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班師

西山含日,雨後新晴。

白福騎着一匹神駿的戰馬,款款而行,小兒子白珪跟在後面,征衣破碎,血跡斑斑,但精神頭卻十分不錯。

遠方有處水澤,幾株老柳環繞於側,數點歸鴉盤旋繞飛。

白福翻身下馬,看着那一頃碧波,沉默良久後,才用大唐官話說道:“幺郎,很多年前,咱們白家的祖先就是在這裡耕作田地的,我們是會州人,不是原州人。”

“看見那道長着蘆葦的土溝了嗎?”白福指了指一處,道。

白珪莫名其妙地看着那個水草特別茂盛的地方,點了點頭。

“那裡曾經是灌渠,現在都淤塞了。”白福說道。

“阿爺,咱們如今的日子不也過得不錯麼?”白珪不解地問道。

白福搖了搖頭,繼續說道:“當年會州白氏在會寧縣有田數百頃,莊客近千戶,良田美產,最號膏腴。每歲豐收之後,積穀如坻,皆爲滯穗。莊中還畜養牲畜數千頭,每歲出售大量皮子、雜筋、牛角。南邊祖厲河畔還有別業,織造絹帛,河邊有碾磨,出米麪、香油。那個別業你也看過,如今都是一片斷壁殘垣了。”

白珪張口結舌,不知道說什麼好。

“莊中奴僕成羣,傔人衆多,更有那號‘別墅吏’的家僕,專門帶着奴僕去收租。鼎盛時養了百餘人,弓馬嫺熟,槍棒精絕,不輸尋常軍士。”白福彎下腰來,伸手掬了一捧清水,似是在追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族歷史。

“廣德年間陷蕃,吐蕃大軍攻來的事你都知道了。”白福嘆了口氣,道:“咱們白家被徵爲奴部,其間受盡凌辱,不想多說了。若不是看在咱們還算能戰的份上,白家估計早就灰飛煙滅了,更不可能有機會吞併党項、土渾甚至是吐蕃的零散帳落,成爲會、原二州草原的大部之一。”

“阿爺說這些作甚?”白珪有些不解。

今日他們與昑屈氏的人馬大戰了一番,三千人傾巢而出,對上人家兩千衆,還打得十分吃力。最後雖然贏了,斬首三百餘級,但自身損失也不小。

他本來想與阿爺談談吞併幾個小部落的事情的,反正靈武郡王也點頭默許了,他打算這些日子就動手,補充實力,誰想到阿爺卻拉着他談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

“過幾天靈武郡王就要走了。你從族中挑一百精壯,帶上馬匹,去投那忠勇都吧。”白福突然說道。

“阿爺……”白珪有些震驚。

他還有好多雄心勃勃的計劃要施展,還要南下岷州找人報仇,還要訓練族中勇士,結果你讓我去投軍?

“此事沒得商量。”白福不容置疑地說道:“會州諸部,都要出人,湊個一千騎,隨靈武郡王北返。”

白珪想要說些什麼,但一想到阿爺素來是說一不二的性子,頓時偃旗息鼓了。那個忠勇都他也瞭解過,草原各部輸送勇士過去,給大汗效力。靈武郡王,明明是大唐的節度使,結果當可汗還當上癮了。

“那這邊怎麼辦?”白珪不甘心地問道。

“岷州伏弗陵氏收了靈武郡王贈送的金帛,驅逐了昑屈氏。如今他們就是一羣孤魂野鬼,時而流竄涇原鎮,時而流竄會州,時而逃去別的州,劫掠小部落。這不是長久之計,若一直勝下去還好,但只要敗個一兩次,早晚覆滅,部衆四散。”白福說道。

其實,白家部對吞併昑屈氏非常感興趣。他們已經吞了一些從原州逃過來的小部落了,實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若再能收攏昑屈氏,將一躍而成傲視原、武、渭、岷、會等州的大部族。

這是白福的渴望,同時也是白家的渴望。

回不去廣德元年時阡陌縱橫的白家了,今後只有牛羊成羣的白家。就是不知道靈武郡王給不給他們這個機會了,白福最近在找人打聽靈武郡王的喜好,得知河套草原上有個嵬才部和他們特別相像,似乎可以以嵬才部爲榜樣。

嵬才部是党項人,白家部可是天寶遺民!

靈武郡王有雄心壯志,應是想吞併涼州嗢末的。嗢末也是天寶遺民,和白家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而且勢力更盛,三十年前就有萬餘帳,如今崛起的勢頭相當猛,實力只會更強,靈武郡王即便只想裝裝樣子,也會善待白家。

“去了忠勇都,好好打仗,爭取當上衙將。”白福叮囑道。

******

“昔日夏州城樓置酒,楊將軍欲攻河西,某是答應了的。如何,今日是否已兌現諾言?”會州城外某小村,邵樹德坐在一棵大榆樹下,含笑問道。

“大帥這麼快便攻取河西諸州,實是出乎某意料之外。”楊悅亦笑道。

他已經接到任命,擔任新泉軍軍使。該軍軍額暫定爲四千人,其中三千人爲鳳翔、陳許蔡兵馬,豐安軍幾乎與其一樣,不過馬上都要接受整編,抽調一部分人到其餘各軍,其餘各軍再抽調一部分過來補足缺額。

剩下的一千人是從橫山及河套草原新募的,包括五百騎兵。

新泉、豐安二軍已經開往夏州,等待主力部隊班師後進行整編。整編完畢後,差不多也休息了幾個月了,便可出發前往會州,屆時新泉軍城應該也修繕完畢了,正好駐軍。

定遠軍主力將駐紮在會寧關,一部駐州城。待城牆修繕完畢,州兵也組建完畢後,便會全部搬到會寧關駐紮。南邊草原,將暫交給投靠的各部落,直到巢衆降人過來屯墾爲止。

“明年某欲攻蘭州。”邵樹德說道。

楊悅早有預感。定遠軍、新泉軍屯駐於此,明年多半還會再徵調鐵林軍、武威軍、鐵騎軍、義從軍三萬餘衆過來,屆時四萬大軍沿着黃河一路西征,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打下蘭州,很難嗎?說不定還能順手再下幾個,比如岷州、渭州(非涇原渭州)等。不過也看大帥的心思了,他——到底是要爭天下的人。

楊悅對朝廷沒什麼忠心,他唯一的執念就是擊敗吐蕃,收復河西、隴右諸州。中原誰做皇帝關我什麼事?

靈武郡王現在是擴張方向受阻,北邊是大漠草原,東邊是河東李克用,南面是關中,一個都沒法擴張,短時間內也只有併力西向了。楊悅總覺得,若不趁着這幾年向西猛打,等到靈武郡王決心南下的時候,可能就沒機會了。

他最終還是想要問鼎天下的,如今天下有這個心思的藩鎮節帥應該很多,中原就是最吸引他們的肥肉。如果有機會,靈武郡王一定會停止西進,轉向東、南兩方擴張。

楊悅現在只希望河東那邊不要出什麼問題,長安朝廷也不要亂來,一切如故,逼得靈武郡王只能向西擴張。雖然最後多半還會南下,但在此之前,能收取多少河隴舊地就收取多少,這便是楊悅的想法。

“西征之事,至關緊要。雖則敵人實力不強,一盤散沙,但絕不能大意。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得求得朝廷名義,有助於平定地方。”邵樹德說道。

雖然大唐搖搖欲墜,但這面招牌在河隴地區卻真的好使。歸義軍都需要朝廷名義來壓制轄區內的蕃部。定難軍打過去,肯定也要扯起這面虎皮。更何況,當地還有名義上處於朝廷控制下的藩鎮,比如瓜、沙等地的歸義軍、涼州的河西鎮,同在大唐這個框架下,大家便有的談,不至於兵戎相見。

“大帥對會州是個什麼方略?”楊悅又問道。

“先將五千巢衆送過來,此輩皆是在高陵俘獲的孟楷舊部。服了數年勞役,如今都算是被管得服服帖帖了。到會州這邊來,人給田一頃,單靠他們自己,肯定是耕作不了的。楊軍使可帶着他們打打草谷,抓一些丁口奴隸,來幫他們種地養牲畜。另者,他們尚未娶妻,得想辦法抓一些草原女子回來,充實戶口。”

“看來這草谷,還不得不打了,然騎兵太少了,定遠、新泉二軍,只有一千五百騎,如之奈何。”楊悅對打草谷一點都不排斥,反而擔憂起了騎兵不足的問題。

“讓內附部落一同出兵,大家一起分潤好處嘛。”邵樹德胸有成竹地說道。

“如此便無事了。”楊悅答道。

會州內附各部,如今人口差不多也統計出來了。即便算上從原州逃過來的,也不過八部三萬餘人罷了,再加上六七千漢民,這人口真的太少了,總共也就四萬。如果徙五千巢衆過來,再給他們娶妻,這人口一下子就暴增萬人,還是種田的優質人口,會州的底子就能大大充實。

“某會讓韓建來當會州刺史,主導州中事務,爾等須得精誠合作,休要誤了大事。”

“大帥放心,某之心願只在收復河隴諸州。”楊悅答道。

與楊悅通完氣後,邵樹德又抽空見了見王遇。

他其實挺喜歡這兩個人的,因爲他們都有明確的訴求,或者說理想。這樣的人,你只要滿足了他們的心願,那麼忠誠方面不會有任何問題。

楊悅的理想是收復河隴舊地,夏州城樓宴飲那晚邵樹德就知道了。

王遇的理想,邵樹德也很清楚。此人陷陣驍將出身,勇武絕倫,歷史上李詳被黃巢監軍殺死後,一萬多人馬無主,最後便是歸了王遇,帶着投降了王重榮。

如果論殺人數量,王遇在定難軍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且遠遠超過第二名。但就這樣一個殺人如麻的傢伙,也有不爲人知的軟弱一面,他殺得自己都怕了,也害怕被別人殺,於是只能拿出比別人更狠的態度,殺更多的人,安全感極差。

王遇曾對自己說,如今的世道“豺狼遍地”,“便是武人都怕”,這不是虛言。

殺人如麻的他,非常渴望建立一個安定的秩序,男耕女織,悠閒度日,不知道其中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楊悅、王遇,都不是邵樹德起家時的手下,而是半路加入進來的,但邵大帥對他們非常信任,願意委以重任。

巢衆俘虜,其實有點桀驁不馴的,不知在看到王遇這種前巢軍“明星驍將”時,會是一副什麼樣的表情,應該會收斂許多吧。

光啓二年三月二十五日,邵樹德從會寧關乘船返回了靈州,身邊只帶了數百親兵。

甫一抵達,聽望司的人便給他送來了幾份情報。

“李侃動作很快嘛,居然已經到夔州多時了。這是要向我求購戰馬?”邵樹德放下手裡的情報,略顯意外。

李侃帶走了一兩千邠寧軍,在慶州募了東山党項千餘人、吐蕃千餘人,再加上護送的一千神策軍,總共五千人南下,先走路,再乘船,一路輕裝疾行,於本月初抵達了夔州。

到任後,李大帥才發現,夔峽五州軍閥林立,實在不好搞啊。尤其是一個叫郭禹的前荊南衙將,佔了歸州,自封刺史,招募流民,墾荒種地,手頭有三千兵,很不聽話,李大帥打算先征討他立立威。

李侃也是老行伍了,從慶州招募的吐蕃人是上好的騎兵,但沒馬,於是把主意打到了坐擁兩大馬場(天德軍永清柵、銀州銀川牧場)的邵大帥身上。

這本沒什麼,生意嘛,跟誰做不是做?李侃想買,給個優惠價也不是不可以啊。

只不過李侃好像沒錢……

他現在真正能控制的,也就夔州一地,其餘四州,各有刺史,全是割據軍閥,這就蛋疼了。李侃的意思是,先付一部分,待他征討完峽、歸二州後再付尾款。

李大帥還說了,那兩州面臨着秦宗權部的威脅,敗之並不難,只要控制了這兩州,便有財貨了。

沒錢還要買馬?你好大的臉!

邵樹德本想直接拒絕,但在看到秦宗權三字時,他若有所思。歷史上秦宗權派人南侵,最後雖然失敗了,但不少部將、軍士降了南方各藩鎮,成了人家手裡的精銳,比如楊行密的“黑雲都”,甚至還有當了開國君主的,比如馬殷。

陳、許、蔡三州軍士,確實精銳。荊南等鎮,可收編了不少降兵降將啊,這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麼?就是不知道李侃舍不捨得了,畢竟好兵也是一種戰略資源。

要想買馬,拿人來換!老子送他們去河隴,讓岷州、渭州、蘭州的地方勢力也見識見識吃人魔王大軍的厲害。

打草谷打到蔡州兵的頭上,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還有那個郭禹,好像有點耳熟啊,但一時想不起來了。不過自己留有印象,一定是有原因的,可以多加留意。他就三千兵,聽說還是從流民中招募訓練出來的,多半不是李侃帶過去的西北勁兵的對手,如果逮着了這傢伙,可以試着要過來。

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一章 遭遇戰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章 遺產第962章 樞密使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十七章 驚訝第三章 牛市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十一章 處理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八十章 分裂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章 調查(四)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039章 入徐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1038章 別了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1219章 外港第1020章 迎駕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六章 茅店第1306章 大巫第1271章 郡王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六章 茅店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1133章 山城第1147章 收手吧!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十二章 澠池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1327章 杜光乂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1083章 一言堂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四十六章 我讓你大吃一驚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1193章 蘆臺軍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1340章 徵調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1019章 西京第六十九章 熟人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四十章 操作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九章 司農寺階段總結兼感謝第二十章 上路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1029章 不適應第1212章 李遁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一章 底子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八十章 回家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二十一章 驚聞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
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章 西守東攻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一章 遭遇戰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十章 遺產第962章 樞密使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十七章 驚訝第三章 牛市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十一章 處理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八十章 分裂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四章 調查(四)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039章 入徐第十一章 移民第四十二章 名正言順第1038章 別了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1219章 外港第1020章 迎駕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六章 茅店第1306章 大巫第1271章 郡王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六章 茅店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1133章 山城第1147章 收手吧!第十五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三)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七十九章 乘船北上第十二章 澠池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1327章 杜光乂第十二章 善陽嶺(爲lenny盟主加更一章)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1083章 一言堂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四十六章 我讓你大吃一驚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四十五章 行賞第1193章 蘆臺軍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1340章 徵調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1019章 西京第六十九章 熟人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四十章 操作第二十五章 變天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九章 司農寺階段總結兼感謝第二十章 上路第1068章 精誠團結第1029章 不適應第1212章 李遁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安排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一章 底子第二十五章 敵後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四十四章 追亡逐北(三)第八十章 回家第十二章 舊地重遊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三十七章 戰略目標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二十一章 驚聞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1075章 我爲陛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