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奏

邵樹德騎着馬兒,慢跑在會寧縣的鄉間。

鄉間土路甚是狹窄,兩匹馬並行就是極限了。親兵們欲下到農田之中,在兩側保護,被邵樹德拒絕了。

“大帥,可以奏復會州了。”趙光逢騎馬跟在後頭,建議道。

“可,盧書記便寫一封捷報,給朝廷上奏吧。”

“遵命。”

朝廷的關注點,與邵大帥其實有些不太一樣。聖人百官看的是有沒有收復土地,邵大帥注重的是有沒有實際消滅敵人。

他不會在會州停留多少時日了,出征已經半年,將士們想回家,他也想回家。

昨日黃河對岸來報,定遠軍使王遇率軍攻佔烏蘭關、烏蘭縣,降吐蕃部衆千餘。至此,會州兩縣全部收復,至少城池是收復了。

其實吧,以會州的人口體量,野外那些土地、草場根本不重要。這是昨天趙光逢對自己說的。他認爲,會州最大的價值就是會寧關船渡,而會州城則是保護會寧關的東南屏障。

這個說法倒挺新鮮。

會寧關、烏蘭關是兩個渡口,圍繞這兩個渡口的烏蘭縣、會寧縣、新泉軍都是外圍守備要塞。趙光逢建議,重修會寧關碼頭,建倉城、貨場,附近雪山那邊亦可建個伐木場。他們只需控制這些要點就行了,碼頭、州城中間可以適當開墾田地,將還堅持耕作傳統的天寶遺民遷移到這邊種地,可就近保護,免得再被吐蕃人掠去。

其餘那廣袤的草場,全部交給羈縻部落,比如白家。讓他們去和昑屈氏爭鬥,定難軍只需經營好會寧關船渡即可。

這個思路其實非常務實。會州就六七千唐人,耕作了五六百頃農田,出產的糧食可有可無,不如全數遷到西北邊,六百頃農地怎麼也能騰出來。前面有定遠軍保護,後方會寧關那邊再由重建的會州州兵照應,昑屈氏很難過來劫掠。

他要打劫,去打劫白家好了。

但邵樹德還是有點想法的。放棄會州城附近的現有農田非常可惜,而且會州離蘭州那麼近,不過三百八十里,若能多出產些糧食,也能減少從靈州調運糧食的壓力。

再者,將那麼大一片地都讓出去,上萬平方公里呢,全讓給吐蕃人遊牧,着實也不太像話。天寶年間,會州可是有兩萬農人呢,耕作的農田數倍於現在。

所以他還在猶豫。

“大帥,某有一計。”陳誠策馬趕了上來,說道。

邵樹德沒好氣地看了他一眼。陳判官的計策,怎麼說呢,有好有壞。當年討黃巢時,他獻計造謠朱溫已投降,前幾日獻計燒草原,前者還算靠譜,後者卻讓邵某人舉棋不定,不敢真的實施。

“計將安出?”邵大帥駐馬停留,配合地問了一句。

“大帥,可在夏綏銀宥四州招募健兒,甚至關中、涇原、邠寧、鳳翔鎮亦可,人給田一頃,十年免賦。家口情願同來者,賜給房屋。此等健兒,須得會射箭,敢拼殺。以百戶爲一里,設指揮一人;五百戶爲一鄉,設都指揮一人;全縣,設鎮守一人。”陳誠說道:“正好繳獲了不少器械,便發給他們,農忙耕作,農閒操練,秋收後便去劫掠吐蕃,打草谷。如此數年,定可讓敵聞風喪膽。”

“大帥,陳判官所言極是。某聽聞中和年間俘獲了五千餘巢衆,至今仍在服苦役開河。大帥不如免掉他們剩餘的兩年刑期,發來會州,並給予土地、房屋、器械。此等亡命之徒,積年老賊,一旦組織起來,遇到小股吐蕃騎兵,不會吃什麼虧。若遇吐蕃大隊,出動定遠軍、新泉軍即可。”趙光逢也建議道:“另者,可請朝廷發刑罪之人至會州。方今天下多事,犯事者衆多,一涉流死,便亡匿山林。今可昭告天下,犯流死亡匿者,聽自首以應募,戍守會州。”

謫罪人以戍邊,國朝老規矩了。前陣子擊破原州吐蕃,邵、程、折三人送了百餘名俘虜往長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朝廷會判其流放嶺南。大中年間西進,抓獲的不少吐蕃俘虜便是流放嶺南,這也是循舊例了。

另外,天下三百餘州,有流死重罪者,一直在發配邊疆。天德軍、振武軍、黔中、嶺南等鎮都是接收大戶。只不過黃巢之亂後,這種事情慢慢停了。

似乎可讓朝廷給天下諸鎮行文,讓他們繼續往西北流放罪人。這種小事,想必各鎮節帥也不會拒絕,名義上還是皇帝的臣子呢,又不是讓你派兵到西北來防秋。

“如此甚好。”邵樹德說道:“盧書記,今有三件事須上奏朝廷。一者收復會州,二者請置定遠、豐安二縣,三者請發天下刑罪之人戍會州。”

“遵命。”

對吐蕃,他當然想拉攏,但如果人家不聽拉攏呢?可不就得有額外手段應付着?主力大軍,馬上就要走了,不可能在這裡停留太長時間。

******

光啓元年三月二十八日,長安。

今日一大早,平康坊的定難軍進奏院內就傳出了一個消息:靈武郡王邵樹德率軍收復原州、武州、會州,大破吐蕃。

消息在平康坊這邊沒有引起太多波瀾,宿醉未醒的恩客們對此不甚感興趣。

不過越傳越廣之後,影響漸漸大了起來。長安是國都,聚集着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這些人對時事最關心,也最慷慨激昂。

巢亂之後,吐蕃趁勢攻取原、武、渭三州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好幾年過去後,也就只收復了平涼一縣,大夥心中早就不滿,同時也覺得朝廷是無力收復陷蕃州縣了。

今天得聞靈武郡王收復諸州,其中甚至還有個陷蕃兩甲子的會州,這一下子引爆了衆人的談興文人士子,對邊塞之地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國人又重功名,邊塞詩流行一時當可爲證。

學子們聽聞之後,跑到酒肆高談闊論,更有那喝高了的,當場詠起了“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然後相約到平康坊,讓姑娘們唱來聽。

有那麼些個家有資財的,甚至呼朋喚友,要學那仗劍雲遊的士子,到會州看看,陷蕃百年之後到底是何風物。

民間議論紛紛,朝中也不是風平浪靜。

宰相蕭遘剛剛面聖歸來,神色很是奇怪。

靈武郡王收復會州,並且大張旗鼓上奏朝廷,搞得人盡皆知。一些年輕的官員激動不已,陷蕃百餘年的地方重歸故土了,就好像國事要重新振作了一樣。

但蕭遘是官場老油條了,自然不會這麼激動,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利弊得失。

這邵樹德還挺精明的,收復的是會州,名義上是朔方節度使轄地,而不是什麼別的州縣。不然的話,朝廷說不定就會要分潤好處了。

鹹通二年,張議潮擊敗吐蕃,收復涼州。兩年後,朝廷便設置了涼州節度使,作爲河西節度使的延續,領凉、洮、西、鄯、河、臨六州。初時由張議潮身兼涼州節度使、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管內觀察使等職,看似多此一舉,但時間長了,就會顯現出威力。

張議潮活着時沒問題,但若他死了或者入朝爲官了呢?兩個節度使要不要分出去?朝廷等的便是此時。

當然那時朝廷還有點實力,手段不止這些。比如調天平軍節度使裴識任朔方節度使,同時派鄆州兵2500人入涼州,隨後幾年,又讓裴識兼領朔方、涼州兩鎮節度。到了鹹通八年(867年),張議潮入朝,朝廷慢慢取得了涼州的實際控制權,並在接下來十多年間,派了好幾任節度使,目前河西節度使(原涼州節度使)鄭某加尚書銜,已幹了好些年。只可惜人少、兵少,政令很難出州城,大部分區域被嗢末控制着之前甚至還被嗢末攻佔過一次州城,乾符年間才靠歸義軍的力量將其收復。

定難軍收會州,朝廷無法插手。若是接下來再攻蘭州、岷州等地,說不定朝廷就要派人過來談事了。只不過蕭遘心中隱隱不安,覺得邵樹德與張議潮此人不同,對朝廷沒那麼恭敬,未必願意讓別人插手自己打下來的地盤。

再加上此時朝廷的威望、實力,與十多年前也不好比,這就更難了。說不定,邵樹德還想讓朝廷仿效前例,讓他一人身兼朔方、河西、隴右三鎮節度使,當然定難軍節度使、關北四道都指揮、制置等使的職務也不會落下。

朝廷當然不會同意了!

定難軍已成京西北第一大藩鎮,實力強勁。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不能放任其實力無限制擴張。即便是與邵氏素來交好的西門思恭叔侄,在這件事情的立場上,應該也是在朝廷這一邊。

但做事,得有分寸啊!蕭遘暗暗警惕,方今亂世,武夫們一個不對就要舉兵犯闕,真鬧到那個地步,武夫的名聲固然大壞,朝廷的威嚴不也喪盡了麼?聖人已經在京西被邵樹德“迎”了一回,應該不想有第二回了。

蘭陵蕭氏,要想復興,抱着朝廷這棵樹是不成了。如今各房子弟,自己在朝中爲相,蕭蘧在河中當縣令,蕭符在朱全忠那裡當糧料使,夏州那邊,似乎還缺個人。

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二章 恩德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1172章 商行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四十章 班底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1133章 山城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1043章 各鎮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九章 荒蕪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十九章 河內第1287章 後宮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三十章 憂慮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十章 京師(一)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五章 巡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1225章 新土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1105章 定計第1041章 風向第七章 處置第九章 轉變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1296章 默契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976章 北上第1113章 賣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八十章 分裂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276章 改革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第1327章 杜光乂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1119章 反覆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1005章 合作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1083章 一言堂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二章 三月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四十章 操作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九章 表演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九章 埋伏第一章 基本盤
第三十四章 進會州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二章 恩德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二十八章 回軍第1172章 商行第五十三章 變天第四十章 班底第五十四章 要安定第二十章 戰宥州(四)第1209章 皆吾赤子第三十二章 兄友弟恭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七十八章 越過戈壁南下第1116章 千載難逢第十六章 中陵水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算計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北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1133章 山城第1146章 佈局定策第1043章 各鎮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五十七章 渡河佈置第四十一章 拓跋第四十三章 紈絝子弟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九章 荒蕪第四十章 奏疏與僧第十九章 河內第1287章 後宮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五十九章 樹倒猢猻散第1277章 降人與召回第三十章 憂慮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十章 京師(一)第三章 數學與船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九十二章 新人舊人第五章 巡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章 君欲何爲第十九章 全力南下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1192章 圍困與救援第十二章 不如合兵?第1225章 新土第六十五章 安頓與練手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1105章 定計第1041章 風向第七章 處置第九章 轉變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1296章 默契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976章 北上第1113章 賣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八十章 分裂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1276章 改革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第1327章 杜光乂第八十五章 府兵與黑土地第1119章 反覆第三十四章 穩健第三十二章 一起跳舞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七十二章 佈告中外之三第七十九章 請斬朱瑄!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1005章 合作第十一章 目標是什麼第1083章 一言堂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二章 三月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六十章 開城(爲盟主地月總督府門衛加更)第四十章 操作第五章 地盤與借道第九章 表演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二十五章 市井(一)第九章 埋伏第一章 基本盤