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

男人深沉的號子聲中,一艘漕船靠上了河陰倉碼頭。

力工們立刻忙活了起來,將船艙內的糧食卸下,運入庫內。

“‘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這一批吳地粳稻,來得可不容易啊。”倉督腆着個大肚子,匆匆忙忙下了城頭,哈哈笑道。

有唐一代,有關水稻的唐詩很多,十有八九指的是粳稻。

唐代宗時,關中一年收粳稻二百多萬石——以畝收兩石來算的話,也就一萬頃,百萬畝,播種面積其實不大。

唐與吐蕃會盟,蘭州也生產粳稻。

東吳地方,粳稻也很有名。

真是奇了怪了,就沒其他稻種了嗎?

不過沒關係,物以稀爲貴。河陰倉只是一箇中轉倉庫,這些粳稻最終都會運進含嘉倉城,倉督家也安在洛陽,自己其實也是京官的一員,逢年過節發俸祿時,如果能得一些粳稻,取代那些早吃膩了粟米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粳稻怎麼來的?”有人問道。

倉督看了眼問話之人,是自己本家族弟。

這年頭做官,說實話都喜歡提攜鄉黨或親戚。沒別的原因,用起來放心,哪怕能力不足,只能幹個低等的雜役,那也是自己人,很多不方便做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他來辦。再者,你發達了不幫助鄉黨親戚,回鄉探親時脊樑骨都要被人戳塌了。

“海運至無棣,再水運而回。”倉督沒好氣地回了一句。

這個族弟辦事不太利索,還有小偷小摸的毛病,若非他爹孃當年照拂過自己,抹不開情面,早讓他滾回老家了。

“那也不近啊,還不如走漕渠、汴水運來京城呢。”

“你懂什麼?”倉督哼了一聲,道:“漕運有漕運的好處,海運有海運的便利,不可偏廢。聖人喜歡海運,底下就有幸臣揣摩上意,哄他老人家高興,以冀升官。”

“原來如此,我說呢。”

兩人說話聲音不大,但不防從船艙內走出來個朱袍官員,身後還跟着五六個朱袍、綠袍,頓時嚇了一跳。

領頭那人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翹起,也沒說什麼,輕捷地跳上棧橋,向岸上行去。

其他幾位官員也沒說什麼,只有一兩個性情外露的,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嘖嘖兩聲後離去。

倉督額頭滲汗,下意識覺得新娶的第三房小妾不保,剛許了人家的女兒也要被抓進掖庭局洗衣了。

碼頭力工們仍在一絲不苟地搬卸着貨物,間或說笑幾句,完全沒注意這邊的情形。

倉督族弟臉色發白,半晌後才道:“四哥,要不逃……”

倉督甩了他一個耳光,罵道:“我爹當年跟着聖人出生入死,陳許大戰拼掉了王重師兩個親兵,聖人最念舊情了,怕個屁,趕緊幹活。今年最後一批海運漕糧了,別出岔子。”

“好。”族弟飛快離去。

倉督嘆了口氣。

確實很可能是最後一批漕糧了,但未必是最後一批物資。

這些年,九月下旬開始,就有產自遼東的各類物資運抵河北各港口,然後經永濟渠、黃河水運至河陰,再溯伊水而上,輸入洛陽。

就在昨天,倉中還儲備了一批鹹魚幹、肉脯,幾乎把地下冰窖給填滿了。在運河封凍之前,這類物資的運輸根本不可能斷,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運輸季了。

接下來得加把勁,免得被人揪小辮子,特別是在他大嘴巴胡咧咧之後。

******

郭崇韜住進了河陰驛之內。

想起方纔河陰倉見到的那個胖子倉督,不由哂笑。

嚇唬嚇唬他得了,那熊樣估計尿褲子了吧?唔,最近幾年去西域住兔子洞的人確實多了點,難怪他那麼害怕。

話說海運糧食,一直是郭崇韜極力推行的事情。

作爲淮海道轉運使,他不但要轉運本道的稅糧,有時候還要轉運江南、遼東運過來的糧食,收儲之後,統一通過黃河水運至洛陽。

倒不是想拍聖人馬屁什麼的,他的性格不容許他做這些事情,總覺得靠揣摩上意、溜鬚拍馬升官上去不是那麼回事。我就是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無人賞識我也這麼做,以前在晉王李克用身邊時就如此,今上如此英明神武,難道還能強按着我的頭不成?

有關海運,郭崇韜是真心支持,覺得這樣有諸多好處。

說句難聽的,如果再像前唐那樣,出現徐州銀刀都之亂,截斷漕運的話,海運還可保證江南與洛陽之間的物資運輸暢通。

甚至於,如果中原大亂,天子北狩,依靠草原勁兵南下平叛,只要北都北平府還在,江南的錢糧就仍然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往北方,支持平叛大軍的征戰。

好處是非常多的,而且事關朝廷安危,只有眼皮子淺的人才會不重視。

呃,不知不覺間,郭崇韜發現自己越來越關心這個朝廷了。遙想當年晉王剛死之時,他心中還好惆悵、迷茫,雖然做了大夏的官,卻未必多認同。

沒想到啊,沒想到。

“來,滿飲此杯。”驛站內人聲鼎沸,有來自外州的考學士子,眼見着快過截止日期了,也不去禮部登記報名,居然還賴在河陰宴樂。

郭崇韜看了他們一眼,書生意氣,真好!

他唯一羨慕他們的一點就是年輕。

自己已經六十歲了,雖然身子骨還很硬朗,吃得幾大碗飯,騎得烈馬,開得強弓,也能熬夜處理公文,但時光已如流水般悄悄溜走。

這是世間最無情之物。無論貧富貴賤,都逃不過時光的摧殘,公平無比。

六十歲的人,還想建一番功業,是不是太貪心了?

不過,或許還不算晚。

郭崇韜看着隨從們給他斟的酒,端起來一飲而盡。

辣!辣得夠舒服,辣出了他的雄心壯志,幾乎讓血液都燃燒了起來。

他現在還是淮海道轉運使,但剛剛由太子舉薦,出任直隸道巡撫使。

消息甫一傳至兗州,僚屬們就紛紛恭賀。

恭賀的原因不僅僅是升官,更在於他得到了太子的看重。有人甚至私下裡說,如今政事堂宰相不全,只有五人,郭漕司得太子看重,將來必定飛黃騰達,入政事堂爲相。

當然,也有人猜測郭崇韜可能入樞密院,畢竟他允文允武,文官武將都可做得。

郭崇韜宴請僚屬時,表面作色,但心中十分高興。

他很清楚,太子多年前就與河東出身的官員走得很近,關係十分密切。

河東降得太晚了,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好位置都讓關西人、河南人佔去了,河北人、河東人所得甚少。要想翻身,只能指望新君了。

在這一點上,郭崇韜非常感激太子。河東降人也非常期待太子能給他們帶來改變。

在亂糟糟的河陰驛過了一夜後,一行人第二天繼續啓程,搭乘一艘往洛陽運送鹹魚的漕船,花了數天時間,於十一月底抵達了洛陽。

******

“郭漕司何來之晚也。”洛陽都亭驛之內,剛剛從揚州抵達洛陽的馮道出門相迎,大笑道。

郭崇韜客氣地與他寒暄了一番。

他對這個人不是很喜歡,覺得他沒有太多節操,凡事順着上位者,不會力諫。雖然辦事辦得很漂亮,能力也很強,但終究不喜。

河東怎麼出了這種人!不,馮道是河北瀛洲人,根底是老幽州鎮,被晉王征服之後,纔到河東當的官。嚴格來說,只能算半個河東系官員。

河北人罷了,怪不得。

“可道高升關北道巡撫,還未及恭賀。”郭崇韜擠出了一副笑容,說道。

都亭驛東京大驛,規制宏大,馮道、郭崇韜入京述職,都分配了一個單獨的小院居住。二人寒暄已畢,聯袂進了院子,坐下閒聊。

“關北道的巡撫可不好當。”馮道苦笑了下,道:“刺頭太多,過去之後,怕是不好施展。”

“幾月赴任?”郭崇韜問道。

他記得馮道是同光四年二月出任淮南道轉運使的,至今已五年有餘。

郭崇韜在淮海,偶爾也與馮道打些交道,知道此人在淮南表面和光同塵,誰也不得罪,但暗地裡做成了不少事,這就是能力了。但——不影響他看不起這個人的品行。

“難說。”馮道說道:“開過年來,可能要先隨太子北上。”

郭崇韜心下一驚,馮道與太子勾連到這份上了?

“爲何北上?”他問道。

馮道似未發覺他大變的神色,繼續說道:“太子剛剛巡視到隴右道,開過年來,定然北上涼州,再折回關北。看聖人的意思,或要與其匯合。”

“所爲何事?”郭崇韜追問道。

“本朝真正的家底,可還沒交託到太子手上呢。”馮道隱晦地說了一句,隨後又道:“但也不好說,全看聖人怎麼想了。”

郭崇韜若有所悟,隨即嘆道:“一年前,聖人還在鄂州、襄陽巡視,沒想到啊,一切變得這麼快。”

“是啊。”馮道附和道:“這一年年的,過得太快了。”

“但也是機會。”郭崇韜說道。

馮道沉默,不接這個茬。

老實說,他這個人性子淡漠,也沒什麼雄心壯志,對大夏朝的歸屬感很一般。但思來想去,好不容易出現個一統天下,壓制諸多歪風邪氣的王朝,崩掉怪可惜的。因此,在不傷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他是願意爲聖人、爲太子做些事情的。

他知道郭崇韜這人心思熱切,被壓抑許久的河東系官員多半也一般無二。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管不了那麼多,也不想主動湊到太子身前去——外人都以爲他的升官是得太子舉薦,事實上他很清楚,多年前聖人就很看重他了,是聖人主動把他送到太子身前的,想躲都躲不掉。

見馮道不說話,郭崇韜有些不高興,輕哼一聲後,看着小院外飄起的落葉。

好男兒建功立業之機,已在眼前,他等不及了。

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340章 徵調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三章 上元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1226章 榮譽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隨便侃侃第七章 亂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1132章 大棋局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六十章 史館第967章 雜兵與搶糧第1261章 詰問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1304章 臘日第七章 處置第五十章 果實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八章 暗流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1167章 賞雪第二十三章 會李第1072章 隔斷南北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十六章 迂迴第十章 泥潭第八十章 入京第三十章 閒聊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十五章 天降第六十五章 揚子宮之三第十四章 全忠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五章 奴僕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1149章 舉槍!第四十章 驚喜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1241章 處置手段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二章 舊部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1296章 默契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988章 籌劃第1312章 交代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070章 歸期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二十四章 人命
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第1340章 徵調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1215章 動身北上第三章 上元第六十六章 召見第1226章 榮譽第三十七章 安得兩全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隨便侃侃第七章 亂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二十一章 報仇第1132章 大棋局第八十九章 接力第五十四章 想法第六十章 史館第967章 雜兵與搶糧第1261章 詰問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五十六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五章 逼迫第八十八章 靈寶與弘農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六十七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1304章 臘日第七章 處置第五十章 果實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四十七章 整編第三十一章 除惡務盡第八章 暗流第二十四章 不要體面第七十八章 動搖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1167章 賞雪第二十三章 會李第1072章 隔斷南北金國如何防禦蒙古騎兵入境敵後騷擾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三十九章 休閒(一)第十六章 迂迴第十章 泥潭第八十章 入京第三十章 閒聊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十五章 天降第六十五章 揚子宮之三第十四章 全忠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三十六章 新局面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二十六章 市井(二)第五章 奴僕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1149章 舉槍!第四十章 驚喜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1241章 處置手段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三十一章 說清楚第二章 舊部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1026章 揚長避短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1296章 默契第三十八章 手續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955章 西行之洛陽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988章 籌劃第1312章 交代第二十七章 杜、莊第四十三章 騎牆第五十七章 會面第1070章 歸期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五十七章 要跑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1064章 第二波準備中第七十五章 盤算第二十四章 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