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彙集

山風拂過溪澗,吹皺了一汪池水。

野利經臣回了一趟山裡。

在山下當了幾年官,愈發不習慣山上的生活了。

山下有寬敞明亮的大宅子,有好吃的飯食,有熱鬧的坊市,有來自各地的奇珍貨品,還有各色各樣的人可以交流……

從山下回到山上,就像從新居里回到破敗的老屋,到處都瀰漫着一種腐朽陳舊的氣息。

怪不得下了山的健兒很少有回山上的!

看着匯聚過來的野利氏分支部落頭人,野利經臣懶得和他們廢話了,只想趕緊辦完事,然後回山下品着香茗,看着天邊的晚霞,優哉遊哉地過着富貴閒人的日子。

年紀大了,就這點追求。

“不用我多說了吧?大帥有令,橫山党項出丁一萬。着落在野利氏這邊,便是五千人了。各部分一分吧,湊足人頭。”野利經臣撣了撣座椅上不存在的灰塵,然後坐下道。

橫山党項,其實還是有點章法的,不是那種愚昧透頂的部落。而且也歸順靈武郡王后,文明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理蕃院的正副主事是野利經臣和沒藏慶香,但中下層僚佐全是唐人。這些官員時不時上山,幫着各部頭人統計糧食收成、牛羊數量,順便記錄個大概的丁口數量。

大帥有令:“橫山、平夏、河西三黨項,凡有男孩,長至十歲均需登記。”

根據光啓末最新一次整理,橫山党項三大族羣,即以野利氏爲首的東段族羣、以沒藏氏爲首的渾州川族羣、沒有大部落的東山党項族羣,共有十歲以上男丁十一萬餘口,其中成丁九萬口。

這九萬成丁,就是邵大帥的兵源之一。

山上的人口,很多年沒增長了!明明沒有外敵,內部仇殺也漸漸銷聲匿跡,人丁爲什麼沒有增加?

野利經臣是懂其中道道的,但他不想說。頭人們也是懂的,迫於現實,也不想說。

“兀卒既有令,自然遵從。”

“這次打哪個?可有財貨拿?”

“是啊,每次都搶的牛羊皮子,不想要這個了。”

“搶些金銀器吧,上次在山下看了不少,比人頭酒器好看多了。”

將吵吵嚷嚷的頭人們都轟走後,野利經臣又去了趟茶山。

這是野利氏最大的財源,和部民一樣,是野利氏立足朔方的根本。

兒女姻親,對邵樹德這樣的梟雄來說,不足爲恃。

野利經臣看得很清楚,女人只是邵樹德享樂的工具,或者是鞏固權勢的工具。要想成爲獨孤氏、長孫氏那樣的豪族,野利氏必須要體現出更大的價值。

茶山鐵礦和數萬部民,缺一不可。

丘陵下響起了一陣陣的馬蹄聲,那是前往各附庸部落傳令的親信。

……

山塬上,一騎駐馬。

刺耳的銅鑼聲響起,驚動了正在整治皮子的山民。

“兀卒點兵,你部出五十人,速速帶上蕎餅,隨我下山。”

“可要帶器械?”

“不帶器械你怎麼打仗?別廢話了,彌藥王的子孫,即便再武勇,也需要長矛和弓箭。”

“這次打哪裡?我家裡缺頭牛。”

“草原上有的是牛。搶一頭犍牛回來,拿去跟人換小牛,靠你自己本事!”

“走,早等不及了。”

……

澗泉邊,大羣髡髮漢子拎着鋤頭、釘耙衝進了家中。

“快,把弓梢拿來,還有弦。”

“這條弦不能用了,換一條。再拿一條吧,省得壞了沒處換。”

“孩兒速去把刀磨一磨,阿爺出征回來,便能換個鐵鋤頭了。”

“下個月就要下種了,兀卒就不能等一等嗎?忙完了地裡的活再出徵也好啊。”

“種個屁!一畝地收個幾十斤蕎麥,夠吃嗎?”

“家裡的日子,靠種地是不成的,就得跟着兀卒出征才行。要沒上次帶回來四頭羊,幺女都沒足夠的奶水吃。”

……

林間草地,牧羊人將最後幾隻羊趕進了圈裡。

獵狗圍着他轉着,尾巴歡快地搖個不停。

他輕輕地靠在柵欄上,看着西天的晚霞。良久之後,鑽進了木屋之中。

皮甲、獵弓、箭矢、匕首、長槍、水囊、蕎餅、肉脯,一一收拾妥當,掛在馬鞍兩側。

牧人翻身上馬,最後看了一眼家人,消失在了林間小路上。

獵犬飛快地跟在馬後,良久才停了下來。

山風颯颯,松濤陣陣,山谷中仍迴盪着清脆的馬蹄聲。

……

雄鷹劃過天空。

白練似的無定河畔,萬馬奔騰。豪邁的騎士們涉水過河,激起萬千浪花。

草原上的狐兔飛快奔跑着。

但每至一地,都可看見攜弓帶刀的武士。他們大聲談笑,豪氣沖天。

兀卒大點兵,一日內消息傳遍無定河兩岸。

牧人們洗刷完馬匹,帶上心愛的騎弓,拿着新磨的馬刀,跟在頭人身後,朝軍旗所指方向而去。

旗幟在風中獵獵做響,戰馬嘶鳴聲、甲葉碰撞聲、獵犬吠叫聲、羊羣咩叫聲混雜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草原進行曲。

衛慕部、麻奴部、龐青部、沒移部、大蟲部……

一支支部族軍彙集起來,頂着呼嘯的北風,向北、向北、再向北。

平夏兵,如何比不上那些山訛子?

平夏的美人,讓兀卒迷醉,勇士,亦能讓兀卒讚歎!

……

古老的關城歷經千年風霜,一度變成了突兀地立在茫茫荒原上的黃色土堆,如一峰巨大的駱駝,默默地躑躅在歷史深處。

唯有樹輪一般的磚痕,讓來自各地的商人、旅客們,從這古老的指紋裡暗自憑弔。

四季白雪皚皚的山峰與其遙遙相望,像一位皓首銀鬚的有道天尊,將他的金毛犼牧放在這裡。

駝鈴輕響,黃沙漫天。數千河西勇士從風雨蝕刻地面目全非的城池後出現。

駱駝意態悠閒地跺着步子。

壓在背上的貨物彷彿沒有絲毫重量,一邊走,一邊輕輕咀嚼着。

大風漸起,沙粒迎面而來,將勇士們古銅色的皮膚磨礪地粗糙無比。

長龍般的隊伍延伸到遠方,彷彿永遠沒有盡頭一般。

名動西北的可汗的一道命令,便讓這些生於斯長於斯戈壁漢子們動員起來,遠赴他地。

駝鈴悠悠,鶻鷹飛過。

河西的勇士,在追逐他們的馬上功名。

……

懷遠新城外,隨着大纛的出現,軍士們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義從軍青唐都的軍士們還不太適應這個狂熱的場面。

曾經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的唐軍士卒不斷用步槊敲擊着地面。

高臺上的贊普每揮舞一下手臂,周圍便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呼喊聲。

情緒是會感染的。

隨着贊普策馬馳入軍伍之中,氣氛更是達到了頂點。

這是贊普的軍隊,他一個人的軍隊,所有人都升起了明悟。

親兵簇擁下的贊普馳過陣間空隙,青唐都軍士們拿刀敲擊着盾面,也跟着呼喊了起來。

大纛所到之處,人潮如浪涌一般。

中原的諸侯們,把眼睛睜開往這邊看一看吧。

西北的龍荒沃壤之上,一個史無前例的“怪胎”軍頭正如日初升,耀眼無比。

他是胡人的可汗,是党項人的兀卒,是吐蕃人的贊普,也是漢人的郡王。

他統治着二十餘州的土地,二百多萬民衆,麾下十二萬大軍如臂使指,正要如同暴風雨一般席捲整個大地。

他要讓中原藩帥臣服,要讓草原英雄跪拜,要讓大唐天子束手。

軍隊就是他的本錢,也是他的權力源泉。

“鐵林軍兒郎何在?”贊普駐馬在他最心愛的部隊前方。

“大帥萬勝!”比方纔更震耳欲聾的吼聲如驚雷般響起。

“此番北巡,我便在鐵林軍中,不稍卻一步,諸將士可敢爲我拼殺?”

“殺他個人頭滾滾!”

邵樹德哈哈大笑:“有如許健兒,李克用何足道哉?”

“發賞!”

第十三章 回信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五章 贈甲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1025章 徵行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四章 兵諫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三十三章 動盪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八章 東行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十章 威權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208章 明朗第四十章 拉攏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五章 城建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十五章 彙集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章 擊破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十二章 破襲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1020章 迎駕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1049章 勸諫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1036章 班底第六十章 登高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1327章 杜光乂第1206章 漁陽第四十章 密旨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九章 埋伏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七章 山民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章 議帥第一章 機會第七章 不得歇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七章 亂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963章 南北衙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061章 菜,愛玩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
第十三章 回信第四十七章 暖炕上的政事堂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五章 贈甲第1231章 郎朗乾坤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四十六章 上表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1161章 挺進雲州第1025章 徵行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十二章 遠方來信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四章 兵諫第十七章 我來整個大的第二十八章 斫柱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八十四章 一線之機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三十三章 動盪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七十一章 城下第八章 東行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第三十章 盡付東流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善後(二)第十章 威權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二十七章 上供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第1208章 明朗第四十章 拉攏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五章 城建第四十七章 黃鄴(一)(給李延齡盟主加更)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七十四章 元旦賜宴第1239章 佈告諸州第九十六章 厚道人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十五章 彙集第二十章 遺產第三十章 擊破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十二章 破襲第六十四章 馬不停蹄第1020章 迎駕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第1234章 大侄們的新工作第1049章 勸諫第十四章 善後與學生第1036章 班底第六十章 登高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1327章 杜光乂第1206章 漁陽第四十章 密旨第四十二章 緩衝區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三十六章 選人與良性循環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九章 埋伏第三十三章 平亂?第五十三章 不甘心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七章 山民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第三章 議帥第一章 機會第七章 不得歇第十三章 安休休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七章 亂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963章 南北衙第六十九章 第二次科舉改革第1061章 菜,愛玩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