們的子孫辮髮易服赬面百年,一代代學胡語,卻不知還心向哪邊。正所謂“老者儻盡少者壯,生長蕃中似蕃悖;不知祖父皆漢民,便恐爲蕃心矻矻。”

如今蕃中尚思念大唐的,怕是也就只有最近數十年被吐蕃擄去的漢人了。但這些人,要麼已經死了,要麼也都老了,秦貴今年也快六十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等到那個奢望。

“乞結夕,要修城郭了。行人部落出丁五百,明日至南城郭那片。”進了衙門之後,一名胳膊上有黃銅飾品的吐蕃官員說道。

吐蕃官制,胳膊前飾以玉石的,爲最高一級的告身,一般統領數道,如當年的論恐熱,統領河隴五道節度使——吐蕃設立的青海節度使、鄯州節度使、河州節度使、涼州節度使、瓜州節度使。

次一級的是黃金告身,一道德論(節度使)可領之。再次是金飾銀告身、白銀告身、黃銅告身、紅銅告身。

紅銅告身差不多是最低級的,相當於百戶,黃銅則是千戶,秦貴如今就是黃銅告身。跟他說話的吐蕃官員也是黃銅,但一爲吐蕃人,一爲漢人,地位又怎麼可能真的一樣呢?

“南城郭那片皆荒土瓦礫,爲何要修繕?”秦貴問道。

“有霍爾(吐蕃人稱粟特爲霍爾)商人報告,唐人的定難軍節度使在陰山聚集兵馬,很可能要南下。岷州節兒伏弗陵氏的部落還在與唐人軍隊對峙,很可能爆發大戰。”

秦貴聞言心中一跳,本不該多問,但他還是忍不住道:“唐人攻渭、岷二州,與我們何干?城廓幾乎都沒了,再修郭牆,很費力。而且就算修起來,也不一定頂用,還不如不修。”

“乞結夕!”吐蕃官員看了他一眼,加重語氣道:“你部落的五百人,明日必須要到。唐人那個節度使,看起來野心很大,而且聚集了陰山牧民,單靠一州很難抵擋,如今必須聯合起來了,否則一個都活不下去。”

“遵命。”秦貴諾諾退了下去。

出得門外,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臉上的刺青。

吐蕃“每得華人,其無所能者,便充所在役使,輒黥其面。粗通文藝者,則涅其臂,以候贊普之命。得華人補爲吏者,則呼爲舍人。”

秦貴出身涇原軍遊騎,不識字,因此被吐蕃掠去後,便在臉上刺字。但他武藝嫺熟,也有管理才能,三十多年間一步步往上升,已是蘭州行人部落的千戶長,統領整個部落。

蘭州還有三個漢人部落,一曰絲綿,一曰上農,一曰馬差。這三個部落主要給吐蕃人種地蠶桑,放牧牲畜,提供補給。有戰事時,還要出丁參戰。尤其是行人部落,人數最多,超過四千,理論上能出一千丁壯上陣。

“見過千戶長。”到城外時,秦貴碰到了上農部落的千戶書記董忠,對方立刻上前行禮。

“董忠……”秦貴低聲喊道。

董忠一愣,對方沒喊他的吐蕃名,喊的是漢名,這是何意?

“你這是要去做什麼?”秦貴繼續用官話問道。

董忠是千戶書記,負責收稅,也懂漢話。此時見秦貴的狀態有些不對勁,轉頭看了眼四周後,這才鬆了口氣,回道:“去部落裡收豆子。節兒府有官來告,須得備足馬料,以備不時之需。”

“收夠就行,不要多送。”秦貴拍了拍他的肩膀,離去了。

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1008章 共贏第1159章 爭吵第1281章 皇莊第九章 表演高昌回鶻世系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1173章 學子第十四章 味道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四十章 咸陽第1184章 棣州城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三章 調查(三)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1089章 演戲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944章 負擔第1107章 參詳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二章 調查(二)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1323章 餘波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九章 長安與洛陽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十五章 彙集第二十一章 削弱“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1290章 軍不發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1060章 做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八章 東行第四十章 軍心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1002章 彷徨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十五章 渭州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六章 亮相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
第1033章 全是壞消息第1008章 共贏第1159章 爭吵第1281章 皇莊第九章 表演高昌回鶻世系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1294章 河東虛實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二十三章 我要進來了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十二章 新徵程第1173章 學子第十四章 味道第八章 出征前的日子(二)第九章 兩位狀元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九十一章 人盡其用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1090章 一切盡在掌控中第四十章 咸陽第1184章 棣州城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二十六章 感受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三章 調查(三)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1089章 演戲第二十二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二)第944章 負擔第1107章 參詳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二章 調查(二)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1323章 餘波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九章 長安與洛陽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十五章 彙集第二十一章 削弱“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1290章 軍不發第四十一章 冊封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1060章 做事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四十四章 賽點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四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二十六章 三州第十六章 朱玫的決定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八章 東行第四十章 軍心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八十二章 出使、買賣、辯經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八十七章 特來送君一程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1002章 彷徨第1301章 被日曆控制的男人第八十八章 新勢力第十五章 渭州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二十三章 氣運殺手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六章 亮相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