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交易

面聖結束後,邵樹德本欲走,一看史官在那收拾東西,突然起了興致,便問道:“史官所記之事,可否容我一觀?”

崔昭緯詫異地看了一眼,這武夫,竟然還想看記錄?

“不可。”史官乾脆利落地說道。

邵樹德不以爲忤,又道:“那記的是什麼?”

“藩臣邵樹德侮慢時宰,輕君上如木偶。”史官答道。

一席話說得屋內三人都有些不自然。

但史官有這個權力。換成太宗那種威望,或許能讓史官稍稍美化一下,但整件事的性質是沒法變的,還是得記錄下來。

當然史官也不是每件事都記,一般都是大事才寫。藩臣入宮面聖,一般會記錄下來,尤其是如今這個情況。後朝修史,上《唐書》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罷了,問這事本就自尋煩惱。”邵樹德笑道。

即便以後他建立新朝,也懶得讓人美化。該怎樣就怎樣,無需粉飾。

他不想當聖人,也不想史書上將他塑造爲什麼完人。人,必然是缺點的,優點是我,缺點也是我,都要接受。

離開昭陽殿後,甲士依次撤離。

崔昭緯若有所思,聖人情緒複雜。

史官怎麼寫他干涉不了,但邵樹德確實沒對他怎麼樣。看得出來,他並不想行草莽之事,至少暫時沒這個念頭。

崔昭緯左右看了看,低聲道:“聖人勿憂。臣昨日籠絡了一人,乃西門氏假子,名喚西門昭,蔡賊出身,流落關中,其人甚有勇力,頗受西門氏看重。日後,未必沒有誅除中官的機會。”

聖人微不可覺地點了點頭。

這事風險固然不小,但如今也沒有辦法了不是?

邵樹德直接去了興道坊的一處大宅院,這是他在長安的臨時住處中官推薦,品質必優。

長安城中,興道、開化、務本、崇義四坊可謂是優質黃金地段,大體位於皇城安上門外大街兩側。四坊北臨皇城,西臨朱雀門大街,東臨啓夏門大街,南邊是安仁坊和長生坊。

這四個坊,住進來的基本都是官員。不少房屋的所有權是朝廷,不定期賞賜給重臣,或者分配給宰相居住(罷相後收回)。

當然也有私人購買的,一般都是祖上當過重臣大將。但如果後代沒落了,一般而言也保不住,新貴看上後,會要求買下,你很難拒絕。

興道坊南北長五百米左右,東西略寬,五六百米的樣子。

邵樹德住進的是一座幾乎佔了興道坊一般面積的豪宅大院。

在本朝,此宅第一個主人是隋煬帝皇后蕭氏,貞觀四年賜宅。

蕭後死後,賜宅空置了一段時間,後被賜予太平公主。開元元年,太平公主被賜死,賜宅賜予宋國公李令問。李令問被貶官後,賜宅又被收回,有時空置,有時臨時分配給某位宰相居住,此時恰好空着。

邵樹德在大羣親兵的簇擁下住進了宅子,此時已經有一位客人在等着了。

不是河東郡夫人裴氏。親將陸銘將在安置在霸上某處莊子內,邵樹德也不知道在哪,懶得問,現在有更緊要的事情。

“師長終於來了。”邵樹德躬身行禮,笑道。

理論上來說,邵大帥也是宰相,但畢竟只是掛名的,杜讓能是實相,該有的禮數不能缺。

“靈武郡王手握重兵,沒派甲士來請,已是客氣。老夫若不至,豈非不識趣得很?”杜讓能不冷不熱地說道。

邵樹德哈哈一笑,坐了下來,道:“某也不打啞謎。敢問杜相,朱全忠欲奪鹽鐵之利,三司就不着急麼?”

國朝實行羣相制,一般同時有2-4位宰相。之前張、孔、杜三人同時在任,張濬先貶連州刺史,再貶繡州錄事參軍,只剩下了兩位,於是又拔徐彥若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現在孔緯遭貶,徐彥若出鎮廣州,崔昭緯新拜相,估計後面還會再提一位。三位宰相,沒人跑得掉,全部要判三司,搞錢!

朱全忠相要求兼任的鹽鐵轉運使,設於安史之亂期間,首任鹽鐵使爲第五琦,主要目的是爲了解決中央財政困難,即把杭州等十四個產鹽區的鹽利,以錢糧的形式輸往長安。爲此,在淮北等轉運沿線設置了十三個巡院

在大曆年間的時候,光鹽利一項,就有六百餘萬緡,是中央財政的重要支柱。

在這條轉運線路上,揚州是轉運節點,潤州、蘇州、杭州、升州等兩浙屬地是財賦來源。揚州如今被孫儒佔着,江南也在孫儒、錢鏐、楊行密之間反覆易手,錢糧轉運大受影響,但並未斷絕。

錢鏐、楊行密二人,邵樹德在天子面前說他們不是忠臣,這不假,但人家至少是上供的,似乎也有那麼點忠,或者暫時忠,以後就不一定了。

江南財賦改道後,需經時溥和朱全忠的地盤。

朱全忠上表請兼鹽鐵使,朝廷非常警惕,雖然已沒幾個錢了,一年幾十萬緡的樣子,但仍然是朝廷財政的重要補充,焉能輕放?

再者,朱全忠前陣子上表,請朝廷將時溥移鎮他處,宰相們又按下不管。

現在朝廷對朱全忠也慢慢有些警惕了。再加上邵樹德在聖人面前說的那番話,估計對朱全忠攻滅時溥,全有餉道比較警惕,害怕他就此斷了江南上供之路,讓朝廷損失大筆收入。

但他們缺乏對朱全忠的制約手段,這是個問題。

“靈武郡王這話倒是問到了痛處。”杜讓能長嘆一聲,道:“如今這情況,朝廷焉能制全忠?”

“全忠狼子野心,朝廷何不召諸道兵討之?”邵樹德知道現在讓朝廷下詔討全忠是不可能的,畢竟錢糧還在持續運輸之中,他也只是先“預熱”一下,讓朝廷知道可以這麼做。

杜讓能聞言苦笑,道:“汴軍號三十萬,雖多虛言浮誇,但十五萬應還是有的,皆百戰之精兵,如何討之?”

“朝廷若有詔,某願出兵討之,只需渭北、華州、陝虢兩鎮借道即可。”邵樹德情真意切地說道。

杜讓能面色平靜,道:“以靈武郡王的本事,讓渭北、華州借道應無問題,然河中、陝虢的王氏父子肯借道嗎?”

若不肯借道,是不是要出兵征討?杜讓能對武夫們的德行再清楚不過了。

邵樹德又一笑,不再多說,反正他只是打個預防針。

朱全忠恨不得天天打仗,又養了那麼多兵,財政肯定是困難的。之前攻時溥,肆意掠奪,這個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不可爲長久之計。

而且武寧鎮即便被他攻下,短時間內也無法提供多少財貨,蓋因朱全忠採取的是高強度、破壞性的進攻方法,數州百姓沒法種地。加之時溥運氣也差,每年都發水災,百姓大量餓死、逃亡。要收拾這麼一副爛攤子,估計要好多年的時間,雖然朱全忠多半不會待其全部恢復元氣就要徵兵徵稅。

財政緊張,是如今天下每一個藩帥乃至朝廷都面臨的棘手難題。

朱全忠染指朝廷錢糧,是必然的事情,或早或晚罷了。

再想裝忠臣,現實的錢糧問題無法解決,就很難裝下去。

“靈武郡王找老夫來,當不是爲了說這些吧。”親兵端來了茶,杜讓能伸手接過,陶醉地嗅了兩口後,嘆道:“蜀中蒙頂茶,年餘未見了。”

“一會給杜相送五十斤。”邵樹德吩咐道。

“遵命。”

“杜相亦知朔方、河西十三州之地,半爲羌胡,急需教化,這人……”

“河渭蕭公,不是在爲你招攬人手麼?”

“不夠!隴右鎮到現在才粗粗有點模樣,猶嫌不夠,遑論河西、朔方?”

“京中學子是不少,靈武郡王何不自行招募?”

“須得借重時宰的威望。禮部那邊,杜相稔熟,某一介武夫,如何認識那些清貴廷臣?”

禮部主持科考,其主官的號召力可太大了。京中學子,你總不能用強迫的手段擄人走吧?還是得心甘情願才行。

“另者,三司衙門,多有熟稔財計之積年老吏,某亦想招攬一番。”邵樹德又說道。

杜讓能不動聲色,狀似在思考。

老實說,邵樹德請求的這兩件事讓他起了些許好感。

尤其是第一件,教化蕃人,訓以華風,化夷爲夏,很是撓到了他這種傳統士大夫的癢處。

前往醴泉阻攔涇原亂師時,杜讓能對劉崇魯說“宰相之職,內安百姓,外撫四夷”。

其他朝代不論,在大唐,宰相確實是需要這麼做的。太宗時定下的規矩,蕃人亦是大唐子民,宰相有責任教化他們。

而要教化蕃人,必然要大開州縣學堂。他隱約聽聞,靈武郡王在州縣經學上投了不少錢,這錢若是拿去養軍,得數千精兵不成問題。

對於一個武夫來說,寧可少養三千兵,也要教化世人,這確實不一般了。

別的藩帥,也不是沒有往教育上投錢,但往往是興之所至,過後就沒有了,這與朔方鎮各州、縣經學持之以恆的長期投入不是一回事。

亂世之中,竟有這種武夫!

第二件事,他有些不解。

“靈武郡王莫不是要做買賣?”杜讓能笑道:“衙門裡的老吏,算賬確實是一把好手,然也只能算賬。”

“某要的便是算賬之人!”邵樹德大喜道:“如今三司衙門,哪需要那麼多人手?渭橋倉、河運院,一年有幾粒關東糧米過來?養那麼多人作甚!”

杜讓能臉上有點掛不住。這不就是在說朝廷窮得叮噹響麼?

但他不打算與手握刀把子的武夫計較。

“靈武郡王要這麼多人做何事?”杜讓能忍不住好奇心,問道。

“明年,某要在朔方、河西、渭北、邠寧四鎮廣開博覽會。還要建一衙門,曰‘清算行’。罷了,說這些無用,某隻會一句,杜相可能幫我?”

杜讓能心下快速盤算了下,問道:“朝廷有何好處?”

“朝中要什麼好處?”邵樹德反問:“若要討朱全忠,某願意出兵。”

杜讓能沒被邵樹德帶溝裡去,而是目光灼灼地盯着他,道:“其實,靈武郡王幫北司作甚?他們能給你的,也就這些宅子罷了,死物一間,如何比得上中興大唐之豐功偉業?”

“北司諸官,除了會爭權奪利,還會什麼?”杜讓能好不容易抓住了邵樹德的軟肋,於是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只聽他說道:“靈武郡王所求,唯有南衙能給。何不襄助聖人,盡殺宦官,一掃妖氛呢?”

這幫人可真他麼執着啊!邵樹德歎服,老子怕你們朝官心裡沒數,把朝廷玩崩了,除非我現在就行操莽之事。

“如何?成與不成,君一言決之。”杜讓能繼續遊說到。

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十九章 河內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六章 修武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1306章 大巫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四章 使團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十五章 彙集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1025章 徵行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一章 二月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第1204章 選擇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三十六章 潁州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八十六章 委任與動員第三十六章 奏古代的騎兵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二章 舊部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1022章 朝會第十五章 天降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九章 焦躁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1168章 品茗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1298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章 上路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949章 亂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三十六章 潁州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1088章 天命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1323章 餘波第二十章 狼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
第六十四章 坐不住第七十六章 “殖民地”第十九章 河內第1217章 人事與工作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二十七章 東渭橋第六章 修武第二十一章 僥倖第八十三章 雙贏第1306章 大巫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四章 使團第二十四章 “保護”第十五章 彙集第四十二章 集結與“支持”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五十四章 爛泥塘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1152章 來得有點快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1025章 徵行第五十九章 心願已了第一章 二月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第1204章 選擇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三十六章 潁州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五十六章 但前行第八十六章 委任與動員第三十六章 奏古代的騎兵第1221章 別說了,別說了第二章 舊部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二十七章 一切都對上了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十四章 小報告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1022章 朝會第十五章 天降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1080章 杯酒釋兵權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九章 焦躁第1199章 給他們點希望第1168章 品茗第1316章 我不能看着他死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五十三章 叔叔、表哥、岳父第1298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章 上路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1200章 遲到的總攻擊令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949章 亂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三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十一章 債務第二章 孔子化身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982章 納質否?第二十九章 六件事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三十六章 潁州第四十四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一)第四十四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二十三章 悲報傳來第1088章 天命第四十九章 馴馬第八十四章 長劍軍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三十五章 折家軍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二十六章 幫他體面第二十章 神兵天降第六章 誰是主人第1198章 破局三點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1323章 餘波第二十章 狼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四十五章 水運第二十三章 遮虜平(爲盟主王華督加更)第三十四章 說客(爲盟主小龍V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