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糖與木材

午後時分,儲氏哄睡了大女兒,又看了眼睡得正香的小女兒,便端起剛煮好的茶,去書房了。

書房門沒有關,儲氏甫一靠近,就聽到裡面傳來了夏王的聲音:“朱夫人低頭,看着下面!”

儲氏輕啐了一口變態,放下茶盞、茶壺後就去隔壁看書了。

弟弟儲慎平隨大王一起回來了,給她寫了一封信,多是誇讚夏王勇武剛毅、用兵如神,此外還有許多家常、親情之事。

儲氏是聰明人,知道弟弟的意思,只不過內心之中微微有些不舒服。

當初孟州城破,自己被夏王擄走之後,家裡可是當她死了的,結果這會又指望起她來了。

這一切的改變,只不過是因爲她被這個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男人看上了,日夜寵愛,先後誕下兩個孩兒。

靜靜地看了會書後,邵樹德和張惠走了出來。

張惠裡面什麼都沒穿,就披了一件薄紗,隱約可見肉色。她的臉像紅布一樣,避開了儲氏的眼神,不敢對視。

邵樹德精赤着身子坐了下來,渾身都是汗。儲氏放下書,拿了塊絲巾仔細替他擦拭汗珠。

“你們隨我去趟洛陽。”邵樹德將儲氏摟在懷裡,說道。

儲氏嗯了一聲。不過身子很快緊繃了起來,然後又慢慢放鬆。夕陽西下,儲氏的胸口反射着膩人的白光。

洛汴之間的道路不是很好走。

戰事頻繁,損壞嚴重,也未來不及及時修繕,就這個樣子了。

這兩日汴州幕府在討論修繕洛陽、鄭汴驛道之事,邵樹德同意了,但要求他們直接參照孟懷之間的一等國道,修條一模一樣的道路出來。

汴州被徵發了部份夫子轉運糧草,但陳許宋亳等州沒有大規模發役,因此很大可能馬上就要開工建設鄭州—汴州段的一等國道。

洛陽宮城東北角有一處官莊,在瀍水之畔。

因爲是官莊,所以牲畜、田地都不缺,甚至連碾磑、榨油設施都有。人員也是專業的,飼養牲畜的都是草原上俘獲的韃靼人,種地的當初沒有放歸的汴州土團鄉夫,修理機器的工匠同樣來自樑軍匠營。

官莊內種了大片的胡蘿蔔、海甜菜、黑麥、黑麥草等作物,幾乎是把當初金仙觀原樣移植過來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這處官莊會成爲宮城的一部分。

沒辦法,邵大帥就是這麼土,都要當皇帝的人了,還要在宮城裡搞農田。

“大王,這些糖醃果子所用之糖皆來自海甜菜。”洛苑使王彥範讓人端上了幾碟蜜餞,介紹道。

“海甜菜製糖如何?”邵樹德拈起一粒果子,問道。

“海甜菜去歲豐收了一茬,制了不少糖,甚甜。”王彥範說道。

“可培育出了新種?”邵樹德說完就擺了擺手,道:“罷了,時日尚短,肯定還沒弄出什麼名堂。”

目前引進的海甜菜比起原生種,其實已經被地中海沿岸居民改良過一次了,根莖部的含糖量有所提高,但比起後世進一步改良的甜菜,還是沒得比。

“在河南、洛陽二縣擇民戶發放一批海甜菜種子,教他們種植。”邵樹德吩咐道:“這玩意耐旱,不挑地,很多以前沒法利用的土地都可以利用起來。”

新大陸農作物被引進到舊大陸之後,最初其產量並不高,比起小麥之類的傳統農作物並沒有什麼優勢。但爲什麼說還有很大的意義呢?因爲玉米、土豆、紅薯可以栽種在以前無法利用的荒地上,這些地或者較爲貧瘠,或者乾旱缺水,或者是山坡丘陵,無法有效利用,但土豆、紅薯、玉米可以,這就是其積極意義,等於擴大了耕地面積。

當然在國朝,這個意義不大。蓋因此時非明清時代的集約化種植,人少、地多,耕地面積足夠,沒那個精力精耕細作,只能粗放式種植。一戶幾畝地,與一戶幾十畝、上百畝地,耕作方法肯定是不一樣的,很現實的事情。

但怎麼說呢,整體耕地足夠,局部卻還有不平衡的現象。比如曹州、宋州、魏州一帶,人也太多了,人均耕地就少,能利用一些貧瘠的荒地也是好的。

除了荒地之外,農家院子前後、田埂道旁,都可以栽種海甜菜。以前這裡可能種的是綠豆,現在改種價值更高的經濟作物,也有調節財富分配的意義。

有錢人家裡不缺糧豆,普通農戶即便在田埂上種滿了綠豆,價值也不大,沒法激起有錢人的消費慾望。但糖就不一樣了,市場需求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始終供給不足罷了。

北方的糖,以飴糖爲主,是穀物澱粉製作的,其實就是麥芽糖的一種,邵樹德前世小時候還吃過,味道還可以,但與真正的糖不一樣。

至於蜂蜜,產量其實是有限的,價格也很高。

南方的蔗糖,受限於運輸成本,價格仍然很高,供給偏少,一般的有錢人家也購買不到足夠的量。

況且此時的蔗糖產量也很低,原因是甘蔗含糖量太低。邵樹德記得,後世歐洲人大航海時代,到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島時,發現了當地獨有的甘蔗品種,含糖量高得驚人,遠超他們原本種植的甘蔗,於是開始移栽,改良品種。可以說後世幾乎所有的甘蔗品種,多多少少都有塔希提甘蔗的血統。

國朝南方種植的甘蔗是什麼品種,邵樹德不知道,但覺得含糖量應該很低育種,是一項系統的長期工程,對農業的意義極其巨大。

所以,海甜菜是有意義的,但需要持續改良品種,提高其根莖部的含糖量。這事光靠官府不夠,不如下放一部分種子到民間,擴大種植量,讓老百姓幫着改良。時間長了,總會有效果的。

地中海沿海的歐洲農民也是一代代改良海甜菜的。邵樹德敢肯定,最初的野生品種肯定沒現在含糖量高。

“就這麼辦吧。關北也發一些下去,那邊更需要甜菜。”邵樹德一錘定音,下定了決心。

關北百姓已經度過了艱難的饑荒時期,如今地權相當平均,人口也沒有多到離譜的程度,人均資源佔有量是不低的,生存方面沒有問題,可以朝改善方面努力了。

他突然想起了草原上加鹽的奶茶,只能一聲嘆息,這是多缺糖啊。我得阻止你們往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奶茶只能加糖!

“大王,妾前些日子聽聞,有人稱靈州爲‘塞上江南’,有水有草,粟麥水稻都能種,還有許多牛羊,汴宋百姓可能過上這樣的日子?”王彥範走後,張惠突然問道。

“有點難。”邵樹德說道:“實不相瞞,人太多了,但有所改善是可以做到的。靈夏百姓一戶六十畝地,三茬輪作。汴宋百姓做不到一戶六十畝,但三十畝甚至十畝地也可以農牧並舉,無非是規模大小罷了。關鍵是我怎麼收稅,若我只收糧豆、絹帛,肯定不行。若我願收皮子、羊毛,自然可行。”

“大王若能讓汴宋百姓富足安樂……”張惠湊了過來,在邵樹德耳邊低聲道:“妾便答應你了。”

“什麼?還有這好事!”邵樹德精神一震,驚喜地看着張惠。

經過太醫署醫官的調養,張惠的氣色好多了。看來身體的問題就要提早發現,提早調養,不能拖久了,不然就很難收拾了。

“妾本爲刺史之女,家逢變亂,顛沛流離。”張惠嘆道:“若人人安居樂業,又怎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大王若能讓做到,妾還有什麼不能捨棄的。”

“但這非一朝一夕之功……”邵樹德皺眉道。

“大王但做無妨。關東百姓亦大王治下子民,無非彼此,可不能光關西百姓得了好處。”張惠低聲道:“只要大王一視同仁,可……可預支好處。”

邵樹德大笑。

他本來就想通過提高關東百姓生活水平的事情來收取民心,張惠便是不說,他也會逐步推行。但這個蠢女人竟然自己送上門來,還有什麼好說的,那事想想就刺激啊。

“李逸仙,滾過來!”笑完之後,邵樹德看向前方,大聲道。

李逸仙似乎想稟報什麼,但過來後應是看到自己在與張惠調笑,直接躲到了一棵樹後面,假裝自己沒來過。

“大王,封副使遣人來報,新的木材烘乾窯建好了。”李逸仙稟道。

“好事,我明日啓程去孟州。”邵樹德說道。

老實說,他對這個木材烘乾窯的真實水平不抱太高期望。但這個窯是他要求建的,如今好了,去看看也無妨。

古來造船、修宮殿使用的木材,一般是陰乾。

剛砍下來加工好的木頭是不能用的,因爲裡面富含水分,以後會有變形,因此令其脫水陰乾就成了必需。陰乾的同時,還要往上面澆水,因爲木材各個部位脫水的速率不一樣,這同樣會產生變形。

木材陰乾的時間非常漫長。像造船用的木材,一般要五六年,修宮殿的上好木材甚至更長。後世17世紀英國海軍就有龐大的橡木陰乾庫存,按年份堆放,有專人管理。但在戰爭及社會需求大增的時候,這點木材是不夠用的,很快就會被消耗一空,怎麼辦?

木材烘乾窯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邵樹德要求建的東西。沒辦法,洛陽宮殿的需求量實在太大了。

第十章 蹲草叢第十九章 設想第1219章 外港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十章 京師(一)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二十六章 死結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1273章 向前看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976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1002章 彷徨第八十四章 致治第五十八章 誓第1181章 泰山宮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五十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182章 青州港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四章 團伙第四十章 大魚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一章 世界名畫第三十三章 合作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三十三章 合作第十五章 議論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943章 不死心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四章 使團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1018章 東遷第六十章 登高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1013章 “屯田”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1009章 新潭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五十一章 恨!第1149章 舉槍!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1290章 軍不發第1256章 我還沒用力呢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八十章 入京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038章 別了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1204章 選擇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1297章 巡視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119章 反覆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八章 學習
第十章 蹲草叢第十九章 設想第1219章 外港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十章 京師(一)第971章 南下第四十一章 刷經驗第二十六章 死結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1273章 向前看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三十八章 埋伏第976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第1002章 彷徨第八十四章 致治第五十八章 誓第1181章 泰山宮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五十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182章 青州港第998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四章 團伙第四十章 大魚第二十六章 牆頭草與祭祀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三十四章 就很突然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章 又是交易的藝術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二十九章 拉攏第三十七章 嘗試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一章 世界名畫第三十三章 合作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三十三章 合作第十五章 議論第五十七章 意外嗎?(給盟主對子狗加更)第943章 不死心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四章 使團第七十九章 迷霧與扶溝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三十八章 新工作第1018章 東遷第六十章 登高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1013章 “屯田”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1123章 謀算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1009章 新潭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第五十一章 恨!第1149章 舉槍!第三十四章 合河縣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1290章 軍不發第1256章 我還沒用力呢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五十三章 三戰之地第八十章 入京第十四章 渭水道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五十九章 徙流第1038章 別了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三章 盤點家底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八十五章 往事第1204章 選擇第六十一章 請走第1297章 巡視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三章 小日子(三)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119章 反覆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二十八章 草原手藝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八章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