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

大順三年五月二十三日,風和日麗,春風習習。

野梨樹的葉子在頭頂輕輕飛舞着,荒草將道路密密遮住。

一輛輛馬車從路上駛過,趕車的吆喝聲,鞭子的呼嘯聲,牲口的叫喚聲,從遠遠近近的樹林邊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城寨。

寨牆之下,攻城戰已經正式開始。

國朝的城防體系,大概分爲軍、守捉、城、鎮四級,石壕寨屬於典型的“鎮”。

鎮外挖了一道淺淺的壕溝,或者叫塹壕,俗稱護城河,正式名稱叫城隍。

《高祖紀》記載:武德九年,“命州縣修城隍備突厥”。

“城隍修理”也是國朝考覈地方官員的重要內容之一。

到明代永樂年間,朝廷爲城隍立神修廟,按期祭祀,城隍被神聖化,於是隍塹被改名爲“護城河”。

壕溝無水,故稱“隍”,石壕寨外的城隍還挖得很淺,幾乎起不了多少阻擋作用。

此時只聽一聲吹角,幾座臨時搭建的高臺、行女牆之上,步弓齊發,如雨點般密集的箭矢順着南風飛入了寨中。

寨牆之上的汴軍士卒紛紛舉起大盾遮掩,一時間手忙腳亂。

“衝!一人一個來回,回來後領賞。”青唐都輔兵十將怒吼一聲,大羣夫子扛着裝滿土的小麻袋,面容猙獰地衝了上去。

寨牆之上只有稀稀拉拉的箭矢落下來,射中了幾個倒黴蛋。

他們慘叫着倒在地上,被無數人踩踏而過,只一會便沒了聲息。

衝得最快的夫子將麻袋往壕溝內一扔。

沉重的沙袋落入溝底,將棘刺壓在下面。此人滿臉喜色,轉身便往回跑,不料還沒跑兩步,直接被後面的人擋住,推推擠擠之下,直接落入了溝底。

無數沙袋落在他身上,慘叫了半天后終於沒了動靜。

“下次得徵召些吐蕃、羌人、党項夫子過來。”土臺之上,高仁厚小聲吩咐道。

幕僚拱了拱手,將這句話記在心裡。

“聽聞去歲大軍攻石壕、乾壕等寨,張全義竟然連城隍都沒挖,更別說羊馬牆了,真是武備廢弛。”高仁厚看着漸漸被填平了好大一段的壕溝,笑道:“今年挖了壕溝,但無羊馬牆。”

羊馬牆,是指位於城隍和城牆之間的一道矮牆,僅及肩高。

國朝有制,隍塹與城牆之間間隔三十步,羊馬牆就在這個距離之中,平時圈養羊、馬等牲畜,故得此名。

高臺之上的箭雨仍在落下,而且此時又新組裝好了兩臺行女牆,數十弓手登了上去,連連開弓。

國朝武夫,箭術是第一考覈內容,其次是長槍步槊,不會這兩項技能的,當兵這碗飯吃不了。高臺之上,正規衙軍居高臨下,藉着風勢,將寨牆上的河南府州縣兵壓得擡不起頭來。

這個時候不得不再提一下張全義,這廝真的離譜。

若換了汴州、宋州、許州等地的州兵,水平不會差的,但河南府州兵的箭術,和他們節度使打仗的本事一樣,不提也罷。

填平壕溝之後,義從軍大陣內響起一陣鼓聲。

數十名軍士鑽進雲梯飛車下方,推着往前移動。

這種寨子,衝車之類的器具完全不需要,城防設施極其簡陋。高仁厚怎麼看怎麼覺得這個寨子裡的守軍可憐,完全就是給後面人起預警作用的。

大陣側後方,兩千騎卒無所事事,牽着繮繩站在那裡。他們是防備敵軍出城毀壞攻城器具的,但看起來似乎沒有出動的必要了。

而在旁邊的一處山谷、一處樹林後面,還各有千餘騎隱蔽着,等待着哪路不開眼的賊兵過來援救,但今日多半也要失望了。

圍點打援,如果你圍的點人家壓根不重視,那也只能徒喚奈何。

雲梯飛車搭上寨牆之後,橫山都的甲士們從車底衝出,順着飛梯就往上爬。

高仁厚已經沒多大興趣看了。

看守軍這個樣子,不太像能有多強力的抵抗。

朔方軍軍容鼎盛,器械精良,他們遠遠看着,就已經在士氣上落了下風。再加上自度無援軍能及時趕來,更是喪上加喪,敗之必矣!

“不知白將軍可能等到汴賊援軍。”高仁厚向左右問道。

這話沒人能回答,很難說。

他們來得太快了,一天兩夜就完成攻城準備,然後豪不停頓,立刻展開了堅決的進攻,汴賊來得及反應嗎?

“有壯士登上寨牆了!”望樓車上傳來興奮的聲音。

高仁厚定睛望去,卻見數人先後登上寨牆,揮舞着長杆鈍器橫掃。

他們身披重甲,賊軍刀斧難傷,反倒被擠得節節後退。

“該準備攻乾壕寨了。”高仁厚的目光越過石壕寨,看向東邊的原野,道:“那是塊硬骨頭,得準備點方略出來。”

“遵命。”幕僚們紛紛應道。

……

“方略其實沒錯,而今需要耐心。”山谷之中,白珪安坐如山,氣定神閒。

其實他比誰都急,急着建功。

但行軍打仗,急是沒有用的,反而會露出破綻。

多年的軍旅生涯,見過太多事了,白珪不敢輕視任何人。

前朝末年,王世充和李密在洛陽周邊交戰。世充領步軍,李密有一萬多騎兵,皆持長槍,陣列衝殺,威勢驚人。

但最後還是王世充的步兵贏了,李密的一萬多長槍騎兵盡歸世充所有。

輕視敵人,乃兵家大忌。

“南邊有消息傳回來了嗎?”白珪問道。

南邊自然是指汝州方向。

作爲河洛遊奕討擊使,全軍所有騎兵暫歸他調配使用。他將都護府親軍司轄下的五百輕騎部署在崤山以南,散開活動,監視汝州方向的敵軍。

葛從周、楊師厚隨時可能帶着忠武軍、蔡州軍北上。

淮西多騾子,會騎馬射箭的“淮夷”很多,蔡、陳二鎮兵的機動能力很強,不可輕忽!

“還沒有。”

“擴大搜索範圍。”白珪毫不猶豫地下令:“遇敵勿戰,報我即可。”

“遵命。”

白珪又拿起李唐賓發來的命令書,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汴軍主力,應該還是在崤山以東,那裡離新安、洛陽更近,更容易得到補給,更不易被抄截後路。

崤山以西,固然有不少駐兵,但看樣子非其主力,也不是積年老賊。

如果能順利吃掉這股賊軍,那麼首戰得勝,士氣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是他與高仁厚擬定圍點打援方略的目的。

但會不會遇到意外呢?

乾壕寨的賊軍會怎樣?崤山的敵軍又會怎樣?有沒有新來賊軍從別的方向冒出來?

白珪決定繼續等,等局勢更明朗了再說。

這一等就是兩天。

二十四日,高仁厚遣人來報,沒藏軍使押運糧草、器械抵達石壕寨。此寨已克,俘殺汴軍千餘,獲糧二萬餘斛。

二十五日,義從軍主力抵達乾壕寨外,賊軍堅守不出,大軍正在組裝攻城器械,準備攻拔此寨。

白珪想了想後,帶着數騎出了山谷,親自偵察。

天空飄起了細雨,似乎在爲他們的突襲製造阻礙。又是山地,又是陰雨,顯然不利騎兵作戰。

列陣都列不了,如何衝殺?他們又沒有騎弓。

白珪在野外偵察了一整天,期間還遇到了在河岸邊鬼鬼祟祟牧馬的汴軍遊騎,不過一閃就消失了。

到黃昏時,依然一無所獲,野外安靜得可以。汴軍彷彿消失了一樣,沒有任何動作。

“來人!”回到營地後,白珪找來了傳令兵。

“將軍。”軍士行禮道。

“你回趟大營,請沒藏軍使、高副軍使收集營中餘馬,調一千會騎馬的甲士過來。”白珪道:“讓他們深夜出發,走偏僻小路,不要讓人發覺。”

“遵命。”

白珪站起身,靠在一棵老樹上。

既然你沒動靜,那就只有投石問路了。即便不成功,損失也不大,而一旦成功,就可以摸清楚敵人的動向,還是非常值得的。

一千甲士於二十六日夜抵達他們隱身的山谷。

“高副使緣何親來?”見到滿臉疲憊之色的高仁厚時,白珪有些吃驚。

“年紀大了,趕夜路有些累。”高仁厚不答,反抱怨道:“白將軍,咱們原先講好的是義從軍主力攻寨,你領騎軍埋伏,趁其倉促趕路,隊列不整時突襲。怎麼,改主意了?”

義從軍主力白天已經開始試探性攻寨了,不過汴軍守禦嚴密,確實不如石壕寨那樣容易得手。

“賊軍或許根本沒有出動,或許動了,但未被我斥候偵知。”白珪分析道:“我打聽了下汴軍的戰法,賊將從上到下,都喜歡主動出擊,或偷襲,或設伏,或強攻,總之不喜歡被動挨打。據此分析,賊軍或有動作。”

“你不是一直盯着胡郭的賊軍麼?”高仁厚一屁股坐在地上,問道。

“山高林密,哪可能盡在掌握。若賊趁夜出發,有意繞路,是有可能躲過我偵騎的。”

“你待如何?”高仁厚問道。

“先等兩日,如果賊軍再無動作,便只有投石問路一招了。”白珪下定了決心,道:“還請高副使成全。”

“老夫都來此處了,你還有何可擔心的?”高仁厚笑了,說道:“下定了決心,便做吧!成與不成,在此一舉!”

說罷,又補充了句:“若不成,老老實實攻寨去也。”

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十章 少年第三章 兩手抓第三十章 青唐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十六章 發力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1261章 詰問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八十四章 致治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十八章 勸第1060章 做事第六章 主人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945章 恐慌第十章 打法第1172章 商行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095章 封賞第1102章 待賓館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941章 要求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1027章 心思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1023章 落實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三章 兩手抓第十一章 勸阻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六章 監軍使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十二章 報告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1061章 菜,愛玩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1208章 明朗第五章 勾連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249章 組畫第1261章 詰問第四章 根基第七章 用人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309章 談條件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十四章 韃靼第十五章 彙集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206章 漁陽第1226章 榮譽第七十一章 貪婪
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十章 少年第三章 兩手抓第三十章 青唐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十六章 發力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二十七章 李克用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三十一章 待價而沽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1261章 詰問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八十四章 致治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十八章 勸第1060章 做事第六章 主人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五十六章 攻殺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945章 恐慌第十章 打法第1172章 商行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1095章 封賞第1102章 待賓館第七十五章 路線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四十七章 艦隊外交第九十一章 重圍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第941章 要求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1027章 心思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四十五章 成績與隱憂(上架了,求首訂,謝謝)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1023章 落實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54章 武裝行軍第八十一章 三個任務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八十五章 真遊牧第三章 兩手抓第十一章 勸阻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六章 監軍使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942章 高唐與德勝渡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十二章 報告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六十一章 淮南行之二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八十五章 公文與棣州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六十六章 歸家敘話第1061章 菜,愛玩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1208章 明朗第五章 勾連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二十六章 重建體系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249章 組畫第1261章 詰問第四章 根基第七章 用人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七十六章 迂迴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二十二章 華嶽寺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五十一章 軍頭們第1309章 談條件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十四章 韃靼第十五章 彙集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206章 漁陽第1226章 榮譽第七十一章 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