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設想

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剛纔還晴空萬里呢,突然間就陰雲密佈,下起了大雨。

天地間一片白茫茫。

雨水填滿了溝渠,充塞了原野。

農人紛紛衝進田間,扒開田埂,將淤積在田裡的水排掉。

漢水水面緩慢上漲,碼頭邊一片忙碌。

雲集於此的商賈憂心忡忡,擔心發往襄陽的貨物會受到影響。在這個天氣行船,是需要一定勇氣的。

金州盛產藥材、椒、茶、漆、膠,商品主要運往下游的襄陽。

未必是襄陽人用了,更大可能是轉賣到他處。

襄州,位置太好了,不但是軍事重地,從做買賣的角度來看,亦可四面出擊,很容易就成了商品集散地。

上游駛來了二十餘艘船。

船工嫺熟地操縱着船隻,將其靠在碼頭上。

“快,快卸貨!”軍校崔瞻大步跨上碼頭,踩得木板吱嘎做響。

船隻已被粗麻繩牢牢綁在木樁上,船工三三兩兩地下了船,冒着傾盆大雨,將覆蓋着油布的木箱一一擡上岸。

倉督李允似是早就知道有這麼一批貨物要過來,當下不顧大雨,令人打開倉庫大門,將其堆到了幾個空置的庫房內。

甚至因爲貨物太多了,他還找來了金州坊市的市令,借用了他們的倉庫,堆放各類物資。

坊市如臨大敵,市帥親自出馬,帶着數十小使、役徒,緊握刀槍,不讓任何人靠近。

“七郎,可是要打仗了?”李允將崔瞻請到了一處亭內坐下,小聲問道。

“定是要打了。”崔瞻從腰間抽出水囊,狠狠灌了一口,道:“你可知這批貨物哪來的?”

“難道不是漢陰?”

“一部分是,另外一部分是從洋州運來的甲仗。”

李允有些驚訝,道:“不要命了?”

東南物資經漢水轉運至關中,一般而言也就水運至均州鄖鄉,在鄖鄉轉運院集中,隨後走陸路至商州上津。

從這裡開始,北上長安的,毫無疑問,只能走陸路。往西經洋州、興元府運往京西北諸鎮的,同樣走陸路。

水路曾經有過兩次,一次安史之亂那會,給靈武即位的肅州輸送財貨;一次是建中之亂,德宗跑路興元府。

這兩次,朝廷下令東南租賦在當地換成輕便的高價值的財物,從上津一路水運至洋州興道縣。爲此,還把洋州州治從西鄉縣移到了興道,以就近督促轉運物資。

但這兩個“非常時刻”之外,上津到興道這段漢水水道,至少就朝廷層面而言,是放棄水運的。因爲水勢湍急,經常出事故,乾脆走陸路山道好了。

民間商人有嘗試水運的,他們對成本非常敏感,均、商、金、洋這一條線,如果全程用水路運輸,那成本將會降低到一個令人驚訝的地步,利潤空間大大增加。

只不過,要做好船毀人亡的心理準備罷了。

“聽聞是洋州折使君親自下的令。”崔瞻是漢陰縣以西三十餘里的方山關鎮軍軍校,此關北阻方山,南臨漢水,爲東西驛道之衝要。若有上游下來的水運船隻,一般也會在此關停留、集中。

“洋州貨運到方山關,再由咱們金州的船一路運下來。”說到這裡,崔瞻也有些惱火。藉口不熟悉下游水文,將漢陰到西城這段的運輸任務交給金州本地船隻,風險由別人承擔。

李允暗想了下,興道、方山關、西城、上津,這四地設倉庫,應該是分段船運了,各自負責一部分。到上津後走陸路,運至均州鄖鄉,再走水路至襄陽。

“真是喪心病狂!多少船工要家破人亡啊!”李允也有些怒了,道:“折家人,爲了打仗可真是什麼都不顧了。”

“折家人在爲誰打仗?”崔瞻冷笑了一聲。

李允聽後臉色一變,小聲道:“七郎慎言。這事你我私下裡議議,罵兩聲便罷了,可不興到處亂說。前兩日,州中連斬十餘軍校,動手的是定遠軍王遇,都是不肯出兵攻房州的。殺完人後,盡收其家財,用作軍中賞賜。其家人連同奴僕,總計上千口,一概配流河西甘、涼。”

崔瞻不認識王遇,他是金州本地人,不過聽聞夏軍如此辣手,一連斬了這麼多金州軍校,他也起了兔死狐悲之感,道:“這麼狠?那還不如跟他們拼了,大不了一死!”

“有何用?”李允嘆道:“衙將們都不敢動手,指望誰來拼?”

兩人一起嘆氣。早知如此,當初一起降了馮行襲好了,至少他是均州人,離得不遠,算半個自己人。谷

被外地人統治,就會有這個缺陷,不管本地人死活。

今後若有機會,還是得反他孃的,把巢賊、夏賊都趕走,不然別想有安生日子過。

……

金州城內,李柏面無表情,不過眼底還是帶着一絲藏得很深的憂懼。

數日前,大軍浩浩蕩蕩開到了金州,他帶人出城三裡相迎。

李柏壓根就沒敢對諸將說要出兵攻房州的事情,怕這些人當場鼓譟鬧事。

別看他們在反對移鎮的事情上支持自己,但涉及到其他方面,李柏可沒把握還能得到衆人擁護。

老子是老子,兒子是兒子,兩回事。

能勉強說服他們同意開城,就已經不容易了,還是借了夏軍的威名。出兵攻房州?那得把軍中刺頭都殺乾淨了纔有可能,但李柏沒這本事。

“李將軍此次乾脆果斷,富貴臨身,何憂愁耶?”李延齡放下手頭的公函,笑道:“獻金州數縣,靈武郡王會記得這份大功的。”

“分內之事罷了。”好幾天了,李柏還是無法將眼前這個身材肥碩、滿臉和氣的中年人,與殺人如麻的武夫聯繫起來。最近幾日,此人與王遇狼狽爲奸,已經連殺十餘金州軍校了。

進城當日,李延齡非常和氣,拉着李柏的手,讓他一一介紹軍府將佐,並隨口誇讚了幾句,諸將稍安。

而他們在城門口寒暄,王遇則帶着定遠軍飛快入城,第一時間控制了各個要點。

尤其是軍營,數千軍士在營中,從那日開始,便切斷了他們與金州諸將之間的聯繫。

二十三日,李延齡正式到軍府視事,同時下令整頓兵馬,揀選驍勇,東攻房州,城內一下子就炸鍋了。

當天晚上,城外草料場起火,火光熊熊。

多位金州將校連夜趕至軍府,請求發兵救火,李延齡不許。

二十四日白天,他下令將前一晚建議救火的軍校七人全部斬首,因爲他事先就得人密報,這些軍校打算借救火之事集結兵馬,鼓譟作亂。

二十五日,有人約定以夜中打更聲爲信號,一起發動,結果一整夜更夫都消失了,無人打更。

第二日,又有五名軍校被斬首。

一口氣斬了十二人,金州軍中爲之戰慄。

李延齡趁機整頓部伍,任命申口鎮將元深爲左廂兵馬使,尚未正式移鎮的李柏暫任右廂兵馬使,李延齡之子李進任衙內都知兵馬使,三人分統金州兵馬,開始做好進攻房州的準備。

元深,早早投靠,可得獎賞。

李柏,雖說在鎮內地位不是很穩固,但終究還是有幾個班底的,暫時還需要利用他一下。

李進掌控的是從邠寧帶來的五百兵,這是父子二人最可信任的核心武裝力量。

“李將軍有此認知,富貴定可得長久。”李延齡道:“放心。邠帥之委任狀已在朝中操辦,靈武郡王說話算話,少不了你的好處。”

李柏心中稍安,但他沒好意思問這個邠帥到底是怎樣的邠帥?是軍政一把抓呢,還是僅僅掌握政權。

“快六月底了,時間緊急啊。”李延齡突然感嘆了一句,道:“其實,攻房州的命令是折帥下的。靈武郡王有言,我管民,折帥管軍,今後軍中之事,自有折都指揮使全權負責。”

至於爲何不調金州軍去小江口,說實話,折宗本看不上。

他寧願用均州降兵,也不想要這些被養廢了的金商兵,靡費糧草,不堪大用!

折宗本在小江口囤積了足夠五千人消耗半年的糧草,經過冬春數月時間的操練,慢慢消化了兩千均州降兵,從四月份開始,便帶着僅能動用的三千兵馬,屢次出小江口,至鄰近襄州各縣劫掠。

襄陽方面曾集結大軍殺至,折宗本率部退回小江口。恰逢趙德諲去世,山南兵退走,折宗本又率軍殺出,搞得襄州諸縣人心惶惶。

現在他有個設想,即自己親率數千人馬在南線襲擾,作勢威脅襄陽,吸引山南東道大軍集結於此,王遇則領定遠軍從武關方向出擊,攻鄧州,看看有沒有機會將其吃下。

當然吃不下也沒關係,退回武關便是。

南線這邊,只要整合了金、均、房三州這二十餘萬人口,未來養個一萬多步軍不成問題,屆時就可嘗試與山南軍正面決戰了。

兩路大軍,一出小江口,一出武關,互相配合,自身有山川險固之勢,一旦戰事不利,還可退回舔舐傷口,有戰略方面的主動權。

除非趙匡凝向朱全忠求援,不然早晚被耗死。

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堵路上了,釣魚中。第十一章 聯絡第1193章 蘆臺軍第九章 荒蕪第四十章 拉攏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章 憂慮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十二章 破襲第二章 調查(二)第1172章 商行第585章 諸葛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三十一章 反噬“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1135章 腐朽第十三章 南京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1070章 歸期第十六章 迂迴第1018章 東遷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十六章 東面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六章 監軍使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六章 三鬥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三十章 歸屬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一章 震動第1197章 會高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十章 考功兩個軍亂典型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943章 不死心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八章 東出第1097章 求封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590章 籠中人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1099章 父老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二十章 遺產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219章 外港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1110章 逃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十六章 發力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1164章 說客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985章 校閱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988章 籌劃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七章 用人
第六十三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堵路上了,釣魚中。第十一章 聯絡第1193章 蘆臺軍第九章 荒蕪第四十章 拉攏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三十章 憂慮第三十三章 大軍第十二章 破襲第二章 調查(二)第1172章 商行第585章 諸葛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三十一章 反噬“最黑暗”的王朝末年第1135章 腐朽第十三章 南京第八十四章 遼東道第二十三章 入衛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二十七章 汝潁路第十八章 追擊與佈置第1070章 歸期第十六章 迂迴第1018章 東遷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九十三章 兩個契丹人第十六章 東面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三十九章 商稅第六章 監軍使第八章 國子監(給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二章 生長蕃中似蕃悖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五十一章 有用之身第六章 三鬥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三十章 歸屬第981章 意外的使者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一章 震動第1197章 會高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二十九章 首尾第四十九章 面聖第十五章 鄜坊驛路好馬來(含淚爲青衣熊貓盟主加更)第十章 考功兩個軍亂典型第三十三章 思想工作第六十五章 挽救危局的辦法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943章 不死心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八章 東出第1097章 求封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590章 籠中人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1099章 父老第五十二章 清理棘刺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二十章 遺產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二十九章 替死鬼第1219章 外港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七章 西樓?北樓?第三十三章 來了第1110章 逃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四章 馬政與條件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六十一章 談條件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十六章 發力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1164章 說客第四十八章 替死鬼第985章 校閱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988章 籌劃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七章 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