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星夜來告

邵嗣武拎起鐵錘,親手釘下一根木樁。

「這一份地,便是王五郎的了。」他笑着說道。

安東府地廣人稀,現在稱呼地,喜歡以「頃」和「份」來作爲計量單位。一頃百畝,這是早就有的。

一份一百五十畝,則是剛剛興起的叫法。

王五郎來自龍武軍,祖籍青州,剛剛落籍安東府,是新設立的旅順縣大鼓鄉第二折衝府的一名府兵。

「謝殿下賞賜。」王五郎欣喜道。

邵嗣武默默回想了下父親的處事方式,便問道:「家中可還缺什麼?」

「缺婆娘。」王五郎說道。衆人鬨笑起來。

「娶新婦不難。」邵嗣武說道:「等新移民過來就行。你家這麼多田地,若再搶些牛羊回來,抓一兩個部曲,可稱富足,娶妻不難。」

「那便等殿下帶我出征了。」王五郎笑道。

邵嗣武繼續釘木樁,一連分了十幾戶府兵田地,這才把錘子交給親兵,讓他們接着幹。「

符存審抱着雙臂,遠遠地站在一棵大樹下。

趙王今年十九歲,能力什麼的不談,最讓符存審欣賞的便是他極其務實的態度。重於實幹,不喜歡耍嘴皮子功夫,人也不辭辛勞,經常輕車簡從,在鄉間轉來轉去,調查這片蠻荒之地的一切。

趙王有沒有野心,他不知道,至少目前看不出來。而且符存審也不喜歡與他走得太近,故意保持了一定距離,這對大家都好。

他估摸着趙王應該也沒多少非分之想。安東這塊地方,除了少量不知道什麼年代遺留下來的城池、村落之外,要什麼沒什麼。百姓也不是很聽話,甚至依附於地方豪強,與官府作對。豪強被打擊得差不多了之後,編戶齊民的工作才慢慢進行下去,但人心依舊算不得多穩固。·

趙王的策略是籠絡中原來的武人、將官,以他們爲後盾,然後採取給當地百姓分田的方式,給予他們私有的田宅,並明確表示可以傳之子孫後代,這對原本依附豪強耕作,明顯缺乏足夠人身自由的當地百姓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於是,旅順、平海、東平、積利四縣粗安,去年還耕作了部分農田,收穫了五十萬斛糧豆,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完全靠中原補給糧草,這是很不現實的。好不容易蒐羅來的船隻,全給你運糧了,這像話嗎?說到底,還是得自力更生,自己生產糧豆,餵養牲畜,如此方能持久。不然的話,遲早因爲成本巨大而被放棄,一場轟轟烈烈地殖民大業半途而廢。

「符帥。」邵嗣武走了過來,躬身行禮道。

「殿下。」符存審回禮。

「王將軍所將兵馬,可夠?」邵嗣武略有些憂心地問道。

「殿下,王彥溫也打過不少仗了,無妨的。」符存審寬慰道。

「那就好。」邵嗣武松了一口氣。

符存審欲言又止,最後暗歎一聲。

趙王對安東府這片基業過於執着、過於看重了。與整個天下相比,這四縣之地什麼也不是,不算正在分批編戶的府兵,這裡至今只有九千餘戶、四萬餘口,基本都是收攏來的流民以及鎮壓豪強後解放的農奴部曲。|

這麼點人能做什麼?什麼都做不了。中原一給斷奶,立馬死。

就這個基礎,你就算做到極致又能怎樣?即便大規模移民了,等到出成果時,可能已經幾十年後了,屆時誰知道是個什麼景況?

王彥溫帶五千人北上,就是去收取貢賦,兼且招募流民屯墾的。

朝廷有令,安東府開始推行府兵制,並正式授田。行營方面遣人下去問詢,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當府兵的,尤以歸德軍爲甚。

尹杜光乂、行營都指揮使邵嗣武、都指揮副使符存審三方商議之後,首批遵選了五百人,安置在了最南邊的旅順縣,一丁授田一百五十畝,另給牛羊、農具、種子。

無奈這些大老粗們只會打打殺殺,種地實在太難爲他們了。於是乎,行營方面不得不派兵北上,招(抓)募(取)流民,給他們種地。

好在從建極二年算起,府兵們還有五年的緩衝期。期間照常發軍賞,不至於生活不下去。至於部曲,慢慢抓好了。

當然,在抓部曲的時候,或許可以催一催朝廷,將願意留下來當府兵的軍士家人也搬遷過來,充實安東府四縣的戶口。

沒有人,什麼都是空的,更別說來自中原地區的人口了,他們對於從文明朝野蠻退化的安東府而言,至關重要。

「殿下!」旁邊走來一人,大呼道。

「何事?」邵嗣武轉過頭來,問道。

符存審瞟了來人一眼,原來是原歸義軍將領曹議金。

歸義軍這個藩鎮,已經獻土納降,沙、瓜二州接受朝廷直接管治,符存審是知道這事的。而藩鎮散了,人卻還在。說句不中聽的,歸義軍的很多將官、軍士都成了張淮深女兒的「嫁妝」,投奔了邵嗣武。

聖人對此事是默許的,並沒有阻攔。可能是因爲安東府面臨的局面實在太過複雜,需要支上下一心、如臂使指的團隊吧。

曹議金先對邵嗣武行了禮,然後又對符存審行禮,完事後方道:「兒郎們抓獲了兩名賊人,他們卻口口聲聲稱自己爲信使,有要事相告。」

曹議金口中的「兒郎」指的是安東府州兵,共三千餘人,是過去一兩年間慢慢組建的。其中一半乃原歸義軍士卒。

這支州軍,理論上也歸符存審管轄,但實際上主要是邵嗣武的指揮。他是名義上的主帥,這麼做名正言順。

「賊人?信使?」邵嗣武皺眉道:「可曾吐露身份?」

「不曾。他們一定要見到殿下方肯說話。」曹議金說道:「兒郎們沒有動粗,將這兩人帶回來了。」

「那……就見一見吧。」邵嗣武下意識看了眼符存審,見他沒有反對的意思,便說道。

「可能是北邊來人。」符存審說道。

「渤海國?」邵嗣武一驚,問道:「那爲何遮遮掩掩?可是渤海國出了變故?一力支持咱們錢糧的烏相倒臺了?」

如果是渤海使者,又這麼一副機密的樣子,只可能是烏氏的人了。

其實渤海國如今內部也很分化。國相烏煙度當初把夏人找來,並提供許多資糧助他們站穩腳跟,目的也很簡單,幫渤海打契丹。

但夏人來了之後,他們更的是如何在安東府編戶齊民,星荒放牧,發展生產。

誠然,夏人也與契丹交戰,但規模很小。往往斬首不過百人的小勝,愣是吹成大捷,然後以此爲憑,讓渤海國速速發運糧草物資過來。

渤海人一開始還很興奮。但時間長了,也看出了問題。

契丹人看着不像被夏人重創的樣子,反而精神頭很足,繼續猛攻渤海。再暗中查探一番,頓時明瞭了:合着他們這是引狼入室,夏人也不是什麼好鳥,打契丹只是附帶的,佔地盤纔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這樣一來,渤海內部的態度就迅速分化了。

有人認爲,該暫停發運物資,催促夏人大舉北上,攻伐契丹。如果他們不願意,就不再花費錢糧了,至少要減少開支。

有人則不以爲然,認爲渤海國在對抗契丹的戰爭中愈發吃力,屢遭失敗,大量城邑被奪,人口、財貨被擄。單靠他們自己,對抗不了契丹幾年了。如今更應該拉攏夏人,不能與他們搞壞了關係,否則將沒有任何外援

的可能。

兩派人的爭執不僅僅是出於公心,還涉及到了黨爭,這就讓事情進一步複雜化了。

安東府與渤海國每年都要來往幾次,慢慢也瞭解了他們內部的情況。邵嗣武說這話,並不是無的放矢的。

「更可能是契丹那邊來人。」符存審說道:「聽望司的人不是說過麼,高家兄弟……」

邵嗣武恍然大悟,道:「若真是高氏的人,那可真是忠肝義膽!他們遠在潢水,一路南下,不遠千里,沿途要經過多個部落的牧場,一不留神就被人抓了。有此恆心,殊爲不易。」

符存審也不多話,讓人搬來兩張胡牀,與邵嗣武一左一右坐了下來,靜靜等待。

不一會兒,馬蹄聲響起,十餘騎士護着兩人走了過來。

「高行珪參見大夏趙王殿下,參見符都頭。」一青年將領下馬,躬身拜道。

他身後還有一名隨從,應是親信護衛,亦一起行禮。

邵嗣武扭頭看了一眼符存審,竟然被他猜中了,真的是從契丹來的。

符存審使了倡眼色,讓他稍安勿躁。

邵嗣武定了定神,也對曹議金使了個眼色。曹議金會意,立刻翻身上馬離開了。

邵嗣武又讓人上茶,招呼兩位使者閒聊,同時暗暗琢磨他們說的話,看有沒有破綻。

曹議金很快就回來了,還帶了一老一少兩名商徒模樣的男子。

這兩人仔細看了許久,重重點了點頭。

曹議金立刻湊到邵嗣武耳邊,低聲道:「殿下,孫家爺倆看過了,確認就是高行珪本人。」

邵嗣武輕輕嗯了一聲,出言問道:「高將軍星夜前來,或有大事相告?」

「回殿下,確有大事。」高行珪等了半天,見終於進入正題了,立刻答道:「契丹在大肆徵丁,往平地松林方向集結,或要西征。」

邵嗣武大驚,霍然起身。

符存審咳嗽了一下。

邵嗣武深吸一口氣,緩緩坐下,道:「高將軍且爲我細細道來。」

-

到進行查看

.

/60//.

晚唐浮生

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1167章 賞雪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1284章 好物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1297章 巡視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十八章 耐心第十七章 山民第1067章 交代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1034章 纏鬥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1249章 組畫第十二章 澠池第二章 城傍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1001章 邊塞體系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1029章 不適應第1296章 默契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二章 正旦第十一章 處理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206章 漁陽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591章 莎城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十八章 勸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1038章 別了第十五章 渭州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八十三章 追憶讀者的胃口也太大了……古代的騎兵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十四章 交談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十九章 西行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七章 用人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1029章 不適應第四十章 咸陽第1155章 大冤種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1298章 提前準備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六十八章 銅第五章 州情(二)第五十八章 誓第1119章 反覆
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九十章 洛陽居第1167章 賞雪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1284章 好物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五十四章 亂象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1297章 巡視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六十三章 揚子宮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十八章 耐心第十七章 山民第1067章 交代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1034章 纏鬥李存勖與契丹的戰爭第1249章 組畫第十二章 澠池第二章 城傍第五十四章 濟源第1001章 邊塞體系發個單章,隨便聊聊。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二十七章 醋溝第1286章 實事求是(加更3)第1029章 不適應第1296章 默契第三十一章 年前瑣事第二章 正旦第十一章 處理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1206章 漁陽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591章 莎城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十八章 勸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五十六章 寂寞如雪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1038章 別了第十五章 渭州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八十三章 追憶讀者的胃口也太大了……古代的騎兵第七十八章 分割第十四章 交談第三十二章 河陽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三十二章 關鍵第十九章 西行第七十一章 湖南行之二第七章 時機與春社先秦至唐代樂人簡述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七章 用人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三十五章 觀察使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1029章 不適應第四十章 咸陽第1155章 大冤種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三十四章 狼羣第十三章 不容易第九十九章 心裡話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七十五章 剛起了個頭就沒了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1298章 提前準備第1036章 班底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六十八章 銅第五章 州情(二)第五十八章 誓第1119章 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