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

今天的天氣其實不錯,氣溫都沒超過三十度,非常適合廝殺。

回鶻人出動了萬餘兵馬,步騎皆有,以騎兵爲主。

邵樹德在高臺上默默看着。

賊人步兵列隊花了很長時間,顯然不怎麼精銳。臧都保派了一隊騎兵前去騷擾,不過被回鶻人攔住了。

夏軍這邊出動近兩萬人,其中步卒一萬三千餘,兩翼則是六千軍屬騎兵。而在後陣,還有少許輕騎兵及兩千多具裝甲騎在休整。

人多欺負人少,這是邵氏兵法核心之一。

馬蹄聲響起,邵樹德一夾馬腹,來到了陣前。

他遠遠看了一眼對面的回鶻人,那個金光閃閃的騷包就是多次出現在公文上的毗加可汗了吧?真是年輕地過分了啊。

邵樹德年紀大了,很愛回憶年輕時那種渾身充滿力量的感覺,此時看到充滿活力,正在做戰前動員的毗加可汗,微微有些羨慕。

但軍隊乃至國家之間的較量,卻是以實力爲根基的。

大夏如今就像個一身神力,永不疲倦的年輕人,而高昌回鶻卻是個氣力衰微,孱弱無比的老年人,與兩國國君恰好掉了個個。

“人生短短數十年,又要滅一國。”邵樹德抽出茶山劍,高高舉起。

軍士們立刻歡呼了起來。

他哈哈一笑,看着整齊嚴整的隊列,典型的雁形陣。

說實話,他已記不清與敵人打過多少次陣列野戰了。但記憶深刻的還是起家那會,與黃巢打,與京西北諸鎮打。

明明只是幾千人規模的廝殺,但印象中卻像十幾萬人一決生死那樣蕩氣迴腸。

如今他真的能排出十幾萬人與敵人陣列而戰了,但心緒卻波瀾不驚,看都懶得多看一眼。

銀鞍直三千餘人排作先鋒,由折從阮統領。

緊隨其後的是來自禁軍各部的步卒,頂盔摜甲,器械精良。

後陣還有由達幹阿里骨統率的近萬北庭蕃兵,他們穿着羊皮襖,手持長槍、彎刀等五花八門的兵器,純粹是來感受戰場氣氛的,戰鬥力實在難以恭維。

可喜的是,士氣還可以,在看起來非常靠譜的隊友的帶動下,敢打敢拼了。

戰爭就是這樣。高素質、高水平的軍隊,被扔進一堆豬隊友裡面,未必能打出什麼水平。素質一般的部隊,如果身邊全是強軍,往往能超水平發揮。

對面的動員已經接近完成。

毗加可能是看到邵樹德在陣前,心中有些貪婪,迫不及待發動了進攻。

“去吧!”邵樹德大喝一聲。

“去吧!”宮廷侍衛們齊聲高喊。

“抓住他們!”銀鞍直怒吼。

“抓住他們!”天雄、武威、鐵林等軍將士齊聲怒吼。

“抓住他們!”全軍怒吼起來,殺氣騰騰。

“鼕鼕……”鼓聲連響。

大陣緩緩向前移動,很快越過邵樹德,迎向了衝殺而來的回鶻人。

回鶻騎兵的配合恰到好處,他們輕捷地奔向充作先鋒的銀鞍直,試圖用箭雨干涉、動搖他們的陣型,但很快被後陣上來的禁軍步卒用弓箭趕走。

不得已退到遠處後,騎弓那可憐的威力又無法對銀鞍直武士們造成威脅了。軟弱無力的箭失落在冷鍛鋼甲之上,叮叮噹噹響個不停,看似熱鬧,卻沒法造成多少實質的威脅。

毗加可汗氣得目眥欲裂。夏人的軍陣怎麼就像個無處下口的老烏龜呢?

他又帶人繞往後陣,試圖從夏軍側後方發起攻擊,結果迎面遇到李嗣源統率的千餘騎兵。

只一個照面,毗加就覺得有些不好。

對面的騎將委實不要命,手持鐵槌闖入人羣之中,簡直萬衆披靡,與他交錯而過的己方騎士,幾乎無一倖存。

而跟在他後邊的夏軍騎士也不是善茬,馬槊、鐵撾、砍刀,長短兵器連連招呼,打得他們這些以騎射爲主的騎兵難以招架。

“撤!”毗加招呼一聲,帶着兩千餘騎繞了一個圈,拼死退往後方。

“毗加!”李嗣源大吼一聲,舞槌奮擊,拍馬衝了過來。

毗加根本不敢回頭。

今日出城會戰,核心戰術就是用騎兵襲擾夏人的陣型,造成混亂,然後爭那麼一線之機——希望不大,但總得爭一把試試,萬一就贏了呢?

但打了這麼一會,他很快發現,夏人和之前在尹州時一樣,步兵堅不可摧,靠騎射騷擾難以動搖其陣型,反倒讓自己這邊被強勁的步弓給撂倒了不少人。

至於夏人的騎兵,他更熟悉不過了,交手次數比步兵還多:絕對不能和他們面對面硬衝,那是找死,唯一的辦法是拉開距離遊鬥,儘量靠弓箭決勝。

於是,他根本不理李嗣源的辱罵挑釁,帶着人馬就撤往西北方的開闊地重整。

李嗣源追了一會,遭到城頭箭失打擊,死傷了數十騎,於是不再硬追,罵罵咧咧一番後退回去了。

在正面戰場,沒有了側翼騷擾,心無旁騖的銀鞍直甲士已經與敵步兵接上了陣。

戰鬥直接就是一面倒。

回鶻人——或許,他們並不是真的回鶻人,而是漢人、吐火羅人、吐蕃人、羌人以及誰也說不清血統的人種——被臨時鼓舞起來的士氣,在鮮血淋漓的戰場之上,沒有存在過一刻鐘,很快就被快刀長劍給砍了個煙消雲散。

銀鞍直武士的腳步越來越快,驅趕着已經喧譁聲四起的敵人步兵向後捲去。跑得慢的直接就是一刀,直殺得回鶻人心惶惶,自相踐踏,軍陣已然大崩潰。

“抓住他們!”從後方趕上來的禁軍步卒焦急大喊。

“抓住他們!”銀鞍直甲士哈哈大笑,手裡刀槍不停,肆意收割着敵人的生命。

城頭落下了密集的箭失,還有間歇發射的強弩,夏軍追擊的腳步爲之一緩。

毗加可汗藉此掩護,倉皇奔進了城門。

有夏軍騎兵不顧傷亡、冒着箭失追擊上來,守門士卒見狀,步弓齊射,連夏人帶自己人一齊掃倒,然後迅速關上城門,將哭喊連天的己方軍士關在外頭。

“哈哈!”與邵樹德一起上高臺觀看的將官們齊聲大笑。

就這點本事,怎麼敢野戰的?

遊牧民族的戰術,從來都不是以正面廝殺爲能。邵樹德本以爲,毗加應該果斷放棄高昌,跟他打游擊呢。沒想到他竟然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不願捨棄掉自己的家業,到野外去當一個傳統的遊牧酋豪,帶着部衆來與夏兵廝殺。

那樣的話,邵樹德還得分派各路人馬,不斷捕捉他的蹤跡,絕對不是一兩個月能搞定的。甚至於,如果他逃得足夠遠,藏得足夠好,光追擊趕路可能就要幾個月,下雪前絕對無法料理乾淨。

捨不得自己的宮殿、農田、牧場和果園嗎?那就沒人能幫你了。

“賊衆潰矣,這就殺進城去,搶了回鶻太后、皇后獻予陛下。”馬嗣勳大笑道。

“說什麼胡話!”邵樹德笑罵道。

衆人亦笑,神氣昂揚。

而在城下,諸部兵馬已經做好了準備,開始強攻城池——大勝之際,不趁勢攻一波城池,豈不浪費了良機?

起居舍人劉朐下了高臺,坐到桌桉後,攤開紙筆,開始記錄:“建極十四年八月甲戌,帝親統六軍,於寧戎驛下寨,旗壘相望。”

“是日,諸將請戰,皆曰宜速攻之。”

“都將臧都保進言,蕃寇在城,王師在野,攻戰之勢,難緩於寇圍;飛輓之勤,實勞於人力。今秋稼將登,請收爲軍糧,以墮蕃寇士氣。帝嘉之,遣梅錄阿啜擇蕃兵三千,日夜刈之,勿令遺之原野。”

“戊寅,悉驅西州百姓於城下,揚言以之攻城。蕃寇知之,皆顧其家,鹹無鬥志。未初,賊衆萬餘勉力出城,爲王師所破,將卒潰散。毗加單騎奔入城中,由是喪膽。”

“黑矟軍都虞候馬嗣勳請攻城,擄高昌太后、王后以獻,帝雖作色,然心德之。”

寫完之後,待墨跡晾乾,便輕輕合上,收了起來。

這種東西,原則上不會給聖人看。

而且,今上似乎對記錄的這些東西不是很感興趣。他早年曾起意要看,史官不讓看,便作罷了,後來再也沒提過這些事。

到底是打下偌大江山的馬上天子,我就是我,我就是這樣的漢子。你如實記錄就行,愛咋寫咋寫,都沒關係。

劉朐自認爲是一個忠實的記錄者,筆下有千鈞之重,不會亂寫。當然,有時候也會加入一點自己的理解,但一般而言,不會偏離事實太遠。

“鼕鼕……”鼓聲一刻不停地響着。

上萬蕃漢將士捨生忘死地衝向了高聳的城牆,發起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

回鶻軍士在城頭目睹了大敗,士氣低落得無以復加,差點被摸上城頭的夏軍站穩腳跟。後來雖組織人手將夏人殺戮殆盡,但自身的傷亡也不小。

軍士們的士氣只是一方面。

事實上,城內官員、軍將、世家、僧侶們的態度,同樣很重要。

自尹州以來,已經吃了三次敗仗,今日是第四場,敗得尤其慘,丟了上萬人馬。到了這個地步,毗加的地位其實已經及及可危了——別的地方不敢說,至少在高昌城內,他將面臨巨大的反噬。

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九章 君臣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三十章 憂慮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114章 屠夫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1088章 天命第1114章 屠夫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九章 麟州行(三)(一)東漢騎兵(一)東漢騎兵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1214章 名城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959章 班底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二章 包圍網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十二章 舊事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1265章 韓氏第三章 勾連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六章 接見第四十三章 縊第1101章 統戰第十二章 澠池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還在客戶這第1170章 康福第1256章 我還沒用力呢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1314章 收服第三章 四月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七章 士兵王第1142章 遼陽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七章 親朋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1264章 酬功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十三章 談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1016章 登樓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1041章 風向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1110章 逃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1261章 詰問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1163章 本錢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970章 試探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987章 海港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969章 朱全昱第五章 巡第三十二章 船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三十章 擊破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章 演員就位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四十章 分歧
第十九章 南北對進第七十三章 鐵騎繞龍城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九章 君臣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三十章 憂慮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114章 屠夫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1088章 天命第1114章 屠夫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九章 麟州行(三)(一)東漢騎兵(一)東漢騎兵第十六章 陳宜燊第一百零三章 後記告哀使二第1214章 名城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959章 班底第八十七章 磧北第二章 包圍網第四十六章 東萊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十二章 舊事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1265章 韓氏第三章 勾連第五十二章 根本戰略第六章 接見第四十三章 縊第1101章 統戰第十二章 澠池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八十八章 河東系還在客戶這第1170章 康福第1256章 我還沒用力呢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1314章 收服第三章 四月第四十八章 黃鄴(二)(青衣熊貓又一個盟主,跪了)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七章 士兵王第1142章 遼陽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七章 親朋第四十八章 解鬥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二十四章 苟延殘喘第1264章 酬功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四十四章 家宴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十三章 談第九十五章 心有所感第1016章 登樓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1041章 風向第1244章 積極防禦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1110章 逃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1261章 詰問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1163章 本錢第1125章 沒有退路第七十七章 作者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1077章 善後抓捕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970章 試探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987章 海港第十二章 來都來了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969章 朱全昱第五章 巡第三十二章 船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三十章 擊破第十三章 夏州(二)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章 演員就位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1074章 正旦朝會第四十章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