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結交

武夫,他們都見過,京城便有。

神策軍經過一番整頓,的確比黃巢入關中前那會要強一些。本來滿朝文武還寄予厚望的,但在前年移鎮風波那會又原形畢露,讓人大失所望。

確實比廣明元年那會能打,但在藩鎮軍隊面前,仍然不堪一擊啊,連敢戰的勇氣都沒有。

朝廷仍然沒有放棄神策軍,這兩年依然在大力整頓,至於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吳融看不大出來,但蕭蘧是見過河中衙軍的,自覺差距很大。

遠方的軍隊漸漸靠近了,蕭蘧一眼不眨地盯着。

衣衫有些破舊,顯是在外征戰久了。但士氣旺盛,牽着戰馬走在路上時,沒有那種憊懶之色,這說明主將治軍較嚴,軍餉應也能及時、足額發放。

看到幾個人站在路旁,一騎奔了過來,仔細盤問,然後讓他們退到很遠的地方去,等大軍過了再走。

嗯,軍士們很警惕。這若是換個沒責任心的部隊,比如神策軍,根本懶得管你,隨意圍觀,根本不會驅趕百姓。

這還是得勝班師,如果是出征進兵途中,多半就要把你扣下了。管你是不是奸細,一律先抓了再說,免得軍情泄露。

數百騎在行軍途中,除了戰馬偶爾發出的聲音外,軍士們之間沒有閒聊,沒有談笑,每個人不是看着前路,就是看着自己的隊正、隊副,做好了隨時接收命令的準備。

蕭蘧、吳融二人退到了村子裡面。臨走前,已經看到了後面步隊的身影。同樣除了器械碰撞聲外,就無任何動靜了。偶爾聽到一聲擊鼓,步卒就停下來整隊,蕭蘧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不僅僅是列陣作戰前進時要整隊,甚至就連普通的行軍趕路,有時候都要停下來整隊。

到了村子裡後,視線便被遮住了。蕭蘧、吳融二人對視一眼,皆嘆了口氣。

“這是定遠軍吧?”蕭蘧問。

“是定遠軍,某看到將旗了,軍使姓王。”吳融說道。

“此強軍否?”

“若沒見過神策軍,某也看不出來強還是弱。今觀之,勝神策軍多矣。”

“某覺得,比河中衙軍還要強一些。或許技藝上差不多,但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肅然、冷靜、持重,還有殺人殺多了那種狠厲。這等虎狼,若是放入長安,那可太危險了,還是讓他們待在河隴好。”

“隴右素來出強軍,後漢時董仲穎之兵就甚銳。”吳融說道。

蕭蘧一噎,合該你考不上進士。

這是人話嗎?靈武郡王今年有大戰,耗費甚多,但還送了一百車鹽、一千匹馬、三千頭羊、沙狐皮、野馬皮、鹿皮若干至長安,這般恭順,你拿董卓來類比?

“有這等強軍,隴右諸州無憂矣。”蕭蘧輕捋鬍鬚,笑道。

“乏人。”吳融道:“方纔村子周圍看了看,大片空地,全任其長草。若是在中原,早就種滿莊稼了。”

“子華有所不知。”蕭蘧道:“某來之前,也曾查過檔,打後周(北周)那會起,河隴百姓便是半牧半耕,莊子附近種地,稍遠一些的地方,直至山丘,皆放牧牛羊馬匹。地廣人稀,便是如此,因此成年男丁弓馬嫺熟,雄壯魁梧,漢時之六郡良家子也。”

蕭蘧此番前來,還帶了天寶年間有關河隴諸州的各種檔案,涉及部落民情、諸水系、山間道路、土地肥瘦等等,方方面面都有,幾乎都抄錄了一遍,作爲見面禮送給邵樹德。

過去了百餘年,有些東西固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也能拿來參考不是麼?蕭家這麼做,算是有心了。

“某受教矣。”吳融行了個禮,誠心實意道:“不出門,不知曉外間事,不知天下民情這般複雜。”

蕭蘧含笑不語。事實上他以前與吳融一般無二,但到底做了幾年縣令,知道幹實事有多麼複雜,完全不是讀書考學時想得那麼簡單。

衆正盈朝,就能天下大治了嗎?不能!一人一個想法,萬人萬個想法,做點事,太複雜了。

突然間一陣馬蹄聲,數十騎奔進了村子。

騎士們大聲呼喝,清出了一塊場地,隨後兩位將領聯袂而至,在場中下馬站定。

“這麼荒僻的村子,竟也有賈客?”年紀較大的那位將領掃了一眼蕭家的車隊,笑道。

車隊前後上百人,要麼是囂張慣了的豪門奴僕,要麼是橫衝直撞的家族護衛,在長安時有多囂張,此時就有多老實,就連兵刃都藏到了車底下。

蕭蘧見了暗暗嘆氣,還不如山中的亡命之徒。那幫人有時還敢與官軍搏一搏,這些個奴僕護衛,當真也就只能在長安城裡裝裝樣子,被二十來個挎刀持弓的武夫一嚇,眼睛都不敢直視。

“應不是什麼商徒。這車上,裝得倒像是婦人出嫁的嫁妝,大箱子小箱子的。”另外一位稍年輕些的將領開玩笑道。

蕭蘧聞言稍稍有些不自然。見兩位武夫並不算太兇,便整了整儀容,上前行禮道:“王臣蕭蘧見過兩位將軍,家兄乃時宰蕭遘……”

“蕭遘?”年長將領想了想,便問道:“建中年間出任宰相的蕭復是你們什麼人?”

“曾祖。”

“那個奸官,爲何同意與吐蕃議和?”

“此乃朝議,曾祖建中四年方任宰相。彼時內有涇原兵變,外有李希烈據淮西而叛。國事多艱,與吐蕃會盟,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哼!你帶着大車小車,到渭州來所爲何事?”

“都是些陳年圖籍文冊,隴右、河西二十一州的,天寶年間所存舊檔,欲進獻給靈武郡王,或有用處。”

“還算有心。回去後告訴你大兄一聲,不要添亂。定難軍的大好局面,都是武人們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某叫楊悅,若有指教,可來夏州尋某。”說罷,翻身上馬,嘴裡還在嘟囔:“走了!看見這些人就心煩。”

楊悅帶着騎士前呼後擁走了。

王遇在一旁笑了笑,道:“楊指揮使脾性剛直,治軍嚴厲。蕭相既爲師長(百官之長),又襲名爵,或可爲這隴右之地做些什麼。你也看到了,渭州人影都沒幾個。若能從關中募民來屯墾,大善也。”

“朝廷已敕令各道發刑徒於會州,至今已經千餘人,渭州或可依此故事。”

“刑徒都安置到新設的定西縣了。大帥本欲襲三千巢衆至渭州,如今打下了岷州,便打算將這些人送到溢樂、和政、祐川三縣。渭州,主要招募良民屯墾,這得着落在蕭相身上了。大帥爲了人口之事,愁得茶飯不思,蕭相若有辦法,什麼好處得不到?”說罷,王遇看了看蕭氏車隊,又笑道:“若是送金銀器皿,大帥必不喜。圖籍文冊,正當其時,蕭氏有心了。某叫王遇,定遠軍使,蕭官人未必聽說過某。”

王遇?事實上蕭氏是研究過邵樹德身邊的將領和幕僚的。王遇,本爲李詳部下,巢軍陷陣驍將出身。華州殺黃巢監軍反正之事,便是這個王遇動的手。

本來以爲是個粗鄙得不能再粗鄙的武夫,沒想到說起話來竟然比將門出身的楊悅更中聽,更和煦,這卻是始料未及了。

靈武郡王,竟然連巢將也能收拾得服服帖帖,還教導得如此知禮,這心性、手腕當比想象中更高。

“對了,大帥已回蘭州。你等若要見大帥,只能到五泉了,還得快些動身,若慢了,怕是隻有去夏州才能見到了。”王遇也翻身上馬離開,臨走前又說道。

“多謝王軍使提點。”蕭蘧拱手行禮。

雖然貴爲宰相胞弟,但面對這些定難軍大將,蕭蘧依然覺得挺不起腰桿來,說話客客氣氣,禮數從來不缺,與在京中時那副淡然高遠的模樣完全是兩個人。

一衆騎手走後,蕭蘧輕輕鬆了口氣。

這個楊悅,似乎對世家大族很有看法啊!你不也是將門出身麼?何如此做派耶?

還有這個王遇,雖是巢軍降將出身,但並不粗鄙,對蕭氏似乎也不排斥。日後家兄若順利出鎮河渭,或可與其多多接觸。

定難一鎮,共有鐵林、武威、經略、定遠、豐安、新泉、鐵騎七軍,此皆嫡系也。

另有天德、振武二軍,乃新收之外系。

義從一軍,乃雜胡兵馬,不過頗得信任。

既要融入定難軍的圈子,那麼就得對各軍、各將多多熟悉,免得犯了人家的忌諱。

至於說拉攏、結交諸將,蕭氏還不會如此不智。即便真的要做,也得用很巧妙的方式,只要時間夠長,總有機會的。

“得快馬加鞭去蘭州了。”蕭蘧輕聲道:“子華,可願隨我去蘭州?此去蘭州五百三十里,若快些走,十日便至。”

“固所願也。”

二人不再廢話,挑了一些護衛,便沿着渭水河谷,一路經襄武縣(渭州城)、渭源縣、高城嶺、武階谷、大來谷、狄道縣、長城堡,越沃幹嶺,於八月二十二日抵達了蘭州理所五泉縣。

他們運氣不錯,邵樹德剛剛送走了一批鄯州過來的吐蕃部落酋豪,正準備經會州返回夏州。若是再慢一些,怕是就只能去會州碰面了。

第1038章 別了第974章 雞來了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1140章 動真格第993章 一擊而潰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十五章 議論第1223章 生擒第八章 聚散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一章 基本盤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988章 籌劃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十六章 合圍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959章 班底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1265章 韓氏第六十三章 勵精圖治?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兩個軍亂典型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十一章 勸阻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五章 巡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066章 前程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962章 樞密使第1038章 別了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1088章 天命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階段總結兼感謝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1027章 心思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1041章 風向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章 奴僕第二章 舊部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四章 李國昌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1020章 迎駕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590章 籠中人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十八章 勸
第1038章 別了第974章 雞來了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三十六章 態度第二十六章 死結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三十八章 加註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1270章 百年大計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第1140章 動真格第993章 一擊而潰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十五章 議論第1223章 生擒第八章 聚散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一章 基本盤第十九章 感悟與送行第988章 籌劃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六十五章 分化第十六章 合圍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959章 班底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六十二章 掃尾第1265章 韓氏第六十三章 勵精圖治?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棋局(月票加更1/3)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114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兩個軍亂典型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九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一)(爲LOL1號盟主加更)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二十一章 黑雲壓城第十一章 勸阻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四十九章 動員第五章 巡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066章 前程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六十二章 填河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四十六章 專事威刑第962章 樞密使第1038章 別了第四十三章 追亡逐北(二)第1088章 天命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階段總結兼感謝第1081章 三件套(月票加更1)第1027章 心思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1041章 風向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章 奴僕第二章 舊部第四十八章 遺留問題之三第四章 李國昌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031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1020章 迎駕第二十二章 舊地第590章 籠中人第990章 擴張方向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二十三章 意圖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十八章 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