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漁陽

第1206章 漁陽

臨渝關城門轟然打開,三千多軍士列隊出城,等待征服者前來接收。

邵嗣武至今還有些不敢相信。不過在王郊率軍進城,控制了各大要點之後,他又欣喜若狂,竟然真的打下了臨渝關!

邵嗣武仔細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的單廷珪。

身量很高,皮膚黝黑,眼神銳利,還帶有那麼一絲殘忍、瘋狂之色。按照父親的說法,這都不是忠義之士。一旦有機會,說叛就叛,沒有絲毫猶豫。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今這天下,又有幾個忠義之士?大部分都是迫於形勢,或者貪戀富貴、美人、權勢,爲你拼殺罷了。

邵嗣武沒有道德潔癖,他覺得這樣完全可以接受。父親手底下大多都是此類人,對大夏新朝沒有一點忠心,都是暫時收起獠牙蟄伏起來的牛鬼蛇神。甚至古往今來,這類迫於形勢,選擇一方效力的纔是多數,哪有百戲裡演得那麼忠心?

因此,他很快拉住了單廷珪的手,道:“將軍棄暗投明,有功無罪。幽燕諸州,有將軍相助,大事濟矣。日後封妻廕子,不在話下。”

“能得朝廷寬宥,已是僥天之倖,夫復何求?”單廷珪一臉“感動”地說道。

邵嗣武歡快地笑了起來,單廷珪也豪邁地大笑了起來。至於此中真意,都是小事,不要在乎細節。

“臨渝關左近還有一些堡寨,單將軍可遣人相召,善加撫慰。待打下幽州,皆有賞賜。”邵嗣武又道。

拿錢穩住降人的心思,是常規手段了,也是過去一百五十年間經實踐證明最好的辦法。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他們降而復叛,其他都可以慢慢來,不着急。

“謹遵殿下之命。”單廷珪很爽快地回道。

臨渝關附近的晉兵,按籍貫來算,基本都是燕人。他們未必就對李克用有多死心塌地了。派人前去招降的話,只要保住他們武夫的地位,當場轉換立場都不是事——當然,這需要單廷珪出馬,畢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去勸降都有效的。

“走吧,進關。”邵嗣武興致勃勃地說道。

曹議金點了上百武士,護在他身周,慢慢走了進去。

“出此關四百八十里便至營州柳城(今朝陽),若能收復此地,便可與安東府連成一片。”登上高聳的關牆時,邵嗣武十分感慨。

他對自己第一片建功立業之地是有深厚感情的。

在洛陽很多人眼裡,安東府苦寒之地,一窮二白,要什麼沒什麼。邵嗣武不否認他們說的是事實,但安東府也一直在朝積極的方向改進。

戶口日漸增多,開墾的農田也不斷收穫,牧場更是隨處可見。最近一年多,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商業和手工業,這都是好的方面。

考慮到朝廷有意大力發展登萊二州,這兩處地方與安東府的聯繫非常方便,坐船一天一夜即到。如果發展好了,也能給予安東府相當的幫助。

總之,遼地未來可期,這既是邵嗣武的期望,也是事實。

“殿下,遼西若能克下,確實對遼東助益極大。很多人,即便明知從登州乘船過去最方便,但還是願意繞道走遼西,哪怕路遠千里。”劉鄩說道:“在前唐太宗那會,征伐高句麗時,還要臨時開道修路。至玄宗朝時,驛道已經蔚爲大觀。到這會,雖然驛道漸漸廢棄,但修路的條件卻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其實劉鄩說得沒錯。大陸上的人,對海洋有發自骨髓的不信任。

我知道坐船更方便,但我就是不願意,就是要出臨渝關,走陸路,沿着遼西至遼東。

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完全是文化問題,對海洋接觸太少,外加海上天氣莫測,航海技術也不夠發達,造成了很深的恐懼。

“可龍武軍的將士們反覆吵鬧着要回去,不願留在遼東,如之奈何?”邵嗣武朝劉鄩笑道:“好說歹說,至今纔有三千多人願留下來,太少了。”

“唉。”沒想到劉鄩也嘆了口氣,道:“殿下,說句實話,若不厚給賞賜,光給地,不會有太多人留下的。歸德軍多黨項人,算是比較聽話的。龍武軍以往都是藩鎮武夫,不好勸,只能慢慢來。”

邵嗣武低聲嘟囔了兩句,不過他很快調整好了心態,說道:“臨渝關整飭完畢之後,留兩千人戍守。別咱們西征了,卻讓契丹賊子撿了個便宜,那就鬧笑話了。”

“遵命。”劉鄩應道。

接下來三天,單廷珪一直在積極地聯絡各個堡寨的戍將,令其至臨渝關拜見邵嗣武。

邵嗣武打起精神,仿照父親以往的行爲舉止,一一撫慰,並給予賞賜。

一番手段之下,戍將們心下大定,領了錢後又返回駐地,易幟反正。

九月初七,邵嗣武整頓完了臨渝關諸事,又率軍西行,往平州方向進發。其衆近七千,浩浩蕩蕩,遠近皆聞。

至撫寧縣舊地時,又有三千餘部落丁壯從昌黎方向趕來匯合。

這些都是各部雜胡,一方面懾於大夏軍威,一方面貪圖邵嗣武許下的財貨,於是併力西進,共伐幽州。

這一路大軍的聲勢,確實愈發浩大了。

******

範河沒在平州傻等邵嗣武。

留下五百軍士守禦盧龍後,他率部西進,與劉知俊部匯合,衆至三千餘。隨後又馬不停蹄西進,抵達薊州玉田縣。

本來想與淮海道州兵匯合的,沒想到人家直接全軍西進了,城內只留了四百羸兵看守。

範河對這幫人的進取心歎爲觀止。沒說的,老牌部隊不能在他們面前丟了份,於是同樣西進,九月初八這天抵達了薊州漁陽縣。

甫一至此,卻聽聞“噩耗”:張溫、董璋二人率部趁夜偷襲,已克此城。

這個消息把範河給震出了暈船的感覺。

其實,薊州已經得到消息了,倉促間也打開武器庫,並大肆徵集城內市人、家僕、健婦上城戍守。結果還是給攻破了,讓人稍稍有些詫異。

仔細瞭解一番過程後,卻發現合情合理——若白天來攻,多半拿不下來,但董璋身披重甲,趁夜突襲,率隊先登,那些商販、家奴就頂不住了,一鬨而散。

他們跑了後,城內僅有的三四百守軍自然也頂不住了。雖然他們繼續動員官民與夏兵廝殺,並堅持了大半夜,但在天明之前,終究還是失敗了。

此役,四百守軍大部被斬殺,薊州易手。

“好!好!真真是了不得啊。”漁陽城外,範河看着受創七八處的董璋,連聲讚歎。

董璋確實夠勇猛。

如果敵人軟弱可欺,不甚精銳的話,你按部就班打,可能效果沒那麼好。但如果有壯士帶隊衝殺,或許就能出現奇蹟。董璋夜戰先登,這是實打實的功勞,誰也昧不去。範河起了愛才之心,有點想將其招入帳下了。

“薊州沒什麼賊子。”董璋不以爲然地說道:“整個檀薊營平都沒多少人,靜塞軍、盧龍軍、捉生軍甚至很多州兵,都讓李存璋帶走了。也就李落落那廝手裡還有幾千精兵,這會已退保幽州了。薊州,他們其實放棄了,沒兵。”

“什麼?李落落去幽州了?”範河還是第一次聽聞,當下也不計較董璋說話的態度了,立刻問道。

“他本人沒去,還在檀州徵兵呢。”董璋說道。

“幽州有多少兵?”範河追問道。

“不知。”董璋很老實地回答:“範軍使別指望幽州了。那是堅城大邑,李存璋的家人都在城裡,不可能不留兵戍守的。憑咱們這點人,絕無可能拿下。”

範河當然也知道不可能拿下幽州,但他只是抱有萬一的希望想嘗試一下。此時聽董璋這麼一說,心中一凜,知道爲將者一定要腦袋清醒,不該有的貪念一定不能有,要量力而行。

“董指揮對接下來的局勢有何看法?”範河也不急了,問道。

“我軍戰線是不是拉得太長了?”董璋反問道:“若我是李落落,這會就把騎兵撒出去,不讓你去四野擄掠。咱們馬少,晉人騎兵多,又熟悉地理,一旦被斷了糧草,軍糧耗盡,恐有隱憂。”

半個月的時間,狂飆突進三四百里,一路攻城略地,幾乎可以說是武裝遊行,後方必然是不穩的——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後方,如今什麼東西都靠搶,燕人固然討厭晉兵,但你搶得這麼狠,難道就不討厭你了?

“董指揮所言不差。”範河說道:“既進至薊州,動靜已然不小,目的差不多也達到了。而今確實該廓清後方,收集糧草,積蓄物資,以爲持久計。對了,漁陽西八十里有三河縣,此縣是個什麼情況?”

“據俘虜交代,前天便已有一股援軍進至三河,衆至千餘。昨日聽聞又有徵發而來的蕃兵在三河縣左近紮營,其衆不下五千。他們甚至還派了使者前來薊州,令其好好戍守,不消兩日,便會有援軍大至。”董璋回道。

幽州鎮有個特點,內遷的胡人多安置在首府附近,就近看管。二百多年來下來,他們半牧半耕,半胡半漢,不入戶籍,少納貢賦,多以從軍當兵爲業。

這次就近增援三河的蕃兵,多半就是這批人。

當年李嗣源任順州刺史,只轄懷柔一縣,但帳下兵馬不少,除幽州補貼部分外,其餘靠自籌。而這自籌的部分,便來自順州蕃部了——順州,以前叫歸順州,最初安置的是貞觀年間的突厥人,後來又加入了不少契丹、奚、粟特、靺鞨、室韋、高句麗,並漸漸與漢人互相通婚,到了現在,他們的血統怕是雜得很難說得清楚自己是什麼人了。

“唔……”範河想了想,道:“敵既有備,固然不好打,但也不能令其輕視了。對幽州之敵,當以攻代守,令其摸不着頭腦。如此,我軍方能守住。”

定下方略之後,他便開始了一連串的佈置。

第985章 桑乾鎮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十章 謀劃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1032章 對進第1237章 講究人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1025章 徵行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一章 機會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1226章 榮譽第一章 故人第1170章 康福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十九章 開刀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1311章 調動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五章 城建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960章 火熱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八章 上下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二十五章 多線(爲盟主Ciaoki加更)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五十五章 可亡矣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十一章 三地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591章 莎城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十二章 澠池第十章 殘局第三十章 歸屬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1066章 前程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五十章 果實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
第985章 桑乾鎮第三十六章 海運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十章 謀劃第八十八章 凋零第三十四章 重編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五十六章 煩躁第1032章 對進第1237章 講究人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997章 人口就是財富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二十八章 兩個戰場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二十一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一)第1025章 徵行第四十七章 遺留問題之二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七十四章 佈告中外之五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四十三章 風暴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十二章 結交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四十九章 本心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一章 機會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1226章 榮譽第一章 故人第1170章 康福第五章 延、汝(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十九章 開刀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1311章 調動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五章 城建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二十四章 深固根本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第四十三章 巡邊(二)第960章 火熱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八章 上下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二十五章 多線(爲盟主Ciaoki加更)第五十章 穩如泰山第七十六章 北上與北上第十章 恭順已極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1129章 撤退與計劃第五十五章 可亡矣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十一章 三地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第三十五章 “百姓”第591章 莎城第五十七章 南下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十二章 澠池第十章 殘局第三十章 歸屬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五十三章 西行迎聖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七十五章 倉皇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1066章 前程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六十八章 人心向背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五十章 果實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四十章 值得嗎?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